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概要一、主城区规划区范围池州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包括池阳办事处、秋浦办事处、江口街道办事处、里山街道办事处和马衙镇的辖区范围。
包含建设用地、风景区用地与生态绿地等,总面积35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1、近期:2001——2005年2、远期:2006——2020年三、城市性质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北部的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和港口城市。
四、城区人口规模1、近期(2005):15万人2、远期(2020):25万人五、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15.8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63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6.33平方公里(预留发展到30万人的用地条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32平方公里。
六、城市布局结构1、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规划用地布局采用组团结构,结合功能分区,按实际要求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1)以老城区为主适当扩展形成的主城区主体部分;(2)主城区外围东北部为江口临江工业区;(3)主城区外围南部结合铁路建设形成站前区。
2、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完善但又各有侧重。
主城区主体部分以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要职能,在城东北布局一定工业用地,对西北片原有工业用地进行功能调整和开发置换;城南的站前区以居住用地为主,结合铁路车站流通功能布置少量工业与仓储用地,同时在站前集中布置商贸居住综合用地;江口区以港口建设和布置大型工业用地为主要目标,为大型工业项目的引进提供可能性,同时也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
3、在明确主要功能区的基础上,以自然地貌(山体、水体)和城市主干道为分割,将三个主要功能区再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功能组团。
基本功能组团在功能上相对独立,由绿地穿插其中,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有机地融合起来,体现城区的自然风貌,形成城市特色。
4、利用杏花村风景区、齐山和平天湖风景区的良好景观与生态优势,在规划布局中充分体现池州城市的生态特色,将山水生态绿地楔入城市建设用地中,形成开敞、优美自然的城市风貌。
池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池州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试行)(讨论稿)池州市城乡规划局池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04目录1 总则 (2)2 术语与定义 (6)3基本规定 (8)4低影响开发规划控制目标 (9)5低影响开发规划指引 (11)6低影响开发设计指引 (16)7其他规定 (25)附录图一:池州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平面图附录二:适合池州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示例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积极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推动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池州海绵城市,引导池州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及其他新建的建设项目实践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特制定本导则。
1.2 主要内容本导则规定适合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建设项目规划目标、规划指引、设计指引。
1.3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和设施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池州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或设施,应按本导则执行。
池州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包括老城区、天堂湖新区,北至昭沿江路-清风路,南至永明路,东到九华大道-石城大道-长江南路,西到白洋路-黄公路。
总面积约18.50km2(498个地块)。
见附图1.池州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以外具备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工程或设施建设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以下地区的建设项目注意:(1)特殊污染源地区(如地面易累积污染物的化工厂、原农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传染病医院、油库、加油加气站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如需建设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的,除适用本规划设汁导则外,还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对地下水、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2)陡坡坍塌、滑坡灾害易发的危险场所,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易造成危害的场所,其他有安全隐患场所均不适用本导则。
1.4编制依据(1)国家政策、法规、文件、标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201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1992)《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2007《中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战略》(2010)《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发(2013)23号)《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城市排水工程规范》(GB5031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40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199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199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201410(2)地方性文件《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池州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池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09—2030)》《池州市城乡给水工程专业规划(2013—2030)》《池州市城市排水工程专业规划(2008-2020)》《池州市城市节约用水中长期规划》《池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池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4—2030)》《安徽省池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11-2020)》池州市排水管理办法池州市建设雨水径流控制办法池州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池州天堂湖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指标体系及技术实施导则》。
(最新)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池州城市简介(doc-7页)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撤地建市后,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成果具有以下特点:1 立足区域,论证了池州市在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对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主一副一区”的城市结构;2 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发展中心,实行城市外延拓展及存量土地的再开发相结合;优化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原有城市各项设施;3 针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主城区城市格局保护、老城区风貌保护和视线通廊的要求。
并且对重点地段、主要文物建筑等需要重点保护和公共利用的对象,提出保护范围控制和环境整治的要求;4 积极控制城市景观,基于城区滨水轴线和城市轴线的整体结构,制定池州城区新的整体空间结构、公共开放空间和景观环境方面的策略,作为编制开发控制规划的依据;5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城市外围山水田园的生态格局。
城市结构分析池州城市简介池州市位于长江南岸,安徽西南部,东与铜陵、芜湖交界,东南与黄山毗邻,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接壤。
