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说明
应急预案疏散路线说明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在发生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时,能迅速、有序、安全地疏散人员,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疏散路线说明。
二、疏散原则1. 生命至上:在疏散过程中,首先要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其次考虑财产损失。
2. 优先顺序:先疏散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然后是其他人员。
3. 分级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疏散措施。
4. 严密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确保疏散工作顺利进行。
三、疏散路线1. 楼梯疏散: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首先使用楼梯进行疏散。
具体路线如下:(1)由各楼层起火点开始,按照逆时针方向,由近及远进行疏散。
(2)人员疏散过程中,保持两列纵队,不得拥挤,严禁乘坐电梯。
(3)各楼层安全通道口设置引导员,负责指挥疏散。
2. 室外疏散:当楼梯疏散不畅或发生其他原因需要室外疏散时,按照以下路线进行:(1)各楼层人员按照逆时针方向,由近及远向室外疏散。
(2)在室外安全区域,按照两列纵队,由近及远进行集合。
(3)集合完毕后,听从指挥员的统一安排,前往指定地点。
3. 特殊情况疏散:(1)火灾:在火灾发生时,首先要关闭门窗,切断电源,然后按照楼梯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2)地震: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迅速躲到桌子下、墙角等坚固的地方,待地震结束后,按照楼梯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3)恐怖袭击:在恐怖袭击发生时,迅速躲避到隐蔽处,待袭击结束后,按照楼梯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四、疏散注意事项1. 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疏散路线的宣传,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疏散路线的认识。
2. 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在疏散过程中,保持冷静,听从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4. 疏散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财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 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行动,确保疏散工作顺利进行。
五、应急指挥与保障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疏散工作。
路网工程-南区纵线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

根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规定,设计速度为15km∕h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12%,终点位置顺接北区纵向线采用的13. 6%纵坡。
3. 2路线布设的原则(1)该项目在布线时,依据沿线的地质、地形,注重立体线形设计,除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考虑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视觉和心理要求,使其在视觉上保持视线的连续性,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路线力求顺应地形走势布线,正确运用线形要素规定值,合理组合各线形要素,采取相应的交通工程设施等技术措施,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2)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貌相协调,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尽量接近,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避免小半径圆曲线与陡坡相重合的线形,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对一些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地段尽可能地采用了高标准,同时兼顾技术指标的均衡性。
(3)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纵面线形设计时,结合沿线地形、控制点标高、与平面线形的组合等因素,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为填方,同时避免高填深挖,以减轻对自然地貌与环境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
(4)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线形组合设计时,各技术指标除分别满足平面、纵断面规定值外,还考虑横断面对线形组合与行驶安全和舒适的影响,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最不利值的相互组合。
确定平面、纵断面的各相对独立技术指标时,各技术指标除相对均衡、连续外,还考虑与之相邻路段的各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
3. 3路线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充分考虑了路线附近地形、地物,尽量做到少拆迁,不占基本农田、少占耕地,第二篇路线说明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1.1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20;(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3)《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 55号;(5)《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2015. 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贵州省交通厅;(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7)《公路交通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12)《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13)《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14)《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H-20211. 2技术标准根据项目特点,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本项目采用四级公路(I类)标准,设计速度15km∕h, 路基宽度9米,车道宽度2X3. 25米,路肩2X0. 5m,设计荷载采用公路TI级。
各班疏散路线说明

见示意图,由班主任详细安排),走东门的同学出门后,排成单排直接扶楼梯走西楼梯下楼,走西门的同学出门后在走廊北侧行走,在东门口等待走东门的同学全部出门后,跟随最后一个出东门的同学下楼。
走,走东门的同学出门后,跟在二年级最后一个同学后面扶楼梯下楼,走西门的同学在东门口等待走东门的同学全部出门后,跟随最后一个出东门的同学下楼。
走,走西门的同学出门后,排成单排直接扶楼梯走东楼梯下楼,走东门的同学在西门口等待走西门的同学全部出门后,跟随最后一个出西门的同学下楼。
走,走西门的同学出门后,跟在三年级最后一个同学后面扶楼梯下楼,走东门的同学在西门口等待走西门的同学全部出门后,跟随最后一个出西门的同学下楼。
排成单排直接扶楼梯走西楼梯下楼,走西门的同学出门后在走廊北侧行走,在东门口等待走东门的同学全部出门后,跟随最后一个出西门的同学下楼。
走到二楼要等待一、二年级同学先下楼后,跟在一年级最后一个同学后面从西楼梯下楼。
跟在五年级最后一个同学后面扶楼梯下楼,走西门的同学在东门口等待走东门的同学全部出门后,跟随最后一个出东门的同学下楼。
由于五、六年级人数较多,在走到二楼时若东楼梯空闲,可以走东楼梯,指挥老师可以给予指导。
应急预案疏散路线说明

