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液体药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四、表面活性剂在液体药剂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常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 油的乳化、混悬液的分散、助悬、增加药 物的稳定性、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药物 的作用以及改善制剂工艺等,是提高制剂 质量的常用附加剂,阳离子型还可直接用 于消毒、杀菌和防腐。表现为增溶剂、去 污剂、乳化剂、润湿剂、消泡剂等。
12
4、流变性(物质流动和变形性能)
23
三、稳定剂:在混悬液中,稳定剂可起湿润、 助悬、絮凝或反絮凝的作用。
1、湿润剂:使药物能吸收水分,如吐温类、司盘类等; 2、助悬剂: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粘度,降低药物微粒沉降速 度,如甘油、糖浆、阿拉伯胶、琼脂、淀粉、甲基纤维素、 CMC-Na、胶体二氧化硅和硬脂酸铝等;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主要是调节Zeta电位的电解质,凡能使 Zeta电位降低,絮凝程度增加的电解质即为絮凝剂;凡能使 Zeta电位升高,絮凝程度减少的电解质就是反絮凝剂。(絮凝 系指微粒在溶液中形成絮状沉淀),如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 酒石酸盐和一些氯化物(AlCl3 )等,既可作絮凝剂,又可作 反絮凝剂。
2、溶胶的结构和性质
①质点具有双电层结构而水化——溶胶由于解离作用或离子而带电, 导致产生电荷相反的双电层,溶胶的质点是疏水的,在双电层下 而水化。 ②具有电动电位 溶胶制剂直接应用较少,常使用经亲水胶体保护的溶胶制剂,如眼、 鼻用的收敛杀菌药氧化银溶胶就是被蛋白保护而制成的。 高分子溶液(均相)性质上与溶胶有些相似,可视为胶体分散体系。
19
二、胶体溶液的制备与稳定性
㈠、亲水胶的制备与稳定性 1、制备 即将亲水胶投入水中,胶溶时间较 长。如明胶。 2、稳定性 主要由其水化作用形成的水化层 以及胶粒电荷决定。 高分子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发生自发的聚集而 沉淀的现象称为陈化现象。
20
㈡、疏水胶的制备与稳定性
1、制备
研磨法——即机械粉碎法,适于脆而易碎的药物,如:胶体磨 ※ 胶溶法——即解胶法,如AgCl新鲜沉淀物加稳定剂AgNO3,制成AgCl 溶胶。超声波分散法。
①天然色素——如苋菜汁、焦糖、叶绿素、氧化铁等; ②人工合成色素——如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等。
5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在液体药剂中的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
凡是物质处在凝聚状态时,其相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 理化学现象统称为表面现象。 其表面所具有的自由能称为表面能。而单位面积上具有 的自由能称为表面张力。 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质的性质和浓度有关。能使溶液 表面张力急剧下降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它们大都 是长链的有机化合物,在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 亲油基团。
18
第四节
一、概述
胶体溶液型药剂
㈠、含义和特点 一般说来,凡药物以粒径1-500nm的粒子均匀分散在液 体分散媒中形成的液体药剂就是胶体溶液型药剂。 如涂膜剂、蛋白质制剂、酶制剂等。 胶体溶液大都能吸收或折射不同的光线呈一定颜色; 胶体带电荷。 ㈡、种类:亲水胶和疏水胶 亲水胶多为高分子化合物,如明胶,碳水化合物的聚合 物,如阿拉伯胶; 疏水胶一般为多分子聚集体。
㈣两性离子:随介质PH的不同,既可成为阳离子型,也可成为阴
离子型,既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如蛋黄里的卵磷脂就是天然 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该类表面活性剂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 离子型,去污力强,在酸性溶液中呈阳离子型,杀菌力强。
8
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㈠物理化学性质 1、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 2、胶团——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 大浓度,表面张力降低不明显,当浓度较大时,便缔 结成胶团; 3、克氏点和昙点——当温度升高时,表面活性剂溶解度 增大,当上升到某一温度后,溶解度急剧上升,此温 度称为克氏点;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又急剧下降, 溶液变混,但冷却后又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混浊的现 象称起昙,这个转变温度则称为昙点;
