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柱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柱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1. 引言混凝土结构中的柱子是承担重要力学功能的关键元素之一。
然而,柱子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裂缝,降低了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分析混凝土柱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原因分析混凝土柱产生裂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2.1 荷载过大当混凝土柱所承受的荷载超过其设计承载能力时,柱体会出现应力集中,导致裂缝的产生。
2.2 凝结收缩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会发生凝结收缩,即体积缩小。
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止收缩的措施,柱子就会因为凝结收缩而产生裂缝。
2.3 温度变化混凝土柱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会在热胀冷缩过程中发生变形。
如果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或温度变化速度较快,就容易导致柱体裂缝的产生。
2.4 施工不当混凝土柱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存在操作不规范、模板不牢固或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柱子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分布,从而形成裂缝。
3. 解决措施为了避免混凝土柱产生裂缝,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3.1 优化设计在柱子的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荷载要求,并合理选择材料和尺寸,确保柱子能够承受设计荷载,避免荷载过大导致的裂缝问题。
3.2 控制凝结收缩通过添加适当的混凝土外加剂或使用低收缩混凝土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凝结收缩,减少裂缝的产生。
3.3 温度控制对于大型混凝土柱,可以采用预应力技术或设置温度控制装置,控制柱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热胀冷缩,减少裂缝的形成。
3.4 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柱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模板牢固、混凝土浇筑均匀,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避免施工不当导致的裂缝问题。
4. 结论混凝土柱产生裂缝是由于荷载过大、凝结收缩、温度变化和施工不当等原因所致。
通过在设计阶段优化设计、控制凝结收缩、温度控制和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混凝土柱产生裂缝的问题。
在柱子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也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柱子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预防及处理措施

混凝 土 接 触 面 结合 紧密 。后 浇 带 二 次混 凝 土 浇 筑后 , 表 面应覆 盖麻 袋 ,浇 水养 护 。混 凝 土未 达 到设 计 强度 之前 ,其 上不得 堆放 重物 ,其 下支 撑不 得拆 除 。
64 后 浇带 混凝 土 的保 养 方法 .
采 用 蓄水保养 。
7 结 束 语
同 的工 程 性 质 、特点 、作 用 ,认 真设 计 ,精 心施 工 , 全 面妥善 地解 决各 方 面 的问题 ,这样 ,才 能保证 建 筑 工程 的整 体性 、完 美性 和 功能 性 ,才 能 达 到提高 工 程 质量 的 目的 。
参 考 文献 :
增 强抗 渗效 果 ,阻止 底 板下 地下 水 的涌 入 。为 防 止底 板 周 围施 工水 、雨水 流入 后 浇带 ,在 后浇 带 两侧 50 0
(1:2 - 2 . 1)84 8 5
后浇 带封 闭 前 ,后 浇带 处梁 、板 模 板 的支 撑 不得
7 2 r
青 海 科 技
21 年第 3 00 期
较大 地 区的混 凝 土结 构 中 。混凝 土 浇 筑后 ,在硬 化 期
部膨 胀 和拉 应 力 ,使构 件 产 生爆 裂 状 裂缝 。此情 况 在 潮 湿 的地 方 较为 多见 。 拌 和用 水及 外 加剂 拌 和 用水 或 外 加剂 中氯 化物 等
后 浇 带 施 工 是 保 证 建 筑 结 构 有 效 连 接 的重 要 环 节 , 目前 除执 行现 有 规范 规定 的要求 外 ,还 要根 据 不
5 底板 后 浇 带 的 防水 处 理
底板 混凝 土施 工 前 ,在 垫层 上施 工 一 层卷 材 防水 层 或涂 膜 防水 层 ( 宽 出后 浇 带两 侧各 3 0mm ,以 应 0 )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 凝 土 自身应 力 因素所 导致
的裂缝 原 因包括 如下 几个方 面 :
会 不等 。地基 比较 均匀土 体压 缩 量 较 低 ,持续 变 形 时 间 比较 短 ,
承载力 较大 .软 弱 、不 良的地 基 土体压 缩量 较高 ,持续 变形 时 间
讲 ,地 基 由不 同的土体组 成 ,不
同类型 的土质 ,其 变形沉 降量 也
振 的时 间过 长会 使混凝 土 出现离 析 现象 。振 的时 间过 短会 影 响混
凝 土的整 体质 量 。总之 ,混凝 土
的浇 筑 振 动 过 程 中 每 个 振 捣 部 位
象。
1 混凝 土 自身应 力 因素 所 导 . 4
土 干 缩 量 增 大 .导 致 混 凝 土 产 生