一、背景为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人员疏散,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疏散路线说明。
二、适用范围本疏散路线说明适用于公司、学校、公共场所等所有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场所。
三、疏散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人员生命安全为首要原则。
2. 有序疏散:按照既定路线,保持疏散队伍整齐,避免拥挤。
3. 快速高效:确保疏散过程迅速、高效,减少疏散时间。
4. 信息畅通:及时发布疏散信息,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四、疏散路线1. 公司(1)紧急情况发生后,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员工按照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2)疏散路线如下:- 1楼员工:由1楼安全出口直接撤离至公司附近的安全区域。
- 2-10楼员工:由各楼层的安全通道或楼梯,撤离至公司附近的安全区域。
2. 学校(1)紧急情况发生后,学校管理层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师生按照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2)疏散路线如下:- 学生:由教室前门、后门或紧急出口,撤离至学校操场或其他安全区域。
- 教职工:由各办公室的安全出口,撤离至学校操场或其他安全区域。
3. 公共场所(1)紧急情况发生后,公共场所管理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按照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2)疏散路线如下:- 商场、超市:顾客由各楼层的安全通道或楼梯,撤离至商场出口或其他安全区域。
- 电影院、剧院:观众由各放映厅的安全出口,撤离至电影院出口或其他安全区域。
五、疏散注意事项1. 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公共场所管理人员应熟悉疏散路线,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组织人员疏散。
2. 疏散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引导人员保持队形,避免拥挤,确保人员安全。
3. 疏散时,请勿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4. 疏散过程中,如遇火情,请勿乘坐电梯,应使用楼梯逃生。
5. 疏散完毕后,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公共场所管理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疏散情况。
六、应急指挥部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工作。
乘车路线说明

乘车路线说明
一、长沙火车站—华文森林酒店
路线1:搭乘602路公交车至湘府路万家丽路口站下,步行510米至华文森林酒店。
路线2:乘坐出租车,出发到华文森林酒店约13公里,车程30分钟,费用约30元。
二、长沙高铁南站—华文森林酒店
路线1:搭乘16路或938路公交至省植物园北站下车,步行39米至华文森林酒店。
路线2:乘坐出租车,出发到华文森林酒店约6.9公里,车程约20分钟,费用约18元。
三、黄花国际机场—华文森林酒店
路线1:步行582米至磁浮机场站,搭乘磁浮快线至磁浮高铁站,再转乘16路或938路公交车至省植物园北站下车,步行39米至华文森林酒店。
路线2:乘坐机场快线至汽车南站,步行260米到汽车南站过渡站,再转乘16路公交车至湘府路口西站下车,步行467米至华文森林酒店。
路线3:乘坐出租车,出发到华文森林酒店约26.3公里,车程约36分钟,费用约70元。
乘车路线说明

乘车路线说明
一、南宁火车站—南宁邕州饭店
路线a:步行至火车站对面,中华苏州路口(约150米)→乘坐704路车→友爱民主路口站下车→步行200米至南宁邕州饭店
路线b:步行至火车站对面(约100米)→乘坐7路车→民主新民路口下车→步行约200米至南宁邕州饭店
乘坐出租车:出口处排队上车,出发到南宁邕州饭店约2公里,车程10分钟,费用约10元。
二、南宁火车东站—南宁邕州饭店
路线a:乘坐17路车→新民民主路口站下车→步行200米至南宁邕州饭店
乘坐出租车:出口处排队上车,出发到南宁邕州饭店约11公里,车程30分钟,费用约40元。
三、南宁机场—南宁邕州饭店
路线a:步行至吴圩机场站(约700米)→乘坐301路车→朝阳广场站下车→步行约700米至南宁邕州饭店
路线b:机场→市火车站,路程约30公里,用时约60分钟,到达市火车站后,参照(南宁火车站—南宁邕州饭店)路线到达。
乘坐出租车:出发到南宁邕州饭店约33公里,车程60分钟,费用约130元。
公路路线设计说明

