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同步试题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同步试题

第8 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学习提示】学习本课应从马可波罗的东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阿拉伯数字三个方面把握。
马可波罗的东来主要是介绍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
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重点掌握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及对人类产生的重大贡献。
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文撷英】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重点精析】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及意义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 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
由于定位计数,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
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
“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
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
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可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极为重要。
【疑难点拨】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思路:第一,蒙古远征的后果。
蒙古大军的西征南扩,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提供了一个各地交往的大舞台。
这个情况类似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第二:蒙古的开放政策。
蒙古的军事征服建立起一个覆原广阔的大帝国,包含多种民族,古统治者在帝国境内对各族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采取开放宽容的政策。
当时鼓励交流, 贸。
【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A 、北宋时期B 、南宋时期C 、元朝时期D 、明朝时期2、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B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 、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公元751年怛(da)逻斯之战后、北宋初年4、欧洲人自己开始制造火药武器并用于实战是在()A、1241年,蒙古铁骑攻入东欧腹地后B、公元7---8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后C、1258年,蒙古军围攻阿拉伯的巴格达以后D、公元14世纪上半期二、填空题5、13世纪晚期,意大利人________________ 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一、选择题1.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下面选项属于文明融合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B.希波战争C.罗马帝国的扩张D.马可·波罗来华2.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自己的游记中这样描写当时的中国皇宫: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着镀金的龙……材料中的“中国皇宫”是指( )A.唐朝的长安B.北宋的东京C.元朝的大都D.明朝的北京3.下列历史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记述了东方经历与见闻,后来激起欧洲人对东方憧憬和向往的是(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大唐西域记》D.《马可·波罗游记》5.马可·波罗的书几次出版均被抢购一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另一方面,整个14世纪里,佛罗伦萨的街头都有被起名为“马可·波罗”的小丑,说着没人相信的大话以博众人一笑。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意大利人崇拜马可·波罗,纷纷给孩子起相同的名字B.意大利人嫉妒马可·波罗,故意丑化他C.意大利人既向往东方的财富,又怀疑马可·波罗的描述D.名字相同纯属巧合,无足为怪6.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0~9 这十个数码,创造它和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人分别是( )A.印度人、阿拉伯人B.罗马人、阿拉伯人C.阿拉伯人、阿拉伯人D.中国人、阿拉伯人7.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欧洲人的手。
”结合历史知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科学D.欧洲人完全照搬中国科技成就8.“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马可·波罗远行中国的史实,告诉我们应该具有( )A.开放与交流意识B.爱国意识C.民主与法制意识D.历史是非观念9.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解析版)

第八课学科素养测评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题4分,共48分。
)1.(2022辽宁大连月考)2020年5月21日是首个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的“国际茶日”。
早在唐代《茶经》中就记载,我国先民最早发现茶的功用并开发饮用的事实。
现在,中国茶已形成不同的茶品类型、饮用方式和养生文化,如“人在草木间”隐喻着天人合一的境界,“茶禅味”阐释了人生品悟。
这说明( )①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②中国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④传播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唐代《茶经》记载,我国先民最早发现茶的功用并开发饮用,现在进一步发展,说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①符合题意。
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的首个“国际茶日”,说明中国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符合题意。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③错误。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播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但不是主要手段,④错误。
2.(2022 辽宁沈阳模拟)“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题中观点只是阐明了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强调了正是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才形成了世界文化的百花园,①②正确。
③强调了文化的传播,④强调了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均不符合题意。
3.(2022辽宁营口月考)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第8课课后提能训练

第二单元第8课【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期( )A.思想一统B.佛道主导C.三教并存D.儒学式微【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博士徐旷、沙门慧乘与道士刘进喜分别是儒、道、佛的代表人物,体现的是三教并存,C项正确。
2.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A.援佛入法B.反佛崇儒C.融佛尊儒D.三教合一【答案】B 【解析】由“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可以看出韩愈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故选B项。
3.有人对下图中的人物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
”图中的诗人应是( )A.孟浩然B.王勃C.李白D.白居易【答案】C 【解析】从“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等字眼来看,其作品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故选C项。
4.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下列与其所描述的风格一致的字体是( )A.楷书B.行书C.草书D.小篆【答案】C 【解析】材料“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体现的是草书的特征,故选C项。
5.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缺乏创新和逻辑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农业息息相关【答案】A 【解析】材料“老农”“老中医”“多次同类实践”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
6.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战争和恐怖主义都遭 到人类普遍的唾弃。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 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互相促 进和学习。
—摘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并各举两例。
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
和平交往:马可·波罗东来、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2、请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 的发展。简要说明理由。
和平交往。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 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 交流,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等。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哪些重 要的历史意义呢?
