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化疗临床研究综述
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辰化疗的应用

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辰化疗的应用发表时间:2012-12-26T17:02:38.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张云江曾斌[导读]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时辰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张云江曾斌(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三台 621100)【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50-03【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时辰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GP方案并按时辰调节给药速度,吉西他滨于0:00am-4:00am给药,静脉滴注第l、8天,半小时内滴注完毕;顺铂于3:00pm-5:00pm给药,静脉滴注第l-3天。
结果全组60例中CR 0例,PR 29例,SD 23例,PD 8例,有效率48.33% (29/60)。
全组1年生存率为51.7%,两年生存率21.7%。
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采用时辰给药方式,有良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时辰化疗疗效不良反应非小细胞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三大支撑体系,术后化疗能杀灭超越手术范围的残余癌细胞,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时辰化疗( chronoehemotherapy)是化疗领域的一个新兴区域,在国内外逐渐被广泛接受,已成为肿瘤化疗的新热点。
研究表明,时辰化疗根据这些生物节律变化选择合适的给药时机,可以使抗癌药物毒性明显降低,疗效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显著改善。
肿瘤时辰治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
因此,我们将时辰药理学的理论引入肿瘤化疗中,从而设计出“时辰化疗”治疗NSCLC。
我院对2008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给予GP 方案的时辰化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 60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KPS评分在70分以上,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有可测量病灶,近30天内未接受抗肿瘤治疗,所有病例无化疗禁忌,肿瘤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单纯骨转移及合并其它恶性肿瘤者除外。
时辰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的治疗经历了从经验模式到循证模式的变化,各类指南的制定均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各类指南在肿瘤的治疗中忽略了时间因素。
时辰治疗是根据各种治疗方法与机体日节律系统的相关性,寻找并选择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影响最小,但对肿瘤细胞作用最强的时间段进行治疗,达到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疗效,增加机体最大耐受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肿瘤时辰治疗学逐渐发展成为肿瘤基础以及临床研究的新热点,现将其近年来肿瘤治疗中关于时辰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近日节律与肿瘤近日节律是一种基本生命现象,是由机体的内源性生物钟驱动,而其产生被认为是由机体内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与整体的相互作用,协调产生自激震荡所致[1]。
在哺乳动物中,由于每日光照和黑暗,休息-活动周期以及周围环境、社会活动习惯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机体近日节律系统精确校准为24小时[3]。
研究表明,接近300多种生命活动呈现出近日节律性变化,周期为每日24小时左右[2]。
人体内近日节律中枢起搏点位于下丘脑基底部视交叉上核(SCN),最近有研究表明其他人体外周器官如胚胎组织,以及肝脏、心脏等器官中也存在起搏点,称为外周起搏点[4-6]。
肿瘤细胞的节律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和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及生长代谢的时相节律特征,对临床中的肿瘤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各种肿瘤细胞分裂增殖的节律性不尽相同,若以DNA合成作为参数,发现头颈部肿瘤的高峰在10∶00,子宫颈癌为12∶00,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高峰时相分别位于11∶00~15∶00和13∶00~15∶00。
而对于正常组织细胞,直肠黏膜为7∶00,骨髓为12∶00~16∶00,口腔黏膜的高峰时间为20∶00等[7]。
提示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合成抑制剂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反应。
Xian LJ等[8]比较了荷人鼻咽癌裸鼠肿瘤组织细胞与裸鼠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发现这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昼夜节律,肿瘤组织中S期细胞比例在10∶00am最高,而骨髓细胞的高峰在14∶00~16∶00pm。
恶性肿瘤时辰化疗的临床研究