公路路线设计说明
公路的设计可分为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结构设计等环节。
线形设计是确定公路的走向和布局,纵断面设计是根据地形条件确定公路的纵向剖面,横断面设计是确定公路的横向剖面,结构设计是确定公路的各种结构的类型和参数。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需求:要根据当地的交通需求和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确定公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中途的交通枢纽和服务设施的位置。
2.地形条件:要根据地形的起伏、山川河流等地形条件,合理选择公路线路的走向和布局,避免陡坡、急弯和险段的设计,确保行车的稳定和安全。
3.经济效益:要考虑公路设计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尽量选择经济合理的线路,减少工程难度和建设成本,提高投资的效益。
4.环境保护:要考虑公路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水体、土壤和植被等的破坏,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减少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安全性:要在设计中考虑道路的安全性,采取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比如合理设置路段的限速标志、交通信号灯、隧道和桥梁等设施。
6.规划配套:要根据公路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合理规划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建设规模,确保公路线路的周边能够提供相应的交通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
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需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结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估,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之,公路路线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设计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地形条件、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安全性和规划配套等因素,以实现公路的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交通运输。
公路路线设计说明

路线说明1、概述1.1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1)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推荐方案路线起点设置在虎周公路(S323)黄家棚村处,远期规划与点军区已规划东岳二路相交,与站前一路顺接。
本项目起点近期能与虎周公路相接,保证畅通,远期又能与规划的路网衔接,保证了远期发展。
路线往西北展线,经过黄家棚村、石堰村,天王寺村,根据路网规划,结合宜昌市规划局、公路局及业主的相关意见,本项目终点定在天王寺村处。
路线全长7.016km。
主要控制点为:路线起点(虎周省道S323黄家棚处)、三湾养老基地项目规划用地图、路线终点(天王寺村村道)、东岳二路交叉口。
2)沿线主要河流、城镇、公路项目所在区域地处长江流域,与路线相关的主要河流:桥边河及其支流。
本项目部分线位位于宜昌市点军区城区内,路线布设主要受该区的城市规划影响。
与本项目相关及交叉的公路有:虎周省道S323、东岳二路等。
1.2任务依据1、《宜昌市点军区黄新公路新建工程勘察设计合同》(2012年11月);2、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宜昌市点军区黄新公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12月);3、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等;4、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宜发改审批【2013】11号);5、建设单位、专家现场踏勘的指导意见。
1.3总体设计思路1.3.1项目特点分析(1)项目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环保和景观要求高本项目所在地宜昌市位于湖北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是鄂西湘北渝东区域的经济中心。
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发达的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也是湖北大三角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历来是重要的商品物质集散地。
路线经过的桥边镇东北部的天王寺村护珠园地段,深藏着10多个瀑布,这里大小水潭串连串,瀑布一个接一个,可谓山清水秀,风景奇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一、高程采用假定高程系。
二、设计高程为路中心线标高。
三、图纸尺寸除特别标注外,里程桩号以千米计,百米桩以百米计,钢材尺寸以毫米计,其余均以米及厘米计。
四、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
1、本段路线位于乌什县境内,公路自然区划属绿洲-荒漠区(Ⅵ
2
区),本项目路线建设标准:按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
