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意识流代表作家

合集下载

意识流

意识流
意识流
简介
• 意识流是作家和批评家惯用的容易引起误解的术 意识流是作家和批评家惯用的容易引起误解的术 作家 语之一。 语之一。它之所以会引起误解是因为它听起来很 具体而用起来却像“浪漫主义” 象征主义” 具体而用起来却像“浪漫主义”、“象征主义” 超现实主义”一样变化无穷--甚至含糊不清。 --甚至含糊不清 和“超现实主义”一样变化无穷--甚至含糊不清。 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 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 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 威廉·詹姆斯创造的 创造的, 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 动的性质。他在1884年发表的《 1884年发表的 动的性质。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 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 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 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 他说: 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说:“意 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 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 或者一股‘流水’ 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 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 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 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 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后 他又在《心理学原理》 1890) 来,他又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的第九 章中加以详尽的阐发。 章中加以详尽的阐发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
• 1、直接内心独白 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 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 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 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 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 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 的那“他说” 他想” 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 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 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 • 2、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 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 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像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 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 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 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 • 3、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 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 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 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 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 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 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 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 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象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象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意识流小说三大代表作

意识流小说三大代表作

意识流小说三大代表作摘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自创立以来为欧美作家在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了方法性指导。

弗洛伊德认为创作是幻想的升华,这揭示了其创作观点,同时也为读者解答了阅读中的疑问。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西方小说;意识流“意识流”最初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中。

他把人类心理活动中那种像水流一样活动着的意识的客观状态比喻为一个生动的形象,自此意识流进入文学领域,用来称呼把意识活动展现为一种“流”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或心理描写的作品。

意识流所追求的是将潜在于人们头脑里的思绪和意识,以及将纷乱复杂、恍惚迷离的内心世界原原本本地显现在读者的眼前。

其特点是:它由现在的某一情景引起,触发对过去某一相似情景的联想,或诱发对未来某种情景的向往。

意识流叙述有很大的跳跃性,它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互交叉;意识流的写法通过回忆、现实、幻想、梦境等的交织组合,将以往、现在和未来几年、十几年的经历压缩在十几小时或一天之内加以集中表现。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历史回溯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精神分析对西方文学之所以能产生深远影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精神分析主要研究人的无意识动机,而文学本身就特别要写人的性格和心理,二者共同关心着一个对象――人的心灵。

二是精神分析作为系统的理论,其合理因素被许多文学家运用于创作和批评。

精神分析学的出现让作家们开始前所未有地关注人的本身、人物的感觉和精神状态。

他们在写作技巧上突出表现为意识流写法,劳伦斯、茨威格、海明威、福克纳……这些著名文学大师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深浅不同地显现着精神分析色调。

(1)精神分析学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之一:非理性及无意识作为一名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好像是大海中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那很小一部分便是“意识”,而隐没在海水中的绝大部分是“前意识”和“无意识”。

这一部分虽然隐而不见,但更为重要,因为它支配着、决定着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在人的精神活动中占有支配地位,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及其命运。

意识流——精选推荐

意识流——精选推荐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学习辅导二意识流文学概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美等国文坛上出现—批意识流作家。

西方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又为意识流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1884年美国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发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几个问题》一文,论述了意识活动流动不止的特点,首次使用了“意识流”一词。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是认识世界本体的唯一根据。

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冲动”,即“意识的绵延”。

只有它才是宇宙运转的惟一动力,客观万物无非其外在表现形式而已。

因此,只有依靠直觉才能获得实在的知识。

作家必须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潜意识领域中去,把握理性不能提供的东西;打破传统的时间观念,按照“心理时间”结构作品。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认为,潜意识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人的本能冲动;人的本能冲动经常受到社会规范及理性的束缚,使人充满矛盾。

作家的创作活动就是冲破理性发挥本能冲动的过程,借此释放受到扼制的本能(力比多)。

19世纪末,法国作家埃杜阿·杜雅尔丹(1861~1949)发表了小说《被砍倒的月桂树》。

该作因始终运用“内心独白”艺术手法,被后人视为意识流文学的先声。

20年代前后,意识流文学进入兴盛时期。

意识流文学的共同特征首先,在表现对象方面,意识流文学脱离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真切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的规范,完全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

