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凝血四项(PT、APTT、TT、FIB)的测定。

2.实验原理

凝固法原理:在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试剂后,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中血的浑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做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 Detection Method法求得血液凝固时间。

3.标本要求

3.1.标本准备:采用塑料采血管或硅化玻璃注射器静脉采血,针头必须为21号以上,儿童可用23号。采血技术熟练,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且以1分钟完成为宜,最多不宜超过3分钟以免某些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活化。

3.2.抗凝剂选择:以109mmol/L枸椽酸钠溶液为佳,血与抗凝剂按9:1混合。建议用已加有抗凝剂的硅化真空采血管。也可用带盖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但应保证血与抗凝剂的比例正确。

3.3.收到血标本后应尽快离心分离血浆,并尽快测量,全血储存在4-8℃不应超过2小时,室温下富含血小板血浆可存放3小时,去血小板血浆可存放2小时;4小时内不能测定的血浆应冷藏;不要把血浆置于37℃条件下超过10分钟。应了解不同存放温度和时间对各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

4.材料

4.1.试剂的选择一方面要根据所用检测仪器,例如:光电检测法的凝血仪不宜用透光度差的试剂;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验试剂对疾病的敏感性,例如APTT试剂中所用活化剂不同(可用白陶土、硅藻土和鞣花酸),该试剂对肝素、凝血因子Ⅷ和因子Ⅸ缺乏及狼疮样抗凝物敏感性不同,所以需根据检测项目来选择不同活化剂。(例如常用的APTT试剂的活化剂,以白陶土对凝血因子敏感,硅土对因子及肝素均敏感,鞣花酸对狼疮样抗凝物敏感性较强.PT试剂的选择也一样,例如对口服抗凝药物(华法令)检测应选择ISI与1.0接近的PT试剂。)血栓与止血检验应尽可能选用仪器生产厂家推荐的配套试剂,并选择使用与仪器原理相匹配的试剂。

6.1.2 设置测试项目和病人编号:按”1“键设置测试项目,按“←”“→”选择“PT”,确认请按“确认/ENTER”键,取消请按“菜单/MENU”键。按“2”键设置病人编号,直接输入病人号后,确认请按“确认/ENTER”键,取消请按“菜单/MENU”键。

6.1.3 将PT应用试剂根据测试样本多少取适量于试剂预温位预热至37C

6.1.4 加血浆20ul于空比色杯内(样本应加入杯子底部,不能有气泡),置于测试通道或预温位预温2分钟。

6.1.5 当预温到时后,将已预温的比色杯放入测试通道内,按“通道1”键,屏幕提示“请加入试剂”时,用联机加样枪吸取40ulPT工作试剂加入比色杯中,当加样器按到底后松开时仪器自动开始计时检测,最后显示和打印测量结果。

6.1.6质控品、正常对照血浆:操作方法同样品。

6.1.7关机:按“菜单/MENU”键,退回到主菜单后即可关机。

6.2 APTT检测步骤

6.2.1 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检后进入主菜单页面,然后按“1”进入“测量标本”子菜单。

6.2.2 设置测试项目和病人编号:方法同6.1.2

6.2.3 加血浆20ul于空比色杯内,再取APTT试剂20ul加入比色杯内,混匀后,置于测试通道或预温位预温3分钟。

6.1.4 当预温到时后,将已预温的比色杯放入测试通道内,按“通道3”键,屏幕提示“请加入试剂”时,用联机加样枪吸取20ul CaCl2(CaCl2预温3分钟)加入比色杯中,当加样器按到底后松开时仪器自动开始计时检测,最后显示和打印测量结果。

6.1.5 质控品、正常对照血浆:操作方法同样品。

6.1.6 关机:按“菜单/MENU”键,退回到主菜单后即可关机。

6.3 TT检测步骤

6.3.1 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检后进入主菜单页面,然后按“1”进入“测量标本”子菜单。

6.3.2 设置测试项目和病人编号:方法同6.1.2

6.3.3 加血浆30ul于空比色杯内,置于测试通道或预温位预温2分钟。

6.1.4 当预温到时后,将已预温的比色杯放入测试通道内,按“通道4”键,屏幕提示“请加入试剂”时,用联机加样枪吸取30ul 已预温好的TT试剂加入比色杯中,当加样器按到底后松开时仪器自动开始计时检测,最后显示和打印测量结果。

6.1.5 质控品:操作方法同样品。

6.1.6 关机:按“菜单/MENU”键,退回到主菜单后即可关机。

6.3 FIB检测步骤

6.3.1 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检后进入主菜单页面,然后按“1”进入“测量标本”子菜单。

6.3.2 设置测试项目和病人编号:方法同6.1.2

6.3.3 加血浆40ul于空比色杯内,置于测试通道或预温位预温3分钟。

6.1.4 当预温到时后,将已预温的比色杯放入测试通道内,按“通道2”键,屏幕提示“请加入试剂”时,用联机加样枪吸取20ul 已预温好的FIB试剂加入比色杯中,当加样器按到底后松开时仪器自动开始计时检测,最后显示和打印测量结果。

6.1.5 质控品:操作方法同样品。

6.1.6 关机:按“菜单/MENU”键,退回到主菜单后即可关机。

7.质量控制

7.1质控品跟随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意即质控品必须与患者标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检测,建立质控图信息后,以判断结果是否在控。

10.临床意义:

10.1 PT检测的临床意义

10.1.1 PT延长

a.外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Ⅱ、Ⅴ、Ⅶ、Ⅹ和纤维蛋白原减低,如先天性某因子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但均很少见,获得性的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等。

b.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肝素或FDP增多等。

10.1.2 PT缩短

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10.1.3 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监控

10.1.3.1一般认为以维持PT值在参考值的2倍左右(1.3—2.5倍)即25—30s,或PT R为1.3—1.5(最大不超过2)为宜。

10.1.3.2 PT%应控制在40%以上,减低到40%有出血倾向。

10.1.3.3不同情况下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最佳抗凝强度时INR的范围:

a.术前两周或术中口服抗凝药,INR为1.5—3.0;

b.原发或继发静脉血栓的预防,INR为2—3;

c.活动性静脉血栓、肺梗塞、复发性静脉血栓的预防,INR为2—4;

d.动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心脏换瓣术后,INR为3—4.5。

10.2 APTT检测的临床意义

10.2.1.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10.2.2 对内源凝血途径因子(Ⅷ、Ⅸ、Ⅺ)缺乏较CT敏感(血小板异常不影响APTT)能检出Ⅷ: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对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则不够敏感,故APTT延长的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此时可进一步做纠正试验,即于患者血浆中加入1/4量的正常新鲜血浆、硫酸钡吸附血浆或正常血清(试剂参见凝血酶原消耗试验的纠正试验),再做APTT,如正常血浆和吸附血浆能纠正延长的结果而血清不能纠正,则为因子Ⅷ缺乏;如吸附血浆不能纠正,其余两者都能纠正,则为因子Ⅸ缺乏;如三者都不能纠正,则为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

10.2.3 在使用肝素治疗时,多用APTT监测药物用量,一般以维持结果为基础值的2倍左右(1.5—3.0倍)为宜(75—100s之间)。但应事先检测所用部分凝血活酶试剂是否对肝素敏感,即向正常人血浆中加入不同量肝素(从每毫升0.1—1.0IU),看其APTT是否相应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