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栽培技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灰树花的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

灰树花的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

灰树花的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一、温室栽培——袋栽技术灰树花属中湿型菌,菌丝生长适温25℃左右。

一般北方地区在1~3月制袋接种培养,4~6月出菇。

秋季9月制袋,11月出菇。

1.培养料选择木屑以山毛榉、樱树、橡树等阔叶树杂木屑为佳。

颗粒0.5~2毫米,过细容易出现畸形子实体;过粗又容易使产量下降。

适量(30%以下)添混一些针叶木屑效果更好。

培养料也可使用废菌床,一般可占培养料的30%~50%。

营养添加物主要有麸皮、玉米粉,以玉米粉较佳,用30%麸皮+70%玉米粉效果也很好。

营养添加量一般占总干料重的20%~30%,过量添加营养容易出现畸形菇。

2.培养基配方(1)杂木屑73%、麦皮10%、玉米粉15%、糖0.8%、石膏1.1%、过磷酸钙0.1%,含水量64%,ph值5.5。

(2)杂木屑38%、棉籽壳38%、麦皮7%、玉米粉15%、糖1%、石膏1%,含水量64%,ph值5(3)杂木屑30%、棉籽壳30%、麦皮7%、玉米粉13%、糖1%、石膏1%、细土18%,含水量64%,ph值55。

3.拌料、装袋、灭菌、接种(1)拌料。

按配方称足原料,干料先混合均匀,糖溶于水后掺入料中拌匀,加水量掌握在以手捏料指缝有1~2滴水流出即可。

用指示剂测ph值为5.5,过酸加石灰,过碱加过磷酸钙调节ph值。

(2)装袋。

采用17厘米×33厘米×(0.045~0.05)毫米聚丙烯袋。

料装袋后稍压,松紧适宜,每袋湿料重约700克。

袋口用喇叭口环和海绵塞盖,也可用钉书机封口。

(3)灭菌。

装袋后马上灭菌,灭菌时温度尽快升到100℃,常压灭菌100℃维持8~10小时,高压灭菌121℃保持1.5~2小时。

灭菌结束后,需待温度下降至40℃以下方可打开,搬出菌袋,放在干净的室内冷却。

(4)接种。

袋内料温下降至25℃时即可进行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有套环的菌袋,中间打个孔,菌种放在孔中;没有套环的菌袋,把菌种搅碎,放在料面,以菌种盖满料面为好,大约15~20克。

灰树花栽培排菌

灰树花栽培排菌

灰树花栽培排菌
排菌时间
树花在唐山地区栽培,最佳排菌下地期在11月至次年4月底。

因为此时空气和土壤中的杂菌、病虫不活跃,不侵害菌丝,而灰树花菌丝耐低温,菌丝连接紧密,长势健壮,对菌丝吸收营养有利。

低温期排菌下地尽管发育期较长,但出菇早、产量高,可在雨季前完成产量的80%,4月底以后栽种的灰树花因为气温高、杂菌活跃,灰树花菌袋易感染,并会出现子实体生长快,单株小,总产量低,易受高温和暴雨危害。

排菌方法
①场地: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干燥、不积水、近水源、排灌方便、远离厕所或畜禽圈的地方。

②挖地坑:要求东西走向,挖宽45~55厘米、长2.5~
3.0米、深25厘米的地坑,地坑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其中间修排水沟,以便于行走、管理和排水。

