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修辞格_比喻分析

合集下载

修辞无处不在 课件

修辞无处不在 课件
内容集中、 增强语势、 节奏鲜明、 叙事透辟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 成分排 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比、句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 子排比 组合而成来表达相关内 等 容的修辞方式。 设问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 修辞方式。
强调问题、 引人注意、 启发思考
修辞格 概念 反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 表达正确的意思 的修辞方式。 有意识地重复使 用某些词语或句 子来表达某种思 想感情的一种修 辞方式
修辞 无处不在
制作小组:3组 制作人:叶濛
一提起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
“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 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 中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修 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 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 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 修辞在语言表达中无处不在。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9种修辞格:比喻、比 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反复。 其他修辞格:对比、映衬、通感、反语。 下面我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这些修辞格。




下面变色的都是很平常的词,但一进入句子中,处 在特定的语境中,顿时化平常为神奇,别有韵味。 体会一下这些词的表达效果。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答:本来是虫的鸣叫,可作者选用拟人化的词语“低 唱”“弹琴”,描画出百草园的虫们像是在开一场 盛大的交响音乐会,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依 恋和喜爱。 (2)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答:“逼”在此句中使眼睛无法睁开的意思,与用 “闪”“耀”等词比较,具有张力和进攻性,非常 形象地表现了小草光亮和浓密,展现了无限的生机。
种类 肯定表否定 否定表肯定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作用 加强语气, 增强表达效 果 突出思想、 强调感情、 分清层次、 加强节奏感

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
维吾尔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 天地里飞翔 (阿不都热本提《女拖拉机手》)
比拟: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 说明。可以分拟人、拟物两类。
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一到放学时间,我们就会看到从市一中对面小学里 飘出来一群红领巾。
——风里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贺铸的《青玉案》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眼 睛只像政治家的大话,大而无当。——钱钟书《围城》
海要醒了 (安琪《任性》)
大漠狂野而温柔。 (445班李霁《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440班文亮《空气》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麽,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两只蝴蝶》
独自一人走在喧嚣的街道 脚步轻轻的,轻轻的 下意识地用右手紧紧一握 却怎么也握不住空气
——440班文亮《空气》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修辞格 =修辞?
比喻、比拟、借代、双关、仿词、 婉曲、夸张、排比、通感……
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 表达效果。
词语超常搭配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徐志摩《沙扬挪拉》)
➢的确我的脸很烫,我的整个句子也很烫。 (何立伟《秋之瑶》)
➢梁实秋先生无论是才、情还是趣,都有着独特的芬芳让 人着迷。(戴文博《读〈雅舍小品〉有感》)
词语修辞 > 修辞格 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从语义 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

语音修辞的效果
匀称协调,富有节奏感 有变化,不呆板
2、词语修辞 着重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 古人的“炼字”。从意义入手,选用、 锤炼汉字,才会使文章准确、鲜明、生 动,表达精当贴切、含蓄深厚。 常见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 夸张、双关、通感、仿词、婉曲等。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 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 事物。 比喻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暗喻
本体是喻体。
例: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③风不吹花花不摆,妹不招手郎不来。 ④你是那天上的月,我是那月边的寒星; 你是那山上的树,我是那树上的枯藤;你是那 池边的水,我是那水上的浮萍。 ⑤你是多愁善感的乌鸦,你是活蹦乱跳的 青蛙,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地瓜,你是我心中 火红的大虾。
修 辞 无 处 不 在
一、修辞的含义
1、狭义的修辞 指运用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等)来增 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2、广义的修辞 不仅包括修辞格,还包括炼字、炼句。炼 字就是对词语进行选择和搭配;炼句是着眼于 句子的选择。
语音修辞
富于节奏,优美动听
修 辞
1· 对偶、叠音词;2· 平仄变化;3· 押韵;4· 排 比、反复、顶真、回环等
和绅:纪侍郎,纪大人,这是何 物?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和尚书和大人,这好 办,看尾巴尖呀,下垂是狼, 上竖(尚书)是狗,记住了, 尚书是狗。 旁一御史:巧言舌辩!狼吃肉, 狗吃粪,它吃肉,是狼(侍郎)是 狗毫无疑问! 纪晓岚:狼性固然吃肉,狗也 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 屎(御史)吃屎,御史吃屎!
回环
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 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 联系。 如: 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选择》

