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案例
中学课堂英语创新教学设计案例

中学课堂英语创新教学设计案例中学课堂英语创新教学设计案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养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本文将通过五则教学案例,探讨如何通过课堂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一问〞激起千层浪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
有多项研究证明,向学生提问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开展学生的不同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多元化开展。
如JEFC(2B)Unit12,Lesson50 Part 2听录音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听力测试:T: Who called Ann's motherS: Bill did.T: What was the messageS: Bill couldn't go to the birthday party.到此,两个问题已顺利解决,但是笔者不失时机地诱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T: Why will Bill not go to the birthday partyS1: Maybe he is ill.S2: I think his mother is busy. He has to look after his sister.S3: He may have little money, and he can't buy anything for Ann.……前两个问题来自课文的内容,答案根本是唯—的。
而第三个问题则书上无答案,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百花齐放,只要言之有理,就投以赞许的目光及恰当的点评。
学生思维被激活,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兴趣大增,竞争气氛到达X。
二、有“头〞无“尾〞并不坏JEFC Book(2A)Unit 8,Lesson 29主要复习行为动词一般过去时,通过看图问答,看图说话,对一般过去时有所了解。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则)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一):Whales Are Not Fish现场观察与分析一、背景?1、上课时光:2001年2月15日2、上课地点:奉贤县钱桥中学初一(2)班3、学生状况:30位来自远郊农村,5位外地借读生,1位三峡移民。
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理解潜力较差。
4、知识背景:学生在第一课The Moon 中已学会了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并在教授Drill 1 时讲明了比较级与最高级的构成法规则相同,掌握了good, much , many,bad, little等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5、教学资料: Whales Are Not Fish 七年级第二学期Lesson Two 第一教时?6、教学目标:能掌握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的最高级的用法;能归纳总结形容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用法并能理解运用。
?7、预期目的: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出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操练、套用规则以到达巩固目的。
这对学生来说,属于理解性学习方式。
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较易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我想将探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在课堂语法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语法规则,巩固规则,运用规则,从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潜力、创新精神。
?二、设计意图、教学片段及诊断分析“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培养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本课设计时,我力求将上述特征体此刻课堂教学中。
我发现,研究性学习实施时三个相互交叉推进的阶段-进入问题情景、实践体验、表达和交流与外语教学“3P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Production)”是相通的。
因此,我在Presentation这一阶段中,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创设情境,引出最高级,激发学生探求最高级使用规则的欲望并归纳总结(即发现、探究问题)。
在Practice这一阶段中,我让学生前后联系,构成形容词三种形式用法的知识网络,并探求相应的记忆策略,然后操练(即探究、实践问题)。
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六篇

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六篇英语课堂上的“不速之客”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郑美芬思考的问题1.怎样将课堂突发事件与教学任务结合起来?2.怎样运用突发事件适时巧妙地抓住语言情景进行交际?3.如何适当地利用当前社会呈现的热点现象或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与情感教育引言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避免刻板和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以意外造意外,运用适当的手段从意外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其次,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并且主动地思考、大胆地实践,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教师,既要教给与培养学生参与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与能力,又要善于挖掘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教材,并发掘其潜在的情感因素,自然而然地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背景初三升学复习在有序地进行着。
这是本学期一节普通但又不寻常的初三英语复习课。
那天天下着雨。
说它普通,是因为它只是我们按照教学进度,对宾语从句进行复习;说它不寻常是因为这节课给学生和我都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与回味。
按照平时的句型复习课,我先让学生复习回忆宾语从句的结构特征,然后进行句型操练,课堂气氛很沉闷。
然而,一位学生的年老的姥姥的出现,改变了我整节课的气氛和教学效果。
下半堂课,我简直是如鱼得水,在一边利用突发事件中的这个活教材让学生在应用中复习好了宾语从句的同时,一边又把本月的节日“妇女节”及本月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题“懂得感动,学会感恩”引到课堂当中来,在复习语法句型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事件经过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宾语从句这种句型的结构特征,然后准备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
初中英语教案范例及讲解

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教学案例,是每位英语老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初中英语教案范例,包括教案讲解和实际操作。
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学会用英语询问路线,并能正确引导他人。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去问路、指路。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到外国人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努力解决语言沟通问题,从而建立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较为自然地询问和引导他人走路。
难点:正确地引导他人走路。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怎样问路和指路。
请学生自己动手说出一些例句,如: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park? How can I get to the hospital? 等。
2.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听一段对话,根据对话内容,总结出关于问路和指路的一些口语表达。
Hello.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museum?Sure. Go straight ahead, and then 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roads, and then the museum will be on your right side.OK. Thank you very much.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在问路的时候使用“excuse me”这个短语,什么时候该使用“thank you”。
3.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两个小组,每组分别有3个学生,其中两个学生充当路人角色,另一个学生为游客角色。
游客向路人A问:“Exc 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library?”路人A回答游客,并指示其方向。