恶性肿瘤时辰化疗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时辰化疗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时辰化疗方案和常规化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40.0%)高于对照组(20.0%),胃肠反应和白细胞下降发生率(16.7%、10.0%)低于对照组(30.0%、26.7%),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时辰化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能够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时辰化疗;恶性肿瘤;毒副反应;减毒增效周期性节律是生物界普遍现象,以内生性节奏支配睡眠、活动乃至于细胞的新陈代谢,随着生物钟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时间药理学、时间治疗学的发展,用于临床实践可用于预测和验证药物最佳给药时间和方式,为高效低毒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1]。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时辰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60例,均经病理确诊,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1.5±4.9)岁,其中晚期胃癌9例,晚期肝癌11例,晚期乳腺癌6例,其他恶性肿瘤4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33~74岁,平均年龄为(51.3±5.0)岁,其中晚期胃癌10例,晚期肝癌9例,晚期乳腺癌6例,其他恶性肿瘤5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症类型及病理分期)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均采用空液泵给药,给予奥沙利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541,生产企业:江苏红豆杉药业有限公司)+亚叶酸钙(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4656,生产企业: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5氟尿嘧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627,生产企业: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剂量分别为130mg/m2、200mg/m2、600mg/m2,研究组采用时辰化疗方案,其中奥沙利铂用药时间为10:00AM~16:00PM,持续给药时间为6h,氟尿嘧啶用药时间为20:00PM~8:00AM,持续静滴12h;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均在8:00AM~18:00PM给药。
化疗研究报告

化疗研究报告化疗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化疗是一种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抑制或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它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将药物引导到全身各个部位,以杀死或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化疗是当前临床上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但常伴有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化疗在癌症治疗中的疗效和副作用,并探讨如何提高化疗的疗效,减轻副作用。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了解目前化疗的疗效和副作用的研究现状。
2. 临床观察:选取一定数量的癌症患者,观察他们在接受化疗治疗后的疗效和副作用,并根据其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分类和分析。
3. 分子生物学实验:通过实验室中的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探究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效力。
四、研究结果1. 化疗的疗效:根据临床观察数据,可以得出化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和杀死癌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化疗的副作用:化疗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免疫抑制等。
这些副作用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治疗的中断或调整。
3. 改善化疗疗效的策略: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可以提高化疗疗效的策略,如联合用药、靶向治疗等。
这些策略可以增强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五、研究结论化疗是当前主要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但其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改善化疗疗效和减轻副作用的策略,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化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
六、研究展望未来的化疗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继续深入研究化疗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靶点和药物。
2.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收集更多的病例数据,以明确化疗的疗效和副作用。
3.进一步探索化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可能性,如放疗和免疫治疗。
时辰放疗的临床研究及探讨

时辰放疗的临床研究及探讨放射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随着肿瘤时间治疗学的深入研究,特别是时辰放疗的基础研究,肿瘤时辰放疗(chronoradiotherapy)已俨然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策略,并在实践中显示了它的优势。
现根据国内外资料,将时辰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
1 临床研究放射生物学研究发现,体内不同组织及不同细胞之间对射线的敏感性具有明显的差异。
对同步化体外培养的细胞进行放射,细胞在G2 后期和M 期对射线最敏感,S 后期对射线最拮抗。
因此,根据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具有不同昼夜节律的规律,通过选择射线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最强而对宿主正常细胞损伤最小的时间进行放疗,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即时辰放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治疗指数[1]。
早在上世纪60 年代初期,Bullen [2] 等报道了一项临床观察,对乳腺癌患者通过选择32P 吸收处于上升相及高峰相作为放疗的时间,结果表明具有明显临床疗效,证实了32P 可能作为时辰放疗的节律性指标。
70 年代末,Deka[3] 等将口周温度作为口腔癌时辰放疗的标记,在肿瘤局部温度最高点进行放疗的患者,生存率可以提高1 倍,表明时辰放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但该组患者口腔粘膜反应也最严重,表明最大抑瘤率与最大毒副反应同时存在,治疗指数不高。
随后,陆续有学者对宫颈癌及肺癌进行了类似的临床试验,也发现在体温高峰时放疗比其它生理时段更为有效[4,5]。
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确认了肿瘤时辰放疗的价值。
李光明等[6] 观察了65 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时辰放疗的效果及其毒副反应,随机分为常规放疗组和时辰放疗组,常规组治疗时间是08:00 ~10:00,而时辰组是20:00 ~ 22:00,均采用相同放射治疗方法和治疗剂量。
结果发现时辰放疗组的鼻咽部及颈部的肿瘤完全消退率(58.82%) 比常规放疗组 (32.26% ) 高, 且毒副作用较常规组轻,提示时辰治疗比常规治疗更为有效。
时辰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效果