混凝 土速 凝 的薄弱部 位 ,尤其是 在 高温 的季节 中 ,应 注意及 时进
行切 缝 ,使混凝 土 内部应 力释放
在 切缝 边端 : d 冷 缩 引 起 的 裂 缝 冷 缩 )
混 凝 土在施 工 中的拌合 应该 按照 规范标 准进 行操作 ,施 工所 选 的原 材 料 . 如 砂 、石 等 应 遮
缝 ,在施 _ 前必须 在相 接处 用水 丁 侵湿 ,把需 要施 工 的地 方清 理干 干净净 .然 后再对 其进 行浇筑 工 作 ,这样 可以有效 避免 因施 工缝
而导 致其 裂缝 :
要 合 理 利 用 原 材 料 配 比 ,如 水
泥 、砂石配 合 比 ,严格 按 照规 范 要求 对其进 行拌 和 。 混凝土 其浇 筑时 间应 当选择 在 一 天 中 温 度 低 的 时期 进 行 浇
13 施 工 工 艺 的 因 素 -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久性强等优点。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可能会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于建筑行业非常重要。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1. 强度不足混凝土的强度是混凝土能够承受的外部压力大小的衡量标准。
混凝土强度不足是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种类或品质不合格、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等。
2. 伸缩变形混凝土的伸缩变形与温度变化有关。
当温度变化时,混凝土会发生伸缩变形,而构件的抗伸缩性能则决定了混凝土贯穿温度变化过程中的裂缝程度。
若混凝土的抗伸缩性能不足,则会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3. 体积变形混凝土在干燥时会发生体积变化,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逸出后体积缩小所致。
混凝土体积变形过大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4.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地震、土壤沉降、风、水等各种外力作用都能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种类混凝土裂缝的种类较多,因其产生的原因不同而导致其种类也不同,其中较为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有以下几种:1. 垂直裂缝垂直裂缝是混凝土表面垂直于强度方向的裂缝,通常由外力作用、伸缩变形引起。
2. 水平裂缝水平裂缝是混凝土表面平行于强度方向的裂缝,通常由强度不足、体积变形、伸缩变形、地震等原因引起。
3. 斜裂缝斜裂缝是混凝土表面呈斜向的裂缝,通常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产生,如强度不足、体积变形、伸缩变形、地震、外力作用等。
4. 微裂缝微裂缝是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一种,与其他类型裂缝相比其宽度较小。
微裂缝通常由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干燥和温度变化引起。
三、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1. 慎选原材料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与所选用的原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混凝土制作前需要认真慎选原材料。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并确保不掺杂杂质,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
混凝土梁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常常发现,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工程施工中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工程梁板的裂缝发生后,易渗水,影响结构安全,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
如何从设计、材料、施工三大方面提出改进和防治措施,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
1 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设计方面的原因是:数据提供不准确、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或板偏薄,混凝土等级偏低,节点不合理,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做综合考虑,致使配筋偏小偏少,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伸缩缝设置不合理或未设置,顶层屋面板的温度应力过大又无可靠的措施,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设计时对施工恒荷载和活荷载及装饰材料荷载考虑不足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2 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2.1 材料质量水泥、砂、石等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别是砂石含泥量超标,降低混凝土梁板的标号,造成裂缝。
2.2 施工工艺(1)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2)现浇板中预埋管线较多较粗,管线敷设重叠,管线放于下层板筋底,减少保护层厚度,造成裂缝。
