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白蛇传》观后感3篇
白蛇传戏剧观后感

白蛇传戏剧观后感白蛇传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戏剧之一,它通过精妙的剧情、细腻的表演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白蛇传的戏剧演出,深受其感动和启发。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并探讨这部戏剧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演出开始时,舞台布景的细腻和精美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
巧妙的灯光设计使得舞台上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神秘的氛围。
从舞台上冉冉升起的烟雾中,白蛇和小青的形象悄然出现。
两位演员以精湛的技巧和优美的动作,将白蛇和小青这两个角色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白蛇穿着纯白的华贵长裙,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深情和坚定使人心生敬意。
而小青则身穿青衣,眉目间透露出天真无邪的灵动。
他们的表演让我不禁陷入故事情节之中,感受到了白蛇和小青深深的爱情。
剧中,白蛇为了拯救萧化的性命,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使用法力。
这一举动使观众对她的勇气和奉献精神感到钦佩。
白蛇的表演充满了智慧和情感,她的爱无条件而坚定,愿意为所爱之人去付出一切。
与此同时,小青的爱也是无私的。
他对白蛇的深情厚意和对她的提携让人动容。
白蛇和小青的爱情是跨越人与妖两界的,他们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共同的幸福。
白蛇传戏剧所传达的主题之一是爱情的力量。
白蛇对小青的深情和牺牲精神,令人感到爱情的伟大和无私。
他们不得不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的爱情最终战胜了一切。
这让我思考了爱情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可以战胜任何困难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使人变得更加勇敢坚定。
另一个我从白蛇传戏剧中获得的启示是宽容和接纳不同的力量。
在剧中,白蛇和小青代表了人与妖两个不同的世界。
他们之间的爱情超越了种族和身份的界限,展现了一种超越界限的美好。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界限和偏见。
我们经常会将自己局限在某个群体或身份中,而忽略了其他人和事物的好处和价值。
白蛇传教会我们要更加开放宽容,接纳不同的力量,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白蛇传戏剧通过精妙的剧情和细腻的表演,引发了我的深思。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3篇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3篇《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那么以下是xx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京剧《白蛇传》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白蛇传》观后感《白蛇传》作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曾被改编成多个版本,除了大家熟悉的电影、电视剧外,几乎所有剧种都对《白蛇传》进行过改编,包括木偶戏、皮影戏等,京剧版则是最具特色的,融合了文武开打,唱做并重,非常受观众的喜爱。
非常有幸能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看了由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展演的京剧《白蛇传》,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丝毫不输前辈,大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趋势,演员不仅有高颜值的外在条件,更有超强的内在功底,扎扎实实稳扎稳打,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刚柔并济,把角色塑造的十分鲜活有灵气。
其中,我非常欣赏小青的扮演者张淼,从头到尾表演细致而有变化,将小青的灵动和情绪波动大表现得淋漓精致,扎实的功底在水斗中表现得出场出色,观众反响热烈。
演出两个半小时,演员丝毫没有展现出疲态,时刻保持状态,全身心的投入,让角色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非常受教。
演出结束后到了后台无意中听到了演员们的谈话,表演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之处进行讨论,自我反思,平常心又虚心倾听他人意见,令我心生敬畏。
唱词中“最爱西湖三月天,斜风细雨送游船,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雨过天晴湖山如洗,春风暖暖拂罗衣”,“释门中积善根功德无量,对众生应同怀慈心柔肠。
可怜我七月胎就要生养,恳求你发慈悲还我许郎”等。
句句经典,句句动人,就连外国友人都忍不住叫好。