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 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 友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 进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 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1.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 (B )
A、《神曲》
B、《马可•波罗行纪》
C、《一千零一夜》 D、《几何原本》
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1、造纸术:对知识的普及、传播和世界文明 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火药:极大的改变的作战方式、武器装备 和军事技术。
3、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 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4、印刷术:与造纸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传播 文化的巨大功能。
总之,中国四大发明外传对人类政治、经 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议一议:
《马可·波罗行纪》给整个欧洲带来了 中国文明之光,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 什么深远的影响?
1.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 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3.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后提能训练+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第8课【基础巩固】1.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这一现象( )A.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转型B.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体现了南半球国家工业生产的国际化2.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使雇佣单位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国际人口迁移出现( )A.劳工迁移趋势B.灰领迁移趋势C.蓝领迁移趋势D.精英迁移趋势3.二战后,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压迫国内有色人种,使30多万黑人被迫到国外避难。
非洲1982—1984年的特大旱灾造成大量居民外流。
材料中难民的产生是因为( ) A.战争问题B.经济问题C.种族主义、自然灾害D.宗教或部族矛盾4.1933—1944年,美国政府采取了宽容政策,接纳了大量的欧洲犹太知识难民。
这场移民潮出现的背景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罗斯福新政的全面推行C.德国实行民族迫害政策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5.面对难民问题,国际社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以下哪一机构是为解决难民问题而设置的( )A.联合国安理会B.联合国难民署C.世界贸易组织D.世界卫生组织6.拉丁裔美国人是指从拉丁美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及族群,近年来超过非裔美国人成为第一大少数族群。
他们大多以西班牙语为母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如迈阿密的居民中有将近3/4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
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7.在一年一度的新年电视演讲中,新加坡领导人要用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4种语言向全国人民发表演说。
在政府看来,英语是科学、工艺、技术、商业及行政管理所采用的语言,而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则是各族群文化遗产与优良传统的载体,不可消失。
据此可知,在新加坡( )A.英语地位最为突出B.马来人的数量最多C.多元文化和谐共处D.各民族实现了平等8.1996年,塞缪尔·亨廷顿指出:东亚社会,正在发展……非西方社会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
同步讲义】高中政治新教材 必修四 第3单元 第八课 课时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时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标要求]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2.科学精神:理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3.公共参与: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
探究点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2)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试判断: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
()提示×。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文化交流的要求: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议题:为什么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越发频繁,春节在海外的传播速度也不断加快。
目前,有20多个国家把春节列为了法定假日,每年全球有超过150场春节庆祝活动,许多国际政要也会纷纷发表春节贺词……春节在全球刮起“红色旋风”。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节”变成了“世界节”,世界各地的中国味儿也越来越浓。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造出整个世界”,剪纸工艺让俄罗斯姑娘赞叹不已;“现代化的城市中如此美丽的文化标志”,德国小伙义务宣传中国古建筑;“古老中国功夫的魅力迎面而来”,中国武馆在全球遍地开花……乘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东风,中华文化在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更多的人。
(1)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原因是什么?(2)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促使中外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高中政治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练习 新人教版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古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⑤红色旅游⑥科考队南极考察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2、2015年春晚剧组发起“唱《难忘今宵》,上央视春晚”的大型活动,将从观众上传的视频中择优选用,并通过电视转播技术手段使观众的演唱视频与现场演唱完美融合,打造出“千人同唱”“共贺新年”的震撼效果。
这一做法说明了( )A.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B.春晚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C.电视是最直观最常见的文化传播手段 D.电视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传递文化3.2014年10月2日至10日,来自全省68所中学的77名中学生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异国时光。
