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法 (1)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放在语境推断两个个“言”应分别翻译为“叙 述”、“记载”。
5.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知”字如译为“知道”或“了解”,或解释为 通假字“智”都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知道” 与“不了解”是不可能“皆为尽哀”的,这里 只能翻译为“熟知”,“不熟知”(即一般了 解),也“皆为尽哀”,可见李广深得人心, 这6.怀样王翻使译屈才原合造情为理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7.襟三江而带五湖。
砺: 磨刀石。 “带”,象形字,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 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 为腰带”的意思。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 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九)以音猜义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 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 原则,大胆逆推。
我们根据“乞丐”一词,就可推出“乞求”之意。
3.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我们由现代汉语“信使”一词就可推出“使者” 之意。 4.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 5.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 6.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
函梁君臣之首。
用为动词,可译为“用匣
2、庭除甚芜,堂屋甚残子。句 均装中 作”“ 句。庭 子除主”语“,堂应屋译”为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推。“断水台它”阶是处”动在。词谓“语游位泳置”,之可
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 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六)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实际上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辨析“应”在句中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推断: “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
拍”,“应”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推断:“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 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 “应”为
“应答”。
(北京卷)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解释下列句中“籴dí” 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
商贩,贸籴粮食。
(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过:责备
3 成益愕,急逐趁之 《促》
趁:追赶
4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屈》
幸:希望
四、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 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出文言词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
殚、竭:尽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疾风知劲草,强 ) (求全责备,寻求,寻找 )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⑥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责怪)
五.字形分析法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
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意义(水池; 低洼)
避重就轻——就, 躲避 欲盖弥彰——彰, 掩盖

正式公开课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上课 (1) (1)

正式公开课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上课 (1) (1)

课堂训练
①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素善留侯张良 ②引次江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③铨简秀士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进之布指算,不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与……交好 驻扎 选拔 差错
参考译文: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熟 习用兵的谋略。(崇祯)六年,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西 山,象昇击退了他们的进攻。贼兵逃回西山,包围了冷水村, 象昇设下埋伏,大败贼兵。象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 贼兵搏斗,(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失去战马就 步行作战。有一次他在高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 顶上放箭射中了象昇的额头,象昇提刀更加勇猛地作战。贼兵 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 可碰他。”
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 “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 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 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 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责”字可由 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课堂训练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
教材联想法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 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 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 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 断。“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 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 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 夷而轻视我。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 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课堂训练
2012(福建)D、履苍莽中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此处可译为“间杂” “夹杂”“穿插”等,答案是C 如初中课文《口技》中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用法。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 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 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 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 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文言文专题复习
•实词推断 九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 推断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 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 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 言环境
含义相同相近: • 求全责备——求, • 民殷国富——富, • 登峰造极——登, • 文过饰非——饰, • 扶危济困——扶, • 比肩接踵——接, • 怜香惜玉——怜, • 心驰神往——驰,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
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 济—扶助 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请解析:
弄璋: 弄瓦:
2.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 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 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 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 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一)想想看:
•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 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 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 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 “拜见”。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 形旁有表意的功能。 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给你方法 三、结构推断法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被任用 腰系着 选择、选拔
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终日”意为“整天、时间长”—— “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 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 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 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 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 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
给你方法 四、联想推断法
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 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进之布指算,不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差错 ②铨(quán)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 ③不以外夷见忽 府吏见叮咛(《孔雀东南飞》) “见”是第一人称“我”之意。
给你方法 六、借助语境法
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 言环境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 他揭发检举官员,都依法行事,被检举的人也是 罪有应得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而80%以上的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联系尤为密切。

常见形旁多有它的词义指向,如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多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多与兵器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多与人的行为有关,从“禾”者多与五谷有关,从“贝”者多与金钱有关,从“皿”者多与器具有关,从“纟”者多与丝有关,从“宀”者多与房屋有关,从“月”者多与肉有关,从“页”者多与头有关。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推测词义提供依据。

例如: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解析】“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②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解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解析】“信”,会意字,一“人”一“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由“真实”引申为“可靠、忠诚”。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解析】“组”,以“纟”为形旁,可以知道词义和丝麻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绳索”。

(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通假的语言现象,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进行推断。

例如: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兰亭集序》)【解析】“趣”,形声字,借助声旁“取”的读音推断其同“趋”,意为“趋向”。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解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