游客再向路人B问:“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supermarket?”路人B回答游客,并指示其方向。
中学英语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以某中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一节课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旅游的词汇和短语,了解不同国家的旅游文化。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 教学内容(1)词汇:travel, tourist, culture, scenery, famous, etc.(2)短语:go on a trip, visit a place, enjoy the scenery, etc.(3)句型:What do you like to do during your vacation? I like to visit famous places. I enjoy the scenery very much.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旅游的英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What is the video about? What do you see in the video?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The video is about traveling.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places in the world.(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想去哪些国家旅游。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国家名称和旅游景点。
(3)任务一:词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新课词汇,并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造句。
例如:I like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in China. I enjoy the scenery of the Yellow Mountains.(4)任务二:听说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案例模板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案例模板通过各类这些国家的印刷和电子媒体,英语已成为国际主导语言之一,在许多地区和专业的环境下的语言也有主导地位。
一起来看看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案例!欢迎查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案例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Go for it ( 下 ) Unit 5。
主要围绕“What are you doing?”这一主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以这一主题引出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以及特殊疑问句等语言功能。
本单元旨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并让学生能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别人的行动,能准确地用英语来表达。
SectionA 1a--1c部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通过常见的一些动词短语引出现在进行时的教学,学好本课对以后的SectionB部分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短语和单词doing homework, watching TV, cleaning, eating dinner, reading a book, talking on the phone, apartment2)句型结构What are you doing?I'm watching TV.What's he/she doing? He/She's reading.What are they doing ? They're watching TV.3)语法The structure of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The present participle2.语言技能1)能用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形式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表达正在发生的动作。
2)能掌握现在进行时态及一些表示具体动作的词组搭配,如:doingho mework, watching TV, eating dinner… 等。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案例(初一年级)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案例(初一年级)一、教学背景本案例适用于初一年级学生,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课程主要着重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口语表达,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研究并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口语表达;2.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够流利地运用所学表达方式进行简单对话;3.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问候与介绍- 表达问候: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 自我介绍:My name is [name]. I'm [age] years old。
2. 日常交流用语- 表达感谢:Thank you, Thanks a lot, I appreciate it。
- 表达道歉:I'm sorry, Excuse me, Pardon me。
- 请求帮助:Can you help me?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ould you mind helping me?3. 询问与回答- 询问时间:What time is it? Do you have the time?- 询问日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today?- 询问身份: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4. 日常生活话题- 谈论天气: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sunny/cloudy/rainy。
- 谈论学校:What grade are you in? Which subjects do you like? Who is your favorite teacher?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口语表达。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一、教学背景这是一节针对初中学生的英语课程,学生平均年龄为13岁,班级总人数为30人。
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条件较为优越。
二、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英语单词和句型。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英语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
3.能够在课堂角色扮演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准备了课程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料。
2.确保教室内多媒体设备工作正常。
3.准备了学生需要用到的练习册和笔。
四、教学过程1. Warm-up (5 minutes)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日常生活的英语短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Presentation (15 minutes)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3. Practice (20 minutes)学生分组进行口语练习,通过小组互动,练习所学单词和句型,并进行扮演对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Consolidation (10 minutes)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比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5. Production (10 minutes)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真实情景对话练习,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
6. Summary (5 minutes)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认为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积极,对英语学习有很好的态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角色扮演活动表现较好,但对部分单词的记忆还不够扎实,下节课将针对这一问题增加相应的记忆训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学生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1)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活动目的:通过列举污染源,学生更清楚当前环境的不仅如人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讨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T: There is much pollution all over the world now. Can you tell me what it is ?(学生很快地回答)Ss: Water pollution ; Air pollution; Noisepollution;soil pollut ion …etc.T: Do you know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 ?Ss: Factories pour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T: All the factories ?Ss: No .T: What factories ?Ss: Paper factories , printing and dyeing mills ,plastic factories…ect.(学生不会用英语说“印染厂及塑料厂”,他们说中文,我说英文。