他们表演的《茉莉芬芳》《紫竹调》等节目,处处透着浓郁的“中国风”。
江苏中学生“文化使者”在俄罗斯的文化交流( )A.表明教育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C.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我国文化创新D.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4.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
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
二是沿线兄弟省份定位的趋同可能导致新的竞争。
因此,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是广东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排头兵的关键。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10分)评测练习参考答案1-3:CDD4.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多民族文化平等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马可波罗的东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阿拉伯数字三个方面把握。
马可波罗的东来主要是介绍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
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重点掌握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及对人类产生的重大贡献。
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及意义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
由于定位计数,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
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
“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
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
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可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极为重要。
【疑难点拨】
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
思路:第一,蒙古远征的后果。
蒙古大军的西征南扩,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提供了一个各地交往的大舞台。
这个情况类似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第二:蒙古的开放政策。
蒙古的军事征服建立起一个覆原广阔的大帝国,包含多种民族,蒙古统治者在帝国境内对各族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采取开放宽容的政策。
当时鼓励交流,重视外贸。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2、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 )
A、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3、中国的造纸术正式外传是在
A、公元7世纪以前
B、公元751年怛(da)逻斯之战后
C、东汉时期
D、北宋初年
4、欧洲人自己开始制造火药武器并用于实战是在( )
A、1241年,蒙古铁骑攻入东欧腹地后
B、公元7---8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后
C、1258年,蒙古军围攻阿拉伯的巴格达以后
D、公元14世纪上半期
二、填空题
5、13世纪晚期,意大利人_____________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6、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_________。
8、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中国__________时期。
9、生活中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最早是由古代________人发明的。
三、填图析图:
10、右图的人物是、
他的著作是
四、问答题
11、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拓展提高】
11、马可波罗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与前面介绍的那些活动比,有什么不同呢?【史林采风】
马可·波罗
约1254—1324年,出生于意大利著名的商业城市威尼斯,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当地有地位的富商,长期在近东一带经商,1260—1269年间,因担心君士坦丁堡政局有变,前往东方,到过蒙古帝国的夏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1269年回到威尼斯。
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同他的父亲、叔父三人,离开了威尼斯。
他们穿过西亚和中亚,到达元朝朝廷。
他们受到了元世祖的接待,马可·波罗为元朝政府服务17年。
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以后在一次对热亚那的战争中被俘,他在狱中口述了东方见闻,他的口述由一个叫做罗思蒂谦的人记录下来,成为《马可·波罗行纪》。
在书中,他描绘了中国的富庶景象和繁荣的城市、众多的人口。
他在书中称元朝大汗的禁卫军为男爵,共1.2万人。
他说,大汗每年“颁赐此1.2万男爵袍服各13次。
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
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1.2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
唯较为富丽,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
”他还叙述了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宫殿和佛塔,特别说到那里富有黄金、珠宝。
马可·波罗的叙述中有些荒诞的地方,例如说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一、选择题
1、C
2、A
3、B
4、D
二、填空题
5、马可·波罗
6、《马可·波罗行记》
7、元代
8、北宋时期 9、印度人
三、读图识图题
10.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
四、问答题、拓展提高
11、①造纸术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②火药传到欧洲,对欧洲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兴起和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的过程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③指南针传到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发现新大陆、西欧人早期探险、全球经济贸易等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感。
④活字印刷术传播到欧洲,对西欧的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战胜封建神学起到巨大的作用。
总之,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12、前面介绍的多与武力扩张有关,马可波罗来华是和平交往;前面多为一国的行为,马可波罗来华是个人的行为;头面的活动是直接的交融,马可波罗则留下一部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