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池州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现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和九华山管委会。
1996年我市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1997年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列入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十六个地方试点之一,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
池州市是以林为主的重点山区市,全市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0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3%,三县一区均为省重点山区县,自然格局呈“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在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近14.4亿元。
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B3
娱乐康体用地
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
商业、办公、酒店及可附设的市政设施、可附设的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B31
娱乐用地
剧院、音乐厅、电影院、歌舞厅、网吧以及绿地率小于65%的大型游乐等设施用地
B32
康体用地
赛马场、高尔夫、溜冰场、跳伞场、摩托车场、射击场,以及通用航空、水上运动的陆域部分等用地
B4
1.4
在执行过程中,如《通则》参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等有相应调整,应及时进行修正。
2.1
用地分类划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和规模控制应按表2.1.1、2.1.2执行。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停车场等用地
S1
城市道路用地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用地,包括其交叉口用地
S2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
独立地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面以上部分的线路、站点用地
交通设施、可附设的市政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S
S3
交通枢纽用地
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运站、港口客运码头、公交枢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办公、可附设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A
A2
文化设施用地
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用地
文化设施、小型商业、可附设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及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A21
图书展览用地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和展览馆、会展中心等设施用地
A22
文化活动用地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HIZHOU[2004-2020]文本及图则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Department of Landscape Science & Tourism,Tongji University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Landscap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Tongji University池州市旅游局Tourism Bureau of Chizhou City二0 0四年三月项目名称: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委托单位:池州市旅游局项目承担单位: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项目组成员: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王云才博士副教授刘颂博士副教授冯学刚教授王兴斌教授宋雁研究生蔡光宇研究生制图:金秋爽本科生丁玉华本科生魏怡本科生李晓霞本科生文本目录一总则 (1)二池州市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析 (1)三旅游发展战略 (2)四旅游产品策划 (4)五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5)六旅游品牌形象与宣传营销 (8)七旅游产业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0)八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12)九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 (13)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14)十一分期投资建设与经济效益 (16)十二旅游发展管理工程:机制、政策与法规 (18)附则 (19)图纸目录现状图纸:图号图名1-01 区位及空间联系图1-02 池州市行政区划图策划规划图纸:图号图名2-01 池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图2-02 池州市旅游资源分类与分级评价图2-03 安徽省南部地区旅游产品竞争图2-04 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图2-05 池州市旅游区分区图2-06 池州市旅游发展功能结构图2-07 池州市旅游形象与主题塑造策划图2-08 池州市旅游产品与项目图2-09 池州市旅游线路规划图2-10 池州市旅游通道建设规划图2-11 池州市旅游景镇景村建设规划图2-12 池州市旅游发展市场图2-13 池州市旅游服务中心与设施规划图2-14 池州市旅游发展近期建设图2-15 池州市旅游发展中远期建设图分区规划图纸:图号图名3-01 秋浦仙境旅游区分区图3-02 秋浦仙境旅游区功能结构图3-03 秋浦仙境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3-04 大九华圣境旅游区分区图3-05 大九华圣境旅游区功能结构图3-06 大九华圣境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3-07 尧舜圣境旅游区分区图3-08 尧舜圣境旅游区功能结构图3-09 尧舜圣境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3-10 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分区图3-11 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功能结构图3-12 牯牛降生态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一、总则第1条为促进池州市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精品)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导则

杏花村位于城市东南,与历史城区有着密 切的联系,是城市重要的历史和人文景观 资源。
自然山水、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筑 了池州城市景观特色意象。
皖江
百牙山塔
清溪塔
平天湖
杏花村
白洋河
清溪河 孝肃街
齐山
4.城市景观分区
依据城市空间整体框架及总体规划功 能布局,将城市划分为若干景观分区。 池州城市景观分区包括
老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站前综合商贸风貌区 城北滨江风貌区 中心城综合风貌区 齐山-平天湖风景区 湿地森林景观区 东部现代产业风貌区 东部新城风貌区
5.城市景观结构分析
通过景观结构确定城 市景观要素的类型和位置, 建立要素之间的区位逻辑 和空间秩序,确保城市景 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池州城市景观结构由 自然环境基底、生态景观 廊道、人工景观组团等景 观要素组成。
史景观,发展城市现代景观,焕发城市活力与生机。
百牙山塔 平天湖 池州傩戏
2.城市风貌规划原则
保育自然风景 尊重环境特征
规划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突显山水城市风貌特征。尊 重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生态要素,使得自然形态和人工建设在空间上达 到和谐组合并相互衬托。
保护历史风貌 延续城市文脉
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4.建筑学理论
建筑风格:欧陆、现代、传统(园林、徽派等)
1、传统徽派建筑的基本特 “青砖出檐长、马头白粉墙” 。 第一,显露山水。
第二,淡雅简约。
第三,尺度宜人。
第四,重细部装饰。
第五,建筑用材:因地制宜。 第六,建筑形式具有多样性。
2、新徽派建筑 第一,“徽而新” “徽而新”——充分吸取徽派传统建筑及聚落的特征和风貌,对 窗楣、门楣以及马头墙、屋脊等徽派元素进行简化,主要应用在低层 和多层建筑中。
城市规划管理 “四层次”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所 指 , 以是 对 城 市 政 府 行 为 加 以约 束 的 可
省级政 府 , 甚至 中央政府 , 在一定 条件下
也可 以是对城 市规划 部 门加 以管 理的城
市政府。
1 引导层 。上级政府在这里承担了维 、
池 州市城市总体
护公共利益 的公平仲裁者的角色。它通过
城
一
老 望
政 策方 向的调整对利益层的利 益诉 求加 以引导 ,平衡 各
值判 断 目标确定 、 备选方案 的制定 与选 择 、 决策 、 实施 与
