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合集下载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8.2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
1、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空间构型
配位数 2 杂化轨道 sp 空间构型 直线型 实例 [Ag(NH3)2]+
3
4
sp2
sp3
平面三角形
平面正方形
[HgI3][Ni(CN)4]-、[PdCl4]2-
四面体
5 dsp3或d3sp d2sp2 6 d2sp3或sp3d2 三角双锥 正方锥形 正八面体
配位数(不一定是配体数)
与中心原子直接以配位键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称为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一般可为 2-12,以配位数2,4,6最为常见。 中必原子的配位数与配体的齿数有关,
配体是单齿,那么中心原子的配位数就是配体的数目; 配体是多齿,那么中心原子的配位数则是配体的数目 与其齿数的乘积。 例如: [Co Br(NH3)5] (SO4),
1.62×107=(0.02-x)/4x3
x=6.8×10-4
二、配位解离平衡移动
1. 与弱电解质平衡的竞争
M+ + L+ + OHH+ [ML]
当Ka, Kb越小,配离子越易解离 平衡向生成弱酸、弱碱方向移动 MOH HL
[ Fe(C2O4 )3 ]3
Fe3 3C2O4 2
+ 6H+

3. 杂化轨道形式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配 位 数 2 3
空间构型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杂化轨 道类型 sp sp2
实例
Ag(NH3)2+ , Ag(CN)2– Cu(CN)32 – ,HgI3–
4 4 5
5 6
正四面体 四方形 三角双锥
四方锥 八面体

第8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第8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ONO 亚硝酸根
O
9
SCN 硫氰酸根
S
NCS 异硫氰酸根
N
[CoONO(NH3)5]Cl2 [CoNO2(NH3)5]Cl2 亚硝酸根:红褐色
硝基:黄褐色
酸中稳定
NO2
酸中不稳定
ONO
2018/10/11
10
常见多齿配体
分子式 名称 缩写符号
草酸根
乙二胺 邻菲罗啉
(OX)
(en) (o-phen)
21
◆示例 [Ag(NH3)2]+、[AgCl2]-、 [AgI2]-、[CuCl2][Ag(CN)2]◆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
②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空间构型两种:四面体与平面正方形, 取决于形成体的价层电子结构和配体的 性质。 a.正四面体型(以[Ni(NH3)4]2+为例) Ni 3d84s2
2018/10/11 22
2018/10/11 5
乙二胺(en) H 2 N

CH 2
CH 2
N H2

乙二胺四乙酸 EDTA(H4Y)
.. .. C H2C OO H 2C H O O C H .. .. N C H2C H2 N .. .. H O O C H C H2C OO H 2C
2018/10/11
4
3.配位体:通常是非金属的阴离子或分子。 如:F-、Cl- 、Br-、 I-、OH-、CN-、 H2O、NH3、CO…… 4.配位原子:直接与形成体成键的原子。 5.配位数:配位原子总数。 a.单齿(基)配位体 —1个配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 如F-、Cl- 、Br- 、I-、OH-、 H2O、NH3 b.多齿(基)配位体 —1个配位体中具有两个或多个配位原子。 如乙二胺(en)、乙二胺四乙酸(EDTA)

普通化学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普通化学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 c {c(Cl ) / c }
c(NH ) / c

3
2
0.10 0.10 1.9 103 {( x 2 0.10mol / L) / c }2
x = 2.5 mol/L, 即氨水的初始浓度至少为 2.5 mol· -1。 L
3
8.1.1 配合物的组成
[Ag(NH3)2]Cl
配合物 内界 外界
[Ag(NH3)2]+
中 心 离 子 配 位 原 子 配 位 体 配 位 体 数 配 离 子 电
Cl外 界 离 子
4

常见配位体名称、配位原子
配位体 FClBrISCNNCSH2 O NH3 NH2OHCNS2O32配位体名 称 氟 氯 溴 碘 硫氰酸根 异硫氰酸 根 水 氨 氨基 羟基 氰 硫代硫酸 根 配位 原子 F Cl Br I S N O N N O C O 配位体 CO NO ONONO2CH3COOC2O42(ox)* 配位体名称 羰基 亚硝酰 亚硝酸根 硝基 乙酸根 草酸根 吡啶 联吡啶 甲胺 乙二胺 乙二胺四乙酸 根 配 位 原 子 C N O N O O N N N N N,O
Hongmei Wang , Zhiliang Liu, Caiming Liu, Deqing Zhang, et al
Inorganic chemistry, 2004, 43,4091-4098.
12
13
不饱和烃配合物 π 电子参与形成配位键的配合物。
14
冠醚类配合物
15
C60-配合物
4.31
Cu(NH 3 ) 2 NH 3 Cu(NH ) NH 3
2 Cu(NH 3 )3 NH 3

