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展开图解读其嵌线工艺
电机嵌线方法和步骤

电机嵌线方法和步骤电机嵌线是指将线圈导线固定在定子铁心上的过程。
电机嵌线的质量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和效果,因此在电机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机嵌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一、电机嵌线的一般方法1.1 嵌线材料准备需要准备好嵌线所需的材料。
常用的嵌线材料有导线、绝缘材料、绝缘胶带等。
导线是电机的线圈导线,可以选择铜线或铝线,铜线导电性好,但成本较高,铝线成本相对较低;绝缘材料用于保护导线,常见的有绝缘漆、绝缘纸等;绝缘胶带用于固定导线。
1.2 导线长度测量接下来,需要根据电机的设计要求,测量导线的长度。
根据电机的线圈结构和绕组方式,确定每根导线的长度,并进行标记。
1.3 导线剪切根据测量的长度,使用导线剪切工具将导线剪切成所需长度。
1.4 导线绝缘处理将导线的两端进行绝缘处理,可以使用绝缘漆或绝缘纸包裹导线的两端,以保证导线不会短路。
1.5 导线固定将绝缘处理后的导线固定在定子铁心上。
根据电机的绕组方式,将导线依次穿过定子铁心的槽口,并使用绝缘胶带固定导线,避免导线松动或脱落。
1.6 导线连接根据电机的绕组方式,将不同的导线进行连接。
可以使用焊接或插接的方式进行导线的连接。
二、电机嵌线的步骤2.1 准备工作需要对电机进行准备工作。
检查电机的定子铁心和绕组槽口,确保其表面光滑、无毛刺和杂质。
2.2 导线固定根据电机的绕组方式,将导线依次穿过定子铁心的槽口,并使用绝缘胶带固定导线。
确保导线固定牢固,不会松动或脱落。
2.3 导线绝缘将导线的两端进行绝缘处理,可以使用绝缘漆或绝缘纸包裹导线的两端,以保证导线不会短路。
2.4 导线连接根据电机的绕组方式,将不同的导线进行连接。
可以使用焊接或插接的方式进行导线的连接。
2.5 导线整理对导线进行整理,确保导线之间不会交叉或纠缠。
可以使用绝缘胶带将导线固定在定子铁心上,以保持整洁。
2.6 检查和测试完成嵌线后,需要对电机进行检查和测试。
检查导线的固定情况和导线之间的连接是否正确。
学习┃看电机绕组展开图,掌握绕组嵌线工艺

学习┃看电机绕组展开图,掌握绕组嵌线工艺看电机绕组展开图,学习绕组嵌线工艺第三节、三相单层交叉式绕组嵌线工艺单层交叉式绕组由线圈数和节距不相同的两种线圈组构成,同一组线圈的形状、几何尺寸和节距均相同,各线圈组的端部互相交叉。
交叉式绕组由两大一小线圈交叉布置。
单层交叉式绕组线圈端部连线较短,有利于节省材料,并且省铜。
广泛用于q>1的且为奇数的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图3是三相4极36槽的单层交叉式绕组展开图。
每极每相槽数为3,线圈节距两个:一个是1—9,一个是1—8。
图3展开图上面一行数字表示嵌线顺序,下面一行数字表示线槽序号。
由图可以看出每一相由6个线圈组成,其中两个小线圈,节距为1—8,4个大线圈组成两组,节距为1—9。
线圈的下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左边)依次嵌在槽1、2、4、7、8、10、13、14、16、19、20……内,上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右边)依次嵌在槽29、30、33、35、36、3、5、6……内。
每一个上层边都压着三个下层边,如嵌在槽29、30的上层边压着嵌在槽31、32、34的下层边,由此可见,此种嵌线方法吊把线圈为3把。
嵌线的步骤仍然是按次序先嵌下层边,后嵌上层边;最后嵌吊起的3把线圈的上层边。
具体的嵌线次序如下:(1)选好第一槽位置,靠近机座出线口。
(2)嵌槽1、2(U相两个大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U1),上层边吊起(吊把线圈)。