③栽前预备工作:地沟挖好后,要先灌一次大水,目的是保墒。

水渗干后,在沟底和沟帮撒一层石灰,目的是增加钙质和消毒,再在沟底和沟帮撒一薄层敌百虫粉,最后在沟底铺少量表土。

④排放菌棒:将发好菌丝的菌袋全部剥去塑料袋,将菌棒横成排竖成行地排放在沟内,相邻菌棒要挨紧,每4个菌棒之间要有一个空隙。

同时,要通过扒或垫沟底的回土,使排放在沟内的菌棒上表面齐平。

这样在沟内可排放4~5行
菌棒。

灰树花人工高效栽培技术

灰树花人工高效栽培技术

人工栽培灰树 花的培养 基主料 ,以 方 ⑤稻 草及麦秸切 成3 ~4 米 米小段 ,放 壳 斗科 树种 的木 屑为主 ,如山毛榉 、米 入2 %石灰水浸泡4 ~8 4 , 时。 槠 、栲 树 、青 冈标 、栗树 、橡树等 。此
外 ,一 些 不 带 芳 香 油 的 阔 叶 树 的 木 屑 及 法 的受 益 者 。 装 袋 与 灭 菌
脚 、死菇 、料表废料 等 ,均应进 行彻底 资 源与 环 境研 究 所 潘 国 群 杨 秀 娟
处 理 ,集 中生产 区最 好能统一 指定销毁
东 省 潍 坊 市 益 民食 用 菌研 究 中心
5 3 1 -8 3 1 7 9 0 7 9) 地 点进 行处理 。一般 可对上述废 料挖坑 话 :0
东 、浙 江 、 福 建 、 四 川 等 地 开 始 进 行 栽
细,应粗细搭配 。配方 : ①粟木 屑4 5 %,棉 子壳3 5 % ,麸皮
各1 %。
培研究 ,获 得 了初步 成功 ,并进行 了一 7 %,玉米3 %,山地表土8 % ,石 膏 、糖 定规模的生产性 、区域性栽培 。
密 , 充 分 吸 收 养 分 , 出菇 势 强 ,提 前 出
l 0 %。
⑤稻草
膏各1 %。
( 或 麦秸 )7 0% , 麸 皮
1 O % ,玉米 面8 % ,肥 土 1 0 % , 糖 和 石
菇 ,提高产量。
栽 培 材 料 与 配 方

以上 配方 添加菇丰素效 果明显 。配
接 种 与 培 养
幼菇 可直接 喷水 ,高 温季节 还要往 草帘
洒水 降温增 湿。 ②温 度 :4 ~5 月 以保温 为主 ,7 ~8 月 以降温 为主 。 ③通风 :4

灰树花脱袋覆土立埋栽培方法

灰树花脱袋覆土立埋栽培方法

特种经济动植物年期灰树花脱袋覆土立埋栽培方法●成群(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安康725000)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俗称栗子蘑、莲花菇、舞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

其子实体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口感极佳。

灰树花营养丰富,粗蛋白质含量极高,并富含V B 1、V B 2、V C 及有机硒。

1栽培季节选择灰树花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原基形成及子实体生长的适温为20℃左右。

根据陕南的年气温特点,每年3~4月、8~9月可以栽培两茬。

由于灰树花菌丝的生长周期一般需要50~65天,第1茬应在3月初开始制袋接种培养,4月底进入出菇管理期。

开始制袋时间不宜太早或太晚,如果制袋接种太早则自然气温较低,培养期需要加温,增加成本;如果制袋接种太晚则出菇管理期自然气温不宜灰树花生长,影响产量。

第2茬应在8月中旬制袋接种培养,10月下旬进入出菇管理期。

第2茬制袋不应晚于9月中旬,否则出菇期自然气温下降至10℃时,灰树花将停止生长,影响产量。

2栽培料配方见表1。

表1栽培料配方配方杂木屑(%)麸皮(%)玉米粉(%)石膏粉(%)蔗糖(%)棉籽壳(%)碳酸钙(%)配方17020811配方255181125配方3651211201配方1、2中加总重量2%的生石灰,配方3中加总重量5%的生石灰。

含水量控制在55%~60%,pH 值为5.5~6.5。

3培养料配制与装袋3.1培养料配制培养料配制时,先把碳酸钙、石膏和蔗糖混合溶于水中搅匀,待拌培养料时均匀地泼洒入料中。

将杂木屑、麸皮、玉米粉和棉籽壳干料混合拌匀,最后将各种培养料全部拌合在一起,逐渐加水,要反复翻拌,使培养料充分拌匀,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55%~60%,以手握湿料成团、松开即散为宜,不能有干料团,pH 值控制在5.5~6.5。

