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催化剂的发展p

合集下载

探究合成氨催化工艺与技术发展

探究合成氨催化工艺与技术发展

探究合成氨催化工艺与技术发展作者:张苗李德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合成氨催化剂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然后对合成氨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思考和阐述,希冀对相关的行业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合成氨;催化工艺;技术氨工业的巨大成功不仅解决了人类对人口增长的需求,而且促成了一系列基本理论的发展。

氨合成铁催化剂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彻底的催化剂之一。

但是关于合成氨的真实性的讨论还没有结束。

氨催化剂的结构和生成氨的机理还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石化、聚合物、碳化工、环境催化等领域的兴起,合成氨催化的相对地位逐渐下降。

目前,它不是催化研究的主要方面,但合成氨工业及其催化剂的技术进步将不会停止。

1 合成氨催化剂氨工业需要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较高活性的催化剂。

目前,工业催化剂在高温(不同压力)下的催化效率已达到90%以上,接近于平衡氨浓度。

另一方面,工业氨合成的单一转化率,即氨合成率仅为15%~25%,大部分气体需要循环,增加了能耗。

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转化率,必须降低反应温度。

因此,氨合成催化剂研究的总发展趋势就是开发低温高活性的新型催化剂,降低合成氨反应温度,提高氨的平衡转化率和单程转化率。

1.1 Fe3O4基传统熔铁催化剂Harbe:和Mittasch等开发成功合成氨铁催化剂以来,人们就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一般认为,以Fe3O4为母体的催化剂活性最高,火山活动曲线几十年来一直是经典的结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工业合成氨铁催化剂,其主要化学成分均为Fe3O4。

1979,英国ICI公司率先加入氧化钴,成功开发了Fe-C。

该催化剂提高了活性,并成功地应用于ICIS-AMV工艺。

自那时以来,许多学者加入稀土氧化物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但其活性不能超过Fe-Co催化剂。

利用共催化剂提高传统熔铁催化剂的活性是非常困难的。

1.2 FeO基氨合成催化剂的发现铁的氧化物有3种,如Fe3O4、FeO和Fe2O3。

【DOC】浅谈合成氨催化剂综述

【DOC】浅谈合成氨催化剂综述

浅谈合成氨催化剂众所周知,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从化学平衡角度看,增压,降温有利于氨的合成,但对于合成氨的实际生产,压强越大,对设备的材料,质量和制造水平要求越高,能耗也变大,这将会增加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

目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选用的压强在20~50MPa之间,而降温受两方面限制,一是反应速度,降温,虽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面进行,但温度过低,反应速度反而变小,造成生产周期长。

二是催化剂,不同的催化剂有它的活性温度范围,催化剂定了,反应温度也随之被定下来,故合成氨提高效率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催化剂。

目前,铁是合成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催化剂,它具有高内在活性,长使用寿命和高密度特点,活性温度在500℃左右,尽管铁催化剂有许多优点,但人们一直在努力开发新型催化剂。

一、合成氨催化剂近年的开始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就在积极地寻求开发钌基催化剂。

继ICIAMV和LCA 工艺中推出铁一钴系催化剂后,KAAP工艺中采用的以炭为载体的钌催化剂推动了氨合成催化剂的发展。

完全不含铁、不含钌的催化剂,如Cs/Co3Mo3N催化剂,其活性介于熔铁类和钉系催化剂之间,活性低于钌系催化剂。

1970年,以硅藻土为载体钌系催化剂在氨合成反应上的动力学研究引进了日本,日本的研究者继续研究了大量的以钾促进的金属(Co、Ni、Re、Mo、Fe、Ru、Os)在炭载体上的活性,发现钌比传统的双金属铁催化剂活性更高。

1972年,日本报导了以石墨为载体的钉系氨合成催化剂的第一次应用。

对无促进剂和有促进剂的钉系催化剂有了较为详细的认识后,出现了几种改进型钌系催化剂,如Ruhler等人开发的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的Ba—RU/MgO催化剂,丹麦托普索(Topsφe)公司也开发了含钌的氨合成催化剂。

在这些研究中,镁铝尖晶石和高表面积石墨为载体的钉系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活性。

