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改良Soave 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胃肠道畸形之一,病因尚未明确,但对小儿生长和发育带
来很大影响。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已成为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虽然
手术风险较大,但患儿并发症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本文主要介绍在该手术中的围术
期护理体会。

1、准备工作
手术前,要对患儿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确定适当的镇静和麻醉方式,并
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为手术奠定基础。

同时,准备必要的器械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等,在手术前对设备进行检测,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2、手术时的护理
手术进行时,要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防止患儿过度兴奋,影响手术进程。

护士要根
据医生的操作步骤,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固定手术区域,协助开放腹腔等。

同时
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术中出血量,随时向医生汇报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术后护理
手术后的护理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首先要对患儿进行术后疼痛控制,
使用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其次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确保其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稳定正常。

在输液过程中,要排除输液管道不畅通的情况,保证营养
液能够顺利输送。

手术后,患儿可能会经历一定的压力和心理波动,护士应给予必要的情感关怀和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手术后的恢复过程。

同时,要帮助患儿康复并促进其身体机能的恢复,例
如进行体育锻炼、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等。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手术,对于这种手术的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

我在临床工作中有幸参与了多例这种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在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在手术前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病情评估和术前准备工作。

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往往伴有明显的肠道梗阻症状,需要通过彻底的术前评估来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方案。

还需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营养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便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手术中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情况。

腹腔镜手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手术操作者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好外周肠道的准备工作,包括灌肠清洁和肠道解饥等,以便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

在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术后监测和护理。

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和排气排便情况的监测,以及对患儿的饮食和活动的指导。

还需要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如术后肠梗阻、肠粘连和感染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围术期护理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

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家属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对孩子疾病的恐惧和对手术效果的担忧,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孩子的病情,并指导他们在家中的护理和康复工作。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安排。

通过做好上述工作,我们可以为患儿的手术效果和康复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患儿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近 正 常 , 观 察 阿 托 品 化 的 同 时要 特 别 注 意 阿 托 品 中毒 的表 在 现, 如果 高 热 达 4 ℃ , 汗 . 搏 > l O次 / , 躁 不 安 , O 尤 脉 6 分 烦 甚 至出 现 狂 躁 、 妄 、 觉 等 精 神 症 状 , 孔 明 显散 大 , 光 反 谵 幻 瞳 对
胃肠 减 压 引流 , 妥 善 固定 放 置 , 防患 者 自 行 拔 管 引 起 意 要 以 外 。在 引 流 的 过 程 中 注 意 观 察 记录 引 流 液 的 颜 色 、 , 及 量 以 有 无 有 机 磷 农 药 的 特 殊 气 味 , 对 是 否 再 行 洗 胃有 重 要 作 这 用 。 () 3 阿托 品 化 的 观 察 。阿 托 品 的 应 用 以 早 期 、 量 和 维 足 持足 够 的时 间 为 原 则 。 早 期 予 阿 托 品 5 1 , 5 1 ~ 0 mg 隔 ~ O ii 给 药 1 , 续 给 药 达 阿 托 品 化 后 逐 步减 少 药 量 和 延 长  ̄n l 次 连
蛇 志
J un l f NAK ( c ne& NAtr aeKE ohat) o ra o S E Si c e ue r yt el h
21 0 0年 第 2 2卷 第 4期
V 1 2No 42 1 o. 衡 , 以防 止 进 液 量 过 多 而 引 起 反 流 导 致 窒 息 , 观 察 胃液 是 否 为 血 性 液 体 , 为 血 性 液 体 , 终 止 并 如 即
射 迟 钝 或 消 失 , 警 惕 阿 托 品 巾 毒 , 时报 告 医 生 予 以处 理 。 应 及
2 8 排 泄 护 理 会 阴 护 理 每 日 2次 , 管 和 引 流 袋 之 间 要 . 尿 有 足 够 的长 度 供 患 者 在 床 上 活 动 。特 别 对 意 识 障碍 者 , 持 保

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小儿外科进行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手术的41例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20例为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护理的21例为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护理的有效率,研究组有效率为85.71%,显著优于对照组(75%),P<0.05。