其次,意识流文学不按照客观现实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结构作品,而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

人物意识渗透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

再次,意识流文学在创作上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感官印象”等手法,扩大了文学的心理描写领域,并把对人类精神心理活动的文学表现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1. 请列举至少三位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著名诗人。

答案:李白、杜甫、白居易。

2. “红楼一梦”指的是哪部文学作品?答案:《红楼梦》。

3. “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部作品?答案:《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4. “诗圣”是指哪位诗人?答案:杜甫。

5. 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6. “楚辞”的代表人物是谁?答案:屈原。

7. 请列举至少两部鲁迅的代表作。

答案:《呐喊》、《彷徨》。

8.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作家?答案: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9.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代表人物是谁?答案:苏轼、王安石、欧阳修。

10. 请简述《史记》的历史地位。

答案:《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11. “四大悲剧”指的是哪四部作品?答案:《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2. 请列举至少三位英国文学中的著名作家。

答案:莎士比亚、狄更斯、简·奥斯汀。

13. “文艺复兴三杰”指的是哪三位艺术家?答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14. 请简述《神曲》的主要内容。

答案:《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创作的史诗,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描述了诗人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旅行。

15.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追求自然、神秘和超验的美,反对古典主义的理性和秩序。

16. 请列举至少两部俄国文学中的著名作品。

答案:《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17. “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是谁?答案:加西亚·马尔克斯。

18. 请简述《百年孤独》的主要内容。

答案:《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和文化。

意识流与福克纳、乔伊斯等代表作家

意识流与福克纳、乔伊斯等代表作家

意识流小说一、南方文学大师福克纳威廉·福克纳(1897~1962),出生于密西西比州一个庄园主家庭。

1902年随家庭迁居到离出生地不远的奥克斯福镇。

此后,福克纳一辈子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

福克纳的曾祖父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父亲是一个不成功的企业家,家业在他手里开始衰败。

福克纳从小喜爱文学,读了不少家藏的传统文学作品,后来又读过一些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参加了加拿大皇家空军,但未及参战,战争就结束了。

战后他上过一年大学。

这时他开始写诗作画。

1924年他出版了诗集《大理石牧神》。

1926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7年出版了第二部小说《蚊蝇》,但这两部小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29年出版的《沙多里斯》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的开端。

同年出版的《喧嚣与骚动》是他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从1929年到1942年是福克纳创作的高峰期,这期间创作的主要作品有:《我弥留之际》(1929)、《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标塔》(1935)、《押沙龙,押沙龙!》(1936)、《野棕榈》(1939)、《村子》(1940)、《去吧,摩西》(1942)。

1949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福克纳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作家如巴尔扎克、左拉等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的作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产品。

他笔下屡屡出现南方种植园主家中飘零子弟的形象,而他们的苦闷、他们的种种没落感和负罪感,与作者以及作者笔下的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一般敏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是息息相通的。

福克纳是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喧嚣与骚动》被称为“意识流”的三大杰作之一(另两部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福克纳一生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近百篇短篇小说,这其中大部分小说都是描写美国南方生活的,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体系”。

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伍尔夫的作品介绍

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伍尔夫的作品介绍

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伍尔夫的作品介绍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伍尔夫的作品介绍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伍尔夫的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伍尔夫的作品伍尔夫全名为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可以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名声也是很想响亮的,她还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也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那么伍尔夫作品有哪些呢?伍尔夫作品有很多,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等。

其中小说作品有《远航》,这是她所写的第一部小说,之后还有《夜与日》、《墙上的斑点》、《雅各的房间》、《奥兰多》、《海浪》、《岁月》、《幕间》。

之后她还写了一部短篇小说集《鬼屋及其他》,伍尔夫的随笔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普通读者一》、《普通读者二》、《三个畿尼》、《罗杰·弗莱传记》、《飞蛾之死及其它》、《瞬间及其它随笔》、《存在的瞬间》和《现代小说》。

伍尔夫其实患有精神病,在她的父母去世之后,由于打击太大,她的精神意识受到了波动,1913年时她的病症持续了九个月之久,1940年一战战争持续,他们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了解形势后,两人商量好加入英国战争失败了,他们两人便选择自尽,从而免遭法西斯统治的屈辱,1941年,她在完成《幕间》之后,就预感到自己有可能会再次复发,于是给自己的丈夫和姐姐留下了一些话之后,便用石头将自己的口袋填满,投河自尽了,此时她才59岁。