第八章 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

第八章 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

第八章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竞赛要求】配位键。

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位(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

螯合物及螯合效应。

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剂及其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

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定性说明)。

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

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的颜色。

路易斯酸碱的概念。

场理论。

Ti(H2O) 36【知识梳理】一、配合物基本知识1、配合物的定义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

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

[Co(NH3)6]3+,[Cr(CN)6]3–,Ni(CO)4都是配位单元,分别称作配阳离子、配阴离子、配分子。

[Co(NH3)6]Cl3、K3[Cr(CN)6]、Ni(CO)4都是配位化合物。

[Co(NH3)6]、[Cr(CN)6] 也是配位化合物。

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含有配位单元。

思考: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配合物①CuSO4·5H2O ②K2P t Cl6 ③KCl·CuCl2④Cu(NH2CH2COO)2 ⑤KCl·MgCl2·6H2O ⑥Cu(CH3COO)2注意:①配合物和配离子的区别②配合物和复盐的区别2、配合物的组成中心离子内界单齿配体配位体多齿配体配合物螯合配体外界(1)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以[Cu(NH3)4]SO4为例:[Cu(NH3)4]2+ SO 24内界外界内界是配位单元,外界是简单离子。

又如K3[Cr(CN)6] 之中,内界是[Cr(CN)6]3–,外界是K+。

可以无外界,如Ni(CO)4。

但不能没有内界,内外界之间是完全电离的。

(2)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中心离子:又称配合物的形成体,多为金属(过渡金属)离子,也可以是原子。

chap8-1 配位化合物

chap8-1 配位化合物

5
(2) 配位体 配位体可以是简单阴离子,也可以是多原子离子 或中性分子 ,如F-、SCN-、NH3、乙二胺等。 与中心原子直接结合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作 为配位原子,它们大都是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IVA,VA,VIA,VIIA族电负性较强的非金属原子。 只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为单齿配位体,如 NH3,CN- 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位 体称为多齿配位体,如乙二胺 (en , NH2-CH2-CH2NH2 ) (注意:多齿配位体的配位数等于配体数乘 以该配体的基数(齿数))。 由多齿配位体与同一个金属离子形成的具有环状 6 2+ 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如[Cu(en)2] 。
20
(1)外轨型配合物 中心离子以最外层的原子轨道( ns , np , nd ) 组成杂化轨道,和配位原子形成的配位键,称 为外轨配键,其对应的配合物称为外轨(型) 配合物。
21
外轨型配合物特点:
形成外轨型配合物时,中心离子的内层电 子排布没有发生变化,未成对的 d 电子尽可能 分占轨道而自旋平行,所以外轨型配合物也称 作高自旋型配合物。 它们常常具有顺磁性,未成对电子数越多、 磁矩越大。 由于中心离子以能量较高的最外层轨道杂 化成键,故外轨型配合物的稳定性较小(与内 轨型相比较)。
29
(3)判断外轨型、内轨型配合物:
中心离子的电子构型 中心离子所带的电荷
配位原子的电负性大小
30
中心离子的电子构型:
具有 d10 构型的离子只能用外层轨道形成外
轨型配合物;如 Ag+,Zn2+,Cd2+ 等只能形成外轨
型。 具有 d8 构型的离子,如:Ni2+,Pt2+,Pd2+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说明:最小的磁矩称为玻尔磁子,其值为9.27×10-24
A·m2
(3)测定 磁矩可通过磁天平测定。 • 顺磁性:被磁场吸引
• 反磁性:被磁场排斥
• 铁磁性:被磁场强烈吸引 (如 Fe , Co , Ni)
..
..
..
..
N
S
(a)无磁场
N
S
(b)磁场打开
顺磁性的说明
(4)影响因素 未成对电子数越多,磁矩越高,配合物
的磁性越大。
(5)意义
• 根据未成对电子数求磁矩; • 根据磁矩求未成对电子数; • 判断杂化方式、空间构型、配合物类型。
未成对电子数 0 1 2 3 4 5
µ计 / B.M
0 1.73 2.83 3.87 4.90 5.92
例: 测定FeF63-的µ为5.90 B.M,可判断: Fe3+有5个未成对电子;
Ag+
4d
[Ag(NH3)2]+
4d
5s
5p
NH3 NH3
5s
5p
sp杂化
2. 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的杂化方式及空间构型
(1)[NiCl4]2-:Ni 3d84s2
sp3杂化
Ni2+
Ni2+ 3d8 外轨型
四面体
3d
[NiCl4]2-
3d
4s
4p
Cl-
Cl- Cl- Cl-
4s
4p
sp3杂化
[NiCl4]2-
NH2-CH2-CH2-H2N
说明:
少数配体虽然有两个配位原子,由于两 个配位原子靠得太近,只能选择其中一 个与中心原子成键,故仍属单齿配体。
硝基NO(2 N是配位原子) 亚硝酸根ONO- (O是配位原子) 硫氰根SCN (S是配位原子) 异硫氰根NCS (N是配位原子)

