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Ⅱ,Ⅲ)圆孔卵圆孔入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的疗效观察
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 疼痛 医 学 杂志 C ie eJ u l f a dcn 0 2 1 , 5 hn s o ma i Me iie 1 , f oP n 2 8
0 m的射频穿刺针 , A点为穿刺点 , .c 5 取 针尖对准 同 侧瞳 孔 , 身保 持在 通过 A 、A 针 B C两连线 垂直 于面
部的平 面上 , 进针6~ 7c m当针尖接近或进人 卵圆孔
相同 。( 优 良率 :优 +良) 3) ( / 总例 数 ×10 0 %。所有
患者在术后 1 个月 、3 个月 、6 月 、1 通过门诊或 个 年
持续7~2 次 , 0s / 最长可持续数分钟 。单纯 Ⅱ支痛 3 5 例 、Ⅲ支痛2 例 ,1 +Ⅱ支痛3 ,Ⅱ支 +Ⅲ支 痛 2 支 例 1例 。合并 高血压病 、冠心病 、糖 尿病 者5例 。术 8 6
前均行 三叉神经 M I 强检查 , 除肿瘤 、半月 节 R增 排 周围血管瘤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均 为服 用卡马西 平 、加 巴喷丁药效下 降并且毒副作 用出现病 人。其 中误诊 拔牙5 例。行神经 阻滞 、针灸治疗2 例 , 1 射频 术后 复发5 。 例 2操作技术和方法 . 设 备采用瑞典医科达公司生产 的L ke 射频治 esl l 疗仪 。病人 取仰 卧位 , 中行 心电监护 、监测 血氧 术 饱和度 , 采用 H r l at 前入路穿刺法 , e 以病人 口角外侧 3c m处为 A点 , 患侧外耳孔前2 m处为 B点 , .c 5 同侧 瞳孔下方为 C点 . 分别作 A B、A 连线 。常规消毒铺 C 巾, 1 用 %利 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 醉 , 使用 前端裸露
凝术治疗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具有创伤小 , 即时显效 , 并发症少等特 点。选 择性半 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
模拟定位机立体定位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封闭术临床应用附24例止痛分析

模拟定位机立体定位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封闭术临床应用附24例止痛分析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理想的治疗方法应具备安全、复发率第、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模拟定位机、直线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等放疗设备进行放射治疗的配套设备,癌症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前可用该设备来确认和检查放疗计划并做设野体表标记,利用其三维立体空间定位的特点,运用模拟定位穿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良好效果,现在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本组24例中,男10例,女14例。
年龄37—74岁,中位年龄55.5岁。
右侧三叉神经痛20例,左侧4例,以三叉神经第2、3支疼痛为主。
疼痛原因:22例为自发性疼痛,2例为鼻咽癌治疗后继发性疼痛。
治疗目的是消除缓解疼痛。
1.2 患者选择。
1.2.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服药效果不理想者。
1.2.2 对卡马西平等止痛药有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1.2.3 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1.2.4 不愿意接受开颅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
1.2.5 开颅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患者。
1.2.6 伽玛刀治疗效果不理想,疼痛未消除或减轻者。
1.2.7 因肿瘤导致三叉神经痛,行伽玛刀或手术治疗疼痛未好转者。
1.3 方法。
治疗前患者均做血液分析、凝血常规等检查。
确认无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在模拟定位机床上取头正位仰卧固定,以解剖标志点确认三叉神经出颅卵圆孔中心,(即痛侧眼眶正中点垂直向下与颧弓中点冠状面交点)遥控模拟定位机机头到0度,调整床中心点对准眼眶正中,锁定床不移动,再遥控模拟定位机机头到90度(或270度),调整床高度至中心点水平线平颧弓中点,锁定定位床高度,该点即为卵圆孔。
保持头颅位置不变,以痛侧卵圆孔定位点为穿刺点,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9号腰穿针朝眼眶正中和颧弓中点徐徐进针7cm后触及颅骨,稍微退针后向后方进针至8cm,患者反应为面部剧烈疼痛,外耳附近胀痛,透视下针穿过卵圆孔中心点1cm。
注射0.5%利多卡因0.5ml患者疼痛随之消失,面部麻木,针刺面部疼痛明显减退。
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治疗与护理

6 6・
哈尔滨医药 2 0 1 4年第 3 4卷第 1 期
・
护理 ・
三叉 神 经 痛射 频温 控 热 凝术 的 治疗 与护 理
胡 水 燕
( 云南 省普洱 市人 民医院 , 云南 普洱 6 6 5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三 叉神 经 痛 射 频 温控 热 凝 术 的 临床 护 理 。 方 法 对 8 7例 三 叉神 经 痛 患 者 手 术 前 后 制 定 详 细 的 护 理 措施 。结果 术前 充分准备 , 术后精 心护理是手术成功 的重要 因素。结论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为新的微创技 术 , 是 种操作 简便 、 快捷、 疗效可靠无痛苦的微创手术。护士对患者心理护理 、 健康教 育、 术前 护理 、 术后 护理及 出院指 导非常重 要, 提 高手术成功率 , 为 患者 解 除 病 痛 折 磨 。 关键词 三 又神 经痛 ; 射频 热凝 ; 护理 [ 中图分 类号 】 R 4 7 3 . 6 [ 文献标 识码] B 学科分类代 码 : 3 2 0 7 1 文章编码 : 1 0 0 1 —8 1 3 1 ( 2 0 1 4 ) 0 1 — 0 0 6 6—0 2
