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练习.docx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练习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练习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练习语段、字形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划分句子成分法“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

“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文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边练边悟】利用语法推断法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谢贞)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对……感到惊奇(2)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指传主花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保护(3)诸山越(指偏远地方)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指传主黄盖)为守长:归顺,服从(4)天下之势,譬如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愈,使……痊愈;寿,使……长寿4.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汉字本身即为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如“樯橹”,“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

【边练边悟】利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看(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3)生而眇者不识日:眼盲(4)平民虽平价不能籴:买进粮食微积累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文言实词推断专题训练

文言实词推断专题训练

文言实词推断训练答案1、依据词义对立关系猜凡人禀命有二品,一曰所当触值之命,二曰强弱寿夭之命。

所当触值,谓兵烧压溺也。

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

兵烧压溺遭以所禀为命,未必有审期也。

若夫强弱夭寿以百为数,不至百者,气自不足也。

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

——王充《论衡·气寿篇》这段文字中,比较生疏的是“渥”,它是什么意思呢?试看原文,“强”与“弱”、“寿”与“夭”在词义上分别构成对立关系,而“渥”与“薄”在词义上也构成对立关系。

一个人体“强”命长则“寿”,是因为所禀之气“渥”;一个人体“弱”命短则“夭”,是因为所禀之气“薄”。

因而,就可以根据“渥”与“薄”在词义上的对立关系来断定“渥者,厚也。

”2、依照相应语法地位猜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等充当。

据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个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来推知它的词义。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前一“急”字作“有”的宾语,肯定是名词,可断定其含义为“急事”,后一“急”字带了宾语“困”字,肯定是动词,可断定其含义为“以……为急”、“救急”。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这段文字中,两个“罪”字的语法地位不同。

前一个用在结构助词“之”字之后,作“为”的宾语;后一个带了宾语,前有状语修饰,肯定是动词。

这样一分析,就可以断定第一个当名词“罪过”讲;后一个当动词“怪罪”讲。

“纾”字,前有连词“而”,后有宾语“患”,肯定是动词。

(完整版)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

(完整版)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

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姓名:、根据成语推断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 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2.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3. 善才绳之。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5.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6.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7.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8. 举类迩而见义远二、根据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 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 抚军亦厚赉.成名。

3.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4. 刑天舞干戚.5.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6.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7. 径造庐访成8.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9.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三、根据句子.结.构,推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3. 攘除奸凶4.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5. 变姓名,诡踪迹6.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8. 无父何怙.(h u)无母何恃.9.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0.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四、根据语.法.推断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及词性。

1. 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怙”对“恃”,词义为“弥”对“愈” 词义为“简”对“择” 词义为(《逍遥游》)含义____________ 词性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性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含义_____________ 词性4.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5.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6.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7. 其罪当与童贯等. 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8. 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五、请根据旧知识的联想推断.翻译加点字词。

文言实词推断练习

文言实词推断练习

实词推断练习(一)知识迁移法值母病笃延余两人坐过立恭宿别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环堵之中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降跽谢过城之不拔者二耳。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咸私哂其矫饰焉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二)语法结构推断法第明经履苍莽中崔杼相之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自放驴,取樵炊爨拜住袖其疏入谏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今行而无信诸囚次于宁州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三)语境推断法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景公与陈无宇……诛封(庆封地名)使老弱女子乘城。

(四)句式推断法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有牧人御众之才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求全责备民殷国富登峰造极文过饰非,扶危济困,比肩接踵党同伐异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五)字形推断法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天台生(人名)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夜入其家,探其箧。

“傥窀穸不为盗所发”,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饯于郊衢,抚节悲鸣。

(完整版)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

(完整版)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

(完整版)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题目一有一卷古籍中有如下内容:“乃知弓乃弩之实用也。

”请根据文言实词推断,填入括号内的词语:1. 弓(或句其反)2. 弩(或句其反)3. 知(或句其反)4. 乃(或句其反)5. 实用(或句其反)题目二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实词没有被正确使用,请找出并改正:1. 那位士子在对弈时展现出了他的高明。

