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1-5遗传与进化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1.5遗传与进化2教案新版浙教版

遗传与进化(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
2.知道基因工程、遗传载育种方面的作用。
3.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
4.知道基因在生物亲子代间传递过程中也存在自然选择,了解进化理论的发展。
重点难点育种与基因工程、遗传病与优生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1.例举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与变异现象2.用达尔文理论解释遗传变异现象。
一、进化理论的发展1.回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自然选择①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②自然界的环境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环境对生物的差异进行选择,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物,同时也产生了生物的多样性。
③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从基因水平上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断的被修正,但至今还没有任何新的理论能完全取代它。
2.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认为: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自然选择。
举例用综合进化论解释:含有体格强壮、反应敏捷的基因的动物往往能在择偶竞争中获胜,因此这些基因遗传给子代的机会较大,相反,含有某些遗传病基因的动物往往得不到配偶或过早死亡使这些不利基因传给子代的机会减小。
3.二者区别:达尔文是从个体水平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而综合进化论则从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来解释物种进化过程,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在不断地修正和补充。
阅读:人类基因组计划思考:人类基因计划有什么意义及它会带来什么问题?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意义是巨大的:①促进人们从根本上了解各种遗传病、癌症、心血管病及精神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途径②从分子水平揭示发育的遗传程序及其进化③它也将促进农作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升级。
四、育种和优生:1.育种杂种优势:通过杂交技术获得的物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举例:1.我国20世纪50年代推广杂交玉米,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1-4生物的进化作业课件新版浙教版

关系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Hale Waihona Puke D.②③⑤8.如图是动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问 题。
(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 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 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素的A 藻类植物 。
(2)原始单细胞动物进化成B无脊椎动物,无脊 椎动物进化成最早的脊椎动物C 鱼类 ;真正的 陆生脊椎动物是E 爬行类动物 ,摆脱了水的限 制;E进一步进化成F鸟类和G 哺乳动物 , 始祖鸟 化石说明了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
(3)从动物进化的历程来看,动物进化的趋势是 由水生 到 陆生 ,由 简单 到 复杂 ,由 低等 到 高等 。
9.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 之间的亲缘关系。
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C ) 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化石是e C.较a和e而言,a和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15.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的桦尺蛾 和浅色的桦尺蛾分别做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 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 后将所放养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 果如下:
(1)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 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
叫完全变态发育。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 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 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 适应性 。
(3)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排烟量大大减少 ,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浅色桦尺蛾增多(深色桦尺蛾减少) ,这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16.如图为一块螟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 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 ,开始使用的1~3年效果较 好 ,后来随着 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 差 。 (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下现象: ①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原来就有不抗药 和 抗药 两种变异个体,杀虫剂对害虫起了 选择 作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 和生物进化都是 定向 (填“定向”或“不定向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1-3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知识点1 地球的演化1.地球形成初期的形态特点:一个由__岩浆__构成的炽热的球(46亿年前)。
2.地壳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年代地壳生物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海洋中诞生25亿~5.7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多5.7亿~2.5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2.5亿~0.65亿年前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繁盛0.65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人类诞生知识点2 生命的起源1.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__米勒__模拟原始大气及当时的条件,进行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让人们相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
该假说认为,原始生命是在__原始海洋__中,由一些__有机__化合物经过长期而又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
这些物质经过浓缩、凝聚等作用,再经历漫长、复杂的变化形成原始生命。
2.1959年9月,人们在落到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由此,有人提出假说,原始生命物质也有可能来自外星球。
说明生命起源问题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人们只能通过模拟实验和推测等研究方法提出各种假说,“化学进化假说”是众多假说中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
易错点米勒模拟实验所揭示的意义例如图所示为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火花放电模拟闪电B.装置中的四种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为原始生命【易错说明】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本章本章回顾新版浙教版

本章回顾专题1 宇宙、恒星、地球、生命的演化1.托勒密的“地心说”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取代。
2.现代宇宙学说:大爆炸宇宙论,依据是哈勃的发现。
3.恒星的演化:星云↓原恒星→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黑洞 4.地壳演化: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5.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原始海洋、原始大气、闪电。
6.生命起源学说包括:自然发生说、化学进化说、宇宙胚种说等。
7.米勒实验中,甲烷、氨气、氢气模拟原始大气;沸水模拟原始海洋;电火花模拟闪电;水蒸气冷凝模拟降水。
该实验证明了生命进化的一个阶段: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
例1 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其中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是__太阳__。
哥白尼用自制的简陋仪器经过20年星系观测与研究,建立了“__日心__说”。
如图所示,在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模拟__宇宙膨胀__。
专题2 化石与生物进化1.三类化石: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2.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生物进化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例 2 研究古生物的科学家在地层里发现了三趾马的化石,三趾马化石的发现证明了( A )A .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B .生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C .各种生物结构的进化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D .古代马体型小,现代马体型大,故生物进化从小到大专题3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和进化现象,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遗传物质有染色体、DNA 和基因,三者的关系是: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而基因则是起遗传作用的DNA 片段。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第5节 遗传与进化》_3

