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医学凝血四项采血部位

医学凝血四项采血部位

医学凝血四项采血部位在医学领域,凝血四项是一项重要的血液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这四项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

为了获得准确的凝血四项结果,正确的采血部位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采血、毛细血管采血、动脉采血、皮肤穿刺采血和骨髓穿刺采血的相关信息。

1.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是最常见的采血方式,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本以获得凝血四项结果。

一般来说,肘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是最佳的采血部位。

在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保证血液质量。

(2)采血前应确认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以避免饮食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3)使用适当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

(4)确保针头插入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减少患者痛苦。

2.毛细血管采血毛细血管采血主要适用于新生儿、儿童和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常见的采血部位包括耳垂、指尖和足跟。

在进行毛细血管采血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2)确保血液充分流出,避免组织液的渗出。

(3)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4)在采血过程中,安慰患者,减少其紧张情绪。

3.动脉采血动脉采血通常用于需要准确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的情况。

常见的采血部位包括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

在进行动脉采血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2)充分暴露血管,并确定穿刺点。

(3)插入针头后,确保血液流速顺畅,避免针头堵塞。

(4)在拔出针头后,立即将血液注入含肝素的试管中,以防止血液凝固。

4.皮肤穿刺采血皮肤穿刺采血主要见于部分特殊检查,如了解皮下出血情况等。

在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2)确定穿刺点,避免误伤神经和血管。

(3)在穿刺过程中,要保持针头稳定,避免损伤其他组织。

(4)在拔出针头后,轻轻按压穿刺部位,以避免出血和肿胀。

凝血四项检测流程初建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流程初建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3 4 2
q Ac t a Ac a d Me d We i f a n g V o 1 . 3 5 No . 5 2 0 1 3
3 0 m i n内送检 , 离心后 血浆应 无溶血 、 无 黄疸 、 无脂血 的乏 血小 板血浆 。室温 ( 2 0~2 5 %) 下 即刻 检测 , A f y I T, T T和 F I B , 作 为下步实验 的对 比参考指标 。其余血 浆分置 于 4支试管 中 , 每 支1 . 5 m l , 并分别放 置于室 温 ( 2 0~2 5 %) 下 和恒 温 4 ℃冰 箱 内
标本采集后及 时测定是极 为重要 的 , 而且 即使 是放在 4
冰箱 内放置 时 间过 长也 会对 和 A P T Y的检 测结 果 产 生 影 响 。从表 2结果可知 : 标本在 4 ℃环境下保 存 8 h , 1 6 h的测定
结 果 与 即刻 测 定 结 果 相 比 , 测定 1 T r 结 果均缩 短 , A F F F均 延 长
本3 0 m i n内送 检 , 检 验科 室温 检 测 时 间 控 制 不超 过 2 h ; 4 ℃ 恒 温
2 . 2 4 ℃ 冰 箱 内 不 同存 放 时 间凝 血 四 项 测 定 结 果 比 较 采 血
环境下也不能超过 4 h ,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 证其检测结 果 的
准确性 。
延长 , 不正确的检验结果将误 导临床治疗 。为保证凝血 四项 实验室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进一步 明确采血标本 送检 时间 、 检测时间及保存 温度 与检测结 果 的相关性 , 我 们在 规范
化操作的前提下 , 探 讨完善凝 血 四项 检测 中血 液采集 、 标 本放
置时间 、 温度 、 检测 的工 作流程 , 为此对外 科住 院患 者 6 5例标 本进行不同保存条件下的实验检 测观察 , 并 做相应 的数据统 计 与分析 , 尤其对 既往 标本 采集室 温保存 3 . 5 h后 检测结 果 的准 确性进行实验鉴定 。表 1 所示 , 采 血后 2 h与 即刻 T T, A P T r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 但 采血后 3 . 5 h ( 既 往检测 时间 ) 、

凝血四项检查

凝血四项检查

凝血四项检查APTT【检验原理】37℃下,在待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即以脑磷脂作为血小板的替代物加入贫血小板血浆中,在Ca2+的参与下,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APTT。

【样本制备】1.采血与抗凝: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血液与抗凝剂(0.109mmol/L枸橼酸钠)比例为9:1。

2.离心:抗凝血以2500xg离心10分钟,用微量移液器吸出待测血浆。

3.保存:血浆样本应立即测试。

22~24℃条件下保存,应2小时内测定,2~4℃条件下保存,应3小时内测定。

【检验方法】1.仪器预热:开机,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预热,达到要求稳定温度,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试剂配制:严格按照标示量加入蒸馏水复溶试剂,将试剂瓶直立在18~25℃中静置30分钟,使用前轻轻旋转试剂瓶至完全溶解,勿剧烈振摇。

