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池州城市简介(doc-7页)

合集下载

池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图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池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图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池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图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第一章总则1.1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证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以下简称《通则》)。

1.2适用范围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乡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设计在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同时,还应符合本通则要求。

本市各县(区、风景区)可参照执行。

1.3通则审批控规通则是对城乡建设开发的整体性控制与引导,本《通则》经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是池州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编制和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凡依法批准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凡涉及城乡建设的行为都应遵守本通则的相关规定。

1.4管理维护在执行过程中,如《通则》参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等有相应调整,应及时进行修正。

第二章建设用地2.1用地分类用地分类划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和规模控制应按表2.1.1、2.1.2执行。

表2.1.1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适建比例适建范围大类中类小类R居住用地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R1一类居住用地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居住类建筑面积合计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80%。

(计容面积)住宅、居住型公寓、幼儿园(托儿所)、商业设施、可附设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R1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12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R2二类居住用地设施较齐全、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2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含保障性住宅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22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R3三类居住用地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危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用地居住类建筑面积合计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

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B
B3
娱乐康体用地
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
商业、办公、酒店及可附设的市政设施、可附设的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B31
娱乐用地
剧院、音乐厅、电影院、歌舞厅、网吧以及绿地率小于65%的大型游乐等设施用地
B32
康体用地
赛马场、高尔夫、溜冰场、跳伞场、摩托车场、射击场,以及通用航空、水上运动的陆域部分等用地
B4
1.4
在执行过程中,如《通则》参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等有相应调整,应及时进行修正。
2.1
用地分类划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和规模控制应按表2.1.1、2.1.2执行。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停车场等用地
S1
城市道路用地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用地,包括其交叉口用地
S2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
独立地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面以上部分的线路、站点用地
交通设施、可附设的市政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S
S3
交通枢纽用地
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运站、港口客运码头、公交枢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办公、可附设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A
A2
文化设施用地
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用地
文化设施、小型商业、可附设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及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A21
图书展览用地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和展览馆、会展中心等设施用地
A22
文化活动用地

池州概况

池州概况

(一)池州市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

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文化积淀深厚。

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立州府建制以来,池州已有1380多年历史,其间人文荟萃,佳话连篇。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此外,还有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许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称作"千载诗人地"。

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九华山,千百年来,古刹林立,飞阁流丹,香烟缭绕,修持佛法,享有"莲花佛国"之称。

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生态环境优美。

池州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山川秀丽,地形多样,南部是丘陵山区,北部是长江冲积平原,襟江带湖,江河湖泊错落有致,山光水色天然成趣。

境内有二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是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一处是有着"华东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此外,还有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多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以上。

区位交通良好。

池州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160公里,沿江达海,承东接西,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紧邻长江三角洲,有利于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池州市都市总体规划(-2030年)纲要公示作者:市规划局点击数:27发布日期:-1-15一、公示内容池州市都市总体规划(-2030年)纲要公示一、上轮规划回顾1、都市总体规划要点2、上轮规划实行过程中局限性1)对池州市经济和城乡化迅猛发展预计局限性,都市规模、城乡化水平和GD P已接近或超过远期()水平,因而对后来发展已失去指引意义。

2)原有规划采用在老式社会经济条件下均衡发展方略,但随着沿江开发和大型区域性基本设施建设,规划对池州市迅速空间集聚过程考虑局限性,缺少对中心都市和沿江产业带迅速崛起应对方略。

3)随着科学发展观确立,区际协调、城乡统筹、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化。

二、规划背景国家层面:科学发展观(增长方式转变城乡统筹发展)中部崛起战略和二次产业转移省域层面:皖江都市承办产业转移示范带构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区地方层面:迅速工业化和生态建设矛盾都市化迅速发展和空间集聚区域性大型基本设施平台三、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城乡规划指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以生态建设、环境和谐、资源节约为前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低碳都市创造条件,实现都市可持续发展。

3、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目的,突出池州都市特色、地区文化,保护和合理运用人文资源,走健康城乡化、特色城乡化道路。