第8章_配位化合物

第8章_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学的发展
1704年,普鲁士人在染料作坊中发现第一个配合物 1789年,B. M. Tassert发现分子加合物[Co(NH3)6]Cl3 1893年,Werner提出“络合理论” 1930年,Pauling 提出配位键理论
1929 年,H. Bethe 提出晶体场理论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的产生,促进配位化学的发展
•• ••
4s 3d
•• ••
4p
dsp2杂化
Ni(CN)42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四边形
③ML6配合物:
[FeF6]3– Fe3+ (3d5):
3d
F–的配位作用较弱,利用4s、4p、4d轨道杂化
•• •• •• •• •• ••
3d
4s
4p sp3d2杂化
4d
[FeF6]3–的空间构型为八面体
[Fe(CN)6]4Fe2+ (3d6):
例如:
[NiCl4]2-
[Ni(CN)4]2-
sp3杂化
外轨型 正四面体
dsp2杂化 内轨型 平面正方形
3. 价键理论的应用
⑴判断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判断中心离子杂化类型及配合物空间构型的方法
1. 根据配位数=杂化轨道数,初步判断中心离子
也有中性原子,如[Ni(CO)4]、[Co(CO)4]中的Ni、Co等。
②配位体:
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与 中心离子以配位键相结 合的原子称配位原子, 如NH3分子中的N原子, H2O分子中的O原子。
常见配体和配位原子
配体
NH3,RNH2,NCS-
配位原子
N
H2O,OH-,RCOO-,
②中心离子提供的空轨道是经过杂化的。 杂化类型由中心原子M的价电子构型和配 体L的种类、数目决定。 ③配合物(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 心离子的杂化方式。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解析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解析
() 3
P t Cl 3 ( NH3 )
( 2 )

( 3) K 3 Fe(CN)6
赤血盐 ,
( 2) K 4 Fe(CN)6
黄血盐
(0) ( 3) Co Cl 3 (NH3 ) 3 , Fe(CO)5
配合物磁性的测定是判断配合物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 磁矩: µ = [n(n+2)]1/2 (B.M.)玻尔磁子.
[Fe(H2O)6]3+ 磁矩 5.9B.M. 5个未成对电子 外轨型 [Fe(CN)6]3磁矩 2.0B.M. 1个未成对电子 内轨型
价键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了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磁性、稳定性,直观明了,使用方便,但它无
的多面体结构的化合物。
金属冠状配合物:过渡金属离子相互连接成 与冠醚结构类似的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有机金属配合物:含有金属-碳键的配合物。
8.2.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酸:×××酸。例: H2[PtCl6]
配碱:氢氧化×××。 例:[Ag(NH3)2]OH
配盐:先阴离子后阳离子,简单酸根加“化”字,
8.2.1 配合物的类型 简单配合物:一个中心离子,每个配体均为单齿配体. 如 Fe(CN)4 Co(NH ) (H O)3
6 3 5 2
螯合物:一个中心离子与多齿配体成键形成环状结构 的配合物. 如[Cu(en)2]2+, CaY2-
其它分类: 多核配合物:一个配位原子同时与两个中心 离子结合形成的配合物。 原子簇化合物:簇原子以金属-金属键组成
2
4 3 1 4 2 2 2 6 3 2 6 1 6 6
P tCl3 (NH3 ) 2 CoCl2 (en)2 3 Al(C2O 4 )3 2 Ca(EDT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H
3
N CS (异硫氰根)