2、该工程为改建道路工程,部分利用已建老路,根据现有公路技术标准、路基、路面宽度、桥涵等构造物情况及公路两侧林木、房屋等建筑物分布情况,路线布设尽量利用老路,减少拆迁,路基填高后也尽量使老路单侧加宽,并合理选用主要技术指标,确保公路运输的安全性、舒适性。
布线原则下:
路线两侧为田地或居民区,为了尽量减少建筑物拆迁,路线基本按老路走向进行布设。
3、在具体平、纵面线形的设计中,一方面注意主要技术指标满足三级公路的要求,确保行车安全畅行;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与当地景观协调。
4、由于路线充分考虑了桥涵与沿线周围景观。
故较好的保护了周围环境,并与周围环境及自然景观相协调。
5、施工时以水准点提供的高程为准,使用时应先检查水准标志是否松动、破坏,一旦松动或破坏便不得使用。
(1)路线
平面设计:本路线地形属平原微丘区,平面技术指标:项目按国家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40Km/h。
本项目完全利用老路,地质状况较好。
按确定的技术标准合理选用主要技术指标,优化老路路线,保护好生态环境。
在路线设计中处理好与现有乡镇的水利设施、电力、通讯管线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工程之间的干扰。
路线总长(KM):14.280,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0.280,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300.000/1,平
曲线长占路线总长(%):4.675,直线最大长度(米):12600.001。
(2)纵断面
纵断面设计:根据本项目所经区域工程地质性质、桥涵构造物的设置及现有旧路状况,
纵断面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路基填土高度主要根据地下水位高度、桥梁涵洞、平面交叉口等进行控制;旧路利用段,路基设计标高基本按保证路基稳定的最小填土高度,利用的既有桥涵结构物及排水控制。
纵断面设计主要以增加路面结构厚度为主,同时兼顾到原路基状况、桥梁涵洞的利用及净空要求、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村镇路段标高限制、平纵合理配合等进行综合确定。
最大纵坡(%/米/处):5.469/160.000/1,最短纵坡长(米):80.000,竖曲线占路线长(%):31.102,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次):5.252,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凹)(米):1700.000/1400.000,竖曲线增长系数:1.02582
(3)路基填高:
平均填土高度(米):0.956,最大填土高度(米):4.933,最小填土高度(米):0.001
五、交通安全设施
本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安全设施依据《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设计。
突出以人为本、提高服务功能、保障交通安全的设计理念。
1.总体设计思想
本段设计以保障交通安全,减少(减轻)各种交通事故为最高宗旨,针对本段路线的特点,做出符合实际的设计,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以达到准确的交通诱导及交通指示的目的。
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为设计原则。
2、安全设施名称
本项目安全设施有标志、标线、里程碑等。
3.标志
(1)、标志数量种类
本项目设标志:本项目共设标志25块。
(2)、标志结构和支撑方式
本合同段标志采用路侧式,支撑方式采用单柱式。
(3)、标志材料
a、标志底板板面采用3mm厚LF2-M型铝合金板,理论重量为8.698Kg/m2。
b、标志板面采用四级反光膜粘贴。
c、支柱采用焊接钢管制作。
4.交通标线
(1)、本段标线为行车道路面中心线及边缘线。
(2)、标线材料及敷设标线材料采用常温溶剂型标线涂料,其技术条件应符合“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的规定。
标线采用机械画线.
涂料与路面结合牢固的重要条件是保持接触面的干净,涂料固化一般采用自然冷却,新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刚铺筑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易造成对标线的污染和剥离,不宜立即施工。
路面标线5141平方米。
5、里程碑
本合同段共设置里程碑15块,里程碑设置在路线前进方向左侧,设置里程碑处的路肩外侧需加设土平台。
六、施工注意事项
(1)、标志施工注意要点
a、标志支柱、横梁、螺栓、螺母及各种连接件,均应涂上银粉进行防腐处理。
b、标志支柱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基坑、基底整修和压实,压实到与周围同样的密实度。
在钢筋尺寸符合图纸规定、地脚螺栓和法兰盘位置、高程正确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c、支柱须待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或养护7天后,才可安装。
d、标志铝合金板表面必须进行脱脂处理,处理干净后直到贴反光膜前,不得用手直接触摸板面,亦不应再与油脂或其它污物接触。
e、标志板反光膜应粘贴于整个标志面,且超出边缘至少2㎝。
标志板的宽度或高度在1.2m以下者,贴用的反光膜不得有接缝。
粘贴反光膜应采用叠压接缝,上层反光膜叠压下层反光膜之叠压部分不得小于5cm,并以水平叠接为原则。
使用滚筒粘结或反向贴印反光膜,可采用对接粘贴,但其间隙不得超过1mm。
距离标志边缘5cm内不得有接缝
(2)、标线施工注意要点
a、严格控制涂料温度,注重对易燃气体、熔剂与火源的管理,防止火灾和烧伤事故,注意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漏。
b、使用路拦、交通锥和道路施工标志等设施诱导和管理交通,保证安全生产和车辆畅通。
c、应将路面进行彻底清扫干净,路面上没有尘土、杂物、积水后,才可进行放样工作。
d、标线涂料涂敷后,涂膜一般均应采用自然冷却和干燥。
e、大风、雨天和气温低于10℃时,应停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