作者简介:成群,女,1972年生,本科,农艺师,从事所食用菌应用研究。

特种经济动植物年期3.2装袋采用17cm33cm 0.004cm 聚丙烯袋。

灰树花栽培技术-概述

灰树花栽培技术-概述

灰树花栽培技术-概述一、概述 灰树花是食、药兼用蕈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

灰树花的异名很多,有些著作称之为贝叶多孔菌,河北叫做栗子蘑、栗蘑,四川叫千佛菌,《福建通志》中称为重菇,而当地群众把它叫做莲花菇,北京市延庆县东山地区称之为甜瓜板,还有叫奇果菌或叶奇果菌的。

由于我国较早的权威专著《中国的真菌》的采用,灰树花便成为比较通用的汉语名称。

灰树花具有松蕈样芳香,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

据农业部质量检测中心分析河北省迁西人工栽培的灰树花,其营养和口味都胜过号称菇中之王的香菇,能烹调成多种美味佳肴,是极其珍贵的高档食用蕈菌。

灰树花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功能。

据文献报导,它有抑制高血压和肥胖症的功效;由于富含铁、铜和维他命C,它能预防贫血、坏血病、白癜风,防止动脉硬化和脑血栓的发生;它的硒和铬含量较高,有保护肝脏、胰脏,预防肝硬化和糖尿病的作用;硒含量高使其还具有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和某些心脏病的功能;它兼含钙和维生素D,两者配合,能有效地防治佝偻病;较高的锌含量有利大脑发育、保持视觉敏锐,促进伤口愈合;高含量的维生素E和硒配合,使之能抗衰老、增强记忆力和灵敏度。

灰树花还是引人注目的抗癌药源,一方面,较高的硒含量有抗御癌肿的作用,尤其是所含灰树花多糖(Grifolan),以β-葡聚糖(glucan)为主,其中抗癌活性最强,带6条支链的β-(1,3)-葡聚糖占相当大的比重,据说比已经面市的香菇多糖(Lentinan,日本的PSK,)、云芝多糖(上海的PSP)等有更强的抗癌能力;同时它又是极好的免疫调节剂。

作为中药,灰树花和猪苓等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肝硬化腹水及糖尿病等,是非常宝贵的药用真菌。

浙江医科大学对其抗癌作用研究较深,于1992年开发了以灰树花提取物为内容的新药“保力生”,浙江庆元已批量生产以灰树花多糖为主要成分的中药“保力生胶囊”。

灰树花高产栽培技术

灰树花高产栽培技术

灰树花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灰树花的生物学特性,并从栽培场地的选择及修建、菇床整理与消毒、原料选配、菌袋制作与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灰树花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灰树花;高产;栽培技术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栗子蘑、莲花菇、舞茸、千佛菌,是一种中温型、喜光、喜氧的腐生真菌,夏秋季生于栎、板栗、拷树等壳斗科树及其他阔叶树的树干及树桩周围。

灰树花具有松蕈样芳香,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口感极佳,是极为珍贵的高档食用菌。

同时,灰树花还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功能。

据报道,它有抑制高血压、肥胖症的功效;能预防脑血管、肝病、糖尿病等,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用真菌。

1生物学特性灰树花适应性强,肉质厚,短柄多分枝,重叠成丛,能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作原料,还能利用栽培过其他菌类的废料进行栽培。

灰树花属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比较广,在5~32℃之间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4~27℃,原基形成最适温度18~22℃,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5~20℃,培养料含水量60%~63%;发菌期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子实体生长阶段最适宜相对湿度在85%~95%。

灰树花菌丝生长对光照要求不严格。

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求较强的散射光和稀疏的直射光,光照不足,色泽浅,风味淡,品质较差。