京剧版的《白蛇传》唱词流畅优美,戏中还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戏曲特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仅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传统神话故事所带来的感动,也让大家对京剧的技艺有了更加了解。
《白蛇传》观后感作为一名青年观众,有幸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一场精彩的京剧《白蛇传》。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剧场里欣赏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深受震撼颇有感触,因此不禁想一畅胸怀,谈谈自己的观剧感想和一点体会。
白蛇传戏曲观后感

白蛇传戏曲观后感
《白蛇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都有着精彩的演绎。
戏曲版的《白蛇传》也是其中的佳作,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音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首先,本剧的演员们非常出色,他们在表演中把每个角色都塑造得非常生动。
白娘子被演员刻画得非常美丽、高贵而神秘,让人不禁为她倾倒;许仙则被演员刻画得憨厚、善良而可爱,使人对他产生深深的同情。
此外,其他角色如法海、小青等也都各自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本剧的音乐也非常出色,它既体现了南方民族音乐的特点,又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使得整个剧目更加具有现代感。
同时,音乐也很好地配合了演员们的表演,给人以视听上的双重享受。
总之,这场戏曲表演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它不仅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还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关于生死、轮回等深刻哲学思想。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样精彩的戏曲表演,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前言京剧一直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一场演出都让人陶醉其中。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京剧《白蛇传》,这是一部以古代传说为题材的著名京剧剧目。
在这场演出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剧情梗概《白蛇传》是一部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戏剧作品。
故事中,白娘子是一只化身为美丽女子的蛇精,她与人类相遇后与许仙相爱并结婚。
然而,白娘子的本性又让她不断与人类世界发生冲突。
最终,她被法海和许仙的护法所制服,并囚禁在雷峰塔中。
经过千辛万苦,白娘子最终获得重生,并与许仙再度相聚。
精彩演绎音乐京剧中的音乐是独具特色的,它与演员的表演相辅相成,为整个剧目增添了许多色彩。
在《白蛇传》中,音乐表现非常出色。
透过乐曲,观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剧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悲戚的曲调让人动容,欢快的旋律让人忍不住跟随着拍子轻轻摇摆。
尤其是在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场景中,音乐流畅婉转,将两位主角的深情对视与动人的告别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京剧的表演艺术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在《白蛇传》的演出中,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得精彩纷呈,让人叹为观止。
白娘子的婉约柔美、许仙的深情厚重、法海的嚣张狡黠,每一位演员都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非常到位。
他们的身姿、动作和台词展现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色,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悲喜。
人物形象和意义白娘子白娘子是京剧《白蛇传》中的主角,她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角色。
在演出中,白娘子的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她从一开始的纯真天真到最后的坚强勇敢,白娘子一直都是一个让人敬佩的女子形象。
她的爱情经历、坎坷命运和最终的重生都展现了京剧作品中丰富的内涵与深邃的意义。
白娘子给了观众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许仙作为白娘子的丈夫,许仙在剧中扮演着一个平凡的人物。
然而,正是因为他的平凡,他才能够体现出白娘子与他之间的深情与纠葛。
许仙的形象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他的坦诚和真挚令人感动。
白蛇传观后感

白蛇传观后感第一篇:白蛇传观后感听说在本版写看戏报告会有巧克力,所以撰写本报告。
话说前两天在校内看到hh老师在做广告,省京的各位要来武测大活演白蛇,就在思忖着,最近很久没看京剧了,既然送到门口了,要不要去看看。