然而,在工业条件下,它的稳定性还存在一定问题。

最近,以Ba促进BN(氨化硼——以白石墨著称)为载体的钉催化剂开发成功,它具有前所未有的活性和稳定性。

合成氨催化剂的生产和技术

合成氨催化剂的生产和技术

合成氨催化剂的生产和技术发布时间:2023-01-04T05:52:04.71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7期作者:张鹏[导读] 合成氨广泛用于工业硝酸、盐铵和化肥的生产过程,间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有关工业对氨的需求以吨计有所增加,这是工业建设和化学发展的基本原料之一。

张鹏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安 727307摘要:合成氨广泛用于工业硝酸、盐铵和化肥的生产过程,间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有关工业对氨的需求以吨计有所增加,这是工业建设和化学发展的基本原料之一。

但是,作为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传统的合成氨往往消耗更多的能源,产生较少的效益。

因此,对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不断进行推导。

本文介绍了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讨论了最新的合成氨研发趋势,供参考。

关键词:合成氨;催化剂;新技术;研究进展前言作为合成氨化工的重要原料,在中国工业建设和经济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成氨相关催化剂的开发也是化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合成氨工业在实际生产中也消耗大量能源在全球气候日益受到灾害威胁的时候,化学研究人员必须加倍努力,改进现有的催化剂,以提高合成氨工业的总体效率。

1 铁基催化剂的研究1.1铁系氨合成催化剂A-110-1催化剂是一种以铁-氨为基础的合成催化剂,主要由磁铁矿的传统熔炼形成。

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结构催化剂如Al2O3、K2O、CaO、BaO等。

已添加到准备中。

其作用是利用这些高熔点折射氧化物作为活性物质的α-Fe晶体的绝缘材料,防止容易发生摩擦的微晶接触,从而提高催化剂体的热稳定性。

SiO2 _ 2通常是从磁铁矿原料引入的,其适当存在类似于Al2O3,它可以稳定铁颗粒,提高催化剂的热阻和水的毒性。

催化剂的组成和含量在熔化状态下相互作用,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尤其是还原催化剂表面化学成分对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合成氨工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成氨工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成氨工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合成氨工艺技术现状,接着分析了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最后对合成氨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合成氨;工艺技术;发展趋势引言:合成氨催化技术是制作化工产品的主要技术,在生产制造氮肥、铵态化肥、硝酸化肥等产品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

在我们国家对化工产业提出了节能减排要求之后,合成氨催化技术也获得了更加有效的提升与完善,今后此项技术将会应用于更多的加工制造产业中。

1我国合成氨工艺技术现状最早的合成氨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那时合成氨技术主要是用于战争当中,因为炸药的原料之一就是合成氨。

现代的合成氨技术,则主要运用在农业和现代化学当中。

合成氨技术最早出现在我国,是在20世纪30年代。

那时,我国在合成氨工艺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如今我国合成氨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占有较高的地位。

在合成氨构成原料方面,我国掌握的种类也比较多,无论是利用无烟煤天然气还是油田等材料,都可以用来生产合成氨。

由于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合成氨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同时,因为我国在合成氨工艺技术方面已经有较高的水平,所以目前合成氨的产量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在合成装置方面,因为我国引进的设备在世界领域中比较先进,所以在合成氨合成装置设备上,我国已经占有了绝大的优势,其也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2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分析2.1原料气的制取制作合成氨的原材料主要是天然气、重油、石脑油等。

不管是哪一种原材料都可以用来代表。

这些原材料在水蒸气和高温下形成将一氧化碳与氢作为主体的合成氨原材料气。

我们国家制作合成氨原料气的主要方式为煤气化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氧、蒸汽以及其他汽化剂高温处理煤,促使其转变成一氧化碳和氢等可以燃烧的气体。

对气态烃类,工业中通常使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加工制造合成气。

重油部分的氧化法主要是将重油作为原材料,而气态烃类主要是不完全燃烧氧气,促使烃类在高温的作用下出现燃烧和裂解现象,出现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高温的作用下和甲烷发生转化反应,进而取得将氧化碳和氢气作为主要原料的合成气。

