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基础知识
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汉字体系。

2. 汉字的结构: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笔画,它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笔画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字形。

3. 汉字的笔画:汉字的笔画主要有横、竖、撇、捺、点、折等六种。

不同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

4. 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的偏旁部首是指由笔画组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结构单位。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

5. 汉字的音韵:汉字的音韵是指汉字的读音。

汉字的读音分为声、韵、调三个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汉字的语音系统。

6. 汉字的意义:汉字的意义是指汉字所代表的概念或含义。

汉字的意义通常与它的偏旁部首、字形、音韵等因素有关。

7. 汉字的书写:汉字的书写是指用毛笔或钢笔等工具,按照一定的笔顺和结构,将汉字书写在纸上或其他载体上的过程。

8. 汉字的输入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输入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手写输入法等。

总之,汉字基础知识包括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结构、笔画、偏旁部首、音韵、意义、书写和输入法等方面。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使用汉字都有很大的帮助。

字理

字理

字理识字系列1-----运用字理识记汉字轻松有趣1、运用字理识记象形字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

象形字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

古代的象形字如牙、犬、象、衣、女、电、雨、鱼、鸟、等,发展到现代大都已经不再象形,这时通过追溯字源,展示对应的古文字字形,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字的形义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汉字。

如教学“臼”,以往的教法是先拼读音,然后讲字形结构,再说笔画、笔顺,最后强调里面的两横不相连,但无论怎样讲,仍有不少的学生把“臼”写成“白”。

而运用字理教学法则是拼读后析解字理,先告诉学生“臼”是象形字,然后演示“臼”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体的历次演变过程,并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里面的横为什么不相连,上面为什么张开一点儿小口。

这样讲解,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而且了解了古代人的一些生活故事,兴趣大增记忆深刻就很少写错了。

古代象形字如同一幅幅古代历史图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探寻古代人类生活的兴趣。

2、运用字记理识会意字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会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

会意字从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形:一是同体会意,如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众(三人为众,表示人多,古代的“三”表示数量多)、林(两木并立,表示树木丛生)、森(三木为森,表示树木更多)、炎(两火相叠,火上有火,表示火光上升)、磊(三石相累,表示石头累积貌)等;一是异体会意,如旦(日出地平线,表示早晨)、莫(日落草丛中,表示天色晚)、囚(人在口中,表示囚禁)、采(爪在木上,表示采摘)、看(手斜目上,手搭凉棚状,表示了望)、安(古代野兽多,女人身小力弱,只有在房屋里才安全)、休(人在木旁休息)等。

把会意字的组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轻松快乐地记汉字。

3、运用字理识记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了解其构造规律对认识汉字和进行识字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年级上册汉字字理识字

五年级上册汉字字理识字

五年级上册汉字字理识字
五年级上册汉字字理识字,可以参考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生字表,整理出需要掌握的汉字,并按照字理进行分类和讲解。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
1. 笔画和笔顺:对于每个汉字,需要掌握其基本的笔画和笔顺,这是书写规范汉字的基础。

可以结合字理图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成和演变。

2. 偏旁和部首:偏旁和部首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偏旁和部首,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和意义。

可以根据字理,讲解每个偏旁和部首的含义和来源,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3. 形声字和会意字:形声字和会意字是汉字的两种重要构字方法,通过学习这两种构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和来源。

可以结合字理图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声字和会意字的构成和演变。

4. 音形义结合: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通过学习音形义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可以根据字理,讲解每个汉字的发音、形状和意义,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汉字。

总之,五年级上册汉字字理识字需要注重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形声字、会意字、音形义结合等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汉字,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常识知识点总结

汉字常识知识点总结

汉字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和图画文字。

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中国黄河流域,人们使用简单的图案来表示物体或事物,这就是最早的文字形式。

这些图案逐渐演变成了象形文字,比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水”字就是江河水流的图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文字系统。

二、汉字基本结构汉字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形旁”、“声旁”和“义旁”。

形旁是汉字的字形部分,通常表示汉字的外形或者表意部分,比如“木”、“水”、“人”等。

声旁表示汉字的读音部分,可分为声符和韵符。

声符是声母,通常在汉字的左侧或上方,比如“小”、“大”、“将”;韵符是韵母,通常在声符的右侧或下方,比如“家”、“肯”、“哈”。

义旁表示汉字的意义部分,通常出现在汉字的下方或右方,比如“行”、“言”、“心”。

三、汉字的书写规范汉字的书写规范是指在书写汉字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汉字的书写方向通常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这是中国书写的传统方式。