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30年近期为-远期为-2030年。

四、规划范畴市域城乡体系规划范畴为市域行政管辖范畴,涉及一区三县,面积8272k m2。

依照都市建设发展需要,规划划定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规划区范畴,涉及池阳、秋浦、江口、里山、马衙、墩上、梅龙、秋江八个街道办事处和涓桥镇,其中涓桥镇作为近郊城乡与中心城区具备较密切联系而划入规划区范畴。

规划区总面积为1080k m²。

五、规划重点1、根据城乡统筹原则,分析市域城乡空间格局,拟定市域城乡体系和支撑系统规划。

将市域视为一种整体,统筹考虑居民点布局、产业布局、交通组织、资源和生态环保,在此基本上拟定市域城乡体系构造和相应支撑系统规划。

池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图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池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图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池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图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第一章总则1.1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证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以下简称《通则》)。

1.2适用范围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乡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设计在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同时,还应符合本通则要求。

本市各县(区、风景区)可参照执行。

1.3通则审批控规通则是对城乡建设开发的整体性控制与引导,本《通则》经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是池州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编制和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凡依法批准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凡涉及城乡建设的行为都应遵守本通则的相关规定。

1.4管理维护在执行过程中,如《通则》参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等有相应调整,应及时进行修正。

第二章建设用地2.1用地分类用地分类划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和规模控制应按表2.1.1、2.1.2执行。

表2.1.1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适建比例适建范围大类中类小类R居住用地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R1一类居住用地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居住类建筑面积合计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80%。

(计容面积)住宅、居住型公寓、幼儿园(托儿所)、商业设施、可附设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R1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12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R2二类居住用地设施较齐全、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2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含保障性住宅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22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R3三类居住用地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危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用地居住类建筑面积合计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

家乡介绍

家乡介绍

池州文化
• 佛文化
• 戏文化
飘闻创传 香名新承 五古现古 杏 湖今代老 花 四中手精 酒 海外法艺 __

• « »
下牧 这童 首 遥指 “ 富杏清 有花明 江村时 南︒间 风”雨 情 晚 纷︐ 的唐路 诗上 清人行 明 杜牧 人 诗 在 欲断 ︒游魂 池︒ 州借 贵问 池酒 杏家 花何 村处 时有 写︐

牯 牛 降
10
池州风景一隅
池州美食
• 池州有什么好吃的美食呢?池州凭借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纯朴的民 俗食风,将乡间原料巧妙组合,形成咸鲜合一,以味见长的乡野风味 体系,较著名的菜品有:干豆角烧肉、萝卜烧腊肉等。 阮桥板鸭 因 其产地得名,食之肥而不腻,松嫩可口,咸淡适中、味鲜醇香,诱人 食之。
此斋九 ︐︐华 形而山 成且是 了严佛 独禁教 具山名 特民山 色和︐ ︑游历 久客史 负 食荤 上 盛︐不 名千仅 的百僧 “年尼 九来要 华︐严 山相肃 素沿戒 斋成律 ”习 ︒︒禁 由荤 吃
,

九 华 山 素 斋
阮桥板鸭
• 阮桥板鸭加工历史悠久。正宗阮桥板鸭每年开春育苗饲养,立冬时宰杀,经过祖传工 艺腌制一个月以上,再自然风干,工序有十二道之多。食之肥而不腻,松嫩可口,咸 淡适中、味鲜醇香,诱人食之。“阮桥板鸭”是池州美味一绝。正宗的“阮桥板鸭” 为纯手工制作,纯绿色食品,不加任何添加剂,每年冬季临近年关才上市。采用当地 品种鸭即“齐毛鸭”(大雁和野鸭的杂交品种) 为原料。这种鸭不喂食任何饲料,而是 经人工田野放牧,以田螺、鱼虾、昆虫、青蛙、稻谷为食,不易生病,营养价值比普 通鸭高。
池州历史
• 池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唐武德四年设州置府,至今已有一 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当任池州刺史、知府,陶 渊明、李白、苏轼、岳飞、朱熹、司马光、王安石、陆游等曾驻足池 州,留下精美诗篇,杜牧的«清明»诗,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佛文 化,诗文化、酒文化、戏文化、茶文化、傩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 使池州 成为省 级历史文化名城。