加上今天hh老师又问我要不要给我留位置,遂伙同了几个朋友,一块去凑个热闹。
可惜木有张慧芳。
具体演职人员表见我前面发的帖子。
和katze还有奶酪同学一块进场,在后面的看台转了一圈,发现下面舞台前面还有些边边角角的位置,于是干脆下去看,发现视角不是特别好。
临开场,hh老师出现了,说wk终于看到你们了,前面第二排有位置哎,就被很不好意思的拉到了前面,不过也没啥不好意思的……离舞台只有不到十米的距离,可谓纤毫毕现,比在省京看得过瘾。
如果说在省京看到的演员细节是一笑一颦级的,那在今天坐的位置看到的演员的动作就是体毛级的了……开场就是断桥偶遇那些个套路。
话说老dark早晨还说不去看,晚上就被小版三拉到了现场,还恬不知耻的找我要了个位置坐在旁边。
一晚上就没消停过,让人非常不爽。
说老dark是因为老dark说小花旦的表现让人不敢恭维,我倒是觉得今天小花旦的状态挺不错的……在高校演出和在剧场演出不一样,剧场演出大家看的是唱念做打,高校演出大家更关注剧情。
一开始一段快节奏的白青二人把帅哥和逼婚,看的现场大呼过瘾。
基本上所有的掌声都不在哏节上,我想只有在高校演出,才会出现把掌声献给龙套演员的情况吧。
话说他们断桥相会艄公出场,一看见艄公我差点想来段龙船调……更fz的是艄公的短打扮让坐在前排的我下了两个结论:1.艄公的小腿很粗,2.艄公的腿毛很长……恩,不过说真的,连同艄公在内,船上的四人轻轻的随波做摇晃状伴随清唱,还是相当有意境的。
后面法海出场了,不是王小蝉,嗓音实在是……惨不忍睹,念白还成,唱腔……我的描述是含了只蛤蟆感觉,唱起来唔里哇啦的,听不清楚嗓音也浑浊不堪……插播一段场外的:这个时候几位镇场的校领导退场了,坐在第二排的我和katze齐声叫好“o yeah,领导都走了耶……”坐在我们前面的一个女老师回头看了看我们,笑了笑说“是啊是啊,领导都走了,你们可以好好看戏了,我也走了哈,你们坐前面来吧……”好吧老师我真的不知道你的名字,不过真对不住如果你是校领导的话我想你一定会理解学生的心情的……然后我和咔嚓恬不知耻的跑到第一排去坐了,最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校领导又回来了……好吧我们装作今天天气不错的样子继续看戏……不过必须要说的是小版三比我们更加恬不知耻的比我们更早的坐到了第一排,所以我们不算最恬不知耻的……回到场内,三杯雄黄酒下肚,露出尾巴的小白吓飞了许仙的魂魄。
京剧电影白蛇传观后感

京剧电影白蛇传观后感京剧电影《白蛇传》观后感京剧电影《白蛇传》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演精湛,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观赏享受。
首先,我对电影的美术设计给予了高度赞赏。
整部电影的布景、道具和服装都极具中国传统元素,色彩鲜艳,充满了印象主义的感觉。
尤其是舞台的设计,通过巧妙的灯光运用,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我特别喜欢电影中的景别切换,时而是山水田园的景象,时而是古代街市的繁华,时而是精美的宫殿,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
其次,电影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白蛇传》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剧情曲折动人。
电影以京剧的语言形式,将白娘子白素贞被太白真人救起,经历千难万险,最终与许仙修成正果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
整个故事融合了浪漫、悲剧、喜剧等多种元素,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其中的血雨腥风、悲喜交加、以及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的细腻情感,都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传统爱情故事的魅力。
第三,电影的表演技巧非常精湛。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唱腔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
尤其是主要演员的演技,凸显出他们对京剧的专业素养和对角色深入的理解。
《白蛇传》的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让我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角色的投入与执着。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流露出角色内心的世界,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最后,京剧电影《白蛇传》也给人以思考。
这部电影通过一段爱情故事,让人们思考生死离别、命运安排以及人性的复杂性等种种问题。
白蛇为了拯救许仙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爱情的坚持与无悔。
而许仙则面对白娘子的过去和真实身份,最终选择原谅和接受。
这些情节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和爱情的伟大。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更像是一个反思现实的寓言,通过夸张和象征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暗示和反思。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京剧演出,其中的一出《白蛇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表演形式等,吸引了无数观众。