其次,汉字的结构应该保持稳定和整齐,尽量控制字形的大小和比例。

此外,用笔的力度应该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以保证字迹清晰、流畅。

最后,书写汉字时要尽量保持匀称和美观,避免出现错别字和乱写字。

四、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在周朝时期,汉字经历了大规模的变革,形成了秦篆、汉隶、魏碑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又逐渐演变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不同的字体形式。

在唐宋时期,汉字的书写和印刷技术逐渐成熟,出现了诸如《玉篇》、《说文解字》等着作,这些都对汉字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汉字的识别与认读汉字的识别与认读是一项综合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语境推理能力。

在识字时,可以从汉字的字形、结构、部首、偏旁和音韵等方面入手,辅之以阅读、写作和记忆等练习。

在认读时,可以通过汉字的语境、字音、字义和字形等方面进行分析,辅之以语音、语义和逻辑推理等方法。

教师应掌握的字理知识

教师应掌握的字理知识

教师应掌握的字理基础知识一、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一)象形、指事、会意-----纯表意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字书,共收字9353个。

汉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人对汉字研究的科学总结。

文字学家又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为用字方法。

在四种造字方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音的方向发展,而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

下面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征。

1.象形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

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就称象形字。

如:日月目山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许慎的界说是就汉字“造文之初”的情形说的。

现行汉字,象形字很多已不象形,这说明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已褪去古文字的图画色彩,渐趋规则化、符号化。

但是,考之甲骨文、金文却是很接近图画的。

它们有的取事物侧视、仰视、俯视的平面形象描画出其形态,如:川、鸟、龟。

有的为了准确地表示事物而将其特点突出,如:“牛”字,甲骨文突出其弯形的长角,“母”字,则突出其双乳;有的描画出具有特征性的局部,如“羊”字,甲骨文只画出其头部,又如“木、禾、人、口、手、耳、水、鸟、隹、虎、豕”等,在古文字阶段,它们都很像一幅单线勾勒的简笔画,都是根据物体的表状,“随体诘诎”描摹出来的,一望即知其为何物,所以象形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人们一见就知义为目的。

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而达到此目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所谓的“独体象形”。

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不能使人一见就知义,如“果”字,如只画一个圆的果形(上面部分),人们就不知其为何物,易与其它圆形之物相混,于是就将果树一并画出来,表示这圆形之物是树上的,这样,就使人容易明白这是果实;再如“血”字,若只画“′ ”,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水是沙或是血,而把像血滴的“′ ”与盛牲血之器“皿”一起画出来,就能使人联想到杀鸡宰鸭时割喉滴血进器皿的情形。

字理基础知识

字理基础知识

教师应掌握的字理基础知识一、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一)象形、指事、会意-----纯表意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字书,共收字9353个。

汉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人对汉字研究的科学总结。

文字学家又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为用字方法。

在四种造字方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音的方向发展,而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

下面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征。

1.象形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

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就称象形字。

如:日月目山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许慎的界说是就汉字“造文之初”的情形说的。

现行汉字,象形字很多已不象形,这说明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已褪去古文字的图画色彩,渐趋规则化、符号化。

但是,考之甲骨文、金文却是很接近图画的。

它们有的取事物侧视、仰视、俯视的平面形象描画出其形态,如:川、鸟、龟。

有的为了准确地表示事物而将其特点突出,如:“牛”字,甲骨文突出其弯形的长角,“母”字,则突出其双乳;有的描画出具有特征性的局部,如“羊”字,甲骨文只画出其头部,又如“木、禾、人、口、手、耳、水、鸟、隹、虎、豕”等,在古文字阶段,它们都很像一幅单线勾勒的简笔画,都是根据物体的表状,“随体诘诎”描摹出来的,一望即知其为何物,所以象形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人们一见就知义为目的。

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而达到此目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所谓的“独体象形”。

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不能使人一见就知义,如“果”字,如只画一个圆的果形(上面部分),人们就不知其为何物,易与其它圆形之物相混,于是就将果树一并画出来,表示这圆形之物是树上的,这样,就使人容易明白这是果实;再如“血”字,若只画“′ ”,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水是沙或是血,而把像血滴的“′ ”与盛牲血之器“皿”一起画出来,就能使人联想到杀鸡宰鸭时割喉滴血进器皿的情形。

常用汉字字理

常用汉字字理

常用汉字字理一、字的定义和起源在中文中,汉字是形成文字的最基本单位。

字是汉字的最小组成部分,它是由一些特定的笔画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而成的。

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意义。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古代文字是中国古人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符号。