池州市规划区范围

池州市规划区范围

池州市主城区规划范围
一、规划的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近期为2013-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规划范围分为四个层次,即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为池州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一区三县(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及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约8399km2。

(2)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范围包括池阳、秋浦、杏花村、清风、清溪、江口、里山、马衙、墩上、梅龙、秋江等11个街道办事处和涓桥镇行政管辖范围,占地总面积1046km2。

(3)中心城区:长江以南、池州九华河以西、铜九铁路和芜大高速公路以北,秋浦河以东的区域,占地总面积约200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0 km2。

(不含九华河以东的集中区,包括开发区、站前区、贵池高新区、高教园区)(4)主城区:长江以南、牧之路以西、铜九铁路和芜大高速公路以北,秋浦河以东的区域,占地总面积约150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0 km2。

(不含九华河以东的集中区、牧之路以东的贵池高新区和高教园区,包括开发区、站前区)
2015年9月6日。

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

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

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采购需求书一、项目概况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工作“五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7]15号)精神,我市积极组织2018年城市设计(双修)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并成功入选。

为打造绿色池州、创新池州、幸福池州,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滨江特色城市,我市拟先行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工作,重点围绕保护山水格局、优化城市形态、明确开敞空间、塑造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创新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并就如何在建设管理中落实城市设计目标、意向和控制要求进行探索和创新,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基础研究和技术支撑。

项目内容:编制《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预算费用:450万元;以现执行的《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为合作项目测算设计费用标准,具体项目费用根据项目性质研究确定。

二、服务期:约180 天1、现状资料收集、分析与整理:2019年6月,主要进行背景与要素调查及分析与综合。

2、中间检查:2019年7月中旬,设计单位在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交成果的初步框架,并对主要研究内容的工作和技术思路做详细说明;2019年8月中旬,设计单位提交初步成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

3、成果论证。

2019年9月底,设计单位按照要求,提交规划成果论证稿,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家及各相关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论证,设计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成果。

4、修改报批。

2019年10月底,按法定要求,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后,修改完善成果,形成规划报批稿,2019年12月底前上报市政府审批。

三、供应商资格条件(必填)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3、供应商存在以下不良信用记录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为成交候选供应商,不得确定为成交供应商:(1)供应商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2)供应商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3)供应商被税务部门列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4)供应商被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需提供承诺函);(5)供应商在2017年1月份以来存在合同违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撤地建市后,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1 立足区域,论证了池州市在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对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主一副一区”的城市结构;
2 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发展中心,实行城市外延拓展及存量土地的再开发相结合;优化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原有城市各项设施;
3 针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主城区城市格局保护、老城区风貌保护和视线通廊的要求。

并且对重点地段、主要文物建筑等需要重点保护和公共利用的对象,提出保护范围控制和环境整治的要求;
4 积极控制城市景观,基于城区滨水轴线和城市轴线的整体结构,制定池州城区新的整体空间结构、公共开放空间和景观环境方面的策略,作为编制开发控制规划的依据;
5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城市外围山水田园的生态格局。

城市结构分析
池州城市简介
池州市位于长江南岸,安徽西南部,东与铜陵、芜湖交界,东南与黄山毗邻,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接壤。

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池州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现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和九华山管委会。

1996年我市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1997年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列入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十六个地方试点之一,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

池州市是以林为主的重点山区市,全市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0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3%,三县一区均为省重点山区县,自然格局呈“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在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近14.4亿元。

完成了以长江堤防除险加固为主的一批防洪保安水利工程,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保障。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
面,初步形成了具有灌溉、城镇供水、发电等效益的水利工程体系,到2006年底,全市已建成中小型水库377座〔1座中型水库在建〕,万亩以上灌区13处;引水涵闸64座,机电排灌站810座,装机14万千瓦;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到达14.33万kw,技术可开发量达6.2万kw,占理论蕴藏量的43%。

全市开发建设水电站52座,总装机容量35735kw,占可开发量的58%,年平均发电量9535万kw;水利工程年供水能量为7.15亿立方米,为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奉献。