(3)空一槽3,嵌槽4(W相小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W2),上层边吊起(吊把线圈)(4)再空两槽5、6,嵌槽7、8(V相大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V1),上层边按照节距1—9压着槽1、2、4三个下层边分别嵌入槽35、36。
(5)再空一槽9,嵌槽10(U相小线圈的下层边,U相大、小线圈的连接方式是上层边与上层边相连,下层边与下层边相连),上层边按节距1—8压着槽4、7、8三个下层边嵌入槽3。
(6)再空两槽11、12,嵌槽13、14(W相大线圈的下层边,W相大、小线圈的连接方式是上层边与上层边相连,下层边与下层边相连),上层边按照节距1—9压着槽7、8、10三个下层边分别嵌入槽5、6。
电机嵌线工艺1.ppt资料

七、嵌放线圈
4.压实导线。 5.封槽口。 用划线板折起槽绝缘包住导线,用压线板压实后, 再一端打入槽楔条持住槽口。 6.端部成形和包扎。 将橡皮鎯头将端部打成喇叭形。
八、
嵌线规律
1.嵌线的基本规律。 1)线圈嵌线后的分布为“一边倒”,呈多米 诺骨牌推到状。 2)每次连续嵌线槽数x=q。 3)吊边数y=q。 4)“嵌槽-空槽”为一个操作周期,而每个 操作周期占槽数t=q。
十一、浸漆和烘干
1.预烘 预烘目的是去潮气,温度高时间短。 2.浸漆。 铁心温度降到65度左右时浸漆,两次,间隔15分 钟。 3.烘干 温度控制在75度左右。方法有: 1) 循环热风烘干法。 2) 煤炉烘干法。 3) 电流烘干法。
十二、转子安装
1.在转轴上装上轴承内盖和轴承。 2.装上转子。 3.装上端盖和轴承外盖。 4.装上风扇和风罩。 5.装好后,转动转子,没有阻力,没有摩擦声 音为好。
二、拆除旧绕组
拆除方法: 1.通电加热法。在每一相施加60~80V交流电压,待绝 缘软化后迅速拆除。 2.撬起法。用錾子将一端錾平,另一端用撬杠将绕组 撬起。 注意事项:严禁用火烧绕组,以防硅钢片绝缘受到 破坏,损耗增加。
三、记录数据
在拆除旧绕组时要记录: 1.铭牌数据。型号、功率、转速、绝缘等级、电压、 电流、接法。 2.铁芯数据。总槽数、铁芯长度、铁芯内径、铁芯外 径、槽形尺寸。 3.绕组数据。绕组形式、每槽匝数、节距、线径、并 联支路数。 注意事项:一定要记下线圈伸出铁芯的长度;测量 线径时要去绝缘模。
八、嵌线规律
2.单层整距绕组嵌线规律。 1)嵌x槽,吊x边,空x槽。 2)嵌x槽,吊x边,空x槽。 3)嵌x槽,收x边,空x槽。 然后重复上述进行
八、嵌线规律
三相异步电动机24槽4极链式绕组展开图和嵌线和接线方法

3.分相(q) q Z1 24 2 2 pm 2 23
相带按U1、W2、V1、U2、W1、V2的顺序进行。
N
S
N
u1 w2 v1 u2 w1 v2 u1 w2 v1
S u2 w1 v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U1 (2)
U2 (20)
(7.2) V相绕组
N
S
N
u1 w2 v1 u2 w1 v2 u1 w2 v1
S u2 w1 v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V2(24)
V1(6)
(7.3) W相绕组
N
S
N
(5.2) V相线圈
N
S
N
u1 w2 v1 u2 w1 v2 u1 w2 v1
S u2 w1 v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3) W相线圈
N
S
N
u1 w2 v1 u2 w1 v2 u1 w2 v1
S u2 w1 v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6.确定各相绕组的首(尾)端
3600 p 1200
Z1
x
x 4
• 设U1(2),则V1(2+4)、W1(2+4+4)。尾端顺着 电流的方向即可以得到。U2(20)、V2(24)、W2 (4)。
三相异步电动机24槽4极链式绕组展开图及嵌线和接线方法

(5.1) U相线圈
u1
N w2
v1
u2
S w1
v2
u1
N w2
v1
u2
S w1