(高明)2. 这本书内容深刻,建议你一定要细细品读。

(深刻)3. 他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常常有一些奇思妙想。

(奇思妙想)4. 老师对他成绩优异的表扬使得他非常开心。

(非常开心)题目三请用实词填空,补充下面句子中的空格处:1. 这位诗人的作品具有独特的______风格。

2. 瓜果蔬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______。

3. 在历史课上,学生们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了解古代的______变迁。

题目四请将下列成语填入合适的句子中:1. __________头目2. 势如________3. __________不移题目五请问下列哪个词不属于文言实词?1. 石破天惊2. 非我族类3. 不可思议4. 浑然一体题目六请将下列句子中的括号内的动词改成实词:1. 他对这个提议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保持)2. 她对这个结论持有不同意见。

(持有)3.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

(努力)4. 他一直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坚持)题目七请将下列句子中的括号内的形容词改成实词:1. 这份文件内容很重要,要小心处理。

(重要)2.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宝贵的一分钟。

(宝贵)3.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认真研究。

(困难)4. 他的表现让我们感到欣慰。

(欣慰)参考答案题目一1. 弓(正)2. 弩(正)3. 知(反)4. 乃(反)5. 实用(正)题目二1. 那位士子在对弈时展现出了他的高明才华。

高明才华。

2. 这本书思想深刻,建议你一定要细细品读。

思想深刻,建议你一定要细细品读。

3. 他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常常有一些奇思妙想。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教师版)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教师版)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教师版)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运用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一、对称推断法1.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遇.2.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依靠.3.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学习.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拔.5.通五经,贯六艺贯通.6.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活着.7.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讨伐、打击.二、语境推断法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断了粮食..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才.4.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欺骗.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顽皮..6.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纵:腾跃错放开三、语法推断法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应合.3.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做肉干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的很厉害,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把尸体做成肉干。

4.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死者复生使白骨生肉....5.时侃子瞻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嫁给.四、联想推断法(一)、根据成语推断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严惩不贷.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短兵相接.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屡试不爽.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敝帚自珍.5.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家喻户晓.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17.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投笔从戎.(二)、根据课文内知识联想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联系《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

文言实词推断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言实词推断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言实词推断六法1.翻译下列句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鬻:卖B. 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C.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D.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2. 翻译下列句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智伯索地于魏宣子索:索要,求取B.何故不予予:给予C.彼重欲无厌厌:讨厌D.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释:放弃3. 翻译下列句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而绌于资斧绌:不足B.毕事而次第发还之毕:毕竟C.然皆以情不能却却:推却D.扫庭除除:台阶4. 翻译下列句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洎乱而能尔洎:等到B.去难而就易,能为其所难去:距离C.君子不以困穷而改节困穷:走投无路D.斯恶矣,岂止罹其殃乎罹:遭受5. 翻译下列句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上好学,善属文属:写作B.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幸:帝王到某处C.以为不好声妓,善之善:友善D.我独衣此乎衣:穿衣6. 翻译下列句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以敢勇隶兵籍隶:隶属B.中六矢,战益厉厉:激烈C.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阴:暗地里D.立率残兵邀击邀:阻截(半路拦截)文言实词选择判断练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B.何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D.铁骑来追,何灌射皆彻甲彻:穿透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仍充岭南采访使充:代理B.庆礼躬至其境躬:亲自C.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D.都督赵文翔政理乖方乖:背离。

(完整版)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练习(附答案)

t a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

”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

”加曰:“异日者,更羸( gēng léi )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今临武君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战国策·楚策》)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臣愿以射譬之,可乎 譬:打比方B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 京:都城C .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息:消除、痊愈D .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拒:抗拒、对抗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唾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以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善良B .又虎视淮阴矣 阴:北面C .容必能立勋 容:或许,表推测D .元功既举 举:提拔2. 以重其不以爱憎匿善:解释加点的字。

3. 积累写作素材。

可见他什么精神?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hú)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一)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 •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

毅惶恐不受,以• ••死自誓。

(洪迈《容斋随笔》)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乐毅为燕破齐B.或谗之昭王曰• •C.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D.遣使立毅为齐王•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南面而王耳”的“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韩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B.今楚(指项羽)强以威王此三人(三个秦降将,章邯等),秦民莫爱也。

■c.汉方不利,宁能禁信(韩信)Z自王乎?■D.王者富民,霸者富士。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4题。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

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 •童智。

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 •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

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傅• •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

