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2.2 汽化和液化(1) 学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2.2汽化和液化(一)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2.2汽化和液化(一)学案

课题汽化和液化(一)学习目标: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区别重点难点:汽化两种方式教学过程:一、揭示教学目标,导入新课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学情况。

1、汽化是物质由变为的过程,汽化是两种方式是和。

2、蒸发是只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温度下都能发生,需要热,有作用。

3、沸腾是再液体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不同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三、探究新知:1、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2、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ABCD(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3、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B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D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4、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⑴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⑵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7、下列措施能加快蒸发的是()A、用电吹风机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2 汽化与液化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2 汽化与液化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2 汽化与液化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2章第2节“汽化与液化”。

本节课主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过程、吸放热情况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汽化的概念和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 液化的概念和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 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情况;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认识汽化和液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过程和吸放热情况;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难点: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加热器、冷凝器等);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夏天喝冰镇饮料时,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与本节课有什么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放热情况。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冬天呼出的白气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包括题目和答案,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过程、吸放热情况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2)液化的两种方法是什么?(3)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如何?(4)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 答案:(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汽化和液化教学案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汽化和液化教学案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汽化和液化教学案教案名称: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汽化和液化教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的过程中,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及条件。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及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发皿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烧水时水蒸气的产生,提问学生:“水蒸气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汽化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汽化的概念,阐述汽化的特点及条件。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汽化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汽化的特点及条件。

5. 讲解:讲解液化的概念,阐述液化的特点及条件。

6.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液化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7.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化的特点及条件。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2. 活动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及条件。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引入的生活实例:我选择了烧水时水蒸气的产生这一生活实例来引入汽化的概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 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3. 汽化的条件:吸热。

4. 液化的概念: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5.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6. 液化的条件:放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方式、条件及其吸放热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吸放热特点。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方式及其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饮料瓶外壁出现的水珠,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概念讲解: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实质。

3. 方式与条件讲解:讲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以及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 吸放热特点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特点。

5. 实验演示:进行蒸发和沸腾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汽化和液化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汽化:概念、方式(蒸发、沸腾)、条件(吸热)。

2. 液化:概念、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条件(放热)。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方式、条件及其吸放热特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2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2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2.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其区别;3. 影响蒸发和沸腾的因素;4. 蒸发和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2. 让学生了解影响蒸发和沸腾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原理及其区别;2. 教学重点:影响蒸发和沸腾的因素,以及蒸发和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夏天出汗后汗水蒸发,引起学生对汽化现象的兴趣;2. 讲解: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讲解蒸发和沸腾的原理,分析影响蒸发和沸腾的因素;3. 实验:进行蒸发和沸腾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5. 应用:列举生活中蒸发和沸腾的实例,让学生解释其原理;6. 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 蒸发和沸腾的原理;3. 影响蒸发和沸腾的因素;4. 蒸发和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蒸发和沸腾的现象,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2. 答案:蒸发是指液体表面的分子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沸腾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整个体积内的分子都处于活跃状态,迅速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但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对汽化现象产生了兴趣,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蒸发和沸腾的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蒸发和沸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制冷、烹饪等。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 教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  教学案

初二物理新授课第二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一、自主学习的目标与任务:1.汽化的两种方式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二、结合学习内容思考:一、汽化:1.物质由叫汽化。

汽化时需要。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

例: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

②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

例:同样多的水,装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

③液面上的空气流动。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

例:同样湿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

3.蒸发吸热,有作用:4.沸腾是汽化现象,液体为沸腾热。

5、叫做沸点。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二、液化1.物质由叫液化。

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一是;二是。

3.气体液化时要。

4、大自然中雨形成的原因:。

5、在广州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学习目标】1.汽化及其两种方式2.沸腾的条件及其规律的应用3.液化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学习内容】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自查自纠1.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态叫做汽化,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叫液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沸腾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只在__________进行的,在_______下都能发生的一种平和的汽化现象。

4.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不同液体的沸点______。

5.蒸发和沸腾都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蒸发有_________作用。

6.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1) 苏科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1) 苏科版 教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2、知道蒸发现象,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4、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设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2、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会画水的沸腾图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魅力.2、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识到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教学重点观察蒸发和沸腾现象教学难点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

教具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纸锅、课件、投影片、秒表台、石棉网、三芯酒精灯若干个、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二.新课讲授【要点1】:汽化【活动】一杯冷水和一杯正在加热的沸水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会出现什么变化?【说明】两杯水都能变少,都从_____态变成了______态,发生了汽化,冷水慢,热水快,汽化的方式不同。

【总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思考】:将一团湿布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外表干了,但打开内部还是湿的,这表明了什么?【活动】:让学生在手背上涂酒精并对它吹气,过一会儿,让学生体会,有什么感觉?【质疑】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再把温度计从酒精液体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