v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1) U相线圈
u1
N w2
v1
u2
S w1
v2
u1
N w2
v1
u2
S w1
v2
1 2
3 4
5
7.极相组之间的连接
• 顺着电流的方向进行即可, 或者根据显极 式绕组连线规律(尾-尾,首-首相接)进行连 接。
(7.1) U相绕组
u1
N w2
v1
u2
S w1
v2
u1
N w2
v1
u2
S w1
v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首
U1
首
尾
首 尾
尾 首 尾 2
1
首 接 首
首
首
3 4 尾 首
3
U2 1 尾 尾 1 2 首 2
U1
首
尾
首 尾
尾 首 尾 首
尾 接 尾
首
4 尾 首 尾 V1
3
U2
1
2 尾 首 V2 尾 1 2 3 1
2
首
U1
从第 二相 首端 向后 数4 槽确 定第 三相 首端
U2
电机嵌线方法讲解

电机嵌线过程工艺守则关键特殊过程——电机嵌线过程工艺守则一、目的:电机生产过程中根据以往经验而知,嵌线过程工艺为影响电机质量的关键过程,特此制订本守则目的为提高电机质量和成品率提高。
二、工艺守则:1、嵌线前的操作(1)放置槽绝缘,槽绝缘纸按设计尺寸将两边反折,反折长度为(ez+0.5)(cm)(如不采用揩口式槽绝缘则免此工序)然后将绝缘纸纵向揩成“U”形插入槽中。
(2)嵌线电机的放置较小的定子由单人操作,这时定子应横向舟稍偏斜一点放置,偏斜度大小,要便于两手分别从两端进入铁心内腔操作为便。
(3)如槽位置的选定原则,电动机定子出线盒端应在操作者的右手一则,1号槽的位置应在嵌线后的引出线位于出口两侧分布,并使之最短。
(4)线圈组的放置,工作台要清扫干净,待嵌的丝圈组放在电机的左手侧(单人操作),线圈组的放置方向是引线端向着电机铁心,并使第1个挂线的全匝数线圈叠放在最上面,其余线圈依连绕的先后顺序叠放,嵌线时要将每个线圈向电机方向翻转。
三、嵌线操作的通用规则与手法:1、线圈的捏扁:(1)缩宽用两手的姆指导和食指分别抓压线圈直线转角部位,使线圈宽度压缩到进入子内腔时不致碰铁心。
对于节距大的线圈,则将线圈横着并垂直于台面,用双手向下压缩线圈。
(2)扭转把欲嵌线圈的下层边扎线解开,左手大姆指和食指捍住直线边靠转角部分,同样用右手指捏住上层边相应部位,将两边同向扭转。
(3)捏扁将右手移到下层边与左手配合,尽量将下层直线边靠转角处捏扁,然后左手不动,右手指边捏边向下滑动。
使下边层梳理成扁平的一排形状,如扁度不够可多梳理几次。
2、下层边(或沉边)的嵌入法:右手将捏扁后的有效边后端倾斜靠向铁心端面槽口,左手从定子另一端伸入接住线圈,双手把有效边靠左段尽量压入槽口内,然后左手慢慢向左拉动,右手一面防止槽口导线骨出,一面梳理后边的导线,边移边压,来回扯动,使全部导线嵌入槽内。
导线嵌入后,用骨线板将槽内导线单向梳理顺直。
《电机嵌线工艺》课件

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和人身伤害。
电机嵌线工艺的应用和前景
家用电器
电机嵌线工艺在家用电器中广泛应用,如洗衣机、冰箱等。
工业设备
工业设备中的电机嵌线工艺能够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嵌线工艺对车辆性能至关重要。
将导线按照嵌线工艺方法嵌入到凹槽内。
固定和绝缘
4
使用固定材料和绝缘材料,固定导线并进行 绝缘处理。
电机嵌线工艺的注意事项
1 材料选择
2 操作规范
选择合适的导线和绝缘材料,确保性能和可靠性。
严格按照制作流程操作,避免出现错误和质量问 题。
3 导线固定
4 安全意识
确保导线固定牢固,避免嵌线松动导致电机故障。
《电机嵌线工艺》PPT课 件
电机嵌线工艺是指将导线安装在电机的槽槽隔壁定位凹槽内的工艺技术。本 课程将详细介绍电机嵌线工艺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电机嵌线工艺的常用方法
分段法
将导线分段嵌入电机槽槽隔壁定位凹槽内,适用于 一些特殊结构的电机。
双层平行法
将导线双层平行嵌入电机槽槽隔壁定位凹槽内,适 用于需要增加电机功率的场合。
单层平行法
