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和分析问题的七个步骤共41页

合集下载

科学问题拆解

科学问题拆解

科学问题拆解
拆解科学问题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问题:首先,你需要明确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这可能是一个假设、一个观察到的现象,或者一个需要验证的理论。

2.收集信息:查找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已知信息。

这可能包括学术论文、实验结果、现有的理论等。

3.问题分解:将原始问题分解为更小、更具体的子问题。

这些子问题可能更容易解决,或者可以提供解决原始问题的线索。

4.提出假设:基于收集的信息和问题分解的结果,提出一个或多个假设。

这些假设应该是可测试的,并且能够对问题提供有用的洞察。

5.设计实验:为了测试假设,需要设计实验。

这可能包括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确定实验参数、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等。

6.进行实验: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所有相关的数据。

7.分析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是否支持或反驳提出的假设。

8.得出结论:基于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关于原始问题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支持假设,那么可以认为问题得到了解决。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那么可能需要重新审视问题、重新提出假设,或者进行更多的实验。

9.分享结果:将你的发现以学术论文、报告或其他形式分享给其他人。

这不仅可以帮助其他人了解你的工作,还可以获得他人的反馈,进一步改进你的研究。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拆解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本质,找到解决方案。

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doc 41页)

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doc 41页)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方法三:识别目标法
回到你的难题并再提出两个问题,不要陷入解决可能是不正确的问题当中!
Ⅰ、我真的在做正确的题目吗?
1.使它更广义?(问题更大/更复杂)
2.使它更狭义?(你已经精确定位)
Ⅱ、我怎样以更有效的方式来描述?
1.以问题形式组织(如何能)
2.简洁,用一句话描述
3.具体化(使用数字)
奖励因子:
惩罚因子:
Ⅱ、奖惩分析法操作步骤:
Ⅲ、使用奖惩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1.基于进行排序;
2.惩罚因子需要的投入;
3.可以同时进行。
奖惩分析法
利用奖惩分析法做练习:
第1步:第2步:
第3步:第4步:
2.右脑发散思维
方法一:WHY-WHY分析法
Ⅰ、WHY-WHY分析法的定义:
Ⅱ、WHY-WHY分析法的使用步骤:
Ⅲ、WHY-WHY分析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1.适用于解决简单直观的问题
2.最多不要超过3个WHY
3.不一定要问到3个WHY
2.右脑发散思维—找出产生问题的所有因素
方法二:金字塔分析法
Ⅰ、金字塔理论的由来:
金字塔分析法是由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第一位女性顾问巴巴拉·明托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Ⅲ、解决问题的目标
终极目标中间目标
方法一:借鉴创意法
名人名言:
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艺术家和法官。在艺术家有机会做他的工作的 时候,不要让法官进来。
————毕 加 索
Ⅰ、借鉴创意法定义:
他山之石创意法,也叫借鉴法。它是指借鉴其他国家、行业、部门或其他人的做法而得到一个新的想法。
Ⅱ、借鉴创意法要领:

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性的、理性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或推翻这些假设,从而增进我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解。

它是科学研究的核心,也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科学家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涉及未知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规律或因果关系等。

建立假设:在提出问题后,科学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假设。

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它指导着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设计实验:根据假设,科学家会设计一系列实验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实验设计需要确保能够控制和操纵关键变量,以便观察它们对结果的影响。

收集和分析数据: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会收集大量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统计分析,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科学家会得出结论。

这些结论可能是验证或推翻假设,也可能是发现新的现象或规律。

交流和验证:科学家会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与其他科学家分享和交流。

其他科学家会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除了以上六个基本步骤外,科学探究还需要科学家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也适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

明对象 选方法 分析力 再验证
(2)接着分析弹力(用假设法判断)
(3)再分析摩擦力(用假设法判断)
(4)最后分析外力(外力可以方向不变地平移) 3、注意:①不要把研究对象的受力与其它物体的受力混淆 ②在分析各力的过程中,要找到它的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 体的力是不存在的,这样可以防止漏力和添力
03:51
的动摩擦因数是0.25,最大静摩擦力是30N,今用一水平推力F作 用于物体,当F的大小由8N增大到28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大小为_______________,当力F的大小由35N减小到28N时,地面 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
F
2、三物块均静止。求:A,B,C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 向。
7、受力分析时,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质点 (除轻杆)来处理,所有力都画在同一点上。
03:51
第16页/共41页
四、题型:分类
静止
运动
03:51
水平面 竖直面 倾斜面 被悬挂 被夹持 传送带
第17页/共41页
水平面
03:51
第18页/共41页
小试牛刀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N
思考: 光滑? 粗糙?
03:51
A.10N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B.10N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F1
F2
C. 2N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D. 2N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F2
F1
Ff
Ff+F2=F1
Ff=F1-F2=10N-2N=8N
03:51
第12页/共41页
2)撤去F1后:
F2
Ff
F2 = Ff=2N<8N
∴选 D
03:51