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格
修辞格,只是修辞的一种方式。
它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 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 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的语言模式。如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
修 不想直接说出,或因社会等各种原因不敢明说。 词语修辞 词语的选择与锤炼 辞 而是采取一种迂迥的表现手法。使读者透过委 炼字;词语超常搭配;比喻、借代、比
1、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 香味来了。
夸张
2、海在我们脚下呻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 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 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 在水上。
通感
3、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 福。 ——周华健《风雨无阻》
若强调“太原的旅游部门工作认真细致和与有关部门协 调合作”,可改写为:太原的旅游业之所以在全国享有盛誉, 固然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条件,但更得力于太原 的旅游部门工作认真细致和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 若强调这三个原因同等重要,可改写为:太原的旅游业 之所以在全国享有盛誉,一方面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自然、 人文条件,另一方面也得力于太原的旅游部门工作认真细致 25 和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
1.你能把下列歌词中运用的最主要的一种修辞手法写 出来吗?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对偶 (2)“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 比喻 阵风” 反复 (3)“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4)“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 是那弯弯的小桥……” 顶真 (5)“ 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明天又是好 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明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 儿都能成。” 排比
例如: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B、在老通宝背后,也是大片的桑林,矮矮的,静穆的。 C、当他吃毕早饭的时候,春雨又下起来了,淅淅沥沥地。 A的三个句子都是谓语在前,主语在后,起强调谓语的 作用; B把定语“矮矮的,静穆的”移到中心语之后,起强调 定语的作用; C把状语“淅淅沥沥地”移到句后,起突出状语的作用。 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使用变式句往往有强调 某个成分的作用,语气比常式句强烈。

修辞无处不在-ppt优秀课件

修辞无处不在-ppt优秀课件
修辞无处不在-ppt优秀课件
修辞无处不在-ppt优秀课件
倒装
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
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拟人
②鬼斧神工,天机整独运。③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
地手拉对着手,臂挽着臂句,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 嵘的独比立,谁也不待见谁。④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
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
(24)原籍江苏,生于北京,八岁学戏,十一岁登台的京剧 旦角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逝世,震动了全中国以至全世界。
(25)京剧旦角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原籍江苏,生于北京, 八岁学戏,十一岁登台。他的逝世震动了全中国以至全世界。
例(24)是一个长单句,主语前有很长的定语,句子显得拖 沓,意思表达得不够显豁明快,不如例(25)那样改用一组短 句子来表达,使人一看就懂。因此,在该用长句的地方,就用 长句。在可以用长句也可以用短句的地方,最好多用短句。
的一切趾印。⑤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
霄或翠汉。柏,⑥亭而亭峰如巅盖的地每笑处傲缝尘隙寰,。每尺⑦瘠银土崖,翠又冠必,定站夸有远张苍了松看,,
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⑧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
⑨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语音修辞: ③④⑨ 词语修辞: ③④ ⑤⑥⑦
对偶
比喻
语句修辞: ①③④ ⑨
常式句和变式句
语序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各种句子成分必须按照一定的排
列次序组成句子,才能表达一定的意思。语序改变了,表达的意思就不一 样,或者根本不能表达意思。我们平常说话,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定语、状语在前,被修饰的中心语在后。按照这种语序组成的句子,称为 常式句。有时在某种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一般的语序改 为特殊的语序,即先说谓语,后说主语,或先说中心语,后说定语、状语。 按照这种特殊语序组成的句子,称为变式句,也叫倒装句。使用变式句, 主要是对谓语或修饰语起强调作用。例如: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的概念和作用,认识到修辞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表达,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定义与分类2.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修辞在文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修辞在日常交流中的运用5. 创意表达与修辞手法的结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修辞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2. 难点: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创意表达与修辞的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修辞手法的应用。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表达。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修辞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经验。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修辞的定义与分类2. 第二课时: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第三课时:修辞在文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第四课时:修辞在日常交流中的运用5. 第五课时:创意表达与修辞手法的结合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修辞手法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修辞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修辞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修辞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章段落,让学生识别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4.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练习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表达,相互评价和反馈。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修辞的运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修辞作用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意表达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4. 小组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合作态度和沟通能力。