氯化钙用前应放入仪器37℃预温槽。

3.正常质控血浆制备:按照质控血浆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4.测定:以半自动高性能血凝仪为例:①将测试杯置于预温槽中,用加珠器在每个测试杯中放一粒钢珠。

②试剂放相应位置,37℃预温,需混匀放搅拌子。

③将待测血浆100μl(患畜或者质控血浆)加入测试杯,再将APTT试剂100μl加入测试杯,混匀,启动预温时间计时,37℃,5分钟,将测试杯从预温槽移至测试槽。

④使用联动加样器加入氯化钙100μl,仪器自动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打印结果。

【正常值参考范围】犬:10.0~18.0秒,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检验结果解释】APTT延长见于FⅧ、FⅨ、FⅪ血浆水平减低。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口服避孕药会影响检测结果。

PT【检验原理】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

PT与血浆中的外源性凝血因子含量呈负相关。

血凝操作规程

血凝操作规程

血凝项目标准操作规程1.一般注意事项1.1样品采集●静脉抽血;●穿刺要一针见血,避免淤血,气泡,溶血和组织液污染;●如果使用真空采集管,以第二或第三管样品为佳;如果从导管取样,则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前面5ml血不能使用;●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尽快送往实验室;●采血量必须准确,如果少于计划量的90%,则不能使用;●不能在静脉穿刺部位或附近部位采样。

1.2样品处理●使用3.8%或3.2%(W/V)枸橼酸钠溶液作为抗凝剂;●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为9:1,如果血球压积﹤20%或﹥55%,则需调整这个比例,方法是:0.00815X血液毫升数X(100-压积)=抗凝剂毫升数;●血浆分离(如果不能立即测试,应尽快分离血浆);——采样后60分钟内进行;——离心速度为1000g/10分钟●盛血浆容器应加塞,防止PH改变;●血浆应保存在2-8℃;●血浆存放时间不能太久;●低温保存的样品,要在37℃迅速解冻,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并立即测试。

●与样品接触的所有器材(注射剂,样品管,检测杯等)必须采用塑料袋或硅化玻璃材质。

●全部器材均不得含去污剂或清洗液。

1.3影响测定结果的几种因素●抗凝剂:草酸钠、EDTA、肝素不适于作抗凝剂;●黄疸,脂血,重度溶血和冰冻血浆影响测定结果不准;●使用纤溶药物,如双香豆素,链激酶,尿酶等可使凝固时间延长;●超过治疗试剂量的肝素使凝固时间延长;●FDP增加使凝固时间延长;●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天门冬酰胺酶,钠络酮等影响测试结果;●样本采集和处理不当,都会使凝固时间缩短或延长;●妊娠和急性炎症会影响某些测试结果。

1.4干粉试剂及血浆溶解●保证干粉完全溶解;●溶解时,轻轻转动容器,避免剧烈震荡;●确认溶剂种类,一般溶解液包括:蒸馏水/生理盐水/缓冲液/厂家特定溶解液,按说明书选择;复溶后,室温放置5-10分钟后方可使用二.具体项目操作注意事项1.PT凝血酶原时间I. 概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测定用来作为外科手术前对某一凝血因子的评价,以及用于监视抗凝治疗,当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测试时,对于正常结果需有2、3级所有因子。

凝血四项标准操作程序

凝血四项标准操作程序

凝血四项标准操作程序(SOP)实验室名称项目编号制定日期安徽济民肿瘤医院临检室凝血四项标准操作程序(SOP)2014年月日【测试项目】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适用范围】本产品适用于检测凝血因子。

【操作步骤】1、使用1:9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2ML,离心速度为3000转/分,10分钟取用上层血浆。

2、用加珠器在每个样品杯中放一粒钢珠,把样本杯置于预温槽内。

3、进入主菜单,用光标键移动光标,选择“测试”,按键“确认”,进入实验菜单。

4、将试剂放于相应位置,预温孔或室温孔。

5、将标本加入样品杯(PT50ul,APTT50ul,FIB20ul血浆加180ulFIB稀释液再取100ul,TT100ul)按预温槽相应的ABCD键,计时启动。

6、当达到预温时间时,发出嘟嘟声通知操作者,将样品杯从预温槽中移至测试槽中,加入试剂(PT100ul,APTT50ul氯化钙,FIB100ul,TT100ul)进行测试。