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课件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课件粤教版必修1
解析:汽车在关闭油门做减速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
其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因此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
在不断缩小,当这个距离缩小到零时,
第三十七页,共41页。
若汽车的速度减至与自行车相同,则能满足题设的 “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的条件,所以本题要求的汽车 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 s,应是汽车从关闭油门做匀 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与自行车速度相等时发生的位移 s 汽 与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s 自之差,如下图所示.
难点
追及、相遇或避免 相碰问题.
第三页,共41页。
知识点 汽车安全行驶问题 提炼知识 1.安全距离是指在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与前 车保持的最短距离.安全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 两部分.
第四页,共41页。
2.刹车距离是指从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到车停下来 所行驶的距离.在制定交通安全距离中的刹车距离时, 是按照刹车后车做匀减速行驶计算的.由 v2=2as 得 s= v2,可知刹车距离由行驶速度和加速度决定,而刹车的最 2a 大加速度由路面和轮胎决定.
第十四页,共41页。
解析: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s1=v0t 反=10 m,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s2=2va20=17.36 m. 从驾驶员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停下的时间内,汽车运动 的位移 s=s1+s2=27.36 m<30 m, 故汽车不会撞到障碍物. 答案:不会
第十五页,共41页。
第三十页,共41页。
(3)数学极值法:设从开始至相遇时间为 t,根据条件 列方程,得到关于 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
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 Δ=0,说
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 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

问题与问题解决过程PPT课件

问题与问题解决过程PPT课件
第27页/共69页
步骤 一 二
三 四
任务
具体工作
备注说明
“为什么”
具体化 精确化
找到关键
重新表述
“为什么这个问题该我/我们来解决?”
问题所有权
“为什么这个问题显得很重要?”
重要性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解决这个问题?”
紧迫性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
原因与背景
“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手段的规定
“什么时间与期限完成?”
Neville Smith &Murray Ainsworth 问题重新定义术
针对主题,提 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向问题的范围 提出挑战
问“为什么” 使用推论法与 暗喻法
第15页/共69页
英国人瑞卡兹设计的问题定义表
简略地叙述一下你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使它成为开放式的问题,它是: ————————————————————————— 现在,请回答以下问题:
B、策略规划解决问题过程
• 1)1963年,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A. F. Osborn作为BBDO广告公司副总裁, 针对广告策划工作的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
寻找事实
寻找构想
第7页/共69页
寻求解答
• 2)90年代,心理学家亚瑟.凡甘第(Arthur Vangandy)整理了前人的 成果,系统地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过程。这样的过程应当包含六个步骤:
1.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于:—————————————————— —————————————————————————————————— 2. 问题通常都会有一些不同的角度,这一问题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是什么 样子?——————————————————————————————— 3. 如果我能得到神助解决这个问题,我希望如何解决它?————————— — —————————————————————————————————

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

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

跳转到第一页
“PDC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理工作方法的特 管理工作方法的特 点: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证大环,互 相促进。
A C P D AP CD A C P D
A C
P D
跳转到第一页
续:
2、不断循环上升,四个阶段要周而复始地转动, 而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因而也意味 着前进了一步。 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总结”阶段。总 结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PDCA循环过程中要从周围众多的问题中选取 最重要的问题着手改进。 5、PDCA循环各步骤之间一环套一环,具有很强 的逻辑性。
跳转到第一页
计划( )阶段: 计划(P)阶段:
主要任务:制订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 的措施计划。 可分为以下6个步骤: (1)确定对比项目; (2)确定对比对象; (3)收集资料; (4)整理资料; (5)进行对比找出差距; (6)制订措施计划。
跳转到第一页
介绍质量分析的七种工具: 介绍质量分析的七种工具:
跳转到第一页
质量改进的程序和方法
(一)
(1)质量改进的必要性论证; (2)课题选定; (3)取得上级领导的核准; (4)组成质量改进的组织,确定人员; (5)进行诊断,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6)克服阻力,实施改进措施; (7)验证改进效果; (8)在新水平上进行控制,巩固成果。
跳转到第一页
(二)组织质量改进的基本 方法——坚持“PDCA”循环 坚持“ 方法 坚持 循环
1、排列图(柏拉图) 把关键到较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列的一种方法。能够 发现关键的少数和无关紧要的多数,抓住关键的少数原 因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因果图(鱼刺图) 在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因素中,用于表达和分析因 果关系的一种方法,该法能够分析主次因素和深层的因 果关系。(从人、机、料、法、环、测六大因素去开展) 3、分层法(分门别类) 把搜集来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再进行加工整理 的办法。经常同质量管理中的其他方法一起联用。 4、调查表法 用以记录述查原因的检查表。 跳转到第一页

发现和分析问题的七个步骤41页PPT

发现和分析问题的七个步骤41页PPT
发现和分析问题的七个步骤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