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胃肠道畸形之一,病因尚未明确,但对小儿生长和发育带
来很大影响。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已成为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虽然
手术风险较大,但患儿并发症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本文主要介绍在该手术中的围术
期护理体会。
1、准备工作
手术前,要对患儿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确定适当的镇静和麻醉方式,并
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为手术奠定基础。
同时,准备必要的器械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等,在手术前对设备进行检测,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2、手术时的护理
手术进行时,要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防止患儿过度兴奋,影响手术进程。
护士要根
据医生的操作步骤,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固定手术区域,协助开放腹腔等。
同时
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术中出血量,随时向医生汇报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术后护理
手术后的护理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首先要对患儿进行术后疼痛控制,
使用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其次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确保其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稳定正常。
在输液过程中,要排除输液管道不畅通的情况,保证营养
液能够顺利输送。
手术后,患儿可能会经历一定的压力和心理波动,护士应给予必要的情感关怀和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手术后的恢复过程。
同时,要帮助患儿康复并促进其身体机能的恢复,例
如进行体育锻炼、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等。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者肠道发育不良,导致肠腔扩张,排便困难。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心得,希望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术前准备与护理1. 接收患儿: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应该从术前开始。
护士需要了解患儿的病情、手术计划以及术后监护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2. 术前准备: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等,准备必要的检查和检验。
要进行血液净化,保证手术安全。
3. 心理护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对患儿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创伤,护士需要与患儿及其家人进行耐心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安慰。
二、术中护理1. 术前准备:注意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药品等。
根据医生的要求,保持手术区域的干净,并进行必要的局部消毒。
2. 观察和监测:术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要时刻注意患儿的意识状态、疼痛程度以及输液情况。
3. 保持通畅:术中,要保持患儿气道通畅,防止误吸。
定期翻身,保持患儿舒适。
三、术后护理1. 观察和监测:患儿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心率和血压等。
注意术后出血、伤口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2. 疼痛管理:术后,患儿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应该及时观察并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必要的镇痛治疗。
3. 营养支持:术后,患儿可能出现多种营养问题,如肠梗阻、消化不良等。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营养状况,并根据医生的要求,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4. 心理护理:小儿术后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护士要与患儿及其家人保持密切的交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背景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胎儿期发生的先天性疾病,表现为结肠远端大量积食及大肠壁肌肉萎缩,导致肠道功能受损。
在临床上,需通过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目的方法基于自身的临床工作经验及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结果(一)术前的准备工作1. 早期营养支持:由于患儿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及消瘦等症状,需进行高能量、高蛋白和低渣饮食的营养支持,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 预防感染:对患儿进行病原体的筛查,以避免手术后的感染;同时,需协调各个部门,加强手卫生及手术室消毒,杜绝交叉感染。
3. 血清学检查:定期监测患儿的血常规、肝功和肾功等指标,保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
4. 心理安慰:通过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员的心理安慰,让患儿及家人接受手术的必要性,并提高其信心和勇气。
(二)术中的护理工作1. 安全护理:手术前需核对患儿的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器械等,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中需监测患儿的心电图、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防止出现术中意外及突发状况。
2. 病情观察:手术中需及时记录患儿的血压、心率、呼吸及微量出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并通知医生。
3. 感染预防:手术中需增强手卫生及手术室消毒,及时更换手术器械及工具,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同时,对患儿进行密切的监测及观察,发现感染迹象及时处理。
(三)术后的护理工作1. 恢复期的护理: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等情况,跟踪患儿的体温变化及排泄情况,及时记录相关指标的数值并交班;对患儿的疼痛管理及营养支持等适时的干预及调整,有助于加快恢复期的康复。
2. 护理教育:对患儿及其家人提供手术后的护理教育,包括协助患儿复原、科学用药乃至心理疏导等,以保证患儿能够顺利度过术后的康复期。
结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注意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总结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要点,希望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手术,术后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参与了多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在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围术期护理体会,现在将护理体会分享如下:1. 术前准备工作要做到位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中,术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史、过去的治疗经历等。
同时要为患儿进行身体检查,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和生理指标,为手术做好准备。
还需要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儿和家属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增强他们的信心。
2. 术中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意外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特别是在腹腔镜下手术中,要注意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和麻醉师,积极配合处理。
同时要做好器械、药物和病历的准备工作,以备不时之需。
3. 术后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是患儿康复的关键期,需要进行精心的护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术后患儿的疼痛管理工作,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避免患儿出现疼痛过重影响康复。
其次要做好患儿的呼吸护理和体位转换工作,预防术后意外发生。
还要关注患儿的饮食和排便情况,保证患儿的营养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医嘱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4. 注意家属的护理指导和心理疏导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中,家属的护理指导和心理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患儿术前,要为家属进行相关护理指导,让他们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护理信心。
术中和术后,要密切关注家属的情绪变化,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让他们保持冷静,积极配合患儿的康复工作。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围术期护理

肠 中容 易造 成堵 管 。
21 心理 护 理 .2 .