7、使用联动加样器时,加试剂的同时,仪器自动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

8、实验完成,记下各结果。

【维护与保养】1,维护和保养方法保持清洁,特别是测试孔内的清洁尤为重要,严禁有异物进入。

防止受潮,腐蚀,远离强电磁场干扰源。

应使用干燥的软布进行仪器表面的清洁,不得使用强酸或强碱消毒剂擦拭仪器表面。

仪器应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面上,不得摇晃与振荡。

避免阳光直晒,远离强热物体。

电源电压:220V,频率:50HZ,如当地电压不稳定,应使用稳压电源。

输入功率:不大于100VA(W),不与大功率电器共线并用。

熔断器的更换:当用户更换熔断器内的保险管时,应先关闭本系统,拔下电源线,并严格按熔断器座旁标记的规格型号进行更换(熔断器规格:2A/250V/20mm)仪器内△标记警告用户:仪器装有加热装置,保持设定的恒温+℃,请不要在通电情况下触及。

凝血四项操作方法

凝血四项操作方法

凝血四项操作方法凝血四项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检查项目,用于评估出血和血液凝聚功能。

其包括四个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

操作方法如下:1. 凝血酶原时间(PT):-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凝血酶原时间试剂,并迅速混匀。

-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在37摄氏度下孵育一定时间后,观察凝血的时间。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并迅速混匀。

- 开始计时,同时观察试管中血液凝聚的时间。

3. 纤维蛋白原(FIB):-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纤维蛋白原试剂,并迅速混匀。

- 观察试管中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凝聚情况。

4. 血小板计数(PLT):-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使用血小板计数仪具体测量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为一般操作流程,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要求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操作无菌、准确掌握试剂用量、注意操作时间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合理的样本采集、保存和处理,以确保血液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操作完毕后要对操作用具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检验科凝血四项检验操作规程

检验科凝血四项检验操作规程

检验科凝血四项检验操作规程
全血凝固时间检验(CT)
【标本】
静脉取血3ml。

【方法与操作】
试管法、硅管法操作参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附注】
1.静脉取血要一针见血,尽量减少组织液和空气混入。

2.水浴箱温度要恒定,过高或过低,可影响结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标本】
自静脉取血,用109mmol/L枸椽酸钠作1:9抗凝。

【试剂】
市售成套试剂。

【方法与操作】
按试剂及有关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

【附注】
1.标本应及时检测,最迟不超过2h。

2.分离血浆应在3000r/min,离心10min。

3.本试验较试管法全血凝血时间敏感,能检出因子Ⅷ:C<25%轻型血友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一期法)
【标本】
静脉血1.8ml,用109mmol/L枸椽酸钠0.2ml抗凝。

【试剂】
1.组织凝血活酶浸出液;
2.0.025mol/LCaCl2液;
【方法与操作】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附注】
1.采血后宜在1h内完成,置冰箱4℃保存,不应超过4h,-20℃下可放置2周,-70℃可放置6个月。

2.水温箱控制在37℃±1℃,过高过低均影响结果。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
【标本】
取全血0.04ml加5ml蒸馏水,混匀,即成溶血液,备用。

【方法与操作】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精华版]血凝操作规程

[精华版]血凝操作规程

血凝项目标准操作规程1.一般注意事项1.1样品采集●静脉抽血;●穿刺要一针见血,避免淤血,气泡,溶血和组织液污染;●如果使用真空采集管,以第二或第三管样品为佳;如果从导管取样,则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前面5ml血不能使用;●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尽快送往实验室;●采血量必须准确,如果少于计划量的90%,则不能使用;●不能在静脉穿刺部位或附近部位采样。

1.2样品处理●使用3.8%或3.2%(W/V)枸橼酸钠溶液作为抗凝剂;●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为9:1,如果血球压积﹤20%或﹥55%,则需调整这个比例,方法是:0.00815X血液毫升数X(100-压积)=抗凝剂毫升数;●血浆分离(如果不能立即测试,应尽快分离血浆);——采样后60分钟内进行;——离心速度为1000g/10分钟●盛血浆容器应加塞,防止PH改变;●血浆应保存在2-8℃;●血浆存放时间不能太久;●低温保存的样品,要在37℃迅速解冻,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并立即测试。