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患儿的康复进程,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巨结肠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先天性巨结肠症[1](以下简称HD)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为肠无神经节细胞症,表现为肠管的黏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缺如,肠管丧失蠕动功能,导致的肠道梗阻,是新生儿肠梗阻和儿童便秘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约1/5000,病因不明,但是公认的一种复杂先天性疾病[1],其具体表现为肠道形态的巨大化,患有该病的幼儿多伴有营养不良、伴有小肠结肠炎、发育迟缓、顽固性便秘、腹胀等临床症状。

由于该病难以自愈,通过药物等虽能缓解相关症状,但依旧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以及健康成长,因此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方法并结合有效的护理手段进行治疗与养护,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与健康生活[2]。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腹腔镜辅助 HD 手术凭借其疼痛较轻、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手术式更加完美,手术创伤明显减少,成为人们更喜爱的手术方式而得到广泛应用[1]。

腹腔镜HD 手术凭借其独具的优势和确定的疗效,目前已成为腔镜外科医生最喜欢的手术方式。

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小儿外科进行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共有41例,随机给予2种不同护理方法,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于腹腔镜辅助HD根治术患儿的康复效果的影响。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先天性巨结肠是指患儿的结肠发育异常,导致结肠变粗变长,形成巨结肠。

这种疾病会导致腹部胀痛、排便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对于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进行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中,我们护士团队深刻体会到了许多护理经验,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些围术期护理体会,希望对其他护士有所帮助。

一、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前,我们护士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患儿的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以及家族遗传史的了解,以及对腹腔镜手术的了解。

通过与家属的沟通,向他们详细介绍手术的整个流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增强家属的信心,使他们能够配合我们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

二、手术期护理腹腔镜手术,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手术,在手术期,护士的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是在手术室准备工作,我们护士需要全程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我们还要确保手术器械的准确清点、术中输液的正常进行等。

在手术期间,我们还要做好对患儿的情绪疏导,保持其心情舒畅,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三、术后护理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是对患儿的监测,我们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随时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

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创伤较小,一般情况下患儿的术后疼痛较轻,但我们还是要及时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采取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确保患儿的舒适度。

我们还要及时处理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等。

四、术后康复指导手术后的康复指导非常重要。

我们要向家属详细介绍患儿的术后护理要点,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避免感染等。

我们还要指导家属做好患儿的饮食管理,避免因不当的饮食而影响术后康复。

我们还要邀请家属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随访,及时了解患儿的康复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护理方案。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需要我们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手术,术后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参与了多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在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围术期护理体会,现在将护理体会分享如下:1. 术前准备工作要做到位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中,术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史、过去的治疗经历等。

同时要为患儿进行身体检查,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和生理指标,为手术做好准备。

还需要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儿和家属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增强他们的信心。

2. 术中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意外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特别是在腹腔镜下手术中,要注意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和麻醉师,积极配合处理。

同时要做好器械、药物和病历的准备工作,以备不时之需。

3. 术后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是患儿康复的关键期,需要进行精心的护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术后患儿的疼痛管理工作,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避免患儿出现疼痛过重影响康复。

其次要做好患儿的呼吸护理和体位转换工作,预防术后意外发生。

还要关注患儿的饮食和排便情况,保证患儿的营养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医嘱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4. 注意家属的护理指导和心理疏导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中,家属的护理指导和心理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患儿术前,要为家属进行相关护理指导,让他们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护理信心。

术中和术后,要密切关注家属的情绪变化,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让他们保持冷静,积极配合患儿的康复工作。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1. 引言1.1 概述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手术,对于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该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操作,可以减少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是目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主流手术方式之一。

由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患者往往出现明显的腹部胀痛、肛门出血、腹部包块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围术期护理作为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手术的成功与患者术后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通过团队合作,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的落实,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1.2 手术目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胃肠疾病,患儿常伴有腹胀、便秘、甚至肠梗阻等症状。