合成氨的反应历程

合成氨的反应历程

合成氨的反应历程一、合成氨反应的基本概念合成氨反应啊,那可是化学界相当有名的一个反应呢。

简单来说,就是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氨气。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是N₂+3H₂⇌2NH₃。

这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两种气体就这么变成了另外一种有用的气体。

二、反应发生的条件1. 温度这个反应对温度要求可严格啦。

一般来说呢,需要比较高的温度,但是温度又不能过高。

要是温度太高了,就像火太大了把菜烧焦了一样,会让反应变得很复杂,生成一些我们不想要的东西。

2. 压力压力在这个反应里也是个重要的角色。

就好比是给反应施加了一个外部的力量,让氮气和氢气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通常需要比较高的压力,这样能促使反应朝着生成氨气的方向进行。

3. 催化剂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催化剂啦。

催化剂就像是这个反应的小助手,没有它的话,反应虽然也能发生,但是速度就会很慢很慢。

常见的催化剂是铁触媒,它能大大加快反应的速度呢。

三、反应历程中的分子变化1. 氮气的活化氮气分子是很稳定的,就像一个很顽固的家伙。

在反应开始的时候,它需要先被活化,打破它原本稳定的结构。

这就需要一定的能量输入,比如前面提到的合适的温度和压力,再加上催化剂的作用,氮气分子中的氮氮三键就开始松动啦。

2. 氢气的吸附与解离氢气分子呢,也不是干等着的。

它会被吸附到催化剂的表面,然后发生解离,变成单个的氢原子。

这就像是一群小伙伴分散开来,准备去和氮气分子进行组合。

3. 反应的中间步骤当氮气被活化,氢气解离之后,氮原子和氢原子就开始相互作用啦。

它们会形成一些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就像一个正在搭建的积木建筑,还没有完全成型。

4. 氨气的生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之后,终于形成了我们想要的氨气。

氨气分子就像是这个反应的最终成果,从那些复杂的中间过程中诞生出来啦。

四、合成氨反应的重要性1. 在农业上的应用氨气可是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呢。

有了氨气,就能制造出各种氮肥,就像尿素之类的。

浅析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发展

浅析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发展

浅析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摘要】合成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氨工业是化学工业的支柱产业。

合成氨工艺主要是对催化剂的研究,文章对合成氨催化剂作研究进展概述,提出了对合成氨催化剂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合成氨?催化剂?发展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

至今仍没有开发出与其低压高活性相匹配的低压合成工艺,因此,以催化剂为核心技术,通过对催化剂的深入研究,以提高合成氨工业的综合效益。

1 催化剂合成氨的反应机理热力学计算表明,低温、高压对合成氨反应是有利的,但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反应几乎不发生。

当采用铁催化剂时,由于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以显著的速率进行。

目前认为,合成氨反应的一种可能机理,首先是氮分子在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使氮原子间的化学键减弱。

接着是化学吸附的氢原子不断地跟表面上的氮分子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逐步生成—NH、—NH2和NH3,最后氨分子在表面上脱吸而生成气态的氨。

在无催化剂时,氨的合成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大约335kJ/mol。

加入铁催化剂后,反应以生成氮化物和氮氢化物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26kJ/mol~167kJ/ mol,第二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3kJ/mol。

由于反应途径的改变(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反应速率加快了。

2 铁基催化剂的研究2.1 传统熔铁型催化剂传统熔铁型催化剂主要由磁铁矿组成,加入不同的助剂(如A12O3、K2O、CaO、MgO、BaO等)构成了一系列不同型号的催化剂。

陈林深等人以Fe3+(Cr3+)?Fe2+混合离子和氨水为原料,用共沉淀方法制备C-Fe2O3(Fe3O4)晶型的铁铬中变催化剂,在325℃、500h- 1、汽气比2∶1 条件下,CO转化率高达97%。

该法除工艺简单,可利用废催化剂Fe3+资源外,还可以在中和沉淀阶段,把Mn2+,Zn2+,Co2+,Pb2+等金属离子掺入尖晶石结构中,形成亚稳态的类C- Fe2O3结构,为改进催化剂性能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合成氨催化剂