●与样品接触的所有器材(注射剂,样品管,检测杯等)必须采用塑料袋或硅化玻璃材质。

●全部器材均不得含去污剂或清洗液。

1.3影响测定结果的几种因素●抗凝剂:草酸钠、EDTA、肝素不适于作抗凝剂;●黄疸,脂血,重度溶血和冰冻血浆影响测定结果不准;●使用纤溶药物,如双香豆素,链激酶,尿酶等可使凝固时间延长;●超过治疗试剂量的肝素使凝固时间延长;●FDP增加使凝固时间延长;●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天门冬酰胺酶,钠络酮等影响测试结果;●样本采集和处理不当,都会使凝固时间缩短或延长;●妊娠和急性炎症会影响某些测试结果。

1.4干粉试剂及血浆溶解●保证干粉完全溶解;●溶解时,轻轻转动容器,避免剧烈震荡;●确认溶剂种类,一般溶解液包括:蒸馏水/生理盐水/缓冲液/厂家特定溶解液,按说明书选择;复溶后,室温放置5-10分钟后方可使用二.具体项目操作注意事项1.PT凝血酶原时间I. 概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测定用来作为外科手术前对某一凝血因子的评价,以及用于监视抗凝治疗,当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测试时,对于正常结果需有2、3级所有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凝血四项(PT、APTT、TT、FIB)的测定。

2.实验原理
凝固法原理:在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试剂后,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

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中血的浑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

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做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 Detection Method法求得血液凝固时间。

3.标本要求
3.1.标本准备:采用塑料采血管或硅化玻璃注射器静脉采血,针头必须为21号以上,儿童可用23号。

采血技术熟练,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且以1分钟完成为宜,最多不宜超过3分钟以免某些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活化。

3.2.抗凝剂选择:以109mmol/L枸椽酸钠溶液为佳,血与抗凝剂按9:1混合。

建议用已加有抗凝剂的硅化真空采血管。

也可用带盖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但应保证血与抗凝剂的比例正确。

3.3.收到血标本后应尽快离心分离血浆,并尽快测量,全血储存在4-8℃不应超过2小时,室温下富含血小板血浆可存放3小时,去血小板血浆可存放2小时;4小时内不能测定的血浆应冷藏;不要把血浆置于37℃条件下超过10分钟。

应了解不同存放温度和时间对各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

4.材料
4.1.试剂的选择一方面要根据所用检测仪器,例如:光电检测法的凝血仪不宜用透光度差的试剂;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验试剂对疾病的敏感性,例如APTT试剂中所用活化剂不同(可用白陶土、硅藻土和鞣花酸),该试剂对肝素、凝血因子Ⅷ和因子Ⅸ缺乏及狼疮样抗凝物敏感性不同,所以需根据检测项目来选择不同活化剂。

(例如常用的APTT试剂的活化剂,以白陶土对凝血因子敏感,硅土对因子及肝素均敏感,鞣花酸对狼疮样抗凝物敏感性较强.PT试剂的选择也一样,例如对口服抗凝药物(华法令)检测应选择ISI与1.0接近的PT试剂。

)血栓与止血检验应尽可能选用仪器生产厂家推荐的配套试剂,并选择使用与仪器原理相匹配的试剂。

6.1.2 设置测试项目和病人编号:按”1“键设置测试项目,按“←”“→”选择“PT”,确认请按“确认/ENTER”键,取消请按“菜单/MENU”键。

按“2”键设置病人编号,直接输入病人号后,确认请按“确认/ENTER”键,取消请按“菜单/MENU”键。

6.1.3 将PT应用试剂根据测试样本多少取适量于试剂预温位预热至37C
6.1.4 加血浆20ul于空比色杯内(样本应加入杯子底部,不能有气泡),置于测试通道或预温位预温2分钟。

6.1.5 当预温到时后,将已预温的比色杯放入测试通道内,按“通道1”键,屏幕提示“请加入试剂”时,用联机加样枪吸取40ulPT工作试剂加入比色杯中,当加样器按到底后松开时仪器自动开始计时检测,最后显示和打印测量结果。

6.1.6质控品、正常对照血浆:操作方法同样品。

6.1.7关机:按“菜单/MENU”键,退回到主菜单后即可关机。

6.2 APTT检测步骤
6.2.1 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检后进入主菜单页面,然后按“1”进入“测量标本”子菜单。

6.2.2 设置测试项目和病人编号:方法同6.1.2
6.2.3 加血浆20ul于空比色杯内,再取APTT试剂20ul加入比色杯内,混匀后,置于测试通道或预温位预温3分钟。

6.1.4 当预温到时后,将已预温的比色杯放入测试通道内,按“通道3”键,屏幕提示“请加入试剂”时,用联机加样枪吸取20ul CaCl2(CaCl2预温3分钟)加入比色杯中,当加样器按到底后松开时仪器自动开始计时检测,最后显示和打印测量结果。