(3)施工中人为踩踏钢筋,造成正负受力钢筋之间的有效高度不够,影响抗拉强度,产生贯穿裂缝。
钢筋保护层厚薄不均匀,不论过大过小,钢筋位移都会影响钢筋的正常受力,产生裂缝。
(4)模板刚度强度不足、构造不当、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
施工中抢工期,混凝土梁板拆模过早,提前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未采取可靠的质量保证措施,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及预防措施摘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仅对构筑物外观厂房较大影响,同时对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严重是对构筑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甚至于完全丧失其使用功能。
目前,裂缝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此,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及其补救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提出七条比较常用的裂缝处理措施。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1裂缝类型分析(1)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就其展开程度分为表面裂缝、贯穿性裂缝、破坏性裂缝;就其在结构表面形状分为网状裂缝、爆裂状裂缝、不规则短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裂缝等;按其发展情况分为稳定裂缝和不稳定裂缝、能闭合裂缝和不能闭合的裂缝;按其尺寸大小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类,微观裂缝是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一般存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尺寸较小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不超过0.5mm。
宏观裂缝是指尺寸较大的裂缝,裂缝宽度通常情况小大于0.5mm,可存在混凝土内部,也可存在于混凝土表面;按时间可分为施工期间形成的雷锋和使用期间产生的裂缝;按其影响因素可分为设计因素裂缝、材料因素裂缝、施工因素裂缝、使用因素裂缝、温度因素裂缝,不均匀变形因素裂缝、钢筋锈蚀裂缝等几大类。
(2)塑性裂缝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这种裂缝太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塑性裂缝又成龟裂,严格来说属性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
产生这种雷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当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而振动时间过长时,水泥浆浮在上层,骨料下沉时收到钢筋或其他物质的约束,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是混凝土的表层产生裂缝‘浇筑后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起强度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因而开裂;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大,或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混凝土水灰比过大,也会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度,也会影响其结构安全性。
因此,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十分重要。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施工原因:不合理的施工方式,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例如,在浇注混凝土时,若未能及时震动,混凝土中的气泡无法排出,就会形成裂缝。
2. 设计原因:设计不合理,比如基础过小、墙体过厚等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3. 材料原因:材料质量不过关,如水泥品质不好、骨料不均匀等都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导致裂缝的产生。
4. 外界因素:自然因素如气温、湿度、风力等都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长期累积后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 表面处理法:对于表面裂缝较小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法来处理。
将裂缝处的混凝土切割成V形或U形,再涂上专用的填缝材料,填补裂缝。
2. 桥式处理法:对于裂缝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桥式处理法。
将裂缝处的混凝土彻底去除,再用钢筋网加固,再将混凝土重新浇注,使其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
3. 预防措施:预防混凝土裂缝是最好的办法。
在施工前,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用合适的材料,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加固处理法: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加固处理法。
