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一、相交线。

1. 邻补角。

- 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 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

例如,∠AOC和∠BOC是邻补角,那么∠AOC+∠BOC = 180°。

2. 对顶角。

- 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 性质:对顶角相等。

如∠AOC和∠BOD是对顶角,则∠AOC = ∠BOD。

3. 垂线。

- 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 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平行线及其判定。

1. 平行线。

-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若a∥b,b∥c,则a∥c。

2. 平行线的判定。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如,若∠1和∠2是同位角,且∠1 = ∠2,则直线a∥b。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2和∠3是内错角,当∠2 = ∠3时,a∥b。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若∠2和∠4是同旁内角,∠2+∠4 = 180°时,a ∥b。

三、平行线的性质。

1. 性质。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即若a∥b,则∠1 = ∠2。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若a∥b,则∠2 = ∠3。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若a∥b,则∠2+∠4 = 180°。

初中数学:5.3.2 命题、定理、证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初中数学:5.3.2 命题、定理、证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3平行线的性质5.3.2命题、定理、证明1.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2.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并会对命题举反例.(难点)一、情境导入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要读懂这段报道,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命题的定义与结构【类型一】命题的判断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对顶角相等C.不是对顶角不相等D.过直线AB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垂线解析:根据命题的定义,看其中哪些选项是判断句,其中只有D选项不是判断句.故选D.方法总结: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必须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疑问句、感叹句、作图过程的叙述都不是命题;②命题常见的关键词有“是”“不是”“相等”“不相等”“如果……那么……”.【类型二】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等角的余角相等.解:(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角是相等的角,那么它们的余角相等.方法总结: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应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句通顺.【类型三】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写出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结论.解析:先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确定条件和结论.解: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所以命题的条件是“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结论是“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方法总结:每一个命题都一定能用“如果……那么……”的形式来叙述.在“如果”后面的部分是“条件”,在“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探究点二:真命题与假命题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若a·b>0,则a>0,b>0B.若a·b<0,则a<0,b<0C.若a·b=0,则a=0且b=0D.若a·b=0,则a=0或b=0解析:选项A中,a·b>0可得a、b同号,可能同为正,也可能同为负,是假命题;选项B中,a·b<0可得a、b异号,所以错误,是假命题;选项C中,a·b=0可得a、b 中必有一个字母的值为0,但不一定同时为零,是假命题;选项D中,若a·b=0,则a=0或b=0或二者同时为0,是真命题.故选D.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就是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即由条件能否得出结论.如果命题正确,就是真命题;如果命题不正确,就是假命题.探究点三:证明与举反例 【类型一】 命题的证明求证:两条直线平行,一组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解析:按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的一般步骤进行.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来证明.解:如图,已知AB ∥CD ,直线AB ,CD 被直线MN 所截,交点分别为P ,Q ,PG 平分∠BPQ ,QH 平分∠CQP ,求证:PG ∥HQ .证明:∵AB ∥CD (已知),∴∠BPQ =∠CQ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PG 平分∠BPQ ,QH 平分∠CQP (已知),∴∠GPQ =12∠BPQ ,∠HQP =12∠CQP (角平分线的定义), ∴∠GPQ =∠HQP (等量代换),∴PG ∥HQ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时,正确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证明的关键.应先结合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图形写出已知与求证,然后进行证明.【类型二】 举反例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2)若ab =0,则a +b =0.解析:分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所举的例子满足条件但不满足结论即可.解:(1)两条直线平行形成的内错角,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但是它们相等;(2)当a =5,b =0时,ab =0,但a +b ≠0.方法总结:举反例时,所举的例子应当满足题目的条件,但不满足题目的结论.举反例时常见的几种错误:①所举例子满足题目的条件,也满足题目的结论;②所举例子不满足题目的条件,但满足题目的结论;③所举例子不满足题目的条件,也不满足题目的结论.三、板书设计命题⎩⎪⎨⎪⎧概念结构真、假命题证明与举反例本节课通过命题及其证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要说明一个定理成立,应当证明;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可以举反例.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初步养成学生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习惯,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2:命题、定理、证明(1)课件