将导线单层平行嵌入电机槽槽隔壁定位凹槽内,适 用于简单结构的电机。
环形法
将导线连接成环形嵌入电机槽槽隔壁定位凹槽内, 适用于一些特殊要求的电机。
电机嵌线工艺的制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准备所需的导线、工具和设备,确保工作区
槽隔壁定位
2
域安全。
根据电机设计要求,进行槽隔壁定位凹槽的
加工。
3
导线嵌入
电机绕组的绕制与嵌线

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1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2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3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4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5 —10三相24槽4极电动机的单链(短节距)绕组展开图相绕组的安置和连接方法与u 相是一样的,只不过的首端相对第一相绕组的首端依次移过l20的电角度,即移过一个极距的从第6号线槽引出,移过一个极距的2/3,也就是相绕组的首端W 1应从第2号线槽内引出,V 相绕组的首端w 相绕组的各线圈的连接方向应与另外两相绕组相反,这样可使三根首尾端引出线比较集中,便于和电动机接线板连接。
线圈与线圈的连接方法有反串联和顺串联两种。
当每相绕组中线圈组的数目等于电动机磁极数时,每相绕组中各线圈之问的连接次序就是首端接首端,尾端接尾端,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7 (a ) (b )3—15三相24槽4极电动机的单链绕组嵌线程序示意图.空一个槽(7号槽)暂时不下线,再将第二个线圈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样,线圈二的另一个有效边要等线圈十二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4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图3-l6嵌线示意图3—17封槽口④端部相间绝缘。
线圈端部、每个极相端之间必须加垫绝缘物。
根据绕组端部的形状,可将相问绝缘纸剪裁成三角形等形状,高出端部导线约5~8mm,插入相邻的两个绕组之间,下端与槽绝缘接触,把两相绕组完全隔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电机展开图解读其嵌线工艺摘要:在技校维修电工专业实习教学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嵌线工艺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许多学生由于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展开图理解不深,嵌线时感觉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只是死记几种嵌线方法,不会灵活运用。
本文结合展开图解读其嵌线工艺,以期对维修电工专业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 嵌线工艺电动机
1、单层链式绕组嵌线工艺图1是三相4极24槽单层链式绕组展开图。
每极每相槽数为2,线圈节距为1—6。
图1
展开图上面一行数字表示嵌线顺序,下面一行数字表示线槽序号。
由图可以看出每一相都有4个线圈。
每一个线圈都有两个边,通常我们把先下的那一个边称为下层边,例如本例中的奇数槽里下的那一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左边),都是下层边;后下的那一边称为上层边,例如本例中的偶数槽里下的那一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右边),都是上层边。