虽然伍尔夫也曾患过精神病,但是她依然创作出了这么多作品,我们不要只看到她的一面,其实她比许多正常人更有才华,从伍尔夫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伍尔夫写作特点佛吉尼亚伍尔夫写作特点的早年背景,伍尔夫的写作文笔基础在于父亲就是英国著名的学者,家里经常有学者拜访,经常高朋满座,伍尔夫深处文化大家庭中,从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文学

其他作品:
《若望· 桑德伊》、《盖尔芒特之家 》、 《索多梅和戈莫勒》、《重现的时光》等。
维吉尼亚· 伍尔芙
简介:1882—1941,英国著名女小说家、 批评家,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 说的奠基者,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 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写作风格: 1.反对物质主义者强调躯体忽视心灵, 主张描写人物心理的真实。 2.人物貌似无序的意识片断是客观事物 在人物头脑中的反映。 3.空间蒙太奇手法构成的同步叙述
Thank you!
简介:1880—1934,俄罗 斯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 者之一。 代表作:《彼得堡》 在这本书中,别雷创造 出一个纯粹意识的世界, 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自 己的美学追求、历史观 念和哲学理想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
简介:1821-1881,俄国19世纪
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 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 矛盾的性质。 作品:《双重人格》、《白昼》 《罪与罚》、 《脆弱的心》等。 特点: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 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 “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 时的进步文学。
代表作: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 ) 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 索。拉姆齐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 但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后大战爆 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 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 塔。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丽· 布里斯科也 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 间的感悟中,向画幅中央落下一笔,终于 画出了多年萦回心头的幻象,从而超越自 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表达的是作者 对超越了功名恩怨的彼岸世界的向往盘, 呈现给读者的是人物的深层意识。
理论主张:
1.主张让人物主观感受到“真实” 客观地、自发地再现于纸面上。 2.反对传统小说出面介绍人物的 身世籍贯、外界环境、间或挺 身而出评头论足的写法,要求 作者“退出小说”。 最初由美国作家亨利· 詹姆斯 提出,艾略特的“非人格化” 理论也表达了类似主张。