内 上后 进 入 卵 圆 孔 或 刺 人 孑 L 达 三 叉 神 经 半 月 节 或 感 觉 根 … 刺 穿到位 时患者支神经分布区有强烈麻胀痛感 , 用方波刺激 实验判定针位准确后 , 行 静脉丙 泊酚麻醉 , 待患 者意识 丧失 后进 行热凝术 , 热凝温度 7 0 ℃、 8 0 ℃、 8 5 ℃, 时间 3 m i n 。 1 . 3 结果 : 随访 6—1 2个月痊愈 8 0例( 占9 2 %) , 患者 术后 三叉神经症状完全 消失 , 不需 服用 任何药 物 , 好转 7人 ( 占 8 %) , 术后仍有轻度疼 痛 , 用小 剂量药 能控 制症状 。无 死亡 及永久性并发症 , 未 发生复发。 2 手 术 禁 忌 症 2 . 1 不合作者 , 包括精神异常者。 2 . 2 穿刺部位 的皮肤 和深层组织有感染病灶者。 2 . 3 有 出血 倾 向 和正 在 进 行 抗 凝 治 疗 者 。 2 . 4 局麻药过敏者 。 2 . 5 低容量血症者 。 2 . 6 严重 、 心、 脑、 血管疾病的不稳定期。 3 护理 措 施 3 . 1 术 前准备 : 详细 了解患 者的病 史, 测量 生命体 征 , 完成 各 项 化 验 检查 , 血、 尿常规, 出凝 血 时间 , 肝 肾功 能 , 免 疫 功 能, 心电图等检查 , 发现 异常 时及时报告 医生 。 3 . 2 心理护理 : 配合 医生客观 的告知并发症 , 以取 得患者家 属的理解 和配合 , 使病 人心态放松 , 同时要告诉病 人手 术 的 安全性 , 即使效果不理 想 , 还 可重复治 疗 , 并 介绍 成功病 例 , 给患 者和家属 , 使其增加战胜疾病 的信心 。 3 . 3 健康教育 : 患者因剧烈疼痛 而不敢刷牙 , 应告知患者 可 用棉球轻轻擦拭 , 严 重者可用 漱 口水 。保 持 口腔卫生 , 坚持 早晚刷牙 , 饭后 漱 口。龋坏 牙应 早治 。缺牙 应尽 早 安装 义 齿 。应 尽 量 避 免 感 冒 , 因感 冒 可 加重 病 情 。 3 . 4 饮食指 导 : 多数患者因惧怕 面部 疼痛 而拒绝进 食 , 长期 如 此 会 导 致 严 重 营 养 不 良, 护 理 中 应 指 导 患 者 在疼 痛缓 解 期 进食高热量 、 高蛋白 、 高维生素 、 易消化的温软食物 。避 免用
三维CT精确定位下经皮卵圆孔穿刺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口腔医学研究•系统医学2020年12月第5卷第23期DOI:10.19368/ki.2096-1782.2020.23.150三维CT精确定位下经皮卵圆孔穿刺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包飞江苏丰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丰县221700[摘要]目的分析在对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在三维CT精确定位下,经皮卵圆孔穿刺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以2018年2月一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探讨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盲探下射频消融术、研究组患者在三维CT精确定位下,行射频消融术,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7.23±1.13)分、(7.21±1.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8,P=0.946);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为(3.33±0.37)分较对照组(5.33±1.41)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5,P<0.001)。
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6,P=0.03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6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2,P=0.001)。
结论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三维CT精确定位下,经皮卵圆孔穿刺实施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可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缓解疼痛,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三维CT精确定位;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782(2020)12(a)-0150-03Three-dimensional CT Precise Positioning and Percutaneous Foramen Puncture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he Semilunar Segment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BA O Fei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Fengxian People's Hospital,Fengxian,Jiangsu Province,2217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rcutaneous foramen ovale puncture under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hree-dimensional CT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2018to February2020were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study