对于这一疾病,腹腔镜下手术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切除病变部位,矫正肠道结构,恢复肠道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腹腔镜手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手术目的是为了解决患儿肠道结构异常带来的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进行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时,确保手术目的的达成是围术期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儿康复质量,为患儿的健康带来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围术期护理的重要性围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是整个手术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患儿手术后的康复情况。

在围术期护理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以确保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实施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应用价值及围术期实施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58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手术,以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患者,研究组实施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对照组除实施术前必要措施外仅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根治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后干预,可明显提升患儿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术期护理先天性巨结肠(希尔施普龙病)属于小儿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症,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患儿粘膜下和肠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细胞稀少甚至缺失[1]。

近几年来,该疾病患儿发病率明显增多,如不能及时的接受治疗,对其身体健康及以后的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2]。

本研究通过对患儿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手术,采取围术期护理措施,探讨围术期护理对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治疗的58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月龄为1~5个月。

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0例,月龄(3.32±0.54)个月,体重(6.14±0.42)kg,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9例,月龄(3.41±0.46)个月,体重(6.31±0.37)kg,一般资料无可比性(P>0.05)。

入院后全部经临床多科室医师鉴别诊断,确诊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且无其他先天性疾病及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取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经医院委员会审核后同意。

2方法2.1手术前护理由于患儿年龄普遍很小,患儿家属在患儿出现疾病症状时情绪普遍不佳,甚至激烈,在后续对患儿各项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下改良Soave 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经肛门改良Soave 术式根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33 例行腹腔镜下经肛门改良Soave 术式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33 例患儿术后10 ~ 16 天出院,随访6 个月,疗效满意。

结论腹腔镜下改良S o a v e 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其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肛周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是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Soave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269-02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 ,HD) 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神经节细胞缺如、肠管持续痉挛造成不完全性肠梗阻,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内,使近端结肠代偿扩张、肥厚、肠壁水肿,失去正常功能。

临床表现为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等低位肠梗阻症状[1]。

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之一,占婴幼儿消化道畸形的第2 位[2]。

目前,治疗的方法有多种,绝大多数需要开腹切除病变肠管,其手术创伤大,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3]。

1994 年,S m i t h 等[4]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下的Duhamel 手术,随后Georgeson 等开展了腹腔辅助下Soave 手术,此后逐渐成为治疗巨结肠的标准术式。

我科于2010年2 月到2011 年9 月采用创伤小、恢复快的腹腔镜下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3 例,疗效满意。

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3 例,男25 例,女8 例,年龄最小为14 天,最大为11 岁,其中全结肠型巨结肠3 例,所有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便秘、排便困难、腹胀,经钡剂灌肠和肛门测压试验,直肠黏膜活检确诊。

1.2 手术方法:患儿全麻后取平卧位,常规取脐缘穿刺建立气腹,置入套管针和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视下于右下腹麦氏点附近和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偏左2c m 处做横行切口,置入超声刀和分离钳,探查腹腔,确认狭窄段,扩张段,正常肠段,并于正常肠管处缝线作标志。

超声刀紧靠肠管游离结肠系膜,打开盆底腹膜反折,离断直肠韧带上1/3 部,使近切端肠管可在无张力情况下拖到肛门吻合处,暂时解除气腹。

手术转至会阴部,于齿状线上0.5 ~1.0c m 处电凝环行切开直肠粘膜,近端粘膜缝线牵引,在粘膜下层与环肌间分离解剖肌鞘,达腹腔内结肠游离段,将直肠与病变的结肠经肌鞘从肛门内拖出,在腹腔外切除,将结肠与直肠粘膜全层吻合,肛门置入凡士林肛管并固定。

再次建立气腹,探查腹腔,了解牵出的肠管有无扭转或血运障碍,有无活动性出血、内疝、腹腔内脏器损伤后,解除气腹。

2结果33 例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

术后24h肛管内排气、排便,大便5 ~ 10 次/d,48h 拔除肛管,5 ~ 7d 后进食,10 ~ 16d 出院,平均13d。

3 例术后发生肛周炎,4 例发生小肠结肠炎,经治疗后好转。

术后随访6 个月,大便3 ~ 6 次/ d , 食欲正常,无肛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狡窄等并发症。

