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同步试题

合集下载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及答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一、选择题1.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下面选项属于文明融合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B.希波战争C.罗马帝国的扩张D.马可·波罗来华2.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自己的游记中这样描写当时的中国皇宫: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着镀金的龙……材料中的“中国皇宫”是指( )A.唐朝的长安B.北宋的东京C.元朝的大都D.明朝的北京3.下列历史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记述了东方经历与见闻,后来激起欧洲人对东方憧憬和向往的是(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大唐西域记》D.《马可·波罗游记》5.马可·波罗的书几次出版均被抢购一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另一方面,整个14世纪里,佛罗伦萨的街头都有被起名为“马可·波罗”的小丑,说着没人相信的大话以博众人一笑。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意大利人崇拜马可·波罗,纷纷给孩子起相同的名字B.意大利人嫉妒马可·波罗,故意丑化他C.意大利人既向往东方的财富,又怀疑马可·波罗的描述D.名字相同纯属巧合,无足为怪6.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0~9 这十个数码,创造它和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人分别是( )A.印度人、阿拉伯人B.罗马人、阿拉伯人C.阿拉伯人、阿拉伯人D.中国人、阿拉伯人7.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欧洲人的手。

”结合历史知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科学D.欧洲人完全照搬中国科技成就8.“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马可·波罗远行中国的史实,告诉我们应该具有( )A.开放与交流意识B.爱国意识C.民主与法制意识D.历史是非观念9.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请你谈谈现代文 明交流中我们应持有的态度。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战争和恐怖主义都遭 到人类普遍的唾弃。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 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互相促 进和学习。

—摘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并各举两例。
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
和平交往:马可·波罗东来、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2、请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 的发展。简要说明理由。
和平交往。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 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 交流,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等。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哪些重 要的历史意义呢?
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 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 友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 进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 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1.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 (B )
A、《神曲》
B、《马可•波罗行纪》
C、《一千零一夜》 D、《几何原本》
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1、造纸术:对知识的普及、传播和世界文明 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火药:极大的改变的作战方式、武器装备 和军事技术。
3、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 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4、印刷术:与造纸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传播 文化的巨大功能。
总之,中国四大发明外传对人类政治、经 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议一议:
《马可·波罗行纪》给整个欧洲带来了 中国文明之光,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 什么深远的影响?
1.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 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3.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后提能训练+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后提能训练+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第8课【基础巩固】1.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这一现象( )A.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转型B.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体现了南半球国家工业生产的国际化2.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使雇佣单位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国际人口迁移出现( )A.劳工迁移趋势B.灰领迁移趋势C.蓝领迁移趋势D.精英迁移趋势3.二战后,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压迫国内有色人种,使30多万黑人被迫到国外避难。

非洲1982—1984年的特大旱灾造成大量居民外流。

材料中难民的产生是因为( ) A.战争问题B.经济问题C.种族主义、自然灾害D.宗教或部族矛盾4.1933—1944年,美国政府采取了宽容政策,接纳了大量的欧洲犹太知识难民。

这场移民潮出现的背景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罗斯福新政的全面推行C.德国实行民族迫害政策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5.面对难民问题,国际社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以下哪一机构是为解决难民问题而设置的( )A.联合国安理会B.联合国难民署C.世界贸易组织D.世界卫生组织6.拉丁裔美国人是指从拉丁美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及族群,近年来超过非裔美国人成为第一大少数族群。

他们大多以西班牙语为母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如迈阿密的居民中有将近3/4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

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7.在一年一度的新年电视演讲中,新加坡领导人要用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4种语言向全国人民发表演说。

在政府看来,英语是科学、工艺、技术、商业及行政管理所采用的语言,而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则是各族群文化遗产与优良传统的载体,不可消失。

据此可知,在新加坡( )A.英语地位最为突出B.马来人的数量最多C.多元文化和谐共处D.各民族实现了平等8.1996年,塞缪尔·亨廷顿指出:东亚社会,正在发展……非西方社会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

高中政治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练习 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练习 新人教版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古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⑤红色旅游⑥科考队南极考察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2、2015年春晚剧组发起“唱《难忘今宵》,上央视春晚”的大型活动,将从观众上传的视频中择优选用,并通过电视转播技术手段使观众的演唱视频与现场演唱完美融合,打造出“千人同唱”“共贺新年”的震撼效果。