《白蛇传》作为其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京剧演员的精湛演技,还通过其深入的主题和情节,让观众对爱情、人性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演出开始,京剧声腔悠扬,让我陶醉其中。
舞台中央,一个红纱遮盖下的女子,正是白蛇化身的白素贞。
她姿态优雅,身姿曼妙,表情丰富,完美地展示了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白蛇精。
而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也就此展开。
一开始,许仙并没有意识到白素贞的真实身份,他无法理解她一种深刻的情感。
然而,白素贞对许仙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真挚的爱意,让许仙渐渐对她产生了感情。
戏中的一幕幕情节,将白素贞和许仙之间的感情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最令我动容的一幕是在白素贞被法师抓走后,她为了拯救许仙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她将自己的法力借给许仙,以换取他的生命。
这段情节让我感受到了无私的爱与牺牲的意义。
白素贞对许仙的爱,超越了人的界限,让人们不禁思考,爱是否能够超越一切障碍,包括生死。
《白蛇传》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深情的爱情,还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青蛇性情温良,为了拯救白蛇姐妹,不惜展示出战胜黑帝的勇气,体现了传统的正义与勇气的主题。
而许仙则是一个善良而智慧的普通人,正是因为他的善良和智慧,他才能够理解并接受白素贞的真实身份。
此外,舞台表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表演精湛的面目演员,他们的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都充分表达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们的表演不仅细腻、精确,更是富有戏曲的独特美学。
这些演员经过了多年的训练和磨砺,他们能够通过声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将戏曲的特点展现得鲜活而生动。
总的来说,京剧《白蛇传》的观赏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感受。
通过这一经典的剧目,我认识到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京剧演员对角色和戏曲表演的专业态度。
杜近芳谈演出《白蛇传》的体会

杜近芳谈演出《白蛇传》的体会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些我的艺术经历、艺术感想, 作点总结, 一起来商讨研究。
我从事京剧工作的经验, 我走过的道路, 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是对每一个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否定, 妄自菲薄, 一无是处, 也不是全盘肯定, 对善恶美丑不分青红皂白, 而是谨慎思考,找出准确答案; 二是对京剧艺术忠实地继承, 大胆地发扬, 京剧根深叶茂, 我们只有多付出汗水, 才能使她开花结果。
继未传统很重要,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扬, 所以我想谈谈我的师承关系。
我的老师王瑶卿, 人称“ 通天教主” , 四大名旦都曾经向他请教, 有点师徒辈份, 我是他的关山门的学生。
八岁左右, 我受到音乐圣手、梅派音乐唱腔创始人之一的王凤卿父子的熏陶, 跟他们学戏。
与此同时, 我还接受擅长“ 大琴拉戏” 的琴师、荀派音乐唱腔创始人周昌泰的指导。
这些就是我学艺的根基, 是我艺术创造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我的人生经历坎坷, 但在艺术道路上是个幸运儿。
十三岁时我加入中国京剧院的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 那里名家荟萃, 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等各位老师都三十多岁正当年, 称得上精英云集, 风华正茂。
我在这个艺术大宫殿里, 一天到晚地学,学之不尽, 忘了吃饭和睡觉。
我的武旦老师是阎世善, 他是“ 九阵风” 阎岚秋的后代。
还有李金桐,是中华戏曲学校挑梁的武旦。
此外还有老旦、小花脸各方面的名师。
小生老师先是姜妙香, 后来跟叶盛兰学。
我一个黄毛丫头很幸运, 跟着这些老师跑跑宫女心里就很满足了。
一个人艺有所成, 是许多人扶掖帮助的结果。
我起先是文盲, 当时京剧院的领导马少波很有远见, 组织扫盲班、文化班, 让演员参加学习, 我学文化是从学拼音学母开始的。
我的文化老师, 一位是周世麟, 懂昆曲曲牌, 也会唱昆曲。
一位是京师大学文学系的郑亦秋, 从小热爱麒派老生戏, 自己会唱, 还念大学, 他是我的导师, 也是我的导演,对我的艺术生涯起着关键的点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3篇《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京剧《白蛇传》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白蛇传》观后感(一)《白蛇传》作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曾被改编成多个版本,除了大家熟悉的电影、电视剧外,几乎所有剧种都对《白蛇传》进行过改编,包括木偶戏、皮影戏等,京剧版则是最具特色的,融合了文武开打,唱做并重,非常受观众的喜爱。