● 多齿配体: 一个配体中含有多个配位原子
H2 N CH2 CH2

乙二胺(en)
N H2

O C
O
2O C O
乙二酸根(草酸根)
C2
O
2 4
5. 配位数
与中心离子(或原子)成键的配位原子的总数
配位数 配位体 i的数目 齿数
例如:
单齿配体 多齿配体
配位体又因含有的配位原子数目不同分为单齿配位体 (Monodentate ligand) 和多齿配位体 (Polydentate ligand) 。
● 单齿配体: 一个配体中只含一个配位原子
X O H(羟基) CN SCN (硫 氰 根) CO ( 羰基)





N

O2
(硝基)
H
2
O
(1) 价键理论的要点
● 形成体(M)有空轨道,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形 成配位键 ML
● 形成体(中心离子)空的杂化轨道同配位原子的充满孤 电子对的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形成配位键
● 形成体杂化轨道类型决定配位个体的空间构型和配 位键型(内轨或外轨配键)。
中心离子Ag+的结构 4d
[Ag(NH3)2]+的结构 4d
配位实体的命名:配位体名称在前,中心原子名称在后(例如 [Cu(NH3)4]2+叫四氨合铜(II));不同配位体名称顺序与化学式 的书写顺序相同,相互之间以中圆点“· ”分开,最后一种配 位体名称之后缀以“合”字;配位体个数用倍数字头“一”、 “二” 等汉语数字表示,中心原子的氧化态用元素名称之后置 于括号中的罗马数字表示。
关于化学式书写原则
● 对含有络离子的配合物,阳离子要放在阴离子之前 ( 类似于NH4Cl和Na2SO4)。
● 对配位实体而言,先写中心原子的元素符号,再依 次列出阴离子配位体和中性分子配位体。例如 [CrCl2(H2O)4]Cl。
● 对多种配位体同为负离子或同为中性分子的, 则按 配位原子元素符号字母的先后排序。例如 [Cr(NH3)5(H2O)]Cl3。
第八章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组成为CoCl3·6NH3的化合物第一次制备出时,人们认为它是 由两个简单化合物(CoCl3和NH3)形成的一种新类型的化合物。 令化学家迷惑不解: 既然简单化合物中的原子都已满足了各自 的化合价, 是什么驱动力促使它们之间形成新的一类化合物? 由于人们不了解成键作用的本质, 故将其称之为“复杂化合 物” 。
显然,这些产物中:
● 都存在一个“配位实体”. ● “配位实体”相对稳定,既可存在于晶体中,也可 存在于溶液中。 ● 与“复盐” (Double salts) 不同,但又无绝对的界线。
与配合物相关的一些概念可依下列实例说明:
例1 [Co(NH3)6]Cl3
例2 K4[Fe(CN)6]
1. 配位实体和络合物
杂化类型
sp sp sp3 dsp2 sp3 sp3 dsp3 sp3d2 d2sp3 d2sp3 sp3d2 sp3 d2sp3 d2sp3
4. 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键型的关系
由前面讨论已知,以sp3d2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配合物为外轨 型。而以(n-1)d2sp3或(n-1)d2sp3杂化轨道成键的配合物 为内轨型。 对于相同中心离子,由于sp3d2杂化轨道能量比(n-1)d2sp3杂 化轨道能量高,当形成相同配位数的配离子时,例如[FeF6]3和[Fe(CN)6]3-;[Ni(NH4)]2+和[Ni(CN)4]2+其稳定性是不同的,一 般内轨型比外轨型稳定。
4.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如例中的NH3分子、CO分子 和CN-离子)叫做配位体(Ligand), 配位体中与中心原子直接 键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如配位体NH3中的N原子,配位体 CN-和CO中C原子)。
配位体
负 离 子 X- SCN - C2O24 CN - 中性分子 H2O NH3 Co en
关于汉语命名原则
含络离子的配合物:阴离子名称在前,阳离子名称在后,阴、 阳离子名称之间加“化”字或“酸”字。例如 [Ag(NH3)2](OH)和[CrCl2(H2O)4]Cl分别叫氢氧化二氨合银(I) 和一氯化二氯·四水合铬(III); 而[Cu(NH3)4]SO4叫硫酸四氨 合铜(II), 加“酸”字。
1价金属离子
Cu+ 2,4 Ag+ 2 Au+ 2,4
2价金属离子
Ca2+ 6 Mg2+ 6 Fe2+ 6 Co2+ 4,6 Cu2+ 4,6 Zn2+ 4,6
3价金属离子
Al3+ 4,6
Cr3+
6
Fe3+
6
Co3+ 6
Au3+ 4
7.1.2 化学式的书写和配合物的命名
命名原则:按照中国化学会无机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规则命名
某些过渡金属的配位实体
中心原子
Ag+ Cu+
Cu2+ Zn2+ Cd2+ Fe Fe3+
Fe2+
Mn2+
Cr3+
配位实体
[Ag(NH3)2]+ [Cu(NH3)2]+ [Cu(CN)4]3[Cu(NH3)4]2+ [Zn(NH3)4]2+ [Cd(CN)4]2[Fe(CO)5] [FeF6]3[Fe(CN)6]3[Fe(CN)6]4[Fe(H2O)6]2+ [MnCl4]2[Mn(CN)6]4[Cr(NH3)6]3+
● 元素形成配合物时倾向于主价和 副价都能得到满足
● 元素的副价指向空间确定的方向
维尔纳 (1866—1919 )
维尔纳与约尔更生:
一场学术争论中的故事
1798年塔索尔特制备出CoCl3·6NH3之 后的100年间, 化学家们一直试图解开 这类化合物成键本质之谜。约尔更生 (S M Jorgensen,1837-1914 )提出了一 种链理论。 后来,维尔纳用假设和实验证明了自己理论的正确,并获 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而约尔更生做了一个有诚信 的科学家应该做的事: 发表了实验结果, 说明自己的理论是 错的。
5s
5p
sp杂化 5p
H3N NH3 结果: [Ag(NH3)2]+形成之前和之后, 中心原子的d电子排
布没有变化 。络合物是直线型,μ = 0
中心离子Ni2+的结构 3d [Ni(NH3)4]2+的结构 3d
4s
4p
sp3杂化
NH3 NH3 NH3
NH3
结果: [Ni(NH3)4]2+形成之前和之后, 中心原子的d电子排 布没有变化,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填在由外层轨道杂化而 得 的 杂 化 轨 道 上 。 这 样 一 类 络 合 物 叫 外 轨 络 合 物 ( Outer orbital complexes)。
出内层能量较低的 d 轨道接受配位体的孤电子对, 形成内轨配合物。C原
子作为配位原子时常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没有不成对电子)
d2sp3杂化
中心离子的电荷增多有利于形成内轨型配合物。因为中心离子的电荷较 多时,它对配位原子的孤电子对引力增强,利于以其内层d轨道参与成键。 如[Co(NH3)6]2+为外轨型,但是[Co(NH3)6]3+为内轨型。
[Ag(NH3)2 ]Cl
[ ] Ni(CO) 4 CoCl 3(NH3)3