时辰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时辰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局部T2T3T4/N1N2N3期头颈部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辅助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实施时辰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行单纯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
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12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年内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时辰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较常规单纯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升患者近期完全缓解率,降低远处转移发生风险,但对于患者远期生存率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时辰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临床疗效doi:10.14033/ki.cfmr.2017.12.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2-0039-02头颈部鳞癌是人类头颈部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恶性程度高、预后结局差、死亡率高的特点,而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一般已不可进行手术治疗,仅可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措施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
近年来随着对放化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放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但其实际应用效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易受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生长部位等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并不稳定[2-3]。
本组研究通过对86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探讨时辰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局部T2T3T4/N1N2N3期?^颈部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辅助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综述有关恶性肿瘤时辰化疗的生物学原理和研究进展

综述有关恶性肿瘤时辰化疗的生物学原理和研究进展摘要:周期性节律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以此为基础的时辰药理学研究正不断发展,其中时辰化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
本文综述了有关恶性肿瘤时辰化疗的生物学原理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恶性肿瘤治疗周期性节律时辰化学治疗周期性节律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从细胞、动物到人,在不同水平以不同方式展现出一定的生物钟节奏。
时辰生物学已经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Science》杂志两次将此评为“可能改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产生重大突破,从而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领域。
”而以此为基础的时辰药理学,将有助于预测和验证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和方式,为高效低毒的药物治疗,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化疗提供依据。
对时辰化疗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生物学基础大多数动物的生活节奏均表现为大约24h的周期性,这种特点在许多微生物如脉孢菌、藻青菌中亦有体现。
内生性节律支配着睡眠、活动、激素分泌,甚至细胞的增殖和新陈代谢。
目前已经知道,哺乳动物至少有9个特异基因(per1、per2、per3、cry1、cry2、tim、clock、bmal1、ckI)参与调节细胞的昼夜活动,并进一步影响其他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转录后过程。
此类时辰基因的突变(例如:果蝇中的per和小鼠中的clock),会导致睡眠-活动节律的严重紊乱,相应时间被延长或缩短,甚至完全抑制。
对人类同卵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也同样验证了时辰节律的遗传基础。
近年来,随着调节基因在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定位和克隆,发现物种间相关基因具有同源性(如人和鼠的per、clock),揭示了时辰节律基因控制的普遍性和相似性。
光照与黑暗,作为昼夜节律的主要协同因子,两者的交替可以通过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控中枢——下丘脑基底部的视交叉上核(SCN),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借以调节不同生理功能的节奏。
光照也是一种正信号,可以通过激活per1、per2启动昼夜节律调节系统,影响细胞的代谢与增殖。
中晚期恶性肿瘤52例时辰化疗及护理

4 2
睡 眠质量评 定采 用 匹兹堡 睡眠 质量指 数表 进行 评 分 ,
共1 9个项 目 , 成分 ( 7个 主观 睡 眠质 量 、 睡时 间 、 入 睡
眠时间、 睡眠 效率 、 睡眠 障 碍 、 眠药 物 的应 用 、 安 日间
齐鲁护 理杂 志 2 1 0 2年第 1 8卷第 2 8 功 能 ) 每个成 分按 0—3计分 , , 累积 得分 0~ 1分 , 2 总
2 1 两组 不 良反应 发生 情况 比较 .
见表 1 。
2 2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 比较 .
见表 2 。
表 I 两 组 不 良反 应 发 生 情 况 比较
3 讨 论
参 考 文 献
[ ] 曾映琼 , 1 汤铭 , 张桂 丽, 恶性滋养 细胞 肿瘤 时辰 化疗 等. 的护理干 预 [ ] 护理 实 践 与研 究,00, ( 1 :7— J. 2 1 7 1)2
具有昼 夜 节律变 化 , 因此 患 者 的睡眠质 量会影 响治疗 效果 ; 护理 人员应 为患 者创 造舒适 、 洁 、 全 的睡 眠 整 安
化道 反应 、 骨髓 抑制 、 口腔 炎等 , 响化疗 药物 的使 用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