)T: What else can cause water pollution ,too?1/7Ss: Some people throw rubbish into rivers and lakes .T: How can we help to solve this problem ?(学生们分组讨论解决办法。
)Ss: We can advise the directors of these factories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T: If they don’t accept your advice ,what else canwe do ?(学生们讨论更热烈了,过了一会儿,他们七嘴八舌地说:)Ss:1. We can write a letter to Green China about it .2. We can also ask newspaper reporters and TVstation reporters to report these factories .……T: There is a paper factory in my hometown .Itpours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every day . Thepeople in the town drink the water of the riverevery day . They have advise the leader to stop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many times .Buthe never accepts it . Can you write a letter aboutit to the Green China ?(学生异口同声说“Yes”。
由于写作太费时间,这封信作为回家作业,请同学们写在作业本上。
)T: You have told me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2/7and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You’re very clever.Thank you very much .But can you tell me whatcauses air pollution ?Ss: The smoke of factories ,the smoke given out bybuses ,cars ,trucks ,motorbikes …ect.T:There aren’t many factories in ourcity,Hangzhou .But the air is not goodenough .Why ?Ss: Because there is much traffic .T: Can you think out a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学生们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基础差的同学也纷纷参与,只不过在用中文说;基础好的同学在帮他们翻译。
)Ss: 1.We can plant more trees on roads .2.We can ask people not to drive their cars to work .3.We can ask people to ride bikes to work .4.We can tell people riding bikes is good fortheir health . ……T: If their homes are far away from theirworkplaces ,can they ride bikes to work ?Ss: No.T: How can we solve it ?(学生们兴致更高了。
你说一句,我说一句。
大意是:)Ss: We can ask the leader of the city to developthe public traffic. Such as adding mo re buses,building underground . …ect.3/7 T: We have thought out many methods to improve ourenvironment .I will try my best to tell ourgovernment that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makeHangzhou more beautiful .Have you ever made any pollution ?Ss: Yes .T: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 ?Ss: Yes .S1: I sometimes spit in public places .S2: I sometimes draw on public walls .S3: I cut down a small tree in my school in GradeOne .I feel very sorry now .S4: We sometimes throw litter on the ground in andout of our classroom .S5: I often don’t pick up rubbish in public places .…….(我乘机问全班同学下列问题。
)T: Will you spit in public places from now on ?Ss:No.T: Will you draw on public walls any more?Ss: No.T: Will you cut down trees in the future ?4/7Ss: No.T: Will you throw rubbish in public places?Ss: No.…….(这时候,同学们情绪很高涨,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We must 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ity (ourcountry) the most beautiful one in the world .点评本案例是根据第三册第十课的pre-read拓展而成的。
1.本文所设计的问题实际上是英语课与生物课中的“环保”章节的整合。
教师让学生列举污染源,学生讲出了很多的污染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等。
实际上让学生复习了生物课中刚学的“大气与健康”、“土壤与健康”、“水与健康”等的环保知识。
2.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巧妙地运用了合作学习法,不但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参政议政的意识。
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法。
解决水污染问题,他们先用劝说的办法,当此法行不通时,再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最后,上告政府;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骑车上班。
当老师提醒他们,若家离工作地方很远,不能骑车上班时,该怎么办?他们马上想到了公交车。
他们要求政府增加公交车辆,建造地铁。
3.老师因势利导,请他们回忆一下,以前有否做过有损于环保的事情。
其实是英语课与政治课的整合。
在这么和谐,民主、激动的气氛中,同学们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纷纷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不文明表现。
当老师问他们以后还会做5/7这种事吗?他们很真心地回答“No”。
自然恰当的德育渗透,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总之,整个过程,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创建一个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课标》说;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同学们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作自我批评,是活动的高潮,是自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的最有效手段。
当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利用同学们的这份热情,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用英语采访同年级的别班同学,让同学们在同龄人面前很自然地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然后,以此为依据,让本班同学用英语向全校同学发一份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倡议书。
这不但会在全校兴起一股学英语的热潮,还会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这是实实在在的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新课标》精神。
让学生在实现任务的同时,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这才真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思考与探讨:1在每一次分组与讨论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的促进上、中、下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使每位同学在每个活动中都有所得,尽量减少两极分化,是我们急需要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2.班额大,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很难及时地对每个组进行指导。
久而久之,必定影响实际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