group,with30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adiofrequency under blind detection ablation procedure,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under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hree-dimensional CT.Analyze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pain,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VA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were(7.23±1.13)points and(7.21±1.15)points,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0.068,P=0.946);after treatment,the V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3.33±0.37)poi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5.33±1.41)point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7.515,P<0.001).After treatment,the complication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3.33%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6.6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4.706,P=0.030);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96.67%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60.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11.882,P=0.001).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under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hree-dimensional CT,percutaneous foramen puncture and semilun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can help patients reduce complications,relieve pain,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CT precise positioning;Percutaneous foramen puncture;Trigeminal nerve semilunar [作者简介]包飞(1987-),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radiofrequency ablation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
不同射频温度热凝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不同射频温度热凝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射频温度热凝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资料,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并根据温度的不同设立80℃组(30例)、86℃组(30例)、90℃组(30例)3个温度组,观察3组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3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术后复发率、面部麻木存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只有1例发生角膜炎,且无永久性并发症出现,亦未出现死亡病例。
结论 80℃即能够满足临床治愈三叉神经痛需要,不必增加射频温度。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温度热凝术;不同温度[中图分类号] r74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1-180-02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疼痛剧烈、难以根治的特征而有“疼痛之王”的称号。
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性治疗和外科治疗,保守性治疗一般为首先,但其效果不佳时需采用外科治疗[1]。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外科治疗手段为射频温控热凝术,但对于射频温度的选择临床有所争论[2]。
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的治疗效果差别,来探讨射频热凝术的最佳射频温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36~85岁,中年人36~59岁,男30例,女20例,老年人60~85岁,男17例,女23例,平均(53.6±11.2)岁;病程最短为7个月,最长者达20年;右侧56例,左侧32例,双侧2例。
所有患者均经中、西药治疗或其他方法治疗但疼痛无法控制。
根据温度的不同设立80℃组(30例)、86℃组(30例)、90℃组(30例)3组,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不同温控方法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l 三叉 神 经痛 患者 8 2月 0例 ,男 3 2例 ,女 4 例 , 8 年 龄 4 ~4岁 ; 08 右侧 5 4例 ,左 侧 2 6例 ; 2支 第 1 ,第 3支 2 6例 4例 ,第 2支 +第 3 3 例 ,三 支 7 支 均 有 3例 。病 程 13 。 所 有 患 者 均 详 细询 ~0年
