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动植物采样方法

合集下载

浮游植物的采集

浮游植物的采集

三、计数方法 将浓缩沉淀后水样充分摇匀后,立即用0.1ml吸量管吸出0.1ml样品,注入 0.1ml计数框内(计数框的表面积最好是20×20㎜ 2 ),小心盖上盖玻片( 22×22㎜2),在盖盖玻片时,要求计数框内没有气泡,样品不溢出计数框。 然后在14×40或16×40倍显微镜下计数。即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计数。每 瓶标本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每片大约计算50~100个视野,但视野数可按浮 游植物的多少而酌情增减,如平均每个视野不超过1~2个时,要数200个视野 以上,如果平均每个视野有5~6个时要数100个视野,如果平均每个视野有十 几个时数50个视野就可以了。同一样品的两片计算结果和平均数之差如不大 于其均数的±15%,其均数视为有效结果,否则还必须测第三篇,直至三片 平均数与相近两数之差不超过均数的15%为止,这两个相近值的平均数,即 可视为计算结果。 在计数过程中,常碰到某些个体一部分在视野中,另一部分在视野外,这 时可规定出在视野上半圈者计数,出现在下半圈者不计数。数量最好用细胞 表示,对不宜用细胞数表示的群体或丝状体,可求出其平均细胞数。 计算时优势种类尽可能鉴别到属,注意不要把浮游植物当作杂质而漏计。 计数时可按下列格式记录,然后再进行整理计算。 视野数 种 类 第一片 第二片 正 小球藻 正正 正正 正 衣 藻 正 正 正正 小环藻 正 正
四、数量与生物量的计算: 1.一升水中的浮游植物的数量(N)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Cs V N = × × Pn Fs Fn U
式中:Cs — 计数框体积(㎜2),一般为400㎜2。 Fs — 每个视野的面积(㎜2),лR2,视野半径r可用台微尺测出 (一定倍数下)。 Fn — 计数过的视野数。 V — 一升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 U — 计数框的体积(ml)为0.1ml。 Pn — 计数出的浮游植物个数。 如果计数框、显微镜固定不变,Fn、V、U也固定不变,公式中的 Cs V ( Fs Fn × U )可视为常数,此常数用K表示,则上述公式可 简化为:N=K×Pn。 Pn代表某种藻类的个数,计算结果N只表示一升水中这种藻类的 数量;Pn若代表各种藻类的总数,计算结果N则表示一升水中浮游 植物的总数。前者若求浮游植物数量将各计算结果相加即可。

浮游动物的采样方法

浮游动物的采样方法

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测量方法自赵文《水生生物学》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存在生物体的数量或质量。

现存量若以个体数表示则可称为丰度或(数量)密度,单位为个/L。

若以质量表示则可称为生物量,单位为mg/L。

采集方法:一采水器采水后沉淀分离(适用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二用网过滤(适用于枝角类、挠足类等甲壳动物)。

仪器:采水器,(25#)浮游生物网,显微镜,计数框(计数原生动物用0.1ml计数框,计数轮虫和甲壳动物用1ml计数框)解剖镜,毛细管,目测微尺一采集1 设站根据浮游动物的分布设站。

2 采水层次由水体的深度决定。

切不可之采一个表层或一个底层水样。

(据夏季调查,东湖B站(水深4m左右),在2m的水层区,甲壳动物的数量约占31%,而入2m一下的水层占69%左右。

同时还发现,在夏季,一般幼体喜欢在表层,成体在深层。

)分层方法:是每隔0.5m或1m,甚至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得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许多水库或深水湖泊,水深20m以上,这种水体在夏季及冬季存在温跃层(或称变温层)。