由于 巨结 肠 经 肛 门 根 治 术是 新 技 术 , 大
2 . 密切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1 2
患儿 术 后 回病 房 即予 心 电 监
部分家长对其缺乏认识 , 主管护士应详细 向家长介绍手术治疗 经过及其优 点 , 同时介绍术后可 能出现的并发症 、 因及预 防 原 措施 ,并请 已成功接受该项手术的患儿家长与其直接交 流, 使 其消除顾虑 , 接受并积极配合手术。 21 肠道准备 .3 . 人 院后立即予以 回流灌 肠 , 出存 留大 洗 便, 每天 l2次 , ~ 持续 7d l , 到粪便排 尽为止。因患儿长 ~ 0d直
日 1 2次 , - 灌肠 7 一 0d后行手术治疗 , 1 d 在全麻下经肛 门行手
术切 除 痉 挛 段及 扩 张 肥 厚 段 肠 管 , 到 根 治 先 天 性 巨结 肠 的 目 达
的。
2 护理
21 术 前 护 理 .
21 术前 准备 .- 4 患儿如有营养不 良 , 可输入血浆 、 白蛋
门行巨结肠根治术 2 2例 , 此术式对患儿损 伤小 , 苦少 , 痛 术后
膜通透性和吸收率高 , 加上结肠粗大 、 吸收面积大 , 应准确记录 注入量和排 出量 , 使出入量基本相等或 出量 大于入量 , 否则可 使腹胀加重 。洗肠液体 为等渗 氯化 钠溶 液 , 温度应在 3 — 1 8 4 ℃ 之间 , 忌用 清水 , 因摄人 大量不含 电解 质的液体 , 引起水 中 会 毒。⑤粪液流出不畅时 , 检查肛管是否扭曲或深度不够及粪块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指婴儿期出生时结肠明显粗大,很多儿童出生后即被确诊。
这种病症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之后,儿童需要接受精心的护理,以便尽快康复。
下面将就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进行探析。
一、术前准备1. 了解患儿情况:术前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风险、术后的护理和康复等情况。
2. 术前护理:术前要为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保证身体状态良好,避免患儿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3. 心理护理:在术前要进行针对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儿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强患儿的治疗信心。
二、术中护理1. 协助手术准备: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工作,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 监测患者情况:术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保证手术过程的稳定和顺利进行。
三、术后护理1. 术后监测:术后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随时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 伤口护理:术后要对患儿的手术伤口进行细致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3. 饮食护理:术后要根据医嘱为患儿提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4. 活动护理:术后适当进行患儿的被动活动,促进术后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 心理护理:术后要进行针对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恐惧,增强治疗信心。
四、心得探析1. 充分了解病情: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症有足够的了解,以便为患儿提供更加专业、周到的护理。
2. 多与医生沟通: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了解手术的具体方法和术后的护理要点,保证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
3. 细心周到的护理:术后的护理工作必须细心周到,避免出现无谓的错误,影响患儿的康复进程。
4. 注重心理护理:术后的心理护理工作同样非常重要,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恐惧,增强治疗信心。
5. 建立良好的护理团队:护理工作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护理团队,共同为患儿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肠道疾病,儿童在胚胎发育阶段就出现了巨结肠的病变。
对于患有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心得。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
特别是在手术后的24小时内,应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如果患儿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评估,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皮肤情况。
小儿手术后容易出现伤口感染、创面湿疹等皮肤问题。
护士应每天检查伤口情况,并及时给予护理,如更换干净的敷料、保持创面干燥等。
护士还应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伤口护理方法,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伤口护理工作。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护士应关注患儿的排尿情况。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尤其是在肠道长时间停留的情况下,患儿容易出现尿潴留,导致膀胱扩张和尿路感染。
护士应每天记录患儿的排尿情况,并及时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翻身按摩、使用尿管等。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护士还应注意患儿的饮食问题。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因为肠道功能受损,患儿需要逐步恢复饮食。
护士应根据患儿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制定适合的饮食计划,并引导家长正确喂养。
护士还应定期观察患儿的肠道排气和粪便情况,及时判断肠道功能是否恢复正常。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心得主要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皮肤护理、关注排尿情况、注意饮食问题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可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好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提供相关护理经验和应对措施。
首先介绍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概述,然后详细阐述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心得,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技巧和术后康复护理。
还讨论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围手术期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护理方法和经验。
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提高对这一疾病的护理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质量。