这一做法说明了( )A.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B.春晚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C.电视是最直观最常见的文化传播手段 D.电视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传递文化3.2014年10月2日至10日,来自全省68所中学的77名中学生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异国时光。

他们表演的《茉莉芬芳》《紫竹调》等节目,处处透着浓郁的“中国风”。

江苏中学生“文化使者”在俄罗斯的文化交流( )A.表明教育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C.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我国文化创新D.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4.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

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

二是沿线兄弟省份定位的趋同可能导致新的竞争。

因此,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是广东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排头兵的关键。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10分)评测练习参考答案1-3:CDD4.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多民族文化平等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2课时 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2课时 同步训练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同步训练1.从纽约、柏林,到加尔各答、利马……“中国故事”专场音乐会的足迹一路延伸,悠扬的中国旋律在五大洲余音袅袅,令万千观众如痴如醉。

这体现了 ( ) A.文化在互鉴中趋同B.文化存在优劣之分C.文化在交流中传播D.文化交融相互借鉴2.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 )①应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只要有了文化交流就能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并因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这反映了( )①加强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趋同②文化交流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④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反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

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品茶的韵味。

这主要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①各美其美、和而不同②深度交融、日渐趋同③平等交流、相互借鉴④正本清源、独树一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瓷器之美跨越国界,每年10月份中外客商都会云集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

在这里,艺术陶瓷、创意陶瓷、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等一应俱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国与世界对话,巧夺天工的瓷器充满创新、创意。

陶瓷艺术的发展需要( )①对传统艺术进行批判继承,推陈出新②重视传承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④立足现代艺术,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在湖潮乡各村寨,总能发现既有汉族也有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的情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第2课时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检测含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第2课时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检测含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一小题5分,共35分)1.2020年1月,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开幕音乐会上,中国传统民乐和西方交响乐名曲、国粹京剧和意大利歌剧选段在两国艺术家的演绎下交相辉映,中意两个古老文明的互鉴对话给人带来极致视听享受。

此类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①消除文化的分歧走向趋同②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开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

中意文化旅游年开幕音乐会活动的举办有利于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开展,②③④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此类活动的举办,并不能消除文化的分歧走向趋同,①说法错误。

【补偿训练】某某某某成功举办了以“荷你相约最美某某〞为主题的第五届某某观音湖荷花节。

某某是中国观音文化之乡、诗酒之乡、书法之乡、曲艺之乡,孕育了陈子昂、黄峨、X鹏翮等英才俊杰,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20余X城市名片。

假设某某应邀到国际上举办一个综合性文化艺术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适宜的是( )A.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趋同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C.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文化共享D.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解析】选C。

A说法错误,文化趋同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交流,而不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C符合题意,材料“某某应邀到国际上举办一个综合性文化艺术节〞,说明此次文化交流最符合的标题应该是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文化共享;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交流,而不是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某某市开幕,本届电影节是主办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借助电影节平台,增进“丝路〞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 学案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  学案

九年级〔上〕历史学案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主备:审阅:姓名班级教师寄语:鸟儿有了要飞的冲动,就不甘心在地上爬行。

为了你的梦想,努力吧!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1、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创造和传播等史实。

2、探讨世界各地区和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方能事半功倍〕查找历史文献,收集有关知识,结合现在的国际关系,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吧!〕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课前热身:〔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完成以下知识网络图。

〕交流与文化传播一、马可·波罗来华1、世纪晚期。

经过长途跋涉行抵中国的旅行家。

2、? ?,被誉为“〞。

二、中国四大创造的外传1、造纸术:纸最早出现于时期,东汉时期改良了造纸术,称之为“蔡候纸〞。

直至年之战以后,造纸术才正式开场西传。

2、火药:时期,开场用于军事;时期开场广泛用于军事;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3、指南针:战国时期,指南针称之为,时期开场用于海上导航;大约世纪后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印刷术:北宋时期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大约从世纪末起,开场外传。

三、阿拉伯数字1、创制:最早是由创造,经过中古的吸收与改良,最终创制而成。

2、传播:通过沿岸传入和各地。

3、意义: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大大便利了,并直接促进了和整个的进步四、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各题,相信你有很多收获!〕聚焦目标1:1、①右图人物是,他是人,在中国朝时来到中国。