发展 , 但是规划 的理念与方法的滞后 , 又导致 了各种社会 矛盾集 中反映在规划管理工作 中。“ 政府” “ 、专家” “ 、经济
4 监 督 层 由政 府 、 济 组 织 、 会 公 众 、 体 舆 论 等 、 经 社 媒
方 利益 ; 通过制定规则规范城市规划 的过程 ; 通过建立意
市发展 中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决定了城市利 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担和参与城市决策的能力。作为
见传递 机制 ,听取监督层对城市规划执行情况的反馈意
题加 以纠 正 。
见, 并可能据此调 整政 策导 向; 通过问责机制对出现的问
种制度安排 的城市 规划管理, 随着城 市发展而 不断演
变 和创 新 。
2 利益层由城市规划 的四类主体构成。他们 以实现 、
本研究结合 了笔者多年的政府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 经验 ,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 上 , 结合现在的城市规划理论 和 我国的城市规划实际 ,笔者建立起基于公共管理导 向的
在市场经济 的新形势下 ,经济发展逐渐成为 各项 建 设 的主导 ,城市 规划模式在地方政府 主导之下 向营销 型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近期为2021-2021年远期为2021-203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范围为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一区三县,面积8272km2。
根据城市建设开展的需要,规划划定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包括池阳、秋浦、江口、里山、马衙、墩上、梅龙、秋江八个街道办事处和涓桥镇,其中涓桥镇作为近郊城镇与中心城区具有较密切的联系而划入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总面积为1080km²。
五、规划重点1、依据城乡统筹原那么,分析市域城镇空间格局,确定市域城镇体系和支撑系统规划。
将市域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居民点布局、产业布局、交通组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此根底上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和相应的支撑系统规划。
2、从加强区域空间集聚、带动区域开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
针对现状城镇规模小而布局分散的问题,规划应在遵循人口和产业空间集聚的根底上,合理确定中心城市的性质和开展规模。
3、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历史文脉,确定城市开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结构。
根据用地条件评价和机场、铁路、高速公路、长江岸线等区域性交通根底设施的影响分析确定城市开展方向;充分利用秋浦河、白洋河、百牙河、平天湖、齐山以及东部山体等自然山水格局,构建富有特色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六、开展战略1、融入区域重构,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积极融入“皖江经济带〞和“皖南国际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挖掘池州市特色,利用生态资源和后发时序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
2、优化产业结构,开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二次产业转移和培育内生型产业相结合,优化池州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开展新材料产业、旅游休闲业和生态农业及其接续产业,强调产业间的横向合作,开展循环经济的同时,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3、空间集聚开展,“开发沿江一线,保护内陆一片〞强调“一主一副一区〞对于池州开展的带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000字
池州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淮之间,是中国南北交通的要冲之一。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池州市政府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
随着池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规划新的变革呼之欲出。
因此,编制《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就成为很有必要的任务。
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使城市能更好、更科学地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的生活需求。
符合现代化要求,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规划基本框架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功能区规划、城市保护与改造规划、城市绿化与环境规划、城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景观规划等七个部分。
1. 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的用地结构、区位分配、规模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因此,我们要针对池州市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特点,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以逐步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2.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交通作为城市的生命线,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
因此,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要着重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道路狭窄等问题,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3. 城市功能区规划
城市功能区规划是指对城市各功能区域进行规划,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商贸区等各个领域,以逐步实现城市空间内多种功能的有序
协调,达到提高城市综合效益,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
益的目标。
4. 城市保护与改造规划
城市保护与改造规划是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
和改造,以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中包括对历史风貌区、
老旧城区、生态环境等的保护和改造。
5. 城市绿化与环境规划
城市绿化和环境是保障城市生态和环境质量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
城市的绿化和公园、水系等的规划。
在城市绿化与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实施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6. 城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
城市的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包括市政公用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医疗
卫生设施、体育运动设施等。
规划出一套完备的公共设施配套规划,以改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不足,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7.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针对城市市政工程建设,我们要合理规划道路、桥梁、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8.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可观性
和标志性的城市形象,以提高城市的美誉度。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
我们要注重文化传承,突出本地特色,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景线。
三、规划实施和保障
要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保障工作,首先要落实好资源保障和
相关政策,加强规划落实的监管和检查。
同时,要加强对市民的宣
传和教育,让市民知道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吸引市民积极参与城市
建设。
四、结论
制定《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一个全面性规划。
规划中明确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将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严谨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才能为池州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广大市民创造出更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