每一个上层边都压着两个下层边,例如本例中的6槽里下的上层边压着5槽、3槽下的下层边,由此可见,单层链式绕组嵌线时一定要吊起两把线圈最后下,即吊把线圈2把。
嵌线步骤是按次序先嵌下层边,
后嵌上层边;最后嵌吊起的两把线圈的上层边。
具体的嵌线顺序如下:
(1)选好第一槽位置,靠近机座出线口。
(2)嵌槽1(U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上层边吊起。
(3)空一槽24,嵌23槽(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上层边吊起。
(4)再空一槽22,嵌21槽(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上层边按节距1—6压着1槽、23槽的下层边嵌入槽2。
(5)再空一槽20,嵌入19槽(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上层边按节距1—6压着23槽、21槽下层边嵌入24槽。
此线圈与本相第一个线圈的连接关系是上层边与上层边相连或下层边与下层边相连,即尾、尾或首、首相连。
(6)以后W、V相按空一槽嵌入一槽的次序,轮流将U、W、V三相的4个线圈嵌完。
最后把吊把线圈两把嵌入,至此整个绕组全部嵌完。
单层链式绕组的嵌线规律是:嵌1槽,空1槽,吊2把线圈。
简称为“嵌1空1吊2”。
按此种方法嵌线,同相线圈之间的过桥线可不截断,连接时要注意翻把,使其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最后留出的6个线头,隔一即为同名端,如V1、U1、W1和W2、V2、U2。
2、单层同心式绕组嵌线工艺
图2是三相2极24槽单层同心式绕组的展开图。
每极每相槽数为4,节距为1—10、24—11(见U相)。
展开图上面一行数字表示嵌线顺序,下面一行数字表示线槽序号。
由图可以看出每一相都有2组线圈,每一组线圈都有两个同心线圈组
成。
线圈的下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左边)分别嵌在槽1、24,21、20,17、16,13、12,9、
8,5、4内;上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右边)嵌在其余的槽内。
每一组的两个上层边都压着4个下层边,例如U相第一组线圈的上层边槽10、11压着W相的下层边槽9、8和V相的下层边槽5、4,由此可见,此种嵌线工艺吊把线圈为
图2
4把。
嵌线的步骤仍然是按次序先嵌下层边,后嵌上层边;最后嵌吊起的4把线圈的上层边。
具体的嵌线次序如下:
1)选好第一槽位置,靠近机座出线口。
2)嵌槽1、24。
把U相第一组小线圈的下层边嵌入槽1,大线圈的下层边嵌入槽24;它们的上层边不嵌(吊把线圈)。
3)空两个槽(槽23、22),嵌槽21、20(W相第一组线圈的两个下层边),上层边也不嵌入(吊把线圈)。
4)再空两个槽(槽19、18),嵌槽17、16(V相第一组线圈的两个下层边),上层边根据节距压着槽1、24、21、20四个下层边嵌入槽2、3内。
5)按空两槽嵌两槽的方法,依次序把其余的线圈嵌完,最后把吊把线圈依次嵌入槽内。
嵌线规律是:嵌2空2吊4。
按此种方法嵌线,同相线圈之间的过桥线可不截断。
同相2组线圈之间连接时要注意翻把,使其首首相连、尾尾相连;每组同心线圈之间要串联连接,首尾相连。
最后留出的6个线头,隔一即为同名端,如V1、U1、W1和W2、V2、U2。
3、三相单层交叉式绕组嵌线工艺
图3是三相4极36槽的单层交叉式绕组展开图。
每极每相槽数为3,线圈节距两个:一个是1—9,一个是1—8。
图3
展开图上面一行数字表示嵌线顺序,下面一行数字表示线槽序号。
由图可以看出每一相由6个线圈组成,其中两个小线圈,节距为1—8,4个大线圈组成两组,节距为1—9。
线圈的下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左边)依次嵌在槽1、2、4、7、8、10、13、14、16、19、20……内,上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右边)依次嵌在槽29、30、33、35、36、3、5、6……内。