灰树花无论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空气,特别是子实体生长期更需要通风换气。

灰树花菌丝生长适宜在微酸环境中,最适pH值为5.5~6.5。

2栽培技术灰树花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比较窄,生产季节安排的关键是将子实体发生阶段的温度控制在10~20℃。

常规栽培是在春、秋两季,下面主要介绍灰树花冬季栽培技术。

2.1栽培场地的选择及修建冬季栽培以增温为主,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周围环境干净、背风向阳的地方,根据情况,可采用塑料薄膜、小拱棚或大棚套小拱棚阴畦栽培。

2.2菇床整理与消毒在地面挖宽40~55cm、深25cm左右菇床,用三氯杀螨砜1 000倍液喷雾,然后撒1层生石灰,以杀灭杂菌及害虫。

灰树花的栽培技术

灰树花的栽培技术

灰树花的栽培技术灰树花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灰树花菌丝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50-65天,所以制袋时应比最适出菇时间提早两个月左右进行,南方在8月份制袋,年内出菇,越冬至翌年气温适宜时再出菇;北方地区春栽应适当延迟,秋栽适当提前。

(一)栽培料及其组成灰树花北方又称为“栗蘑”,可见栗树木屑是******的原料。

生产中壳斗科树种木屑均较适应,如麻栎、青冈、苦槠、米槠、蒙古栎等,其他阔叶树木屑及少量针叶树木屑也可利用。

除木屑外,农作物副产品如棉籽壳、蔗渣、豆秆、稻草等含纤维丰富的原料均可用来栽培,但以多种原料混合为佳。

用于栽培灰树花的辅助材料主要有玉米粉、麸皮、米糠、石膏粉及林地腐殖土。

经试验,加入食用菌残菇碎柄及其废料,有利于菌丝生长和提高产量。

配方1:杂木屑78%,麸皮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配方2:杂木屑60%,废菌糠20%,麸皮5%,玉米粉5%,林地腐殖土10%;配方3:杂木屑70%,麸皮14%,豆饼粉2%,腐殖土14%;配方4:稻草(切短或粗粉)64%,腐殖土20%,麸皮10%,玉米粉5%,石膏粉1%;配方5:麦秆(切短或粗粉)86%,玉米粉12%,石膏粉1%,腐殖土1%。