加固处理可以采用加固钢筋等方式,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 现浇加固法:对于裂缝较多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现浇加固法。
即在原有混凝土结构上浇筑一层新混凝土,以增强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结论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物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在处理混凝土裂缝时,要根据裂缝大小和深度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同时,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修补、预防措施前言近年来在我公司所施的工程中,结构现浇混凝土开裂现象时有发生,已引起公司领导及各项目的重视,为配合公司开展的争创结构长城杯活动,公司下属各项目、施工队及商品混凝土搅拌分公司应进一步严格按规范施工,完善过程控制手段,制定纠正及预防措施,将混凝土开裂这一质量通病控制在最低程度。
1、 裂缝分类及检测混凝土开裂可根据程度、部位、成因等主要因素进行分类。
1、 按照混凝土开裂程度可分为规范允许裂缝和超规范裂缝,一般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宽度在0.2~0.3mm 以下的裂缝为规范所允许,超过此宽度则为超规范裂缝;另还可将裂缝分为表面裂缝及贯穿裂缝。
2、 按照裂缝存在的部位可分为底板混凝土裂缝、板梁混凝土裂缝、墙柱混凝土裂缝,在公司及各项目的高度重视下底板混凝土裂缝及墙柱混凝土裂缝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主要存在的是楼板混凝土裂缝。
3、 按照裂缝成因主要分为设计缺陷裂缝及施工缺陷裂缝。
4、 裂缝的现场检测手段主要有带刻度的专用放大镜及超声波探测,如有必要还可进行钻芯取样及化学成分分析等实验室检测。
2、裂缝主要成因及现象混凝土开裂的成因较为复杂,无法非常准确地作出确定,针对我公司各工程已出现的裂缝及各项目会同设计单位、监督单位、业主、监理单位等共同研究的结论,大部分裂缝均与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热同时自身体积收缩有关,这类裂缝一般不明显,分布无规律,不影响结构受力,为规范所允许。
其他情况下产生的裂缝大致可归纳为设计原因及施工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开裂两大类。
1、设计原因导致的混凝土开裂:①板面荷载设计取值偏小,承受施工荷载及正常使用荷载后板发生开裂甚至导致梁开裂,此种裂缝比较规律且会持续发展。
②楼板强度设计安全但刚度不足,造成楼板偏薄,加载后产生裂缝,此种裂缝亦比较规律。
③楼板配筋过少,尤其缺少上铁板中的构造配筋时易发生板面混凝土开裂,另在应力集中位置缺少细、密的构造筋也易沿应力最大方向开裂。
④建筑物的温度伸缩缝及沉降缝、后浇带留置不合理,产生的裂缝较大且集中在固定位置。
2、施工缺陷导致的混凝土裂缝:①考虑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时采用高水化热的水泥会使混凝土浇注后凝结过程中发热量较大,造成内外温差较大在表面开裂,尤其大体积(底板)混凝土产生裂缝。
②设计为抗渗混凝土或连续施工区段较大时,混凝土搅拌中选用膨胀剂效果不理想,无法发挥抵偿收缩作用时会产生开裂现象。
③为保证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及高层建筑泵送的需要,混凝土坍落度较大,甚至在运输过程中私自向混凝土内加水都使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水化热加大,易发生开裂。
④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发生过振捣使表层浮浆层过厚,凝结后表面开裂。
⑤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扰动钢筋或钢筋绑扎位置不正确,造成局部素混凝土厚度较大导致开裂或钢筋保护层过小时混凝土表面沿钢筋分布开裂。
⑥混凝土浇注后未达到规范允许强度值即开始下步施工,导致混凝土被压裂甚至破坏。
⑦模板支撑体系不满足施工荷载要求,在混凝土浇注及后续施工过程中变形导致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随之变形开裂。
⑧混凝土浇注后未及时养护或夏季施工养护持续时间不满足规范要求导致混凝土表面过早失水开裂。
⑨夏季施工遇异常高天气时未对混凝土采取隔热措施导致混凝土在高温下发生较大膨胀开裂;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不足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产生表面开裂,尤其大体积混凝土表现较为明显。
⑩冬季施工混凝土搅拌中混入较大冻块或冰雪块,浇入模后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融化后导致局部强度偏低受压后开裂;冬季严寒天气施工中模板、钢筋温度极低甚至结冻冰雪未经处理导致混凝土浇注后局部温度降低过快产生开裂现象。
3、裂缝修补措施发现混凝土产生裂缝后,必须进行仔细的观测,主要包括统计裂缝的宽度、深度、是否贯穿、存在部位、是否存在规律、是否继续开展等,结合施工实际情况确定裂缝的成因,根据规范及开裂的程度制定修补措施并在必要时经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同意后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1、对宽度0.2 ~0.3mm以下规范允许存在的混凝土裂缝,(预应力混凝土及设计不允许开裂的结构除外),如使用环境允许可不处理,其他一般应对裂缝进行表面封闭处理以避免钢筋受到腐蚀,保证建筑物的耐久使用年限。
①封闭处理应在裂缝不再开展后进行。
②封闭材料宜采用自身不会收缩干裂且有一定柔性的专业快干型封缝材料。
③严格按照操作说明施工。