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

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6、句式推断法 (互文对举法)
• A、同义对应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从句式结构来看, 属 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 相对;“忠”和 “贤”同义,那么“用”和“以” 也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 意思。 例2、”通五经,贯六艺“贯”和“通”对应, 也是“通晓”义。 • 例3、《谏太宗十思疏》中“戒奢以俭”的“以” 字的含义,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奢”与“俭” 相对,“以”与“戒”相对,“戒”为动词, “以”也应当为动词,我们再根据上下文,可推 测出“以”为“行,用”之意。
• 有些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 。 • 如①“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 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苏轼《石钟山记》 •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 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 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②句联 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 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因此这句中的“言”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 能理解为“说”。
文言实词推断
1、字形推断法
• 例1、《陈涉世家》中“适戍渔阳九百人”, “适”从“辶(辵)”,表行走之意。 • 例2、《庖丁解牛》:“今臣之刀十九年 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一句中的“硎”是“石”字旁,并且这种 东西还能够“发刀刃”,可以推知是“磨 刀石”。
• 小结: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 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犭、 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 (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 器具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 “系”与捆绑关;“歹”与死亡关……“月” 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 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 知。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 由此, 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 当“无”讲。另外, 有时亦可借 助整齐的句式, 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 进而推断出这个 词的正确意思。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 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全
国I)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
解答: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比——靠近,挨着;((比肩接踵,比邻而居,鳞 次栉比)
结论: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抚军亦厚赉成名。
(赉lài: 赏赐)
《六
国论》
号呼靡②﹙及穷购。饿:无悬聊赏(,依重赖金,寄收托买)﹚,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伏”通“服”,佩服)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 分间合的成关的系意合义成, 这一种个造字字, 法综从人据合叫止持甲表会,戈骨示意从 行文这。戈 进,些。 ,构字成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fǔ)”与地名或高地有 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
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
著。
弄璋
弄璋 生男
弄瓦
弄瓦 生女
试试看: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
父.田父绐曰:“左.” 左, 乃陷大
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绐(dài) :欺骗
方法五:联想迁移法
• 方法一:课内知识迁移法 • 方法二:双音联想法(组词法) • 方法三:成语保留法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句中“高”字上带宾语,应作动词,联系原 文,可推断为“抬高”。
小试牛刀
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 衾寝母。
“寝”是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作使动。
2、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 走,四顾无告。
不得:能愿动词,其后必须要有实义动词 短褐:得到粗布短衣遮体 糟糠:得到糟糠之食果腹
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 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后带宾语,应为动词。赞美,赞赏
方法三:对应互释法(结构推断法)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 词义,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 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 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 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
含义相同相近: 求全责备——求, 民殷国富——富, 登峰造极——登, 文过饰非——饰, 扶危济困——扶, 比肩接踵——接, 怜香惜玉——怜, 心驰神往——驰,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
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 济—扶助 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比—紧接着,紧挨着
⑦吾亦望汝副其心
(名副其实,符合)
小试牛刀
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
(改变)
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异 日,(公权)与周樨xī同对,论事不阿,樨为惴 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 居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奉承、迎合奉 承) (公权)议论政事时不迎合奉
酉——与酒及喝酒等有关
酒、酌、酡tuó 、酾
心——关于心理、情感、品性 恨、恕、怒、怫、怿、忿恚、悫
喜悦 恼怒 诚实谨慎
试试看:
1、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小箱子)
2、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灶台,烧火煮饭)
3、“彀士十万人”
(弓箭手)
小试牛刀 ●王怒曰: “劓yì之。” 劓:割掉鼻子,古代五刑之一
惜—爱惜、爱
往— 向往
明规律以求词义
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
诋:骂,谴责 褫chǐ :脱去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奔马
规律1
对文: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等同位置上的词 意义相近、相同或相反。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 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答案:(B)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不期而遇 约定)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招致,招引 )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风知劲草,强 )
④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⑤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
⑥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汉发兵救之,疑(韩)信数间 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
息:子嗣 勇气:勇猛与气概
让:责备
规律2
同义连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义相同、相近、相 类的词并连在一起,表达一个相对完 整的意思。
小结
对文能避免行文单调重复。成对使用可 以精准地表达事物的细微差别,正反对比可 以加重语气、厘清思路。古文的这个特点有 助于我们推断词义、句读文段。
●丰则贵籴dí,歉则贱粜 tiào 籴:买入粮食;粜 :卖出粮食。
●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 粲,下边是“米”--精制白米。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回,旋转。
小结
较古的文字大多能以形索义,根据篆书 可以看出本义。而在隶变与楷化后,由于经 历了大规模的简化和构字部件合并,许多字 就看不出本义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简化字, 笔画的象征意义与字义关系更加疏远,有相 当一部分字词已无法从形体结构解释字义。
承皇上。
方法六:据形索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 以上是形声字,这些字中的形旁 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 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 义和引申义。
1、从“刂(刀)、பைடு நூலகம்、矛、戈、斤(斧)、 殳shū”与 兵器 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 与 动物 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 与 人的言行 有关
不过,形声字的形旁具有部分的表意功 用。今天,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去推 断实词的大略含义。
合体拆分法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辨识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 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 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同义连文时分时合,有一定随意性。后 来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渐凝固成并列式的复合 词,并沿用至今。了解这个文言现象有助于 我们在阅读古文时辨清单音节词,逐字翻译, 并区分古今异义。
方法四:语境推断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 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 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 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 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 在六国下矣。
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则尽其天年。
文 言 实 词
推 断
方法一:语法分析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律的, 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 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 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 当等,我们可以根据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 词义。
1、范增数目项王 句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 应作动词,因而,不能理解成“眼睛”,应该理 解为“用眼睛示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