②他的游记名为,被誉为“〞。

③他的东来有何影响?2、①我国何时创造造纸术?②右图人物为造纸术的改良做出重大奉献。

他是谁?哪时期人?③造纸术何时才正式西传,对外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它的向外传播有何意义?3、①火药的外传,始于代。

新人教版必修三: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同步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三: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同步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三: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同步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3年4月19日,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海口市开幕。

本届书博会内容丰富,全国1 5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携35万种图书集中亮相。

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有(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2.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活动(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3.到目前为止,厦门几乎所有的公交车都开通了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的节目以新闻资讯为主,辅以公众服务类节目,为厦门市民在乘车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资讯。

这表明( )A.现代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的区域性B.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4.(2013·日照高二检测)2013年3月22日,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

中俄双方通过开展旅游年活动,将会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

开展“中国旅游年”活动( )①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促进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③将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表明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已成为各国共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能力挑战题)(2012·北京文综)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 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马可波罗的东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阿拉伯数字三个方面把握。

马可波罗的东来主要是介绍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
响。

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重点掌握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及对人类产生的重大贡献。

通过介绍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文撷英】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及意义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 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

由于定位计数,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

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

“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

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

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可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极为重要。

【疑难点拨】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
思路:第一,蒙古远征的后果。

蒙古大军的西征南扩,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提供了一个各地交往的大舞台。

这个情况类似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第二:蒙古的开放政策。

蒙古的军事征服建立起一个覆原广阔的大帝国,包含多种民族,古统治者在帝国境内对各族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采取开
放宽容的政策。

当时鼓励交流, 贸。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A 、北宋时期
B 、南宋时期
C 、元朝时期
D 、明朝时期
2、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
B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 、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公元751年怛(da)逻斯之战后
、北宋初年
4、欧洲人自己开始制造火药武器并用于实战是在()
A、1241年,蒙古铁骑攻入东欧腹地后
B、公元7---8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后
C、1258年,蒙古军围攻阿拉伯的巴格达以后
D、公元14世纪上半期
二、填空题
5、13世纪晚期,意大利人________________ 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6、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_______________ 。

8、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中国_______________ 时期。

重视外
A 、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C 、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3、中国的造纸术正式外传是在
A、公元7世纪以前B C 、东汉时期D
9、生活中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最早是由古代
三、填图析图: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的人物是、
他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答题
11、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拓展提高】
11、马可波罗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与前面介绍的那些活动比,有什么不同呢?
史林采风】
马可•波罗
约1254—1324 年,出生于意大利著名的商业城市威尼斯,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当地有地位的富商,长期在近东一带经商,1260—1269 年间,因担心君士坦丁堡政局有变,前往
东方,到过蒙古帝国的夏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1269 年回到威尼斯。

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同他的父亲、叔父三人,离开了威尼斯。

他们穿过西亚和中亚,到达元朝朝廷。

他们受到了元世祖的接待,马可•波罗为元朝政府服务17年。

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以后在一次对热亚那的战争中被俘,他在狱中口述了东方见闻,他的
口述由一个叫做罗思蒂谦的人记录下来,成为《马可•波罗行纪》。

在书中,他描绘了中国的富庶景象和繁荣的城市、众多的人口。

他在书中称元朝大汗的禁卫军为男爵,共1.2 万人。

他说,大汗每年“颁赐此1.2万男爵袍服各13次。

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

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1.2 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

唯较为富丽,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

”他还叙述了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宫殿和佛塔,特别说到那里富有黄金、珠宝。

马可•波罗的叙述中有些荒诞的地方,例如说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
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第8 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一、选择题
I、 C 2 、A 3 、B 4 、D
二、填空题
5、马可•波罗6 、《马可•波罗行记》7、元代
8、北宋时期9 、印度人
三、读图识图题
10.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
四、问答题、拓展提高
II、①造纸术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②火药传到欧洲,对欧洲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兴起和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
的过程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③指南针传到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发现新大陆、西欧人早期探险、全球经济贸易等活动提供
了可靠的安全感。

④活字印刷术传播到欧洲,对西欧的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战胜封建神学起到巨大的作用。

总之,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12、前面介绍的多与武力扩张有关,马可波罗来华是和平交往;前面多为一国的行为,马可波罗来华是个人的行为;头面的活动是直接的交融,马可波罗则留下一部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