随着时间的演变,汉字的形状和笔画逐渐规范化,并形成了现代常用的汉字。

二、字形结构汉字的字形是由一些特定的偏旁部首和其他部分组成的。

偏旁部首是汉字中带有一定意义的部分,可以作为构成其他汉字的基础。

常见的偏旁部首有人、口、木、心等,它们经常出现在不同的汉字中,起到了区分和表达意义的作用。

汉字的其他部分称为声旁或义旁,根据它们在字中的位置和形状不同,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字义的信息。

比如,一些含有水相关部分的字可能具有与水相关的意义,如海、江、洞等。

三、字的基本构造汉字可以基于笔画的构成进行分类。

具体而言,一个汉字可以用若干个基本的笔画进行组合。

常见的汉字基本笔画有横、竖、撇、点、捺等。

这些基本笔画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更复杂的字形。

比如,横和竖可以组合成“十”,横、竖和撇可以组合成“工”,而横、竖、撇和点可以组合成“人”。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构造方式是学习和记忆汉字的重要基础。

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提高对汉字形状和结构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汉字的书写和阅读能力。

四、字与拼音的关系拼音是一种将汉字音节用拉丁字母来表示的方式。

在现代汉字学习中,拼音被广泛用于了解和记忆汉字的发音和拼写。

每个汉字都有对应的拼音,这样可以方便非母语的学习者学习和记忆汉字的发音。

例如,“人”字的拼音是“rén”。

需要注意的是,拼音只是表示汉字的发音,它与汉字的意义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掌握拼音并不能完全理解和运用汉字,因此,在学习汉字时,除了掌握拼音,还需要学习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五、常用汉字的学习和运用汉字是中文的基础,对于学习和掌握中文来说至关重要。

常用汉字的学习是中文学习的起点,也是非母语学习者掌握汉语的基础。

第一单元识字1-5课字理识字

第一单元识字1-5课字理识字

第一单元识字1-5课字理识字识字1 天地人“天”会意。

甲骨文字形。

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

本义:人的头顶。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

以为凡高之称。

——《说文解字注》天,至高无上。

——《说文》甲古文金文小篆隶书“地”形声。

从土,也声。

本义:大地。

与“天”相对。

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

——《说文》地生养万物。

——《管子·形势解》大篆小篆隶书“人”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

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说文》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礼记·礼运》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你”形声。

从人,尔声。

本义:称说话的对方。

武平元年童谣曰:“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隋书·五行志上》金文大篆繁体隶书“我”会意。

从戈。

“我”表示兵器。

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

本义:兵器。

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我,施身自谓也。

——《说文》我,古杀字。

——《说文》甲古文金文小篆繁体隶书“他”形声。

从人,“它”省声。

本作“佗”。

本义:负担。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与佗它通。

彼之称也,此之別也。

——《左传·莊二十二年》2 金木水火土“一”指事。

本义:数词。

大写作“壹”。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淮南子·诠言》甲古文金文隶书“二”会意。

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二,地之数也。

从耦一,会意。

古文又从弋。

——《说文》甲古文金文隶书“三”指事。

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三,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说文》三,数名。

——《广韵》二与一为三。

——《庄子·齐物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甲古文金文隶书“四”指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应掌握的字理基础知识一、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一)象形、指事、会意-----纯表意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字书,共收字9353个。

汉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人对汉字研究的科学总结。

文字学家又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为用字方法。

在四种造字方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音的方向发展,而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

下面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征。

1.象形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

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就称象形字。

如:日月目山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许慎的界说是就汉字“造文之初”的情形说的。

现行汉字,象形字很多已不象形,这说明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已褪去古文字的图画色彩,渐趋规则化、符号化。

但是,考之甲骨文、金文却是很接近图画的。

它们有的取事物侧视、仰视、俯视的平面形象描画出其形态,如:川、鸟、龟。

有的为了准确地表示事物而将其特点突出,如:“牛”字,甲骨文突出其弯形的长角,“母”字,则突出其双乳;有的描画出具有特征性的局部,如“羊”字,甲骨文只画出其头部,又如“木、禾、人、口、手、耳、水、鸟、隹、虎、豕”等,在古文字阶段,它们都很像一幅单线勾勒的简笔画,都是根据物体的表状,“随体诘诎”描摹出来的,一望即知其为何物,所以象形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人们一见就知义为目的。

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而达到此目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所谓的“独体象形”。