15
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化学动力学问题
1、搅拌;2、温度;3、粒子大小。
㈢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成盐 2、应用潜溶剂 如硝酸纤维素在乙醇或乙醚中略溶,但 在一定比例乙醇-乙醚的混合溶剂中易溶,这种现象称 为潜溶,这种混合溶剂就是潜溶剂; 3、加入助溶剂 低分子化合物,形成可溶性络盐或有机 分子复合物等; 4、使用增溶剂,有些还可防止药物的氧化和水解。
1
二、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
①溶液型药剂应澄明,乳浊液型和混悬液型 药剂应保证其药物粒子小而均匀,且在振 摇时易均匀分散; ②分散媒最好是水,其次是乙醇,最后才考 虑其它毒性较小的有机分散媒; ③有效成分的浓度应准确、稳定; ④制剂应适口,无刺激;
⑤应防腐。
2
三、液体药剂的防腐和色香味
(一)防腐:在每克或每毫升内染菌数不超过100个,并 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用于烧伤、溃疡及无菌腔体的 液体药剂,则不得含有活的微生物。 防腐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①防腐剂本身用量应很小,无毒性和刺激性; ②能溶解到有效浓度; ③性质稳定; ④无异味; ⑤防腐范围广。
7
㈡阴离子型:起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1、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破坏; 2、硫酸化物:通式R-O-SO3-M+ ,因其强刺激性,主要用作外用软膏 乳化剂; 3、磺酸化物:通式R-SO3-M+,
㈢阳离子型:起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其分子结构的主要部分是
一个五价氮原子,即季铵化物,水溶性大,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 但毒性大。
3
常用的防腐剂: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用量为0.05%-0.1%,防腐作用是靠分子,
其离子几乎无抑菌作用。故降低PH对防腐有利。
2、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优良的防腐剂,无毒、
无味、无臭,性质稳定,酸性中作用较强,如PH5.5时对大肠杆菌 作用最强。吐温类增溶剂能增加该类防腐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但 不能相应地增大其抑菌力。
24
四、混悬剂的制备
原则:一是药粉粒度合乎要求,二是粉粒润湿并在液体 介质中均匀分散,防止结块。 1、分散法——将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 中。小剂量可用研钵,大生产可用胶体磨。 2、凝聚法——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离子或分子状态的 药物在分散介质中聚集成新相。 ①化学反应法 两种成分经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药物并 混悬于液体中。如氢氧化镁合剂。 ②物理凝聚法 指微粒结晶法,药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 在急速搅拌下加入到另一冷溶剂中(溶剂转换), 使之析晶而得到微粒,再将微粒混悬于分散介质中。
5、表面活性剂的配伍——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 带相反电荷,配伍时回发生反应而形成沉淀。
10
㈡生物学性质
1、可改变药物的吸收; 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之间能去反 应——使蛋白质变性; 3、毒性:阳离子型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 非离子型最小;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具有 溶血性,如吐温类溶血作用是吐温20>吐 温60>吐温40>吐温80。
第三节
溶液型药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 或离子形式分散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均 相溶液制品。如芳香水剂、溶液剂、 糖浆剂、甘油剂等。由于其分散度最 大,故吸收迅速,起效快;在制备过 程中要考虑其化学稳定性和防腐等问 题。
13
一、药物的溶解度及溶解速度 药物成为溶液型药剂,就必须要有足够的 溶解度。 药物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药物及溶媒的性 质; 药物的溶解速度决定于溶媒与溶质之间的 吸引力超过固体溶质中结合力的程度及 溶质的扩散速度。
第三章
液 体 药 剂
概述
第一节
一、液体药剂的含义及特点 液体药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媒中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 用的液态制剂。(由浸出法获得的液体制剂在第二章已讨 论,经灭菌法制备的液体制剂在注射剂中论述。) 特点:1、吸收快,作用迅速; 2、易于控制药物浓度,减少刺激性; 3、易于服用; 4、还可深入腔道(如灌肠)。 不足:易分解失效;贮存、携带不便;非均相液体药剂不稳 定;有的可口性差;水性制剂易霉变,非水溶液多有不良 药理作用;易产生配伍变化;