④封闭前仔细处理混凝土表面以保证封闭效果,保持裂缝内部干燥。
⑤对楼板贯穿裂缝必须采取上下双面封闭。
⑥封闭完成后进行仔细检查以无渗漏现象为合格。
⑦形成真实详细完整的质量记录。
2、对0.3mm以上的超规范裂缝宜采取压力灌缝处理以恢复混凝土结构完整性,满足设计强度、刚度、使用年限要求。
①灌缝处理应在裂缝不再开展后进行。
②灌缝前需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要求同前。
③灌缝材料宜选用低粘稠度、易流淌、无收缩、抗老化、高强度且具有一定柔性的改性环氧类树脂材料。
④灌缝工艺应采用低压自动灌缝工艺以保证所有毛细裂缝灌充密实同时避免高压灌缝造成混凝土的进一步开裂破坏。
⑤严格按照操作说明施工。
⑥灌缝前保持裂缝内部干燥以保证灌缝效果。
⑦灌缝完成后进行仔细检查以无渗漏现象为合格。
⑧形成真实详细完整的质量记录。
3、对因浇注过程中过振造成的表面浮浆开裂应将表面浮浆层仔细剔凿干净至密实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浇捣高标号豆石混凝土至设计标高,加强养护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
4、针对设计缺陷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应首先按照前述进行封闭、灌缝处理,同时为解决施工、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继续开裂必须对相应结构进行补强处理。
①如楼板强度满足、刚度不满足要求同时荷载及装修做法允许时可采用在楼板上浇注叠合层的方法,施工中注意必须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达到共同受力的效果。
②对设计强度(刚度)不满足使用要求的结构可采用粘钢加固的方案,具体施工详见粘钢工艺要求。
③特殊结构可采取在构件外侧加预应力钢绞线卸载或粘贴高强碳纤维补强,主要针对已有建筑存在的结构裂缝进行修补,成本较高。
4、裂缝预防措施针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在工程开工前既应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将裂缝控制在最低限度。
1、 应在接到施工图纸后认真审图,争取发现图纸缺陷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和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2、 将改进混凝土性能作为防治裂缝的关键,在配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作到选用低水化热水泥,适当添加粉煤灰用量、减少水泥用量,合理选用优质膨胀剂、泵送剂、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性能。
3、 制定施工方案时有针对性地重点考虑消除混凝土开裂现象,根据本工程特点尤其注意(冬施)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及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必须准确可靠。
4、 基槽开挖完毕后必须认真组织钎探、验槽工作,及时发现地基的不均匀位置,严格按地质勘探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进行地基处理,避免建筑物建成后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开裂。
5、 按照过程控制程序,作到施工前详细要求、施工中严格监督、施工后仔细检查,从各个环节加强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
①要求预拌混凝土提供单位在搅拌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加料,同时严格控制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不得过大,严禁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擅自加水。
②混凝土浇注前严格按规定划分施工缝、后浇带,仔细检查钢筋就位情况,仔细清理模内,保证保护层准确。
③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振捣,既保证振捣严密又要避免过振,及时清理过厚浮浆,同时不得扰动钢筋、模板。
④在混凝土浇注后、终凝前,至少对表面用木抹子搓平两次,特别最后一次搓平压实需在初凝后、终凝前,以将刚出现的微裂缝收口以防止其进一步扩大。
⑤混凝土浇注后及时按规范养护,可选用质量优良的混凝土养护剂以改善养护效果。
⑥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允许强度前禁止后续工序提前进入施工,对架设在混凝土表面的脚手架底座应加设托垫,并尽量作到上下层受力的支撑杆件对正。
⑦制定切实可行的冬、雨季施工方案,特别加强对冬施混凝土上下表面的覆盖、保温、养护,同时注意对已经绑扎完毕的钢筋、支撑就位的模板内的保护。
⑧加强对恶劣气候情况的防范,夏季遇持续异常高温时注意对暴露的混凝土表面进行隔热、降温处理,冬季遇降雪注意浇注前清理模内积雪和冻块等。
2000年4月10日附:混凝土裂缝计算方法:(推荐)式(1)式中:T为温差;为经验系数,取0.3;α为温度系数,取;其中C x为水平阻力系数,取60;H为结构厚度;弹性木模量E c(t)=E c0(1-e-0.09t),t为时间(d);式(2)式中εp为极限应变。
1. β值的计算取取E c0=3.0×104N/mm32. 混凝土在7天、14天的极限拉伸:式(3)式中ρ为截面配筋率,d为钢筋直径(cm);R fo为混凝土抗裂强度设计值,1.5N/mm2R f(t)为龄期混凝土抗裂强度。
3. 计算收缩当量温差:式中:为计算期的收缩,素混凝土收缩经验公式:t为龄期(d);为最终收缩,标准状态下为3.24×10-4;M i为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
4. 计算综合温差:式中为实测温差。
5. 计算裂缝间距;可由式(2)计算;=6. 由以上结果可根据式(1)计算裂缝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