第5节遗传与进化(第一课时)[学情分析]“遗传与进化”是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5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生殖及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通过对“遗传物质的传递”的层层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弄清染色体、DNA、基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既能稳定又能不断进化的原因。
因此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现象提高科学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史资料与实验资料,不仅让学生了解到遗传物质发现的一个历程,同时也激发他们从中体会科学精神,如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等等。
教学中还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不断体验提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2.了解遗传物质的作用;3.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一认同一家庭中的成员以及对自己性状的一些调查,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性状,以及性状的遗传、异现象;2.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科学家探究遗传物质事例介绍以及DNA模型的观察,认识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遗传物质基础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科学精神;3.通过运用科学史资料与实验资料,让学生体会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重点:遗传和变异现象,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难点:基因在亲代与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方法]对比法、渗透法、模型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学生母亲和妹妹的照片、DNA结构模型、学案稿、视频、课件[教学设计](板书)问:生物遗传与变异对生物来说有何意义?现在的物种是由低等物种逐步进化而来,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习性上存在很大差异,也就说,变异是绝对存在的,而遗传只发生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后代与祖先在性状上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1-4生物的进化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第4节生物的进化知识点1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1.化石的概念化石是指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__遗体__、__遗物__和__遗迹__。
__化石__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2.化石的分类(1)遗体化石(2)遗物化石(3)遗迹化石3.化石形成的过程动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动物尸体落入水底→肌肉开始腐烂,露出骨骼→水中的泥沙掩埋骨骼→水渗入骨骼将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泥或沙继续堆积,形成沉积物(如石灰岩等),化石保存在岩石中→某些岩石在地壳变化时冒出水面,在风和水的长期侵蚀下露出化石。
说明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是按一定顺序出现的。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知识点2 进化论的演变1.布丰的直线进化理论:物种可变,原因是它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气候和食物的变化。
2.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进化论: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物种进化的原因是生物本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长期以来,通过__自然选择__,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生存下来,并通过遗传积累有利变异,形成适应环境的生物,不适应的个体则被淘汰。
说明相关的几点重要认识:①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__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__。
②变异是__不定向__的(生物的变异既有有利变异,又有不利变异),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③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自然选择__决定的。
④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所以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知识点3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1)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__简单到复杂__、由__水生到陆生__、由低等到高等。
(2)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__蕨类植物__→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动物的进化历程:无脊椎动物→__鱼类__→__两栖类__→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课件新版浙教版