由于在温跃层一下缺乏光照,浮游植物数量极少,依赖植物生存的浮游动物数量也相应减少。

如果从养殖角度而言,只取温水层以上的水层就足够了。

3 采水量浮游动物不但种类组成复杂,而且个体大小相差也极悬殊。

因此要根据它们在水体中的不同密度二采不同的水量。

(目前计数原生动物、轮虫的水样量以1L为宜,枝角类、桡足类则以10~50L较好。

)4 采集时间采样时间要尽量保持一致。

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为好。

在长江中下游采集,如果采集四次,则春、夏、秋、冬各一次。

如果只采一次,则应在秋季(9、10月)进行为好。

(这是因为9~10月正是鱼类摄食旺季,为鱼类生长的最佳时期,如果此时有较高的现存量,则可认为该水体中有较大的供铒能力。

)浮游动物样品的固定,原生动物和轮虫可用碘液或福尔马林,加量同浮游植物(一般可与浮游植物合用同一样品)。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分析[优质PPT]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分析[优质PPT]
15longicauda尾索动物门urochordata住囊虫oikopleura多毛类幼虫polychaetalarva浮游幼虫pelagiclarva双壳类幼体bivalvialarva腹足类幼体gastropodalarva这三者幼体的形态和成体很相似桡足类无节幼虫naupliuslarva藤壶无节幼虫naupliuslarva无节幼体又称六肢幼体亦即有六条腿磁蟹蚤状幼体porcellanalarva阿利玛幼虫alimalarva琵琶虾寄居蟹短尾类蚤状幼虫brachyurazoealarva短尾类大眼幼虫m
H:黄海 Ⅰ :浅水Ⅰ型网网底表垂直拖网
0902:2009年2月 A1:站号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浮游动物样品生物量测定
浮游动物生物量以浅水Ι 型浮游生物网的样品为准。
所需工具:筛绢、滤纸、布氏漏斗、真空抽滤泵、 电子天平、镊子等。
布氏漏斗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真空抽滤泵
生物量测定步骤:
冲网:
用水在网外自上而下反复冲洗, 不能把水冲进网口内,保证样 品被冲洗到网底管内;
网底管用较缓的水流冲洗,反 复多冲几次;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收集样品: 通过旋转网底管底部的开关旋钮,把网底管内的
样品收入样品瓶内,反复冲洗网底管多次以保证 样品被全部收集; 洗净网底管,避免把上一站的样品带到下一站中。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样品鉴定的技术要求:
样品分析要求尽可能鉴定到种(幼体除外),并按种计数; 标本数量较少的应全部计数; 若标本数量较大,应先将个体大的标本(如水母、虾类、箭虫等) 全部拣出,剩余的稀释取分样计数; 计数时残损个体,按头部计数。
优势种、常见种应力求鉴定到种

浮游动物鉴定方法

浮游动物鉴定方法

浮游动物鉴定方法浮游动物鉴定方法浮游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中。

它们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不仅是海洋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还是水质评估和生物监测的重要指标。

因此,准确鉴定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非常重要。

在浮游动物鉴定中,通常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以确定它们的形态特征、结构和颜色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浮游动物鉴定方法:1. 样本采集:在水体中采集浮游动物样本时,应选择透明的容器,避免样本被污染或破坏。

最好在采样后尽快进行观察,以确保浮游动物的活性和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2. 样本制备:取一小部分浮游动物样本,加入适量的水,使其浓度适中。

然后,将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覆盖一个薄玻片,并用透明胶带固定,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3. 显微镜观察: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使用适当的倍率进行观察。

通常,10倍或40倍的放大倍率足够观察浮游动物的结构和特征。

4. 形态鉴定:通过观察浮游动物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鳃、触角等,来确定它们的种类。

此外,还可以观察其运动方式和行为模式等特征。

5. 参考资料和专家咨询:在鉴定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浮游动物分类书籍、图鉴和在线数据库,以了解更多关于特定种类的信息。

此外,也可以咨询专家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鉴定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浮游动物的鉴定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并且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在进行浮游动物鉴定之前,建议获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浮游动物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样本采集、样本制备、显微镜观察、形态鉴定和参考资料等步骤。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和分布,为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

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

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

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1)网具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

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

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

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

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

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

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

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

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

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单位:厘米②浮游生物定量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量采集。

其组成、质地、规格尺寸和制作方法与定性网基本相同。

二者有两点区别。

一点是定量网前端有两个金属环(前小后大),两环间有一圈帆布,称为上锥部(附加套),用途在于减少由于曳网时浮游生物着逆流向外而流失;另一点是网身较定性网略长(图8-2)。

浮游动物的采样方法

浮游动物的采样方法

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测量方法自赵文《水生生物学》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存在生物体的数量或质量。

现存量若以个体数表示则可称为丰度或(数量)密度,单位为个/L。

若以质量表示则可称为生物量,单位为mg/L。

采集方法:一采水器采水后沉淀分离(适用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二用网过滤(适用于枝角类、挠足类等甲壳动物)。

仪器:采水器,(25#)浮游生物网,显微镜,计数框(计数原生动物用0.1ml计数框,计数轮虫和甲壳动物用1ml计数框)解剖镜,毛细管,目测微尺一采集1 设站根据浮游动物的分布设站。

2 采水层次由水体的深度决定。

切不可之采一个表层或一个底层水样。

(据夏季调查,东湖B站(水深4m左右),在2m的水层区,甲壳动物的数量约占31%,而入2m一下的水层占69%左右。

同时还发现,在夏季,一般幼体喜欢在表层,成体在深层。

)分层方法:是每隔0.5m或1m,甚至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得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许多水库或深水湖泊,水深20m以上,这种水体在夏季及冬季存在温跃层(或称变温层)。