本文旨在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水平,改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方法、护理心得、康复护理、并发症、应对措施、重要性、经验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其特征是大肠明显增粗,形态异常扭曲,严重影响消化功能。
这种疾病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围手术期护理是影响患儿康复和生存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目前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仍然相对不足,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总结。
深入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经验,对于提高患儿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为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具体包括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相关特点、手术前后护理要点、护理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实践中的护士和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进一步完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知识体系,提升治疗效果和患儿生存质量。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未来进一步深入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基础,为新的疾病诊疗手段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先天性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高亚等[1]采用I期经肛门Save手术治疗方法已被许多医院采用。
200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24例,我们对患儿进展了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获得良好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4例,男96例,女28例。
年龄1个月13例,1~6个月43例,7~12个月48例,1~7岁20例。
均有连续便秘、腹胀史,119例有胎便延迟史。
术前均行钡灌肠检查,其中常见型98例,短段型12例,长段型14例。
1.2手术方法与结果本组有4例中转开腹,6例采用腹腔镜协助手术,余均经肛门Save手术。
本组无死亡病例。
术后6例行二次手术后痊愈,余均Ⅰ期治愈。
长期随访患儿生长发育及智力情况,与同龄儿童无差异。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一般准备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的治疗原理、手术方法、手术过程、护理措施、考前须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家长积极主动与医护配合。
术前留置胃管、尿管。
2.1.2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儿家属进展良好的交流与沟通,选择适宜的时间和适当的方式进展宣教。
介绍主管医师的技术程度、术前准备的必要性、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从而减轻患儿及家属的恐惧心理,稳定他们的情绪,消除其顾虑,使手术可以顺利进展。
2.1.3肠道准备做好肠道准备,术前日晚及术日晨各清洁灌肠1次,术前清洁灌肠可以改善患儿全身状况,进步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7~14d开场清洁灌肠,1次/d;如有粪石存在,可用40l开塞露及20l双氧水混入1000l生理盐水
灌肠,可起化粪石作用;每日详细灌肠液体量以到达排出灌肠液体清澈为准。
如为长段型巨结肠,再行下肛管排气,1次/d。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反响,如有血性液体排出、腹胀或患儿哭闹剧烈,应及时联络医师,排除肠穿孔。
术前3d开场口服甲硝唑片0.25g,2次/d;术前补充维生素K。
2.1.4饮食准备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易消化食物,术前日晚开场禁食、水,补液。
转贴于论文联盟.ll.
2.2术后护理
2.2.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年龄小,手术风险大,因此术后应亲密观察体温、心率、血压及尿量;如术后带气管插管送入IU时患儿尚未清醒,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休息。
全麻清醒后试停呼吸机,并吸痰后拔除气管插管,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平稳后停顿吸氧。
2.2.2引流管护理术后患儿保存胃管、尿管、肛管及各种动静脉插管,患儿因饥饿而躁动不安,因此要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将各种管道妥善固定于床边,防止牵拉、扭曲、滑脱,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严密观察各种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及时更换引流袋并准确记录引流量。
术后24h可遵医嘱拔除胃管、尿管及肛管。
2.2.3肛周皮肤护理术后患儿在短期内多排出稀肠液,量及次数较多,腐蚀肛周皮肤,易造成皮肤红肿、腐败及感染。
因此需每日不定时用安尔碘清洁肛周,并用氧化锌软膏或紫草油外擦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枯燥,防止皮肤受损及感染的发生。
2.2.4术后特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小肠结肠炎:多于术后1周内出现腹泻、腹胀、发热及中毒病症,大便培养均为阴性。
小肠结肠炎是术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原因是术前肠道准备缺乏和术后内括约肌痉挛造成功能性梗阻,导致近端肠管的感染和炎症[2]。
另外,术后并发鞘内结肠假性梗阻,如不及时处理可继发小肠结肠炎[3]。
术前彻底清洁灌肠,术后有效地抗感染治疗,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他并发症,可有效减少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对发生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应及早用温生理盐水灌肠、保存肛管,加强支持疗法并积极抗感染治疗。
②鞘内结肠假性梗阻:多发生在术后4~7d,术后早期排便功能正常,进食后出现进展性腹胀,停顿排便、排气,伴恶心、呕吐,有类似机械性梗阻表现,但肛诊顺利,肛管进入较顺利,且进入
长度超过肌鞘长度时可排出较多气体及大便,腹胀可明显减轻。
发现后及时采用禁食、保存肛管、排气治疗,多可缓解。
2.2.5做好饮食指导术后24h拔除胃管后,观察患儿如无呕吐,肛门排便排气顺利,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肠鸣音正常时,遵医嘱于术后48h开场流质饮食,量为平常的1/3,试进食后患儿如未出现腹胀、呕吐及便秘即可进半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3出院指导教会患儿家长扩肛方法,1次/d,10in/次,坚持半年。
出院1个月内防止剧烈活动;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防止暴饮暴食;定期到医院专科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