3护理3.1 术前护理3.1.1 营养支持年长患儿术前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无渣、半流质、无刺激性易消化食物。

对消瘦、营养不良、贫血患儿应给予输白蛋白、输血及营养药物,加强营养,增加患儿抵抗力,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术前常规使用维生素K1,减少术中出血。

3.1.2 肠道准备术前灌肠是使扩大的肠腔充分恢复,利于术中对正常与不正常肠管的辨认,缓解便秘症状,杜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我科均采用回流灌肠技术,术前7 ~ 12 d 每天用0.9%氯化钠液回流灌肠,1 ~ 2 次/ 天。

灌肠中应注意:①选择适宜肛管:患儿因年龄小,肠壁薄,灌肠前首先了解直肠狭窄长度及肠管的走向,可选用一次性乳胶吸痰管或导尿管,缓慢推进深度15cm 以上。

②选择合适的灌洗器:用20 或50ml 注射器反复抽洗,避免使用一次性灌肠袋。

③确定肛管插入方向和深度:插入长度一定要合适,否则达不到灌肠目的。

插管时,边灌液边插管,动作要轻柔,同时要改变插管的方向,一般在到达扩张段前的痉挛段有轻微阻力,此时先后退少许,再稍用力轻轻插入即有大量奇臭气体及粪便冲出,表明已达到扩张肠腔。

④用38-41 度生理盐水:忌用清水灌肠,防止水中毒,因为儿童对电解质、酸碱的调节能力不及正常成年人。

⑤灌洗量按年龄计算:一般新生儿为100 ml / kg 左右,但总量不超过500 ml;1 ~ 3 岁液体量为1000 ~ 2000 ml,3 岁以上总量不超过2000 ~ 4000 m l,分数次反复灌洗,原则是每次出入液量基本平衡或出量稍多于入量;⑥术前三天在生理盐水灌肠后用甲硝唑30 ~ 50 ml保留灌肠或口服肠道抗生素,达到进一步清洁肠腔的目的。

⑦灌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及一般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警惕肠穿孔、水中毒和钠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3.2术后护理3.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全麻未清醒前给患儿去枕平卧,头偏一侧,至患儿清醒,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由于术中需要C O2建立气腹,患儿可能有轻度的高碳酸血症,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吸氧可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呼吸功能,嘱家属不能随意拔出或调节氧流量。

定时观察及测量患儿神志、面色、体温( 禁测肛门体温)、呼吸变化,心率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病情稳定后可自动卧位。

观察腹胀、大便、肠鸣音等肠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各种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保持引流管通畅。

3.2.2 营养支持术后患儿一般禁食5 ~ 7d,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液,补充患儿生理需要量及继续损失量,根据患儿体重以5 ~ 8ml/kg/h 用精密输液器24h匀速输入,准确记录24h 出入量;肠功能恢复后,即给予少量饮水,若无腹胀,可恢复母乳或流质、半流质、软食至全食,仍需坚持少量多次。

3.2.3 肛周护理巨结肠术后均有肛门缝合切口,还可有骶尾、会阴部切口。

术后肛门括约肌由于暂时失控,当天就有稀便自肛门流出,肠内液、粪便不断排出,易造成皮肤红肿、糜烂及感染,因此患儿大便后应及时清理,用碘伏棉球擦拭肛周皮肤,外涂造口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或氧化锌软膏,再用烤灯照射或用吹风筒吹干,以利于创口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

观察患儿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肛管通畅,采用暴露法,尽量避免给患儿穿纸尿裤,可予吸收好、透气性强的棉纱布垫于患儿臀下,利于观察和护理。

3.3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3.3.1 小肠结肠炎是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据报道,占患儿死亡原因的20%。

术后造成小肠结肠炎最常见的原因是内括约肌痉挛,造成功能性肠梗阻,导致近端肠管的感染和炎症。

主要表现为腹胀,每日拉水样便10 多次,粪味腥且奇臭,严重者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甚至休克症状,以及做肛检时有大量恶臭粪便和液体排出。