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

庖牺氏、女姻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

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

• •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状:外形 23^ I I 23^ 里:儿里 戴:顶着,(头上)长着几:通“冀”,希望 4.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而众人守--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 •A. 状不必童而智童■B. 智不必童而状童■ C. 戴发含齿 ■D. 未可几也A. 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B. 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C. 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近:亲近 疏:疏远 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青萝• • • • •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 • • • •抵若是,不能禅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白居易《与微之书》)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不能舍,因置草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流水周于舍下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青萝为墙援____________ ④白石为桥道_________6.下列与例句屮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爱不能舍,因置草堂■A.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B.郑人有且置履者• •C.今以钟磬置水中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胜: 优美的风景B.流水周于舍下■周:周围C.红榴白莲,罗生池砌■砌:石阶D.平牛所好者,尽在其中好:爱好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 • •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 • • •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 • • •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 • •在也。

(《史记•滑稽列传》)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揭:揭开B.去我飞亡■去:前往C.痛吾两主使不通■使:让D.叩头受罪大王罪:惩罚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①齐王僅淳于髡献鹄于楚j①是不信而欺吾王也AQ②齐王使臣来献鹄B・j②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①去我飞匚(①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敢令士自伤杀也U(②欲赴他国奔亡D彳②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10•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道飞其鹄(名词活用作动词)B.造诈成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出而饮之(使动用法)D.财倍鹄在也(名词活用作动词)•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李斯非淳于越曰:“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 • •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 • •诣守尉集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灭。

吏见知弗举,• • •与同罪。

”始皇许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非”字。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斯非淳于越曰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非当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秦记皆烧Z _________________ ④非博士官所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屮加点的词。

①臣请敕史官________________ ②非博士官所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吏见知弗举__________________ ④有敢偶语《诗》《书》—• •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3〜4题。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 •鲁哀公①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②。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史记》[注]①鲁哀公:鲁国国君。

②贰过:犯同样的错误。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______ ”通“_________ ”②今也则亡“______ ”通“_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__________________ ②门人益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弟子孰为好学_______________ ④不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6题。

故事,三江[注]看潮,实无潮看。

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

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 •上呼看潮,余遗往,章侯、世培踐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敬旅,无敢后先。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 •面皆湿。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 • • 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张岱[注]三江:在浙江绍兴北,曹娥江之西。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___________②海塘上呼看潮,余遍往______■③著面皆湿 _________• •④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_____________6.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①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古义:今义:②看者辟易,走避塘下■古义:今义:③龟山一挡,轰怒非常古义:今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一)答案1、答案:C 解析:C项,“服”使动用法,其他为一般动词。

2、答案:B解析:B项使动用法,A、C、D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

参考译文:乐毅替燕国打败了齐国,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齐国还没有攻下的有两座城,不是因为他的力量攻不下来,(而是)因为他想长久地依仗军兵的威力来使齐人折服,从而达到自己面南称王的目的罢了。

”燕昭王把进谗的人斩了,派遣使者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敢接受,发誓以死效力。

3、答案:B解析:B项“童”通“同”,相同。

4、答案:D解析:D项“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

参考译文: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

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

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

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做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

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

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僚牙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做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

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

庖牺氏、女姻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

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

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最大的才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5、答案:①舍弃②屋舍③作为④作为6、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建造”的意思。

A项,放弃;B项,添置、购置;C项,安放。

7、答案:B解析:B项,周:环绕。

参考译文: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淸泉、怪石,优美的风景堪称天下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 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和水池中。

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

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

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会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

8、答案:D解析:A项,揭:举;B项,去:离开;C项,使:使者。

9、答案:D解析:A项,“使”均为“派、派遣” ;B项,“信”均为“诚实” ;C项,“亡”均为"跑掉” :D项,“故”分别为“缘故”和“所以”。

10、答案:A解析:A项,“道”,应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在路上”。

古汉语中名词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时用作状语,本句中名词“道”直接限制动词“飞”。

B项,“诈”本义为“虚伪”,形容词,作“造”的宾语后活用作名词“虚伪的经历”。

C项,“出”和“饮”用在代词“之”(代“鹄”)前面,表“使它出来”、“使它喝水”之意,故为使动用法。

D项,“倍”本为名词“倍数”,这里表“增加一倍”之意,故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