目前用水部门主要有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

2005年全市用水总量为4.9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4%,是最大用水部门,工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19%,生活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市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增加较快,年增长率分别到达10%和5%,农业用水基本持平并略有下降,据预测,到2010年,全市用水总量将增加到8.9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增加1.1亿立方米和1.5亿立方米,未来新增供水主要为城市供水。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情况
池州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个一级类型,我市都有,46个二级类型中我市有40个,仅“橡胶园”、“改进草地”、“盐田”、“铁路”、“冰川永久积雪”、“盐碱地”等六个二级地类没有。

我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为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39173.00公顷,其中农用地675740.00公顷,建设用地45231.00公顷,未利用地118202.00公顷。

旅游资源
池州区位优越,旅游交通便捷。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庐山,东与芜湖相接,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滨江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面积8271平方公里,人口156万,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

长江流经池州160公里,通江达海,承东接西,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是800里皖江外籍游轮、国内大型游轮进入“两山一湖”地区的
定点停靠码头;纵贯市内的318、206国道和纵横交错的省道构成便捷的水陆交通,沿江、合肥—九华山—黄山、安庆—东至—景德镇等高速公路通车在即,铜陵—九江铁路货物列车已于近日通车;筹建中的九华山旅游国际机场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外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池州山水洞俱全,旅游资源丰富。

池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池州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地区,是安徽省旅游资源最集中、品味最高的“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进入“两山一湖”区域的重要出入口。

池州境内以九华山为中心,分布着大小旅游区300多个,其中有4处国家级旅游品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际性佛教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子岩。

还有首批4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平天湖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杏花村等人文景观,是理想的休闲胜地。

池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

池州自唐设州置府已有1380多年历史。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俊才名流。

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杜牧、苏东坡、岳飞、司马光、王安石等都曾驻足池州,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传世诗篇,吟唱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不朽诗句,九华山由此得名。

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诗更使贵池杏花村名播青史,名扬中外。

历代名家大作为池州增添了夺目的光荣,“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历经岁月磨砺更加灿烂。

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为池州旅游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池州佛教文化特色鲜明,源远流长。

闻名遐迩的九华山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

公元719年,新罗国〔今韩国〕国王近亲金乔觉〔法号地藏〕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于99岁圆寂,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所载的地藏菩萨,僧众们便认定他是地藏应世,九华
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

地藏菩萨立下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是大愿菩萨,他能帮助信众实现各种美好的誓愿。

其后僧众云集,寺院日增,特别是明清以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其中全国重点寺庙9座,省级重点30座。

现有僧尼千余人,历代保存下来的大小佛像万余尊,各类传世文物2000余件。

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尊肉身菩萨,现可供观瞻的有5尊,其中百岁宫无暇和尚真身被明代崇祯皇帝赐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

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份庄严神秘的色彩。

池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接待条件日趋完善。

池州市委、市政府以旅游兴市为目标,以九华山为龙头,努力把九华山建设成重要的国际性佛教道场,把池州打造成世界级旅游胜地。

经过“十五”的努力,池州旅游初步完成了从事业接待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正处在打基础、上台阶、争发展的关键阶段。

“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市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到达60亿元,力争80亿元,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0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6.2万人次,同比增长19.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7206人次,同比增长39.37%;实现旅游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6.63%。

全年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80万人次,同比增长19%,其中入境游客5.1万人次,同比增长37.1%;实现旅游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29%。

今年新开发开放景点4处;新增旅行社5家,其中新增国际旅行社1家;新增旅游星级饭店6家;新增旅游定点单位4家;新增持证导游人员130余人。

局机关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68万元,占任务的115.6%。

全面完成省旅游局和市政府年初下达的接待目标任务。

目前,池州拥有国际、国内旅行社46家;导游千余人;旅游星级宾馆30多家;地面缆车和架空索道3处;拥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宾馆、招待所400余家;还有分布在各景区,充满农家特色的农家乐饭店400余家;全市日接待能力可达10万人。

近年来,池州市相继与国内外100多个城市〔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等多批国内外游客、旅行商、新闻记者慕名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