非常有幸能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看了由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展演的京剧《白蛇传》,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丝毫不输前辈,大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趋势,演员不仅有高颜值的外在条件,更有超强的内在功底,扎扎实实稳扎稳打,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刚柔并济,把角色塑造的十分鲜活有灵气。
其中,我非常欣赏小青的扮演者张淼,从头到尾表演细致而有变化,将小青的灵动和情绪波动大表现得淋漓精致,扎实的功底在水斗中表现得出场出色,观众反响热烈。
演出两个半小时,演员丝毫没有展现出疲态,时刻保持状态,全身心的投入,让角色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非常受教。
演出结束后到了后台无意中听到了演员们的谈话,表演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之处进行讨论,自我反思,平常心又虚心倾听他人意见,令我心生敬畏。
唱词中“最爱西湖三月天,斜风细雨送游船,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雨过天晴湖山如洗,春风暖暖拂罗衣”,“释门中积善根功德无量,对众生应同怀慈心柔肠。
可怜我七月胎就要生养,恳求你发慈悲还我许郎”等。
句句经典,句句动人,就连外国友人都忍不住叫好。
京剧版的《白蛇传》唱词流畅优美,戏中还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戏曲特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仅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传统神话故事所带来的感动,也让大家对京剧的技艺有了更加了解。
《白蛇传》观后感(二)作为一名青年观众,有幸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一场精彩的京剧《白蛇传》。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剧场里欣赏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深受震撼颇有感触,因此不禁想一畅胸怀,谈谈自己的观剧感想和一点体会。
一、此场演出亮点纷呈1、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十分投入,声情并茂入戏很深,感染力很强,给观众很强烈的带入感,让在场的观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具体表现在演出中有些对白是演员的临场发挥,根据剧情的需要自然而然的说出,虽然和字幕有些出入但是这种临场发挥的效果让人十分满意。
2、演出中演员的肢体语言十分到位,一些场景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体现的惟妙惟肖,很是生动形象,让在场的观众赞叹不已。
具体表现在许仙与白素贞小青在西湖首次相遇遇到大雨一起乘船的桥段,虽然没有船这个道具但是演员通过肢体语言很好的表现了上船、乘船、下船时的情景,演的十分到位,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除此之外在许仙逃出金山寺与白素贞小青相见的桥段中,肢体语言表现的也十分到位,许仙的悔不当初、白素贞对许仙的又怨又恨又不舍、小青对许仙的愤怒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尤其当许仙给白素贞下跪白素贞扶他起来的桥段,两人相对互相抽泣的情景表现的更是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3、戏中对白设计贴近大众,很“接地气”,不会让人觉得太文绉绉而拒人千里,虽然演的是古装戏但是没有距离感,让观众容易欣赏。
并且尤为难得的是对于尺度的把握又没有过于现代,毕竟这是古装戏要符合当时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分寸拿捏确实是恰到好处。
4、演出服装设计精美华丽,每一章演员出场的服装都有所不同,带给观众新鲜感的同时赋予美的享受。
同时演出道具设计精美巧妙,配合服装相得益彰。
并且在武戏的章节对道具的使用也很恰到好处,当然这也是和演员的演出功底密不可分,例如在白素贞在金山寺与神将对打的武戏中,两人手握红缨枪攻守互换的桥段,两人手中长枪相互击打的声音铿锵有力,这种兵器相互击打的声音真实且富有临场感,让观众觉得演员们是在真刀真枪的对打而不是单纯的演戏做做样子,这让在场的观众大呼过瘾,心潮澎湃。
二、几点个人拙见1、舞台布景略显陈旧,和演员服装道具相比有些差距,如能加以改善则显得更加协调统一。
2、提字器在演出的过程中有些情况下字幕跟不上演员的戏词和对白,等字幕出现时演员已经在唱下一句戏词,让观众有些跟不上演员演唱的节奏。
3、在观众视角舞台右侧负责现场奏乐的区域,戏台大幕收起时偶尔会碰到舞台右侧的演奏人员,需要演奏人员手动协助收起大幕,是否会影响演奏人员的演奏。
4、在武戏的一些细节中,在白素贞盗仙草的桥段,白素贞与鹿童交手时,鹿童不敌白素贞,手中兵器被白素贞击落,此时白素贞用脚两次才把兵器勾起还给鹿童,不禁让观众莞尔。
《白蛇传》的演出精彩纷呈,观众的掌声、叫好声贯穿整场演出,这是对演员们精彩表演最充分的肯定,体现了观众对这次《白蛇传》复排重现首场演出的高度认可。
演出结束后我遇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家长带着小女儿正要往外走,在下楼梯的时候小女孩的爸爸问他女儿:“这场《白蛇传》好不好看呀?”小女孩大声的回答道“好看!”爸爸又问:“以后想不想再来看京剧呀?”“嗯,想!”听到这儿我会心的笑了,同时也倍感欣慰,这场演出不仅仅是精彩的表演,更是一种影响和传承。