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不能使人一见就知义,如“果”字,如只画一个圆的果形(上面部分),人们就不知其为何物,易与其它圆形之物相混,于是就将果树一并画出来,表示这圆形之物是树上的,这样,就使人容易明白这是果实;再如“血”字,若只画“′ ”,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水是沙或是血,而把像血滴的“′ ”与盛牲血之器“皿”一起画出来,就能使人联想到杀鸡宰鸭时割喉滴血进器皿的情形。

象这类由两种同类或相关事物的实形组合而成的字叫合体象形字。

合体象形字所合的二体若分开后,一般有一体不能单独成为具有合体字义或与合体字义有关的字。

如“血”字的“′”不单独成字,另如“果”之“田”,是果实的象形,不单独成字,如果说它与田地的“田”相似,那也与果实无关。

像这类的合体象形字还有“眉”、“瓜”、“石”、“牟”等字。

《说文》共收象形字264个。

在汉字总量中约占百分之四左右。

象形字在汉字总量中虽然数量不大,但它们是组成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基础。

熟悉和掌握了象形字,就掌握了汉字大量的基本构件。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象形字主要有如下一些:人体类:人又大子女尸口夫长文心手爪止毛目老臣自耳身首面眉鬼。

动物类:万飞马犬贝鸟羊龙凤羊虫肉羽龟角虎兔鱼鹿象鼠燕。

植物类:艹木禾米竹瓜来齐果桑。

服饰器物类:刀丁力几勺巾弓门车瓦斗斤玉且册矛伞衣曲舟网豆囱其壶。

天文地理类:山川小土日月云气井水火申丘石田永行州回雨京泉高雷。

其它:卜。

象形字的产生,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

并开始成为真正记录语言的工具。

从造字方法来看,象形字最能反映本义。

例如“身”字,古文字像女子侧身大腹怀孕之形,其本义为身孕。

《诗·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用的就是本义。

又如“行”字,甲文、金文写如“╬”均象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

《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中的“微行”就是“小路”的意思。

正因为象形字像实物之形,因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一望即知其为何物,也就不难察明其本义。

但是,象形字毕竟是文字,它不是写生画,不可能把每一个事物的细微差别都描画出来。

例如甲骨文中的“豕”和“犬”,都是象形字,形体很相近,就不容易分辨。

文字又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提高其符号化、规则化程度的;甲骨金文演变为小篆,隶书代替了小篆,楷书又代替了隶书。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象形字的形象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后来变成了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形的方块字,它们先前的直观性已十分模糊,同时,许多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也无法用象形的方法表现,这些都是象形字表义的局限性。

象形字的局限性又限制了它本身的发展。

于是人们想出了第二种造字方法,那就是“指事”。

2、指事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视而可识”指初看可以标识符形怎样构成。

“察而可见”指仔细观察可以知晓字的意义。

“上下是也”是他举的指事字的例子。

指事是表达语言中抽象概念的造字方法之一。

指事字可以分为两类。

(1)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

这类指事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某一象形字来代表对象;另一部分则是在这个象形字中加上简单的符号,用以指示部位、处所,这个加上去的符号不能作为文字而独立存在。

如“木”字是个象形字,在古代,“木”字就是“树”的意思,在它下面加一短横,就成了“本”字,即特指“木”之根部所在;如果把短横这一符号放在“木”上,就成了“末”字,则表示树梢之所在。

又如“刀”字是象形字,若指刀口时如何画呢?这实在是无形可画,于是就在“刀”字的撇上(即刀口处)加一点,这一点就是指事符号,指明刀口之处,以此表示刀刃。

本、末、刀这类字都是在原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来指明意义的。

再如:亦——《说文》:“人之臂亦也。

从大,像两亦之形。

”“亦”即今“腋”之初文,“亣”即人的正面象形,腋窝虽是具体事物,但不便用象形之法独立表示出来,故在双臂之下加上指示部位的指示符号,表明意之所指。

寸——《说文》:“十分也。

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

“又”是手的象形字。

用“丶”特指寸口之处。

寸口是中医摸脉之处,中医学仍有此术语。

甘——《说文》:“美也。

从口含一。

一道也。

”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一”也不表示一个具体的食物,而是表示甘甜乃“口”中的一种感觉。

(2)抽象符号加抽象符号组成的指事字。

如“上”字,古人曾写如“亠”,以横为基准线,以点表示位置高处的意思。

而“下”字反之。

这是一种纯象征性的符号,而将这种符号运用到汉字的构造上来,就是指事。

象形字和指事字一般都是独体字,主要区别在于:象形字重在字形像原物之形状,而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