以上常用栽培料配方含水量为60%-64%,pH值5.5-6.5,若pH值偏高,可加过磷酸钙调节。

(二)袋栽 1、拌拌灭菌选取前述栽培料任意1种,加水拌匀(棉籽壳、稻麦草需预湿),含水量60%,pH值调至6左右。

分装入17×33×0.05厘米低压聚乙烯袋内,分层压实,直至近袋口10厘米左右压平料面,中央打孔穴至近袋底,袋口套塞无棉盖体。

放入常压灭菌锅内,100℃保持10小时,闷过夜灭菌。

2、接种培养无菌条件下,每袋接入栽培种接种铲,使菌种布满料面和中央孔穴内。

直立排放于培养室内层架上,控温25℃左右,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上。

约经40天培养,料面形成菌被,并逐渐出现凸起的原基,这时应增加室内漫射光并拉开菌袋距离接受光线刺激。

灰树花栽培技术ppt课件

灰树花栽培技术ppt课件
(2)
阳光充足,灰树花幼小时颜色深,为 灰黑色,长出菌盖以后在菌盖的外沿有一 轮白色的小白边,这轮小白边是菌盖的生 长点。随着菌盖的长大,菌盖由深灰色变 为黄褐色,作为生长点的白边颜色变暗,
光照不足,灰树花幼小时,颜色较白, 生长点不明显,到菌盖较大时,要看菌盖背 面是否出现多孔现象,如果恰好出现菌孔, 此时可采摘;如果菌管已经很长,说明灰树 花已经老化。老化的灰树花不但质量差,也
表面有细毛,老后光滑,有反射性条纹, 边缘薄,内卷。菌肉白,厚2~7毫米。菌管 长1~4毫米,管孔延生,孔面白色至淡黄色, 管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1~3个。孢子无色, 光滑,卵圆形至椭圆形。菌丝壁薄,分枝,有
1. 灰树花母种适宜的培养基为PDA综
合培养基和麸皮培养基,也可用谷粒培 养基。 分离部位以灰树花菌盖与菌柄连接 处的内部菌肉为佳。制作灰树花原种的
低温期排菌下地尽管发育期较长,但出菇 早、产量高,可在雨季前完成产量的80%,4 月底以后栽种的灰树花因为气温高、杂菌活跃, 灰树花菌袋易感染,并会出现子实体生长快,
(2)
①场 地 选择背风向阳、干燥、不积水、排灌方便的
② 挖地坑 东西走向,挖宽45~55厘米、长2.5~3.0米、 深25厘米的地坑,地坑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 米,在其中间修排水沟,便于行走、管理和排 水。 地沟挖好后,要先灌一次大水,目的是保墒。 水渗干后,在沟底和沟帮撒一层石灰,增加钙 质和消毒,再在沟底和沟帮撒一薄层敌百虫粉, 最后在沟底铺少量表土。
(3) 出菇管理
① 水分管理
4月下旬,自然气温达到15℃以上,在畦内 灌一次水,水量以没畦面2厘米左右为宜,自动 渗下后每天早、中、晚各喷水一次,水量以湿润 地面为宜,并尽量往空间喷。
根据降雨情况,干旱时每隔5~7天要浇水 一次,水能立即渗下为宜,有降雨时少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飘香60:浓香型品种,菇体颜色黑褐色,适宜发菌温度18~ 27℃,菌丝粗壮,菇形紧凑,适宜低温出菇,出菇适宜温度20 ~25℃,菇片小3~5厘米,单株重2~3千克,转化率为90%, 适于对日本出口。
➢ 151品种:适宜袋料直接出菇栽培,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区选用 。适宜发菌温度23~27℃,出菇温度18~22℃,当地秋季投料 ,早春出菇。单株朵形形如白菜,整齐一致,适宜切片加工干品 。
三、灰树花品种类型
从形态来看:浅灰色、灰褐色品系、深灰色品系
➢ 迁西一号:适宜仿野生(脱袋覆土)栽培,菇形大,单叶展可达 10~18厘米,最大单株曾重达49.3千克,因此也叫大株灰树花 。菇色因光照强弱和温度变化,常规条件下为浅灰色,适于内销 应用,出菇产量高,转化率110%以上,出菇适宜温度20~ 30℃。
2、水分与湿度
• 培养基含水量:一般为55%~63%,由于代料的种类不 同,其粗细度、软硬度不同,制作成培养基的吸水能力 有很大的差异。
• 空气相对湿度:菌丝培养期间,菇蕾形成期间:90%左 右;出菇生长期间:85% ~ 90%;在较低空气相对湿度 (70%左右)条件下,子实体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 152品种: 其菇体朵型大而紧凑,产量高,折干率高,肉质柔 嫩。庆灰152出菇温度高,庆灰152与庆灰151交替栽培可延长 上市时间。
栽培季节 栽培模式
四、灰树花 栽培技术
栽培场地
栽培原料
栽培方法
1、灰树花栽培模式
❖ 小拱棚小畦栽培模式 ❖ 双棚大畦栽培模式 ❖ 日光温室栽培模式 ❖ 树下栽培模式 ❖ 长菌棒栽培模式 ❖ 工厂化栽培
3、通气
• 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菌丝生长阶 段需氧量比出菇阶段少,但不能缺氧,要经常通风,保 持空气新鲜,否则菌丝逐渐衰弱,缩短寿命,严重缺氧 时,菌丝生长受阻;
• 在不通风的菇房中,子实体成珊瑚状畸形,严重时菇体 停止生长。
4、光照 • 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强光,光照度为15~50
灰树花栽培技术优秀课件
主要内容
一、灰树花介绍 二、灰树花生物学特性 三、灰树花栽培品种
四、灰树花栽培技术 五、生产中存在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灰树花介绍
灰树花名称 灰树花野生分布 灰树花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驯化栽培历史 栽培现状 目前主要生产基地
灰树花名称
拉丁名: Grifola frondosa(Dicks.:Fr.)S. F. Gra