但中性分子没有外界
内界为配合物的特征部分,是中心离子和配体结合而成的一个相对稳定 的整体,在配合物的化学式中,一般用方括号标明。
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 指包含配位实体在内的整个化 合物, 例1、例2和例3都是配位化合物。但 “配位化合物”与“络合物” 在用法上有区别。例如, 可将例3叫“配位化合物”或叫“络合物”, 因为配位实体本身就是整个化合物; 但不能将例1和例2叫“络合物”, 因为配位实体并非整个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可看成是一类由简单化合物反应生成的复杂化 合物:
CuSO4 + 4 NH3 3NaF + AlF3 SiF4 + 2 HF Ni + 4 CO
K2SO4 +Al2(SO4)3+24 H2O
[Cu(NH3)4]SO4 Na3[AlF6] H2[SiF6] [Ni(CO)4] 2KAl(SO4)2·12H2O
1893年维尔纳(Werner A)教授对这类化合物本性提出了天才 见解, 被后人称为维尔纳配位学说。维尔纳获得1913年诺贝 尔化学奖。
配位化学的奠基人——维尔纳
Werner A 供职于苏黎世大学。 他的学说深深地影响着 20 世纪无机 化学和化学键理论的发展 。
维尔纳学说的要点:
● 大多数化学元素表现出两种类型 的化合价,即主价和副价
配位体 — 中性分子或阴离子
形成体 — 提供空轨道 电子对接受体 配位体 — 提供孤对电子 电子对给予体
3. 形成体:处于配位实体结构单元中心部位的原子或离子 (如上述3例中的Co原子、Fe原子和Ni原子)叫中 心原子(Central atom) 或形成体。
正离子(多) 中性原子(少)
金属元素(多) 非金属元素(少)
[Fe(CN)6]3-
Inner orbital complexes
内轨配合物 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较小,如氰基(CN-,以C配位),氮(-NO2, 以N 配位),较易给出孤电子对,对中心离子的影响较大,使电子层结构发生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