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含题目答案和答题纸)

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2019.11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5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古诗文(27分)

(一)默写(11分)

1.树木丛生,。(《观沧海》)(2分)

2.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分)

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2分)

4.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2分)

5.《<论语>十二章》中提倡“学”与“思”要结合起来的句子是:“,。”(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8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 不属于“古代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的是()(2分)

A.称谢安为“谢太傅”

B.称李白为“诗仙”

C.称陈寔为“陈太丘”

D.称王凝之为“左将军”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8.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

乐融融的情景。

B.“公欣然”和“公大笑乐”可看出谢安和“儿女”亲密无间的感

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C. “未若柳絮因风起。”是说大雪纷纷比不上柳絮随风飘起好看。

D.文章最后一句补充交代“兄女”的身份,暗含作者对谢道韫才华

的赞赏。

(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8分)

粲①,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②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③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④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注释】①粲: 王粲,东汉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司空王畅之孙。

②蔡邕(yōng):东汉末年文学家。③倒屣(xǐ):把鞋子穿倒了。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见而奇.之()(2)一坐尽.惊()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11.“一坐尽.惊”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2.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 上文的主人公蔡邕是个谦虚、爱才的人。

B. “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渲染了蔡邕受欢迎的程度,与下文他“倒屣迎之”相映成趣,从侧面烘托出王粲“有异才”。

C. “倒屣”刻画出蔡邕去迎接王粲时急切的心理。

D. “年既幼弱,容状短小”刻画了王粲的外貌,与他的才学形成对比。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秋天的怀念》作者是(人名),六年级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2分)

14.比较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的异同。(3分)

A.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①段划线句)

B.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第③段划线句)

15. 在不同的阶段,“我”对去“看花”的态度是不同的,根据文意在表

16. 谈谈你对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含义的理解。(3分)

(1)

(2)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4分)

回家

①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摆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①。红磡(kàn)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我们准备搭九广铁路北上。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②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③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④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认得这里,”她说,“我要回家。”

⑤我在一旁小声提醒哥哥:“快走,火车要开了,而且还要过海关。”

⑥弟弟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

⑦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

....,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⑧陪她在乡下②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窸窸窣窣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跨大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窸窸窣窣低头走起碎步来。

⑨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⑩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乍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转过身来又看往后方。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xùmǎn了泪光,声音凄恻。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减)【注】①乡:指浙江淳安。②乡下:指台湾大武山一带。

17.看拼音写汉字。(2分)

Xùmǎn()

18.第⑦段妈妈“步履细碎”的原因是:。(2分)19. 第?段划线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分)

20. 第?段运用了、等人物描写方法,表达效果是。(4分)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写“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间接反映了妈妈年事已高。

B.第⑥段表现了弟弟对妈妈很不耐烦,态度粗暴。

C.第⑧到?段插叙作者自己陪妈妈在大武山乡下散步的内容,交代了妈妈的病情,同时交代了我们带妈妈回大陆故乡的原因。

D.第?段画线句既指火车在奔驰,也指妈妈的记忆在迅速倒回到过去。

三、综合运用,完成22—24题。(7分)

某某中学七年级开展“《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这一主题语文实践活动。

22.请你为七年级学生“阅读散文经典作品《朝花夕拾》”拟写一段推荐语。(3分)

23.下列不属于“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的方法是()(2分)

A.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

B.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去读

C.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品的一些情况

D.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24. .语文学习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在作家笔下,不仅充满灵动的自然美,更不乏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展现的人性美。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谈谈你在其中发现的美。(2分)

四、作文(40分)

25.题目:谢谢你的鼓励

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记叙要条理清楚;(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

期中语文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27)

(一)默写 11分

1.百草丰茂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枯藤老树昏

(每句2分,错一字扣1分)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分,一字一分,扣完为止)

(二)(8分)

6.B

7.一会儿后,雪下得很急,谢安高兴地问:“大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8.C

(三)(8分)

9.(1)以……为奇(2)全,都

10. 这是司空王畅的孙子呀,他有杰出的才能,我比不上他。

11.看到蔡邕把鞋子穿倒了去迎接的人竟然“年既幼弱,容状短小”。

12.A

二、现代文(26分)

(一)13.史铁生《那个星期天》

14.A句和B句都是“妈妈”建议推我去北海看花,(1分)B句“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比A句“我推着你去走走。”多了一个“吧”,语气更加委婉,更能表现母亲的“央求的神态”和母亲小心翼翼的心态,也呼应下文“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写到1点给1分,共两分)

15.(1)双腿瘫痪后,我暴怒无常,内心绝望。

(2)“好吧,就明天。”

(3)“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4)母亲去死后,我自责愧疚,促使我懂得母亲的心愿,懂得了好好儿活的含义。(意思对就可以,一空1分)

16.(1)在秋天,我怀念在秋天去世的母亲。

(2)经历了人生的“秋天”,经历了母亲去世的悲痛,母亲牵挂的儿

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二)17.蓄满

18.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19.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年老多病的母亲凄恻的晚景。

20.动作描写(1分)、语言描写(1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怜爱(或关爱、心疼)。(2分)

21.B

三、综合运用(7分)

22.《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写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10篇文章记述了鲁迅童年期的生活和青年时期求学的历程,这些作品将回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平淡朴实的笔墨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朝花夕拾》风格明净、充分展现了散文的通脱与舒展,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

(从作者、内容、风格、成就等方面介绍即可,达到1点给1分,共3分)

23.A

24.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的形象,一位善良、朴实的普通劳动妇女,“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这就是身上的人性美。(写到作品和人物或某处景物1分,分析形象或景物美的特点1分,共2分)

四、作文(40分)

基准分31分

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纸

第一部分古诗文(27分)

(一)默写(11分)

1. 2.

3. 4.

5

.,。

(二)阅读下文,完成6- 题。(8分)

6.选择()

7. 8.选择()

(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8分)

9.(1)(2)

10.

11.

12.选择()

二、现代文(共26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第13—16题(12分)

13. 作者是文章《》

14.

15.(1)

(2)

(3)

(4)

16. (1)

(2)

17. xùmǎn ()

18.

19.

20.

21.选择()

第三部分综合运用(7分)

完成22——24题。(7分)

22.

23.选择()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