小拱棚栽培模式
双棚大畦栽培模式
日光温室内栽培模式
林下栽培模式
长菌棒栽培模式
勒克斯,光线过强抑制菌丝生长,完全黑暗菌 丝将生长过厚而形成“菌被”。 • 菇蕾分化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原基形成及子实 体发育则需要比较强的散射光,光照度为 200~500勒克斯; • 子实体生长:散射光越强,菌盖颜色越深,香 味越浓,品质越好,反之,则颜色浅,品质差。 光照严重不足,影响子实体的分化,出现畸形。 5、pH值 • pH 4.0~7.5范围均能生长,最适pH 5.5~6.5, 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灰树花的生长发育。
➢ 小黑汀(高糖肽品种):采集于迁西县小黑汀村,菇形小,菇片 适中5~6厘米,菇色浅黑,风味浓,品质好,糖肽含量高,适于 多种料栽培,发菌广温型,适宜15~25℃,出菇适宜18~25℃ ,转化率为120%,糖肽含量2.51%,比其它品种高20%以上 ,适宜反季节栽培,2008年4月,已经过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
➢ 温度 ➢ 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 ➢ 光照 ➢ 通风 ➢ pH值
1、温度
菌丝生长: 菌丝在5~32℃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温度20℃~
25℃,温度超过28℃时,菌丝生长速度减慢,长势变弱。 在35℃以上菌丝停止生长。 子实体生长发育
变温发育,恒温生长,但不同菌株之间略有差异。 原基分化温度为18~22℃。低于10℃的低温刺激 有利于出菇。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5℃,最适温度18~23℃。
驯化栽培及产量情况
1970年,日本最早人工栽培灰树花,1981年成为一种
普遍栽培的食用菌,产量达。 1991年,迁西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栗蘑人工驯化栽培。 1992年,灰树花实现规划化栽培,产量突破1万吨。 2012年全国灰树花总产量达1.5万吨,2013年2万吨。 主要生产基地:河北迁西及其周边地区、浙江庆元、北京
昌平和密云等地。
灰树花市场前景
口味独特: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 药用价值高,特别是提高免疫力作用和抗癌
功效明显。 外观:朵大如花,令人喜爱 耐贮性较好,货架期较长 市场价位较高,当前价格??? 加工潜力: 即食品、佐餐食品、保健营
养品、调味品等方面潜力大。
二、灰树花生长发育环境条件
灰树花食、药用价值
食用价值 口感:脆嫩可口,香味浓郁
营养价值
• 灰树花碳水化合物47.5%,蛋白质含量高达24.6%,脂 肪2.4 %,含有18种氨基酸。灰树花多糖提取率4%5%,其多糖结构多为带有β-1,6侧链的β-1,3 -葡聚糖。
• 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
药用价值
大量的药理功效做深入研究后,发现灰树花多糖在降低血糖、 抗肿瘤、抗氧化、抗肝炎抗HIV病毒、及其在对免疫系统的功 能改善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千佛菌、莲花菇
灰树花的野生分布和生态习性
世界上:分布布在亚热带至温带森林中,亚 州、北美和欧州均有分布。
我国河北、吉林、广西、四川等地 生态习性
灰树花是一种中温型、好氧、喜光的木腐菌, 夏秋季发生于栎树、板栗、栲树、青冈栎等 壳斗科树种及阔叶树的树桩或树根上,造成 心材白色腐朽,木质部成了灰树花的主要营 养源。
隶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 (Hgmenomyc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 (Holobasidiomyceidae),非褶菌目(Aphylloph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树花菌属(Grifola)。
英文名: Maitake mushroom 日本名:舞茸(Maitake) 中文学名:灰树花 中文别名:栗子蘑、栗蘑、板栗蘑、贝叶多孔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