・
9 0・ 6
临床医学2 1年8 0 月第 1卷第8 2 4 期
两种不 同温控方法射频热凝术
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比较
张晓磊 李恒平 胡咏兵
原发 性三 叉神 经痛是 一种 常见病 ,疼痛剧 烈 , 至今 尚无 十分 满意 的治疗 方法 。除传统 的药物 外 ,
有 三又 神 经干 切 断术 、微 血管 减压 术 等 ,但是 这
性质 一 致 ,有酸 麻 感或 异感 时表 明穿 刺成 功 ; 如
面部 感 觉 丧失 5例 ,角 膜 反射 消 失 1 ,并 发 症 例 发 生 率 22 %。二 种 方 法并 发 症 发 生率 比较 差 异 . 5
有统 计学 意义 ( < . 。 P O0 5)
无反 应 或者 疼痛 部 位 与平 时发 病 时不 一致 ,再 调
侧脑室 5 。 例 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G S3 5分 1 C - 5例 ,6 8分 2 - 4例 ,9 l ~ 2分 9例 ; 脑疝 2 例 ; 2 单侧瞳孑 散大 1 例 ,双侧瞳孑 散大 L 2 L l 。术前 均有 明确 高血 压病史 。 0例
1 治疗 方 法 . 2 本 组 患 者 人 院 后 及 时 获 得 手
4 邓 毅 勇, 云龙 , 冰 . 许 刘 CT定位 射 频 热 凝 术 治 疗 三 叉 神 经 痛 4 0 6 例 疗 效 分 析 中 国疼 痛 学 杂 志 , 1,61: - 9 2 01() 7 5 0 5
CT引导下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2例体会

CT引导下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2例体会王瑞松;芮利;吴睿【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达卵圆孔内三叉神经根处,连接射频温控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控温加热至70-75℃,损害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结果:总有效率98.04%,无效率1.96%,复发率1.96%.结论:CT引导下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适应证广,效果显著,特别对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该方法是安全的.【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09)002【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射频温控热凝术;三叉神经痛;CT引导下【作者】王瑞松;芮利;吴睿【作者单位】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安徽,236800;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口腔科,安徽,236800;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口腔科,安徽,23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三叉神经痛系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剧痛的一种疾病,原因不明。
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种较痛苦且严重的常见病[1]。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外周神经甘油注射、针灸、封闭、理疗及三叉神经撕脱术等[2、3]。
这些方法简便易行,但疗效不能持久,多在6月-2年内复发,不能彻底解除患者痛苦。
采用外科手术行颅内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及微血管减压术,疗效较好,但手术复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将一种新型疗法—射频温控热凝术应用于临床,于70年代已广泛应用,取得了既安全又能止痛的良好效果,最终止痛率为95.7%[1]。
我院在2008年开始应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共治疗老年患者病例102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病例102例,男性50例,女性52例,年龄60-85岁,病程2个月-30年。
其中病变累及三叉神经Ⅰ支者18例,第Ⅰ支疼痛位于眉弓2例,第Ⅰ支前额部和上睑部疼痛3例,第Ⅰ眶上孔周围支+Ⅱ支眶下孔支疼痛6例,第Ⅰ眶上孔周围支+上唇部疼痛4,第Ⅰ支眶上孔支+第Ⅱ支颧部+第Ⅲ颏孔区支疼痛3例,第Ⅱ支疼痛上唇部疼痛10例,第Ⅱ支眶下孔区疼痛5例,第Ⅱ支切牙孔区疼痛2例,,第Ⅲ支颞颌关节区疼痛12例,第Ⅲ支颞颌关节区疼痛及咬肌区8,第Ⅲ支颏孔区疼痛5例,第Ⅲ支颊脂垫区及舌神经区疼痛2例。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如果没有明确的offending vessel,则需要做三叉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 切断的范围根据患者症状,但第一支不能切断。
精选ppt
26
手术方法 A.体位 B.手术切口及骨
窗 C.术中所见
精选ppt
27
精选ppt
பைடு நூலகம்
28
精选ppt
针对三叉神经中枢
局麻药封闭,药物封闭,三叉神 经切断术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甘油注射 半月神经节毁损、三叉神经节球 囊加压术 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放射外 科治疗
三叉神经脊束切断
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分类(按三叉神经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
精选ppt
21
封闭治疗