(5)1972年,米勒又开始做另一个实验,他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种小分子)
的混合物溶液密封于小瓶内,置于-78℃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小瓶内生成了生
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据此可作出的推测是
在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低温条件下
。
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 近亲
结婚。
25.中国水稻育种专家 袁隆平 在国内外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盛誉。杂交的水稻具有比双
亲优良的性状的现象叫 杂交优势。
2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是生物界普遍 存在的 遗传 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变异 现象。 生物繁殖中具有的 遗传 现象使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 变异 现象使生物的种类能够 发展和变化。正是这个原因,古生物才能进化成今天的生物。 27.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 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因此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 亲缘 关系。生物进化的规律是: 由简单到复杂,从 低等 到 高等 ,从 水生 到 陆生 。
A.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B.生命形成由低等到高等
C.个体由小到大
D.生命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17.抗虫性棉花是基因工程的成果,有关此棉花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它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它的抗虫性状不能遗传
C.它的种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D.抗虫棉花品质优良
18.下列观点中属于进化论观点的有( C ) 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一次出现的 ②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逐渐演变而来的 ③各种生 物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④生物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⑤生物之间无任何亲缘关系
遗传与进化课件---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二、讲授新课
(二)遗传物质的传递
(3)染色体与生物遗传现象有关的证据
有的孪生兄弟是由同一个受精 卵发育而成,其细胞中染色体所含 的基因完全相同,因此,其性状也 极其相似。
二、讲授新课
(二)遗传物质的传递 (4)染色体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二)遗传物质的传递 3.DNA分子
二、讲授新课
(二)遗传物质的传递 4.基因
环保:转抗虫基因作物的培育 成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超级菌” 能分解污染陆地 和海洋的石油,能降解农药 DDT等。
二、讲授新课
(二)育种与优生 2.基因工程
安全性
环境安全性:转基因植物在种植过程中是 否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或是否会破坏自然 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
食品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发展时间短,其生 产和消费的安全性不确定,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 国家环境和健康的中心议题。
A.生物的遗传
B.生物的变异
C.环境温度的不同
D.光照的不同
三、课堂反馈
2.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生物的变异不是都可遗传的 B.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C.因为遗传,所以亲子代的性状完全相同 D.生物的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都是个别现象
三、课堂反馈
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具有遗传作用的物 质,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2)染色体在遗传现象中的特征:在生物体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亲代与子代 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和种类却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生物 个体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几乎完全相同,性状也很相似。不同物种的 生物个体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有一定差异,性状也有较大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遗传与进化
知识点1 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
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__遗传__。
2.变异
(1)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__性状差异__叫变异。
(2)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大类。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受外界环境影响,但遗传物质未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知识点2 遗传物质的传递
1.染色体
(1)概念: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被称为染色体。
(2)组成:染色体是由__DNA__和蛋白质组成的。
2.DNA分子
(1)DNA分子的基本单位:__脱氧核苷酸__。
脱氧核苷酸是由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的。
(2)DNA分子结构:__双螺旋__结构。
(3)__DNA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具有储存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3.基因
(1)概念:起遗传作用的__DNA片段__叫做基因。
一个 DNA分子上有成千上万个__基因__。
(2)每一个基因都控制着一个或多个具体__性状__,所以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如有无酒窝就是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控制的。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因此,表现出的性状也有所不同。
4.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或卵子将自身的部分基因传递给子代,子代具备了父母双亲的基因,所以表现出与双亲相似的性状。
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知识点3 进化理论的发展
1.达尔文是从__个体__水平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而现代进化理论则从群体__基因__频率变化的角度来解释物种的进化过程。
2.通过定量的科学实验表明,生物群体中不同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是有__差异__的,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知识点4 育种与优生
1.杂交育种
(1)杂交后代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__杂交优势__,如驴和马交配得到比驴和马更健壮有力的骡。
(2)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
2.基因工程
(1)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叫做基因工程。
(2)转基因技术:把基因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自身的基因组进行__重组__,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能够稳定表现特定的__遗传性状__的个体,如培育转基
因细菌生产胰岛素。
3.遗传病和优生
(1)由于人体内DNA、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叫遗传病。
(2)所谓优生学,就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防止有明显__遗传缺陷__的婴儿出生,以改善人口质量。
(3)在近亲结婚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中,遗传病的发病率较__高__。
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禁止结婚。
说明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是以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垂直血缘关系为准则来区分的。
无垂直血缘关系的血亲则属于旁系血亲。
要注意的是亲戚不一定都有血缘关系,如外甥与舅母等。
易错点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造成的生物性状的辨析
例1 下列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D )
A.玉米地中常出现个别白化苗
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
C.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D.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例 2 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长大成人后,妹妹比姐姐高10cm,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姐姐的子女一定比妹妹的子女矮
B.妹妹长得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姐姐长得矮的特征能遗传给后代子女
D.姐妹俩身高的差异可能是环境造成的
【易错说明】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同卵双胞胎姐妹体内遗传物质是相同的,身高差异是由环境引起的,是不可遗传的。
1.水毛莨漂浮在水面的叶呈扁平状,淹没在水中的叶呈丝状,下列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D )
A.该生物的性状不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B该生物的性状仅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C.该生物性状仅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D.该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用显微注射的方法,转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再移植到小鼠体内发育,生出的小鼠比普通小鼠的生长速度快2~3倍。
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D ) A.生物的遗传基因与性状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B.传给小鼠的应该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C.相应的基因控制表达相应的性状
D.生物的很多性状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3.下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A )
A.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C.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D.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4.北京培育出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只有3.5千克,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叶球可重达7千克左右,但再引种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千克。
从甘蓝引种过程可看出( D )
A.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
B.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可遗传
C.环境改变可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D.甘蓝叶球的大小是由环境决定的
5.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B.近亲结婚的后代一定会患遗传病
C.患遗传病的孩子的父母一定也患有遗传病
D.婴儿出生就有的病一定是遗传病
6.世界首例含有某种蜘蛛基因的细毛羊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诞生,这种母羊分泌乳汁时,可产生与蜘蛛类似的牵丝。
该羊的产生与下列生物的产生运用了相同生物技术的是( D ) A.克隆羊多莉
B.生产青霉素的青霉菌
C.脱去病毒的植株
D.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7.克隆羊“多莉”、“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转基因抗虫棉和太空南瓜都是当今生物界的“明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克隆技术和试管婴儿技术都属于无性生殖
B.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都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操作
C.抗虫棉的抗虫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D.太空南瓜是太空特殊环境诱发定向变异的结果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丁羊的产生过程中,A细胞和B细胞分别是__卵细胞__、__体细胞__。
(2)“牛牛”和丁羊的产生过程中分别运用了__转基因技术__、__克隆技术__。
(两空均填生物技术名称)
(3)“牛牛”和其他奶牛相比最特殊之处是__能产生人的乳铁蛋白__,从遗传学的角度,说明了__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