八、课后作业1. 选择一篇文章,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分析报告。

《修辞无处不在》解析

《修辞无处不在》解析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 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 复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
练习4: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效果?
①三个“一”连用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 饮酒之多。②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 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饮狂歌的情景。③表达了诗人 与人对酌时,无限的豪情快意。
•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它主 要指排比句和对偶句;
• 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式交错运用的 一组句子叫做散句。
【探究] 下列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段 ?修辞效果如何?
• “难道你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吗”本句运 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明明是肯定的,还要 反问,这就引起了读者的思索,同时也加 强了肯定的语气
常用的八大修辞格(8)设问
•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 答的修辞方式。
• 如: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作用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阅读下面文段,分析:各句分别运用了哪 些修辞方式? 倒装
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 拟有人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②鬼斧神工,天机独运。③别处的山,都是亲 亲热热地手拉着手,整臂句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 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④别处的 峰,是再陡再对险比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 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⑤每夸柱张岩 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⑥而峰巅 的 亭每亭处如比缝 盖喻隙 地, 笑每 傲尺尘瘠寰土。,⑦又银必崖定翠有冠苍,松站,远或了翠看柏,,犹 如放大的苏州盆景。⑧曲壑对蟠偶涧,更增添无限空蒙 幽翠。⑨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学习导入由一个民间传说引入。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的一个穷苦朋友求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城,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出这是在说他从前不光彩的事,就封了穷朋友一个官。

另一个穷朋友听说了,也来讨封。

“从前你我都给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没熟大家就乱抢,把罐子打破了,豆子撒了,汤泼了一地。

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把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

叶子卡在你喉咙里,我叫你把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话未说完,就被朱元璋砍头了。

两人的话其实是一样的,但为什么结果大不相同?其实,这牵涉的就是语言表达与修辞的问题。

一、修辞的含义:1、狭义的修辞:指运用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等)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2、广义的修辞:不仅包括修辞格,还包括炼字、炼句。

炼字就是对词语进行选择和搭配;炼句是着眼于句子的选择。

二、修辞的种类:1、语音修辞:一切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的修辞方法。

①修辞格如叠音词、对偶、排比、反复、顶真、回环等;②音节组合如押韵、音节、节拍。

例1:杭州西湖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例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例3:日剧点头哈腰,韩剧絮絮叨叨,港剧胡编乱造,大陆片好的真好,糟的更糟。

语音修辞的效果:①匀称协调,富有节奏感;②有变化,不呆板2、词语修辞: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