理论基础:将对神经纤维具有破坏作用的药物直接注射 到三叉神经的分支或半月神经节,选用的药物过去用无 水乙醇,目前多采用甘油。
精选ppt
22
经皮半月节后射频电凝疗法(Percutaneous retrogasserian radiofrequency therapy)
理论基础:三叉神经中传导痛觉的纤维为无髓鞘的Aδ和C
纤维,可在70~75℃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Aα和Aβ纤 维不受影响。
适应症:同封闭手术。
方法: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经皮插入三叉神经 节,加热至65~70 ℃,持续1分钟。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精选ppt
1
概述
特征:三叉神经分部区出现反复发作的突发 的短暂的剧烈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引导下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疗效观察
李顺廖丽君胡馨许周亮
李惠利医院疼痛科,宁波315040
摘要目的:研究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痛患者24例,CT 薄层扫描(0.75mm)引导下一根穿刺针精确抵达圆孔外口处,另一穿刺针则进入卵圆孔内3~5mm,三维CT重建和电生理测试确认穿刺靶点,静脉全麻下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
结果: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外口和卵圆孔孔内3~5mm,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优良23例(95.8%)、良好1例(4.2%)、无效0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1例术后12月第Ⅲ支复发,1例术后16月第Ⅱ支复发。
结论: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定位精确、疗效可靠、安全简易,为治疗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圆孔;卵圆孔;射频;CT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法,对于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均痛患者临床上主要采取颅底卵圆孔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而单纯卵圆孔单针入路存在定位不够精确,射频热凝范围难以控制,第Ⅱ支区域效果不稳定等不足。
为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我们依据解剖学特点,探索分别经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第Ⅱ和Ⅲ支的方法,并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Ⅲ均痛患者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44~85岁,平均65岁。
病变在右侧16例,左侧8例。
病程6个月~20年,平均7.5年。
其中10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2例合并有冠心病,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
所有患者均曾使用药物治疗过,但效果不佳或因药物副作用大不能耐受,其中5例曾行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效果欠佳或复发。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及做MRTA,以排除颅内肿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术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治疗方法、预期效果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操作技术
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取仰卧位,持续吸氧,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术前15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05mg/Kg、咪唑安定0.05mg/Kg,头部和肢体固定带固定。
CT(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扫描头颅矢状面定位相(图1),以半冠状位(扫描框平行于鞍背-第一上切牙下缘的连线,向下延伸1cm为扫描野),设定扫描层距0.75mm、扫描电流150mA,行颅底CT薄层扫描,扫描平面经过圆孔外口,圆孔外口中心为穿刺靶点,穿刺靶点与体表鼻翼旁2~3cm最佳穿刺点连线作为进针路线,测量穿刺入路冠状面角度、穿刺针进针深度。
静脉予以舒芬太尼5~10μg镇痛,1%利多卡因0.2ml局部浸润麻醉,使用前端裸露5mm射频热凝电极套管针(型号PMF21-100-5,德国英诺曼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批号PFFB240611)穿刺,针尖对准穿刺靶点,逐步进针,根据CT扫描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穿刺针精确到达圆孔外口中心时患者出现剧痛,CT扫描确认穿刺针位置(图2)。
行电阻抗、感觉测试,一般电阻抗在250-450Ω之间,根据感觉测试(50Hz,0.1-0.5 mA),调整针尖位置,确定
所要射频热凝的三叉神经第Ⅱ支。
设定温度为40 ℃进行测试,患者若诉第Ⅱ支疼痛区出现难以忍受的烧灼痛则针尖位置正确。
随后进行卵圆孔穿刺,半冠状位平扫,找出卵圆孔所在的裸露层面,并在该层面上,口角外1~2cm处选定进针点,2%利多卡因局麻后用射频套管针按设定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进针,直至针尖到达卵圆孔内3~5mm,进行横断位CT扫描,确认针尖在卵圆孔内,拔出针芯,沿套管插入配套电极,行电阻抗、感觉和运动测试,调整针尖位置,确定所要射频热凝的三叉神经第Ⅲ支。