【思考】夏天地面上洒一些水,水自然就干了,水蒸发了,感觉凉快了。

你能说出蒸发的一些特点吗?【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1)

课题: 2.2 汽化和液化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汽化”的学习,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什么是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汽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但是面对熟知的物态变化现象仍旧无法细致的思考,做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引导学生从液化的客体、条件到结果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2)了解使气体液体的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加深对液化现象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液化需要放热,知道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

【难点】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实验器材】圆底烧瓶、温水、酒精灯、铁片、铁架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自主先学】1.物质的由气体变为液态叫做,这个过程要热。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观看有关露、雨、雾的照片师:它们都是水的液态,都是由水蒸气变来的,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一下它们的形成原因二、合作交流获得新知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1、由下到上来认识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水→金属盘2、明确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学生代表:【实验步骤:】(1)、仔细观察瓶内和瓶口的上方,观察现象并记录;(2)、将铁片盖在烧瓶瓶口,放一会后,拿起来观察现象【注意事项】:a、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并记录b、做完实验记得熄灭酒精灯,不要碰触烧瓶以防烫伤c、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做一做】如图所示,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取一干燥的铁片放在瓶口上方。

仔细观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现了什么?上方的铁片底部出现了什么?完成导学案上的【要点1】液化【提问】我们放在瓶口的铁片是干的,那小水珠是从何而来的呢?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2 汽化和液化(1)
【学习目标】
(1)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吸热的物理本质,了解其应用。

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预习导学】
1.物质的由液体变为气态叫做 。

汽化的两种方式分别是 和
2.只在液体 发生的 现象叫做 ,它可以在 温度下进行。

3.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 、 有关。

4.沸腾是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需要 。

【学习过程】
【要点1】 观察蒸发现象
〖活动〗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手背上的酒精 。

〖分析〗(1)消失的酒精哪里去了? 。

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比如 。

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 。

说明: 。

(2)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再把温度计
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

说明液体蒸发有 作用。

〖思考〗雨后路上的积水会逐渐消失,水的内部有没有发生汽化现象? 。

这种汽化现象的发生对温度有没有要求? 。

〖总结〗 【要点2】 〖思考〗晾衣架上的湿衣服晾干了是 现象,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说出能是湿衣服更快晾干的方法 。

〖猜想〗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与 有关。

〖分析〗要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应控制 、 不变,改变 ,观察液体蒸发的 。

〖总结〗
【要点3】 观察水的沸腾
〖活动〗(1)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水 、 、 的变化
(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水发生的变化,直到水沸腾2分钟后停止读数。

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 温度℃ 90
(3)水中气泡在沸腾前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

水中
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

(4)在右图中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
它们连起来。

由图像可以看出: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_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此时水的
温度是_______℃,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_(能/不能)沸腾。

可见,沸腾需要 热。

〖总结〗
【要点4】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蒸 发 沸 腾 相同点
不同点
仅在液体表面
缓和
在任意温度下都可发生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 【课堂达标】
类型一、观察蒸发现象
〖例1〗把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凉,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 热
〖例2〗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在炎热的夏
天,能够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最好办法是( )
A .打开电风扇
B .向地面洒些水
C .关闭房门
D .打开房间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
〖例3〗在280C 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A .下降 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例4〗湿衣服在通风处比无风的地方干得快,这表明 水蒸发越快;一碗
水洒在地面上比盛在碗里干得快,这表明 水蒸发越快。

1.沸腾是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需要 。

2.液体 的温度叫做 。

在 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

〖例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用电吹风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
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类型三、观察水的沸腾
〖例6〗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

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
用(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例7〗西藏地区海拔高。

关于西藏地区的气压与水的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气压低、水的沸点高B.气压高、水的沸点高
C.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D.气压高、水的沸点低
〖例8〗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
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
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
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课堂反馈】
1.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煮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汤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低于水的沸点3.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
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4.若想在高山上将饭煮熟,可采用的方法是()
A.减少加热时间B.减小火力C.用高压锅煮D.打开锅盖
5.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而在油中炸,则会发黄,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
A. 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B. 油炸食品的吸热能力比水强
C. 油的沸点比水高
D. 油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6.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
【课后反思】
1、Be honest rather clever 20.7.197.19.202016:1116:11:10Jul-2016:11
2、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九日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
3、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16:117.19.202016:117.19.202016:1116:11:107.19.202016:117.19.2020
4、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7.19.20207.19.202016:1116:1116:11:1016:11:10
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Sunday, July 19, 2020July 20Sunday, July 19, 20207/19/2020
6、I have no trouble being taken seriously as a woman and a diplomat [in Ghana].。

4时11分4时11分19-Jul-207.19.2020
7、、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great talent without great will - power..20.7.1920.7.1920.7.19。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九日
8、Towering genius disdains a beaten path. It seeks regions hitherto
unexplored.16:1116:11:107.19.2020Sunday, July 19, 2020
亲爱的读者:
感谢你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