英国文学__伍尔芙_及_“意识流”__——牛钒冰_2

英国文学__伍尔芙_及_“意识流”__——牛钒冰_2

《都柏林人》(Dubliners) 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乔伊斯在早期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深入 的剖析都柏林社会发展的迟缓和麻木。《都柏林人》的 主题是“顿悟”,意指对灵魂或其他事物突然间的发现 或自觉。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就是那篇乔伊斯拟改写的 《英雄斯蒂芬》。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记述 的是一个天才男人逐渐成熟并认清自我的过程。主要人 物名叫斯蒂芬· 德拉鲁斯,影射作家本人。这部小说中乔 伊斯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初露端倪,他运用大量心理独白, 而且更多的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非客观现实。
弗吉尼亚· 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
伍尔芙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 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 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她的文 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结构 作品,给读者以美感。 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不過她本人並不喜 欢某些现代主义作者,如乔伊斯。她对英语语 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 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的潜意识。爱德华.摩根. 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 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性至今仍然 产生著影响。
叙述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人物内心,描写达罗卫夫 人迈出家门走上伦敦街头的感受。久病初愈,她 感到伦敦的早晨特别美好,阳光和煦,空气清新, 这使她回想起18岁花季少女时代在英格兰度假胜 地波顿清晨推开窗户时一份同样的清新感觉。那 时她与情人彼得·沃什卿卿我我的情景,依然历 历在目。彼得这几天就要从印度回来,这一念头 又把她带回到现在。流动不已的思绪就是这样在 过去与现在之间来回跳跃。
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马赛尔· 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 《追忆似水年华》 弗吉尼亚· 伍尔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英国著名小说家、批评家,也是 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 《墙上的斑点》、 《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 詹姆斯· 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是意识流文学代表 作家之一。 《一个艺术家青年时代的写照》、 《尤利西斯》 威廉· 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是意识流文学的又一杰出代表。 《我弥留之际》 、 《喧哗与骚动》 乔伊斯· 卡洛尔· 欧茨(1938~ 的又一代表人物。 ),美国当代享有盛名的女作家,意识流小说在美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廉•福克纳 威廉 福克纳(1897~1962) 福克纳
•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 纳(William Faulkner l897-1962),出身名 门望族,全名威 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1.作品:
• (1)”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 福克纳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 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 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逊镇及其郊区的属于 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 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 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 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是《声音与疯狂》。
3.《为芬尼根的守灵》
• 小说分四部分:人类的堕落、斗争、人性、更 生,大体上对应了维科的“神的阶段”“英雄 阶段”“人的阶段”和“再现阶段”。小说共 17章,在总体上的大循环中又包含着若干局部 的小循环,例如第一部分共八章,便呈现为两 个维科式的循环:巨人之墓、伊尔威克、伊尔 威克的传说、审判;书信、问题与答案、森、 安娜·利菲亚·普鲁拉贝尔。第一章的第1、2、3、 4页,又大体上相当于一次循环。小说主人公 伊尔威克的家庭生活、伊尔威克的堕落、死亡 和再生,又具体体现了这种历史的循环。
(2)重要作品
• 《喧哗与骚动》、《去吧,摩西》、 《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押 沙龙,押沙龙!》 • 《圣殿》、《标塔》、《没有被征服 的》、《野棕榈》、《坟墓的闯入者》、 《修女安魂曲》、《寓言》、《掠夺者》 等。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小 镇》、《大宅》)等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
艺术特点:
• • 1.叙事主体的对位式结构:多视角与多种形式叙述 的结合 《喧哗与骚动》代表了福克纳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在书中,福克纳运用意识流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南方 一个庄园主家族的衰败过程。全书充分显示了福克 纳对小说时间的巧妙处理和对作品结构的精心安排。 这部小说共分4个部分,详尽地叙述了四天中发生的 事情。其中第一、二、四部分所涉及的时间分别是 1928年4月7日、6日和8日3天;而第二部分则叙述了 1910年6月2日昆丁在自杀前的意识活动。这样,小 说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
艺术特点:
• 2. 叙事时间与基督教中典故的对应: • 班吉部分的1928年4日与圣经神话中的濯足 节相对应。 • 杰生部分的1928年4月6日与基督受难日相对应。 • 迪尔西部分的1928年4月8日与复活节相对应。
艺术特点:
• 3.小说人物的时间倾向 • 如白痴班吉虽已33岁,但其智力水平却 只相当于3岁的小孩,因此,他的世界是一 3 , , 个没有时间概念的混沌世界;昆丁从一 开始就被框在“过去”的时间里,他的所 思所为几乎全被过去的记忆所控制等;
意识流
• 意识流这一术语用于描述心理过程时显 然是极其有用的,因为作为一个修辞用 语它具有双重的比喻意义,就是说,"意 识"这个词和"流"这个词都具有比喻的意 义。这一思想为小说家运用意识流手法 来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展示人物 的意识活动来完成小说叙事提高了理论 依据。
意识流文体的基本特征
• 首先,在表现对象方面,意识流文学脱 离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生活,描 写真切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的规范,完 全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 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