6.1.5 质控品、正常对照血浆:操作方法同样品。

6.1.6 关机:按“菜单/MENU”键,退回到主菜单后即可关机。

6.3 TT检测步骤
6.3.1 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检后进入主菜单页面,然后按“1”进入“测量标本”子菜单。

6.3.2 设置测试项目和病人编号:方法同6.1.2
6.3.3 加血浆30ul于空比色杯内,置于测试通道或预温位预温2分钟。

6.1.4 当预温到时后,将已预温的比色杯放入测试通道内,按“通道4”键,屏幕提示“请加入试剂”时,用联机加样枪吸取30ul 已预温好的TT试剂加入比色杯中,当加样器按到底后松开时仪器自动开始计时检测,最后显示和打印测量结果。

6.1.5 质控品:操作方法同样品。

6.1.6 关机:按“菜单/MENU”键,退回到主菜单后即可关机。

6.3 FIB检测步骤
6.3.1 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检后进入主菜单页面,然后按“1”进入“测量标本”子菜单。

6.3.2 设置测试项目和病人编号:方法同6.1.2
6.3.3 加血浆40ul于空比色杯内,置于测试通道或预温位预温3分钟。

6.1.4 当预温到时后,将已预温的比色杯放入测试通道内,按“通道2”键,屏幕提示“请加入试剂”时,用联机加样枪吸取20ul 已预温好的FIB试剂加入比色杯中,当加样器按到底后松开时仪器自动开始计时检测,最后显示和打印测量结果。

6.1.5 质控品:操作方法同样品。

6.1.6 关机:按“菜单/MENU”键,退回到主菜单后即可关机。

7.质量控制
7.1质控品跟随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意即质控品必须与患者标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检测,建立质控图信息后,以判断结果是否在控。

10.临床意义:
10.1 PT检测的临床意义
10.1.1 PT延长
a.外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Ⅱ、Ⅴ、Ⅶ、Ⅹ和纤维蛋白原减低,如先天性某因子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但均很少见,获得性的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等。

b.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肝素或FDP增多等。

10.1.2 PT缩短
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10.1.3 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监控
10.1.3.1一般认为以维持PT值在参考值的2倍左右(1.3—2.5倍)即25—30s,或PT R为1.3—1.5(最大不超过2)为宜。

10.1.3.2 PT%应控制在40%以上,减低到40%有出血倾向。

10.1.3.3不同情况下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最佳抗凝强度时INR的范围:
a.术前两周或术中口服抗凝药,INR为1.5—3.0;
b.原发或继发静脉血栓的预防,INR为2—3;
c.活动性静脉血栓、肺梗塞、复发性静脉血栓的预防,INR为2—4;
d.动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心脏换瓣术后,INR为3—4.5。

10.2 APTT检测的临床意义
10.2.1.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10.2.2 对内源凝血途径因子(Ⅷ、Ⅸ、Ⅺ)缺乏较CT敏感(血小板异常不影响APTT)能检出Ⅷ: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

对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则不够敏感,故APTT延长的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

此时可进一步做纠正试验,即于患者血浆中加入1/4量的正常新鲜血浆、硫酸钡吸附血浆或正常血清(试剂参见凝血酶原消耗试验的纠正试验),再做APTT,如正常血浆和吸附血浆能纠正延长的结果而血清不能纠正,则为因子Ⅷ缺乏;如吸附血浆不能纠正,其余两者都能纠正,则为因子Ⅸ缺乏;如三者都不能纠正,则为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

10.2.3 在使用肝素治疗时,多用APTT监测药物用量,一般以维持结果为基础值的2倍左右(1.5—3.0倍)为宜(75—100s之间)。

但应事先检测所用部分凝血活酶试剂是否对肝素敏感,即向正常人血浆中加入不同量肝素(从每毫升0.1—1.0IU),看其APTT是否相应延长。

10.3 TT检测的临床意义
10.3.1 TT延长:患者血循环中AT-Ⅲ活性明显增高,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
10.3.2 TT缩短:常见于血样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10.4 FIB检测的临床意义
10.4.1 FIB减少见于:
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严重肝脏疾病、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DIC、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新生儿及早产儿、某些产科意外、恶性肿瘤等。

10.4.2 FIB增高见于:
各种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栓塞病、月经期及妊娠期、糖尿病、动脉硬化、结缔组织病、手术后、休克、癌肿、骨髓瘤、放射治疗后等。

11.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