每一个上层边都压着三个下层边,如嵌在槽29、30的上层边压着嵌在槽31、32、34的下层边,由此可见,此种嵌线方法吊把线圈为3把。
嵌线的步骤仍然是按次序先嵌下层边,后嵌上层边;最后嵌吊起的3把线圈的上层边。
具体的嵌线次序如下:
(1)选好第一槽位置,靠近机座出线口。
(2)嵌槽1、2(U相两个大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U1),上层边吊起(吊把线圈)。
(3)空一槽3,嵌槽4(W相小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W2),上层边
吊起(吊把线圈)
(4)再空两槽5、6,嵌槽7、8(V相大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V1),上层边按照节距1—9压着槽1、2、4三个下层边分别嵌入槽35、36。
(5)再空一槽9,嵌槽10(U相小线圈的下层边,U相大、小线圈的连接方式是上层边与上层边相连,下层边与下层边相连),上层边按节距1—8压着槽4、7、8三个下层边嵌入槽3。
(6)再空两槽11、12,嵌槽13、14(W相大线圈的下层边,W相大、小线圈的连接方式是上层边与上层边相连,下层边与下层边相连),上层边按照节距1—9压着槽7、8、10三个下层边分别嵌入槽5、6。
(7)再空一个槽15,嵌槽16(V相小线圈的下层边)。
再按上述方法依次把U、W、V三相的线圈嵌入槽内,最后把吊把线圈嵌入槽内。
嵌线规律是:嵌2空1,嵌1空2 (3)
按此种方法嵌线,同相线圈中间的过桥线可不截断。
同相每组大线圈之间要串联连接,首尾相连;大小线圈之间连接时要注意翻把,使大小线圈的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最后留出的6个线头,隔一即为同名端,如V1、U1、W1和W2、V2、U2。
4、三相双层绕组的嵌线工艺
图4是三相4极24槽的双层绕组展开图。
每极每相槽数为2,线圈节距为1—6。
展开图中间的数字表示线槽序号,每一槽里画有两条线,实线表示双层绕组的上层边,虚线表示双层绕组的下层边。
每一相有8个线圈,分为4组,16个边,分别嵌在8个槽的下层边、8个槽的上层边。
例如U相绕组槽1、2、6、7为一组,两个线圈,槽1、2嵌其上层边,槽6、7嵌其下层边;槽7、8、
图4
12、13,13、14、18、19,19、20、24、1嵌另外3组,槽7、8,13、14,19、20分别嵌其上层边,其余槽嵌其下层边。
每一个上层边都压着5个下层边,例如U相7槽的上层边压U相线圈2—7的下层边,V 相线圈3—8,4—9的下层边,W相线圈5—10,6—11的下层边。
因此,此种嵌线工艺必然要先嵌5个线圈的下层边,吊起5个线圈的上层边,然后依次序嵌5个下层边,5个上层边……最后再把吊起的5个上层边嵌入。
具体的嵌线步骤如下:
(1)选好第一槽位置,靠近机座出线口。
(2)嵌一个节距(本例节距为5)线圈的下层边,如U相线圈1—6、2—7,V相线圈3—8,4—9,W相线圈5—10的下层边,分别嵌在槽6、7、8、9、10内。
上层边暂不嵌入,作为吊把线圈。
(3)嵌好的下层边放入层间绝缘。
再嵌入其后的5个线圈的下层边(嵌在槽11、12、13、14、15内),接着嵌各个线圈的上层边(嵌在槽6、7、8、9、10内)。
依次序直至把其他线圈的上、下层边嵌完。
最后把吊把线圈的上层边嵌入槽内。
嵌线规律:每个线圈连续嵌入槽内,吊把线圈等于一个节距。
综上所述,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层绕组的嵌线步骤可归纳如下:按次序先嵌下层边,再嵌上层边。
下层边是几把,就“嵌几”;相邻下层边相隔几槽就“空几”,一个线圈的上层边压着几个线圈的下层边,就“吊几”。
简称“嵌几,空几,吊几”。
双层绕组的嵌线步骤可归纳为:按次序先嵌一个节距的下层边,再嵌一个节距的上层边;吊把线圈为一个节距的上层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