9
4、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表明表面活性剂亲
水亲油性的强弱,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 低,其亲油性愈强,如司盘类HLB值1.8-8.6,亲油,吐 温HLB值9.6-16.7,亲水;
表面活性剂 增溶剂 HLB值 15-18 去污剂 O/W乳化剂 W/O乳化剂 润湿剂 消泡剂 13-16 8-16 3-8 7-9 0.8-3
6
二、表面活性剂类别
㈠非离子型:在水中不解离,亲水基团是甘油、聚乙二醇等,亲油 基团是长链脂肪酸或醇以及烷基或芳基,它们以酯键或醚键相 结合。可供外用、口服或注射液用。 1、司盘(Spans)类:即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为山梨醇与不同 的脂肪酸所组成的酯类化合物,如司盘20、司盘40、司盘60、 司盘80、司盘85等,亲油性较强,用作水/油(W/O)型乳化剂; 2、吐温(Tweens)类:通过在司盘类的剩余-OH基上再结合聚氧乙 烯基而制成的醚类化合物,对应有吐温20、吐温40、吐温60、 吐温80、吐温85等,亲水性较强,常用于增溶和乳化; 3、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O/W型乳化剂; 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可用作静脉 注射用乳化剂。
16
二、溶液剂:化学药物的内服或外用澄明溶液, 呈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 制备方法可归纳为三种:溶解法、稀释法、化 学反应法。 1、溶解法:将固体药物直接溶于溶媒的制备 方法;如复方碘溶液 2、稀释法:将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贮 备液稀释到合适范围的方法。 3、化学反应法。
17
三、糖浆剂:含有药物或芳香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含蔗 糖量应不低于65%(g/ml)。 1、制法 ①溶解法:将糖溶于溶剂中后再加入药物或含药溶液中, 过滤杂质即得。如单糖浆就是蔗糖直接溶于蒸馏水。 ②混合法:将药物与糖浆(单糖浆)直接混合而成。 2、糖浆剂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 霉败:原料用具不洁及车间原因导致长霉和发酵,可加 适量防腐剂。 沉淀:主要由于糖的质量低、含浸出制剂或配伍不当等 造成。 变色:主要由于光线作用褪色。应避光保存。
①芳香剂——如薄荷油等天然挥发性芳香油及其制剂; ②甜味剂——如糖类、天然甜菊甙、蛋白糖(阿斯巴甜,甜度是蔗 糖200倍以上); ③胶浆剂——如淀粉、CMC-Na、阿拉伯胶等,能干扰味蕾的味觉; ④泡腾剂——酸式碳酸盐与有机酸反应产生CO2 ,二氧化碳溶于水 呈酸性能麻醉味蕾。
2、常用的着色剂——即色素,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
22
二、稳定性
1、微粒间的斥力和引力 因微粒带电荷,故微粒间 存在静电斥力,又由于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因此 分子间还有引力,斥力和引力的关系将影响混悬液 的稳定性; 2、微粒间的布朗运动和重力将导致微粒的沉降; 3、微粒和晶型的变化 小微粒可能溶解而变小,大 微粒可能就越来越大,沉降速度加快;同时,温度 上升能促进溶解,温度下降又重新结晶,引起结晶 长大、晶型转变;
21
第五节
混悬液型药剂
一、概述 ㈠、含义和特点 混悬液型药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 较胶粒大的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 散体系。它属于粗分散系,微粒粒径在0.1μ m以上。 也可将混悬剂制成干粉,临时加入液体分散介质。 注意:为了安全和均匀,小剂量药物和毒药不应制 成混悬剂。 ㈡、质量要求:混悬的微粒应均匀、下沉缓慢、其速 度不影响剂量的正确量取;下沉后的微粒不结块, 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在长期贮存中粒子大小保 持不变;易倾倒;外形美观,味道可口,具防腐能 力;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布,不易流散,能快速干 燥并能形成不易擦掉的保护膜。
3、乙醇:20%以上即有防腐作用。 4、季铵盐类:是一类有杀菌和防腐作用的药物。 5、三梨酸:对霉菌、酵母菌的抑制力较好。 6、其它:如30%以上的甘油、0.05%薄荷油、0.1%以上桂皮油及洗
必泰等。
4
(二)色香味:药物色香味的改善方法有——物理性包 裹、化学结构的修饰以及加入矫味剂、着色剂等 1、常用的矫味剂
Leabharlann Baidu
14
㈠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热力学问题 1、药物与溶剂的性质,即相似相溶的原则; 2、温度:升高则溶解度增大,反之则降低; 3、同离子效应和溶液的离子强度:有同离子 时,溶解度下降;无同离子时,增大溶液的 离子强度可使药物的溶解度略微增大; 4、晶型和粒子大小 5、难溶性弱酸、弱碱及其盐在水中溶解度受 PH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