为有效预防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应进行术前规范洗肠:完全彻底的洗肠首先可以排出淤积的大便,其次可以减轻肠道炎症,从而减少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第三可以使扩张的肠管管径缩小利于手术吻合,因此规范的术前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一步。

术后维持性扩肛可防止肛门狭窄,改善括约肌功能,保持排便通畅,减少引起小肠结肠炎的诱因。

开腹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国内报道为25%,本组有4 例出现小肠结肠炎症状,发生率为12%,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

3.3.2 吻合口狭窄由于该手术是在肛门部操作,为了防止术后切口形成瘢痕,造成狭窄,必须在术后2 周开始扩肛,第1 个月每天1 次,第2 个月每2 天1 次,第3 个月每天d1 次,以后每周1 次,持续3 ~ 6个月,直至吻合口瘢痕软化,日后不会形成狭窄为止。

扩肛器由细到粗(9~ 18mm),逐号增加,不能跳号,扩肛时,动作要轻柔,以不出血为度,探入浓度约3 ~ 5cm,留置10min 左右,扩肛器应涂润滑油,一般选择石蜡油或肥皂膏,不能来回进出,以防损伤肠吻合口或肠管黏膜。

本组病例的护理中,均手把手地指导患儿家长操作,直至其能熟练掌握为止。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 个月,无一例此并发症发生。

3.3.3 术后排便功能的改变其可能原因与直肠、乙状结肠切除,尚未形成“直肠”的贮袋功能和手术切除病变结肠使保留结肠变短,术后吻合口水肿有关。

本组随诊发现术后早期患儿多有稀便及排便次数多的现象,一般为5 ~ 10 次/日,有时可达l0 ~ 15 次/日。

护理中应指导患儿家长合理调节饮食,如配方奶的合理调配,辅食添加等,培养患儿定时大便的习惯,必要时予思密达、复方苯乙哌啶口服,同时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尽量暴露肛门周围皮肤,保持局部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及时去除粪便及分泌物,保持肛周皮肤清爽,减少因肠液刺激引起的肛门红肿、糜烂。

本组病例3 个月后基本达到每日排黄软便2 ~4次,无污粪等症状。

3.3.4 术后发热术后早期患儿一般有轻度体温升高,可能为手术应激所致,体温〈38 度的患儿暂不予特殊处理,体温〉38 度的患儿应采用物理降温,如外敷冰袋,小儿退热贴,口服美林、泰诺林等,慎用消炎药。

3.4 出院指导出院前指导家长注意掌握喂养要点,少量多餐,避免辛辣等刺激饮食。

保持患儿会阴部清洁,也可外涂氧化锌软膏保护肛周皮肤,以免早期排便次数增多引起肛周炎。

有意识地培养患儿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指导家长术后两周进行扩肛,持续3 ~ 6 个月,以确保肠吻合口平滑愈合,避免发生吻合口狭窄。

定期来院复查恢复情况。

4讨论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儿进食、排便、生长发育的先天性肠道畸形。

一般在确诊后,无论任何年龄,均应尽早实施根治术。

传统的经腹根治术具有创伤大, 出血多、腹腔感染和肠粘连等发生机会多、术后恢复慢等缺点。

而经腹腔镜下改良Soave 术其病变段结肠系膜的处理是在腹腔镜下进行, 不需要开腹游离结肠, 是一种微创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愈后疤痕小、美容价值高等优点,有利于早期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已被广大小儿外科医生接纳和采用,成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经典术式。

其围手术期护理很重要,术前清洁灌肠是关键,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充分评估患儿肠管扩张情况和大便潴留情况,决定使用灌肠液量和灌肠时间,以便充分清洁肠道,排出积便。

术后要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维持营养平衡,做好肛周护理是重点,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预防肛周炎和会阴切口感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1] 王果, 李振东. 小儿肛肠外科学[M]. 郑州: 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494-495.[2] 张澍. 现代儿科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14-516.[3] 刘欢.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 J ] . 黑龙江医学,2010,34(10) :795-796.[4]Smith BM,Steine RB,Lobe paroscopic Duhamel pull-through procedureforHirschprungsdisease in childhood[J].J Laparo endosc Surg,1994,4:273-2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