由于在温跃层一下缺乏光照,浮游植物数量极少,依赖植物生存的浮游动物数量也相应减少。

如果从养殖角度而言,只取温水层以上的水层就足够了。

3 采水量浮游动物不但种类组成复杂,而且个体大小相差也极悬殊。

因此要根据它们在水体中的不同密度二采不同的水量。

(目前计数原生动物、轮虫的水样量以1L为宜,枝角类、桡足类则以10~50L较好。

)4 采集时间采样时间要尽量保持一致。

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为好。

在长江中下游采集,如果采集四次,则春、夏、秋、冬各一次。

如果只采一次,则应在秋季(9、10月)进行为好。

(这是因为9~10月正是鱼类摄食旺季,为鱼类生长的最佳时期,如果此时有较高的现存量,则可认为该水体中有较大的供铒能力。

)浮游动物样品的固定,原生动物和轮虫可用碘液或福尔马林,加量同浮游植物(一般可与浮游植物合用同一样品)。

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调查方法

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调查方法

个视野有十几个时,数50个视野就够了,如果平
均每个视野有5-6个时,就需数100个视野;如果平 均每个视野不超过1-2个时,要数200个视野以上,

数横条,最少不少于5条具体可自行掌握。 总之不论数视野还是数横条,每片计数到 的溪流植物总数应达到200个(低浓度时)500个(高浓度时)以上。 同一样品的二片计数结果与其均数之差距 如果不大于其均数的10%,这两个相近的值 的均数即可视为计数结果。
在器壁的可能性,然后静置沉淀24-48小时候。再 用乳胶管或橡皮管利用虹吸原理小心地抽出上都
不含藻类的清液。一般约剩下20-40毫升沉淀物转
入30或50毫升的定量瓶中,用上述清液冲洗沉淀
器2-3次,洗液仍倒入定量瓶中使水量恰好达到30
或50毫升。然后贴上标签,标签上要记载采集时 间、地点、采水量、池号和样品号等。

例:计数第一个片为250个,计数第二片为 246个 则两片的均数为(250+246)/2=248 均数与第一片之差:248-250= -2 均数与第二片之差:248-246=2 则:-2/248= -0.0081即 -0.81% 2/248=+0.0081 即 0.81% 因为0.81%<10%,所以上述相近值的均数应 视为计数结果。
七、数量计算: 1、定性 2、定量结果 浮游植物定量:

使用的工具有:带有0.1毫升刻度的小吸管,容量 为0.1毫升的计数框(面积20ⅹ20毫米2)和具有移
动台的显微镜。

经0.1毫升吸管吸水0.1毫升于方框内,盖上盖玻片, 如果框内无气泡亦无水液溢出,即表示容量标准 适合,检查三次均适合,此半数框即可使用。每 次计数时用的盖玻片应用碱水或肥皂水洗净备用。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分析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分析
浮游植物主要包括藻类,如蓝藻 、绿藻、硅藻等,而浮游动物则 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浮游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浮游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几 乎存在于全球各地的水域中。
不同地区和不同水域的浮游生物种类 和数量分布各不相同,受到温度、光 照、盐度、水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浮游生物的生态作用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采集浮游生物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如浮游生物网、采水器、标本瓶、显微 镜、计数板等。这些工具和设备用于捕获、保存和观察浮游生物样品。
样品处理与保存
总结词
对采集到的浮游生物样品进行处理的步骤和方法。
详细描述
对采集到的浮游生物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存,以保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处理方法包括洗涤、筛选、 浓缩、固定等,保存则通常采用加入适量固定剂或保存液,以及低温或冷冻等方法。样品处理和保存的步骤对于 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计数法
总结词
根据一定体积的浮游生物样品中含有的 个体数量进行计数。
VS
详细描述
计数法是浮游生物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 一,通过在一定体积的样品中计数浮游生 物的个体数量,可以得出该体积内的浮游 生物密度。该方法需要使用计数板或计数 池等工具,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生物量测定法
总结词
通过测量浮游生物样品的重量、干重或湿重 来推算其生物量。
采样点的选择与布局
采样点选择
在选择浮游生物采样点时,应考虑水 体的类型、流速、水深、水质、底质 等因素,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具有代 表性。
采样点布局
采样点的布局应遵循均匀分布的原则 ,尽可能覆盖整个水体,避免出现采 样盲区。
采样时间与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游动植物采样方法
一、浮游植物定量
用1L的塑料瓶,直接在采样点装满水,加10-15ml的鲁哥试剂,摇匀。

鲁哥试剂即将6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4g碘充分摇动,待其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00ml,即配成鲁哥氏液。

二、浮游植物定性
定性样品用孔径约0.064 mm的25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下约0.5 m处以适当的速度作“∞”字形来回拖动1~3 min,获得的浓缩样,放入50ml的白色方瓶中,添加适量的鲁哥氏液固定。

三、浮游动物定量
表层取水样10L(中层和底层取20L水样)过25号浮游生物网,获得的浓缩样,放入50ml的白色方瓶中,4%添加的福尔马林溶液。

福尔马林溶液即40%的甲醛与蒸馏水按照1:9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

四、浮游动物定性
定性样品用孔径约0.064 mm的25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下约0.5 m处以适当的速度作“∞”字形来回拖动1~3 min,获得的浓缩样,放入50ml的白色方瓶中,添加适量的鲁哥氏液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