演出中青年演员把从老一辈京剧艺术家身上学到的技艺与精髓通过戏台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从他们的身上仿佛可以看到老一辈京剧艺术家当年的风采,在继承经典的同时让传统京剧艺术的精髓在他们身上又焕发出新的光芒。
与此同时,他们的精彩演出也深深的影响了在场的每一个青年人和祖国的下一代,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京剧的种子,待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京剧文化又将枝繁叶茂代代相传。
这场精彩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国粹京剧的魅力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京剧的魅力正是在这种影响和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在此对付佳、张兵等演员精彩的演出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京剧《白蛇传》。
同时表达对杜近芳、叶少兰这两位艺术指导老师的感谢,感谢你们为京剧《白蛇传》复排重现做出的不懈努力,在此向两位京剧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白蛇传》观后感(三)近日,在上海图书馆观看了拍摄于2007年,由京剧程派艺术第三代传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女士主演的京剧电影《白蛇传》的'视频播放,接受了一次为时两个多钟头的传统文化熏陶,并被演员精湛的表演和精美的京剧艺术形式所深深吸引与打动。
这是一部有传承、有创新的作品。
《白蛇传》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与“牛郎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广为流传。
“白蛇传”故事的影响力之所以较大,还与现代文化巨匠——鲁迅先生有关,他曾在1924年发表过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给予故事中的主人公白娘子白素贞(受压迫者代表)极大的同情,同时也对施以佛法将其压在雷峰塔下的法海和尚(压迫者代表)表示了厌恶与谴责,并以雷峰塔的倒掉寓意被压迫者终将获得解放,文章还借法海最终被禁锢于螃蟹腹中的故事,得出压迫者绝无好下场的结论,给这段民间传说赋予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新含义,并蕴含着对美好社会及生活的向往。
这部京剧电影《白蛇传》,是根据剧作家田汉先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创作的,有关这一题材的第二个剧本展开剧情的:包括借伞相识、婚后惊变、盗草救夫、索夫水斗(水漫金山)、断桥再聚、合钵痛别、塔倒团圆等桥段,配以表演者感情丰富、细腻的唱段和情真意切的动作(身段)表情,加上优美的舞台美术设计烘托,能够引观者入戏,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
可能是上了岁数,比较容易动感情的原因,在观看过程中自己情绪几度有所起浮,即为许仙的懦弱和抵制蛊惑能力不足而遗憾;更为白素贞的忠贞不渝和奋不顾身而感动;也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小青而感到痛快……特别是白素贞即将入钵,与许仙和幼儿告别前的那一大段唱,表达了亲人之间生离死别的难舍情怀,真的是催人泪下,让人难以自制。
好在电影结尾出现了“雷峰塔轰然倒塌,白娘子重现人间,她与许仙和小青在西湖边断桥处再度重逢”的画面,为这一悲剧性的故事增添了一丝暖意,不仅契合了鲁迅先生那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愿,也满足了大多数老百姓祈盼家庭团圆的念想。
原本在田汉创作的第一个剧本《金钵记》中,最后还有“祭塔相会”的桥段。
写的是若干年后,许仙与白素贞生下的儿子许仕林长大成人,他前来塔前祭拜母亲,进而感动上苍,让白娘子出塔,母子得以相见……显然,这一情节,远没有现在的结尾情节来的紧凑和感人。
这部京剧电影各方面表现的都很完美。
无论是情景切换、人物表情及动作的细节演示,还是环境渲染等环节,电影镜头的运用十分贴切和到位,把京剧表演艺术的精髓演绎的细致入微,让观众看到了与剧场舞台演出时的不同效果。
同时,也放大了电影艺术与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差异性,比如同样是白素贞入钵前与亲人悲痛离别的那场戏,舞台表演讲究的是唱工和做功,必须严格按照戏剧程式化要求,做到一板一眼,唱腔和动作到位即可,而电影则要求演员的表情,特别是面部细微变化也要能够按照剧情变化体现出来,特别是当一些特写镜头运用时,演员要倍加注意。
有些遗憾的是,在电影里看到,当白娘子悲痛欲绝地与丈夫和幼儿告白,此时出现许仙面部的一个特写镜头竟显得有些木讷、平淡,没能表现出即将失去自己妻子的那种痛彻心肺的悲伤感觉(在舞台表演时或许观众看不清),这可能是受戏曲程式化所限,扮演者不得随意改变而为之吧。
从电影镜头里看,确实让人觉得此时的许仙有些游离在现场那种悲悯的氛围之外,没有体现出呼应、烘托的表演效果。
瑕不掩瑜。
不管怎样讲,这部京剧电影拍的还是十分成功,尤其是它用镜头全方位记录了“白蛇传”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也使得京剧艺术得以更加普及与传播,值得赞扬与肯定。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3篇】相关文章:1.《白蛇传》观后感2.白蛇传说观后感3.白蛇传观后感4.京剧观后感作文5.关于白蛇传观后感6.白蛇传说的观后感7.观《白蛇传说》有感8.现代京剧脚印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