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2:命题、定理、证明(1)课件
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相加得0; (4)同旁内角互补;
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5)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6
知识点一:命题
学以致用
2、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下列各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
①、内错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同角的余角相等; ④、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⑥、等角的补角相等; ⑦、正数与负数的和为0。
①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 ②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
2
1 2
20
知识点二:真命题和假命题
归纳总结
判断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 反例等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 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那么..."的形式,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知道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会通过举反例判 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以及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
知识点一:命题
新知探究
刚刚我们复习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些语句都对某 一件事情作出判断,如: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题设是“两直线平行”,结论是“同位角相等”;
(3)题设是“两个角是邻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互补”.
13
知识点一:命题
互动探究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互动探究2,再同桌相互交流, 最后小组交流;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 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 与∠β 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 与∠β 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C 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A O BD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第 1 页共8 页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PA O B如图,PO⊥AB,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下面是整理的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知识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1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一、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名称图形顶点边的关系大小关系2∠1 的两边与∠ 2 的1有公共顶点两边 ______________∠2 与∠4有一条4 2________________ ,另一边_________________ 。

注意点:对顶角、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

3练习 1.若∠ 2=120°,求其他三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 O,∠ 1- ∠ 2=85°,求∠ AOC的度数。

41图 1 2C1B2OAD图 23. 如图,若 2∠3=3∠ 1,求∠2、∠3、∠ 4 的度数。

3412图 3二、垂线C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________________,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A O B_____,它们的交点叫做 ___。

如图所示 ,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D⑵垂线性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垂线性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短。

简称: ____________ 。

3、垂线的画法: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过:移动三角尺使这点经过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________________ ;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4、点到直线的距离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 PO⊥ AB,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是 _________。

PO 是垂线段。

A O B5、⑴垂线与垂线段区别:垂线是一条 ____, ___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___,可以度量长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七下数学学习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七下数学学习总结(最新最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①点在线上②点在线外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2与∠6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4与∠6、∠3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4与∠5、∠3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有关概念
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 : 对顶角相等 .
5.1.2 垂线有关概念
1.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
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
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只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

2垂直的表示:
1)图形:
2)文字:a、 b 互相垂直 , 垂足为 O
3)符号:a⊥ b 或 b⊥ a,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 b, 垂足为O 3.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 与 CD相交于 O 点,∠ AOD=90°时, AB⊥ CD,垂足为O。

3书写形式:
①判定:∵∠ AOD=90°(已知)
∴ AB⊥ CD(垂直的定义)
O,那么,∠AOD=90°。

书写形式:
反之,若直线AB 与 CD垂直,垂足

②性质:∵AB⊥CD (已知)
∴ ∠ AOD=90°(垂直的定义)(∠AOC=∠ BOC=∠ BOD=90° )
4.垂线的性质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的性质
(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 平行及其判定
5.2.1 平行有关概念
1.平行的定: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叫做平行。

2.平行的表示:我通常用符号“// ”表示平行。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重合的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3.平行公理:直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与条直平行。

如果两条直都和第三条直平行,那么两条直也互相平行如果
a//c, b//c;
那么 a//b
如果两条直都垂直于第三条直,那么两条直互相平行.
如果 a⊥c, a⊥ b;
那么 b//c 5.2.2
5.2.2 平行的判定
有关概念
一般地,判定两直平行有以下的方法:
1.两条直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平行.地,同位角相等,两直平行.
2.两条直被第三条直所截,如果内角相等,那么两条直平行. 成:内角相等,两直平行.
3.两条直被第三条直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那么两条直平行. 成:同旁内角互,两直平行 .
5.3 平行的性
5.3.1 平行的性
1.平行的性 1
两条平行被第三条直所截,同位角相等. 写:两直平行,同位角相等.
2.平行的性 2
两条平行被第三条直所截,内角相等. 写:两直平行,内角相等.
3.平行的性 3
两条平行被第三条直所截,同旁内角互. 写:两直平行,同旁内角互.
5.3.2 命、定理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叫做命。

注意:
1、只要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

命是由 (或条件 )和两部分成。

是已知事,是由已知事推出的事。

两直平行,同位角相等。

(条件)
命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那么”后接的部分是。

注意:添加“如果” 、“那么”后,命的意不能改,改写的句子要完整,句要通,使命的和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程中,要适当增加,切不可
生搬硬套。

正确的命叫真命,的命叫假命。

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5.4 平移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就是对应点。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形状不变,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