《说文》中的指事字数目最少,仅有100余个,汉字在而后基本上没有再造。

小学课本中的指事字也只是本、末、未、朱、亦、寸、叉、甘、上、下等二三十个。

因为用这种符号变换的方式造字毕竟是有限的,也并非所有的象形字加上指示符号后都能收到“视而可识,察而可见”的效果。

对比较复杂的抽象意思还是不能表达,于是人们又想出了第三种造字办法,那就是“会意”。

3、会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hui), 武信是也。

”比,并的意思;类,指字类;谊,是义的本字;撝通挥。

比类合谊,指把两个以上的字合并,会合它们的意思。

以见指撝,指合并两个字成新字后所表示意义的指向。

武信是他举的例子。

概言之,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休”,是“人”和“木”组成的,表示人倚树木下休息的意思。

会意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

会意字从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型:(1)同体会意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

)林(两木并立,表树木丛生。

)炎(两火相叠,火上有火,表火光上升。

)步(两止一前一后,表步行。

)磊(三石相累,表石头累积貌。

)(2)异体会意旦(日出地平线,表示早晨。

)莫(日落草从中,表天色晚。

)囚(“人”在“口”中,表囚系。

)采(爪在木上,表采摘。

)看(手斜目上,手搭凉棚状,表了望)会意字从其部件组合的具体性和抽象性看,主要有两种类型:(1)比类会意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意符,按人们的习惯或对事物的理解组合在一起,从而显示一个新的意义。

如以上所举的“从”、“采”等字。

“从”由两个“人”组合而成,“采”由“爪”和“木”组合而成,这些意符都是很具体的,它们组合后显示了一个新义。

(2)合谊会意,又称顺递见义,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意念,实际上好象是一个紧缩了的词句,如:尖(上小下大为尖)、夯(大力砸为夯)、尘(小土为尘)、歪(不正即歪)、卡(不上不下为卡)。

为构成汉字的方块形状,一些合体会意字的部件常进行变写,文字学中称为“变文”。

如“光”(灮),下“儿”是“人”的变写,上部是“火”的变写,会意为人持火把,光芒四照。

再如“雪”,下“彐”实为“习”的变写,“习”是“羽”的一半,即一根羽毛,知此变形,则可会意想象鹅毛般大雪纷纷扬扬洒落的情形了。

《说文》收会意字1167个。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会意字主要有如下400余个:A安奥B罢百拜班斑般半保报暴北甭比笔闭扁便表别瘪冰兵丙秉并步C采蚕曹曾差辰尘成承乘丞赤充臭初楚畜矗穿串闯春辞此从D带盗道登典奠吊叠定丢冬兜断对多F乏罚法烦反肥吠分奋丰奉伏凫父付负G告哥各公宫共骨谷鼓古寡乖官光规H寒好合黑轰后厚化画幻皇灰会惠昏或J及吉即棘集脊计季既继祭加家夹尖间监兼茧见件建匠皆解介今筋晋晶居绝军君K卡看科肯孔寇困L劳牢乐里立利杰连帘两料劣林令另流旅M买麦卖卯美绵棉免苗灭蔑名明鸣命莫某牧N拿男闹内嫩尿聂弄奴P抛佩朋皮匹辟片票品平Q奇乞启起弃器妻牵侵秦青庆秋囚区取全雀R仁容如乳辱若闰S塞丧扫色森傻煞闪扇善折射甚生省圣师实史土市是世事守受兽叔束耍双爽司死寺宋送素肃算孙索T讨套忑天甜粜彤同秃突图退妥W歪外丸王危威尾委卫位畏我卧屋吴武X希析悉喜系先鲜闲衔相香向嚣信兴杏幸兄休秀须旋穴熏旬寻Y岩炎奄艳央妥要叶益逸役意音因引印荧盈蝇庸用幽友有幼右狱御渊原元匀Z灾宰再赞葬早枣灶皂则翟詹斩蘸章丈钊找折着真阵争正支直执制质灸众周粥肘咒昼逐祝宗走奏足族最奠左坐。

……以上所说的三类字都是纯粹的表意字,字的本身没有读音的标志。

会意字虽然能表示抽象的概念,比象形、指事进了一步,但是仍然没有越出象形字的藩篱,还是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造字功率最强的形声字。

(二)形声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名,在这里指的是字的意思。

以事为名指用与其事相联系的字来造字,表示新字意义的范围,这就是形声字表形的形旁。

取譬相成,指取用读音相似的字表示新字的读音,即形声字的声旁。

概言之,形声字就是由表义的形符(或称形旁)和标音的声符(或称声旁)两部分组合而成的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