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 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 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 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 非作歹;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 忧君忧民。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 ]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 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 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咏史怀古诗鉴赏
• 【温故知新】 •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 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 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 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 景交融 •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 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尾句中的“吟魂”在诗中指的是什么?该诗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尾句中的“吟魂”在诗中指的是屈 原想象中的屈原。 该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既有 对屈原伟大爱国精神的崇敬之情,也有 对时局的愤慨之意,还有对屈原悲剧的 凄婉 之慨。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 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 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 感慨(喻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 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 的斥责。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 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别加以说明。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赏析:西塞山怀古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 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 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 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 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 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 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 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 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 及语言特色。(4分)
(1)燕子 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 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 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 的散曲风味。
有人说,《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 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悲昭君以自悲也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 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不同意。 2、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 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托了自己 的身世之感。 3、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 不遇的感伤。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 )
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 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对历史遗迹的追 思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 (讽刺时事),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 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 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 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 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2、【答案】 ⑴屈原 白居易
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 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 闷; 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 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 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 篇。
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 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四、总体把握,分析写法 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对比、用典)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 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 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 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解题注意事项: 1、解读诗歌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歌。 2、解读诗歌要善于运用试题中的有效信息。(作者、朝代、 注释)
作者借歌颂和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来谴责南宋朝廷的 腐败无能和苟且偷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 情。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 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孝文帝“夜半前席”,郑重求贤,虚心垂询,不是为了 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讽刺 何其辛辣! 作者以此寓讽时主,又包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自怜。感慨 何其深沉!

咏史怀古类古诗10首鉴赏

咏史怀古类古诗10首鉴赏

十首经典咏史怀古诗赏析以下是10首咏史怀古诗以及它们的鉴赏:1.《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凭吊昔日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通过描写月夜江景的美丽,勾勒出当年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背景,表达出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

3.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写作者登上幽州台远望山河的广阔,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4.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诗通过对潼关路途的描绘,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通过描绘折戟沉沙的景象,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6.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绘,表达出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和人生的悲凉之感。

7.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激愤的心情,同时又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乐观态度。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感伤兴衰, 借古讽今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救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把目光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他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希望能引起世人的警戒。尽管触点在 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这类诗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昔盛今衰型
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乌衣巷 刘禹锡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 ,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 ,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 使人耳目一新。
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情感:
• 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 • 对自己:(积极或消极):建功立业之渴望,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 • 对国家对时代:(忧国伤时)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抨击,人民疾
2、同病相怜型(类比)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与古代人物同病相怜,拿古人与自己类比,借对古人的不幸遭遇的 同情,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抒发建功立 业的渴望。
小结一:怀人伤己寄寓作者情感
• 仰慕先贤之敬意 • 先贤失意之痛惜 • 壮志未酬之怅惘 • 怀才不遇之感伤 • 建功立业之渴望
4、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5、化碧:人们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五柳: “五柳” 隐者的代称。 7、东篱: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8.《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思想感情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事人非的沧桑; 借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
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 用典
答题方法 找准连接点
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
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赤壁、隋堤、马
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
妃祠、乌江亭、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
史之乱等。
咏史怀古诗小结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其二:碧草映阶,自为春 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 鹂隔叶,空作好音——因诗 人无心倾听。 渲染苍凉的气 氛,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
总结: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理想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许身社稷,志在救国
付出 结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不同 协助先主立业开基 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 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 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 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 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
诗类点击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从西晋灭吴角度:警告重新抬头的割 据势力,不要违背历史潮流。
从东吴覆灭角度:提醒骄奢腐败的唐 王朝要吸取教训。“兴废由人事,山 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 借古讽今 寓情于景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拓展阅读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怀人伤己 分

怀古伤今
怀 人 伤 己
对比失落型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 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 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 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
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 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 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 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
• 新亭对泣: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 藉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 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 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鼎盛时代的 朱雀桥上衣冠往来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王谢: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谢安。
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刘禹锡咏史怀
刘备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 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 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 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对比上面两首 诗,有何不同?
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 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 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 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不同的 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尊还酹江月。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 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 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 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 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 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 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 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 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 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 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 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 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 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 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 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 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 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 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 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 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 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 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 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 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古人—— 西施、屈原、荆 轲、项羽、贾谊、苏武、
赵飞燕、诸葛亮、周瑜、隋炀帝、唐玄宗、
3、表现手法
用典。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 虚实结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借景抒情。 修辞手法: 拟人、象征、衬托、比喻等
答题指导
鉴赏步骤:
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要分析手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吴宫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小径里; 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 座荒凉古墓。
物是人非型
昔日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 人非给人带来幻梦感觉,不由得让人作冷 静的思考。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 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 基调凄凉不堪,句句融合诗人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咏史怀古诗:
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 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 兴衰发表议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 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 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 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返回
【心理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 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 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 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 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 《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 《咏怀古迹》
咏史怀古诗的诗人心理(诗歌主旨)
【心理一】怀人伤己 【心理二】怀古伤今 【心理三】理性反思
心理一:怀古伤今 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有
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 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对比失落型
周瑜: 年龄:2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 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 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 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 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 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 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寄警世
伤时之意,实际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 享受而重蹈历史覆辙。
理性分析,冷静剖析历史
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昔盛今衰型
物是人非型
昔盛今衰型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感慨,暗含对现 实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疾苦,担 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 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 史覆辙。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 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 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 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同病相怜型
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 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随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 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 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 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 品的深刻寓意。
返回
【心理三】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感慨;此 类诗作,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高度,独抒机杼,表达对 历史事实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多是作者在怀古 咏史的同时,融进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 ,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理性分析,冷静剖析历史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 灭”之大功,可谓是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 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 。强烈 的对比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
实,典故、通解文字)
讥讽周瑜侥幸成功。开头两句,慨叹前朝人物 事迹。后两句议论了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 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写。
返回
特点
1,结构 2,意象 3,表现手法
1、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
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 马嵬、 华清宫、秦淮河 、乌 江 亭、隋 宫、乌衣巷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 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 唐后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