再用低温射频加热进一步确认针尖位于半月节,设定温度为40 ℃进行测试,患者若诉第Ⅲ支疼痛区出现难以忍受的烧灼痛则针尖位置正确,进一步CT轴扫、三维图像重建进一步确认两根针分别到达颅底圆孔口及卵圆孔内。
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1~1.5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两根针分别行温控射频热凝靶点毁损,温度控制在50~85℃,每次逐渐升温5~10℃,每一温段持续时间30~60s/次,温度达85℃时持续时间180s。
待患者意识清醒后,测试患侧第Ⅱ支、第Ⅲ支的支配区皮肤的痛觉及触觉变化,直至痛觉消失,触觉仍存在,否则再次射频毁损。
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5min。
3.疗效评价和随访根据吴承远等报道,将疗效分为三级,优良:疼痛消失;良好: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疼痛无明显缓解。
总有效率为优良+良好。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随访内容包括并发症及复发时间。
结果
本组病例疗效优良23例(95.8%)、良好1例(4.2%)、无效0例,全部有效,无颅内出血、感染,无角膜炎、角膜麻痹,无面部轻瘫,无张口困难、咀嚼无力,无皮下脑脊液渗出肿胀,无面部红肿、皮下淤血、穿刺点渗液,全组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
面部感觉减退者23例,均在治疗后2~6周减轻或恢复。
所有患者连续随访24月,2例患者分别术后12月、15月复发。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的一组常见的临床疾病综合征,确切病因仍不清楚[2]。
该疾患发病率高,其中第Ⅱ、Ⅲ受累居多,发作频繁、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
Sweet[3]开创了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经皮半月节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传导痛觉的无髓鞘的Aδ和C细纤维首先发生变性,传导触觉的有髓鞘的Aα、Aβ粗神经纤维能耐受较高的温度,使得患者既能缓解疼痛,又保留了相应部位的触觉,达到止痛目的。
该方法操作简单、损伤轻、费用低、可重复,己成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针对三叉神经复合第Ⅱ、Ⅲ疼痛病例,临床上经卵圆孔半月节单电极射频热凝治疗有时存在第Ⅱ区域疼痛缓解较差,总有效率较低和并发症偏高等不足。
Tatli对多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的结论是5年复发率高达46%,国内吴承远教授等报道1936例1年复发率为11.1%、2年复发率24.9%。
复发率和并发症的高低与操作者技术水平、引导定位条件、靶点准确性和射频参数等相关。
本组治疗中所有患者疗效满意,复发率明显低下,当然,远期疗效有待坚持长期随访后再论定。
穿刺靶点的选择和定位穿刺的精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并直接影响并发症和复发率。
三叉神经三个分支(V1、V2、V3)均于近神经节处,纤维接触密集,部分呈交错分布,三叉神经V2支在半月神经节的分布很难界定,导致经卵圆孔进针穿刺半月神经节无法精确定位至V2支,针尖容易累及V1或第V3支,影响治疗的成功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偏高,如仅行射频热凝眶下神经神经往往相应区域痛觉降低范围过小。
因此,针对三叉神经第Ⅱ、Ⅲ均痛患者,我们在穿刺半月神经节的基础上,采取定位穿刺颅底圆孔外口射频热凝V2神经干。
穿刺针定位半月神经节只需解决V3疼痛,穿刺针到达卵圆孔内3~5mm即可,确保穿针位于半月节内V3纤维处,本组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脑膜炎,明显提高了安全性。
穿刺颅底圆孔穿刺针只需达到外口或孔口,更为远离脑脊膜,颅内感染机会低,本组所有病例围术期均未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卵圆孔的直径约6~12mm,在影像介导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对单纯Ⅲ支受累患效果明确,由于穿刺深度及神经纤维的分布的原因,对合并Ⅱ第支受累患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影响了治疗效果。
颅底圆孔的直径约2mm,是三叉神经第Ⅱ出颅后暴露于颅底的唯一区域,我们结合解剖设计了经圆孔穿刺技术应用于三叉神经第Ⅱ支疼痛患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本组病例我们将二者联合应用安全性高,效果明确。
CT引导穿刺可避免穿刺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定位的不准确性,在熟练穿刺技术的基础上,CT扫描参数的选择是影响手术穿刺精确性的另一个因素。
目前国内外通常CT扫描层距均大于2mm,我们采用仅0.75mm薄层CT扫描,显著提高了定位穿刺的精确性,并且CT扫描后可进行三维重建成像,有利于立体直观穿刺针针尖精确位于靶点。
本组所有病例在感觉测试时,测试电压0.1~0.2V即可发生相应支配区疼痛,因此薄层CT扫描显著提高了穿刺的精确。
同时精确的定位穿刺极少可能伤及V1,避免了角膜炎、麻痹性角膜溃疡性失眠,V2和V3支明确分开,经圆孔V2射频不累及V3,相比单针穿刺卵圆孔,双针穿刺不会重复过度处理支配V2或V3的神经纤维,避免了颌面部过度麻木、张口困难、咀嚼无力、口角流涎、舌体侧边味觉消失等相应并发症
的发生,确保V2、V3支神经得到恰当的处理。
本组临床应用研究提示,在CT扫描介导下穿经圆孔、卵圆孔分别射频治疗复合Ⅱ、Ⅲ支疼痛的三叉神经痛,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明确,是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个新路径。
由于本组病例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其长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