意识流代表作家
• • 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 乔伊斯 (1882—1941) ) 爱尔兰作家 , 诗人
2.解读乔伊斯作品的几把钥匙
• 可以从家庭和学校教育、爱尔兰历史文 化背景、巴黎的艺术环境和乔伊斯的美 学思想四个方面探讨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形成的根源。
3.代表作:
• 《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尤利西斯》;《为芬尼根的守灵》 • 《都柏林人》 • 乔伊斯:“我选择都柏林为背景,是因为这 座城市是瘫痪的中心。”
2.《尤利西斯》
• 乔伊斯本人于1920年在书信中评论此书 为: 它是一部关于两个民族(以色列-爱尔兰) 的史诗,同时是一个周游人体器官的旅 行,也是一个发生在一天(一生)之间 的小故事……它也是一种百科全书。
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1904 年6月16日)
2.《尤利西斯》
• (1)神话原型结构; • (2)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回乡的主题; • (3)语言与小说艺术的不懈探索
意识流文体的基本特征
• 其次,意识流文学不按照客观现实时空 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结构作品,而根据 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 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 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人物意识渗透 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 作品结构的作用。
• 福克纳说:“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 些人调来调去,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 受时间的限制。我抛开时间的限制,随 意调度书中的人物,结果非常成功,至 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3.《为芬尼根的守灵》
• 作为一部后现代小说,乔伊斯特别醉心于探索 和实验语言的各种新功能,“并试图通过‘语 言自治’(the autonomy of language)的方式 来创作一个独立的‘反身文本’(self-reflexive text)。由于作者试图构筑一个完全自足的语 言体系来取代文学作品应有的‘外指性’ (referentiality)和‘关于性’(aboutness), 因此,他不愿走出自己的文本,而是向读者展 示了一个本体上独立的、基本封闭的小说世界 和令人永远无法走出的迷宫”。如此看来,这 部小说与外部世界并没有什么关联,它所关涉 的只是自身与语言。
维吉尼亚•伍尔芙( 维吉尼亚 伍尔芙(1882—1941) 伍尔芙 )
• 英国意识流文学代表 作家;代表作品《达 罗卫夫人》(1925)、 《到灯塔去》 (1927)、《自己的 一间屋》 ;
马赛尔•普鲁斯特 马赛尔 普鲁斯特(1871—1922) 普鲁斯特
• 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是 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 其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说 《追忆似水年华》实践了 作者“主观真实论”的艺 术观,是“单纯型”意识 流文学的范本。这部作品 为意识流文学打下了发展 的基础。
2.《喧哗与骚动》
• 《喧哗与骚动》是诺威廉·福克纳的“约克拉帕托法” 系列中的一部著名和重要的小说。 • 书名出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当麦克白听到麦 克白夫人去世的消息时,他讲出了以下富于哲理的著名 台词:“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 土壤中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 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 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 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艺术特点:
• 4.中心人物形象的朦胧与明晰: • 在这篇小说中,福克纳颠倒时序,打破传统的平 铺直叙的情节构思,通过4位叙述者的叙述和内 心的欲望,使中心人物凯蒂的形象,由朦胧逐渐 明晰。 • “在《喧哗与骚动》中,欲望构成了主导地位, 康普生的兄弟们的意识不断从以前回到眼前,并 夹杂着痛苦。这里是没有凯蒂的欲望的一席之 地的,因此没有她的主导地位,没有她的角度的 故事。”
• 福克纳:我发现我家乡的那块邮票般大 小的地方值得一写,只怕我一辈子也写 不完,我只要化实为虚,就可以放手充 分发挥我那点小小的才华。我可以像上 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时空 的限制。结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 效果极好。”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 福克纳的作品所描述的多是发生在南方的悲剧 故事。《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正是这样一部悲 剧故事。内战后,北方工商势力及其价值观深 刻地改变着南方传统的农业社区和文化道德观 念。南方文明的逐渐失落,使福克纳感到无所 适从,故土的落败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沦丧,在 福克纳那里浓缩成一份爱恨交织的感情,他自 己曾说过“我既爱它又恨它。那里的东西我一 点也不喜欢,但我生在那里,那里是我的故乡, 所以我仍然要保护它,即使我恨它”。
3.《为芬尼根的守灵》
• 1926年11月15日,庞德在给乔伊斯的信中写道: “我将再试一次,但是迄今为止,我是一窍不 通。至今没有任何头绪。如此旁敲侧击、拐弯 抹角有何用处,除非是神意不可知,或者是花 柳病秘方,非琢磨明白不可。” • 作家威尔斯认为,这本书是“一些巨大的谜”。 普通读者不会从中获得乐趣,也不会从中获得 “一些新鲜的、有启发性的东西”。他问道: “这个乔伊斯是什么玩意儿,能要求我从我还 能活着的几千小时清醒时间中拿出那么多小时 去琢磨他,去弄清他那些异想天开的古怪念头 和表达方法?”
2.《喧哗与骚动》
• 福克纳追求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致力于小说的 实验与革新,成功地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 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运用于小说创 作: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 纳自成风格。在表现技巧上,福克纳大胆地采用 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 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此 外,在作品的谋篇布局与时间处理方面,他也别 具一格,显示出非凡与独特的艺术才华。
意识流代表作家:
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
• 什么是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 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 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 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 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 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 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 "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