①炼字;②词语超常搭配;③比喻、拟人、仿词、婉曲、夸张、借代、双关、通感等修辞格。

例1: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

——周华健《风雨无阻》例2: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鲁迅)例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语修辞的效果:①运用修辞格(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通感……)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明喻
暗喻是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的比喻, 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喻词常常用 “是、成为、变成、等于”等。有人又把 暗喻叫做“隐喻”。
(1)你这个死老汉!现在的事情你难道还看不清楚吗,莫非说整天 和浆糊打交道,你自己也变成了一摊糊涂浆子?(王蒙《说客盈门》)
(2)美国人组织了一支部队开赴西班牙,援助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 争,但经费不足,一群年轻的战士向爱因斯坦求援。谈话是简短的: “我们有人,但是没有钱,而钱就意味着飞机、炸弹、汽车、汽油和 战士的衣装,而这一切又意味着:西班牙的自由”。爱因斯坦用最好 的方式给战士以援助,他是怎么援助的,我们可暂且不管,我们关心 的是故事里的这样一段文字:“而钱就意味着飞机、炸弹、汽车、汽 油和战士的衣装,而这一切又意味着:西班牙的自由”。这是比喻中 的暗喻。暗喻的特征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常用“是、就是、 简直是、成了、成为、变成、意味着”等。上例的暗喻里“我”是本 体,“意味着”是喻词,“飞机、炸弹、汽车、汽油和战士的衣装” 是喻体,“这一切”是本体,“意味着”是喻词,“西班牙的自由” 是喻体。
3.借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借喻形式 上是相代的关系。
法国国王路易·菲力普是漫画家所攻击的对象。他们发现 国王的脸型竟然与某种水果形状非常相似,于是便把他画 成一个梨形。当时路易·菲力普比那些在漫画里讽刺他的 人还要幽默几分。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巨著 《悲惨世界》中写道:“当路易·菲力普漫步走进城堡时, 他突然发现一个小男孩正在墙上画梨。他走近那孩子,从 口袋里掏出几枚金币(当时的金币上印有国王的肖像), 递给那孩子,说道:“瞧,那上面就有几只梨呢!”菲力 普对孩子讲“瞧,那上面就有几只梨呢!”这正是一个借 喻。国王”是本体,“梨”是喻体,喻词是“像、是、如” 等。这里只出现了喻体“梨”,而省去了本体和喻词。
(《社会生活报》广告)
手记中的战斗机,闪烁精彩人生。 (波导 手记广告)
在口中插上柴,点着火:嘴是灶,肺是风 箱,鼻孔是烟囱,花钱烧自己。(中国戒 烟广告)
(六)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1)比喻要贴切、新颖。要注意本体与喻体 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但两者之间 存在相似点。如果两个事物同类,不存在 本质区别,则不能构成比喻。例如:“他 很像他的爸爸”就不是比喻。如果两个事 物之间没有相似点,也不能构成比喻。例 如:“那一棵一棵的大树,像我们的俘虏 似的狼狈地躺在工地上。”大树与俘虏没 有相似点,引不起人们的联想,所以这个 比喻用得不当。
(二)构成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 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某一方面的 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三、比喻辞格的基本类型
根据本体与喻体的不同关系以及喻词的异 同和隐显,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三类:
(一)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喻词都要出现的比 喻。喻词一般用“像、如、似、仿佛、一 般”等。明喻根据本体与喻体的位置又可 以分为正喻和倒喻两种。
(四)比喻手法的运用
1、成语中的比喻 狼吞虎咽 龙腾虎跃 冷若冰霜 思贤若渴
安如磐石 花容月貌 固若金汤 恩重如山 势如破竹
2、熟语中的比喻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夫妻本是同生活的百科书, 探索人生的指南针。
的缠住你;愿快乐像一片片粽叶,团团地围住你; 美满像一阵阵粽香,久久地环绕你。(短信)
一、概念的解说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 点的事物或道理去打比方,这种辞格叫 “比喻”。也就是说,比喻就是利用事物 的相似之处去联想,把甲事物比成乙事物, 也就是打比方。
二、比喻的构成要素与构成条件:
(一)构成要素:本体、 喻体、喻词
无处不在的修辞格之 ——比喻
生活是一团麻 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象一根线 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生活是一条路 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 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下列句子有哪些共同点?
1、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 走路一阵风。(歌词)
2、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广告)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词) 4、送你一个平安粽子,愿幸福像一根根粽绳,紧紧
(2)喻体要具体、易懂。并为人们所熟悉。 如果喻体也是抽象的,生疏的事物,这个 比喻就失去了作用。例如:“群众是汪洋 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不, 简直就是一滴水中的一个原子。”“原子” 是什么呢?恐怕一般人都不知道。用“原 子”作喻体,令人费解。
(3)比喻褒贬色彩要明晰、要恰当。例如: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 边是穷人的丛塚。两边都已埋到层层叠叠, 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鲁迅 《药》)把那些层层叠叠的“坟”比做 “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可见作者 对“阔人”是多么的厌恶。而下例:“今 晚,在人民公园,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十多万的人群像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把欢乐的人群比作蚂蚊挤成一团,就很不 恰当。
(1)“一轮满月像玉盘一样嵌在蓝色天幕里。” (巴金《家》)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3)犹如一滴水落进渭河里头去了,改霞立刻 被满街满巷的走来走去的闺女群淹没了。(柳青 《创业史》)
(4)这阴黑的黄昏,却和她心中的沉思一般, 但是在云雾中射出的这一丝光明,在她心头上, 只是闷沉沉找不到! (王统照《沉思》)
作业:以“青春”为 中心,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写一段100字 左右的文字。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