合成氨催化剂

合成氨催化剂简述合成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来生产化肥、硝酸、铵盐、纯碱等。

作为化学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合成氨也是一个大吨位、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因此合成氨工艺和催化剂的改进对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巨大影响。

我国合成氨催化剂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合成氨催化剂主要类型是铁基催化剂,同时对钌基催化剂也有所研究。

1 铁基合成氨催化剂铁基合成氨催化剂价格低、稳定性好,制备时通常采用用熔融法,主要的原料是利用磁铁矿和铁,另外添加不同类的助剂化合物,再用电阻炉将其熔炼,后冷却、破碎筛分,最终形成不同颗粒大小的铁催化剂。

早在合成氨催化剂研究的初期,研究人员就发现用天然磁铁矿还原得到的催化剂效率远优于其它铁化合物。

随后根据纯铁催化剂的活性与还原前氧化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铁比值与熔铁基合成氨催化剂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常认为以Fe3O4为母体的催化剂具有的活性最高。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工业氨合成铁催化剂,无一例外,其主要化学组成都是Fe3O4。

2钌基合成氨催化剂钌基合成氨催化剂也被称为第二代氨合成催化剂,它是一类新型负载型催化剂。

在我国的研究较晚,目前的工业投入刚处于起步阶段。

其制备不同于传统的铁催化剂,通常选择适当的母体化合物,添加某种促进剂,采用浸渍法负载在载体上,经一定条件还原活化处理后,转化成活性组分。

催化剂中母体化合物、载体、促进剂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具有很大影响。

经历了近—个世纪的研究,合成氨催化剂技术可以说已相当成熟,但是传统的熔铁催化剂不符合低能耗的发展趋势,而钌基合成氨催化剂的价格昂贵,又不容易普及。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和世界最大产氨国,合成氨工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虽然国内对铁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钌基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对于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也未进行深入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这与我国是最大的产氨大国极不相称,因此我们合成氨这种高能耗产业的节能降耗还很漫长。

合成氨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

合成氨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

合成氨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合成氨催化剂是促进合成氨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成氨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是合成氨工业生产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提高合成氨的产量和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合成氨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的相关内容。

合成氨是制造化肥和其他产品所必需的重要原料。

传统的合成氨方法是通过哈伯-博士过程,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催化反应产生氨。

催化剂在此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对于合成氨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 催化剂应具有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活性是指催化剂能够加速反应速率,而选择性是指催化剂在多种反应途径中选择正确的途径。

为了提高活性和选择性,可以选择具有高表面积和活性位点丰富的催化剂。

例如,以铁、钼或钛等过渡金属为主体的催化剂常用于合成氨反应。

2. 催化剂应具有高的稳定性。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高温高压的过程,催化剂需要在极端条件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为了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可以采用高温稳定的载体材料,并采用合适的促进剂来增强催化剂的稳定性。

3. 催化剂应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

在合成氨反应中,催化剂需要吸收和传导大量的热能。

因此,催化剂的热导率应足够高,以确保反应温度的均匀分布和催化剂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合成氨催化剂的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催化剂的组分和结构。

通过调整催化剂的成分和结构,可以提高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通过合金化改性、调控晶型和晶面结构等手段,可以增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此外,还可以引入适量的助剂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2. 发展新型的载体材料。

催化剂的载体材料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载体材料如α-氧化铝、硅胶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存在烧结和失活的问题。

因此,发展新型的高温稳定载体材料是一个重要方向。

例如,选择新型的纳米氧化物、碳基材料等作为载体,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O具有化学非整比性 氧化性和亚稳 定性在常温下FeO的氧化反应和歧化反应 速度很缓慢。含多种助剂的Fe1-XO基催 化剂在动力学上是稳定的,母体中只有 一种铁氧化物(Fe1-XO )和一种晶体结 构(Wustite),只有维氏体单独存在于 催化剂中时才具有高活性。
研究发现具有维氏体(WÜstite, Fe1-XO , 0.04≦x≦0.10)相结构的氧 化亚铁基氨合成催化剂具有最高活性 (氧化态 XRD谱如下图1),否定了 磁铁矿(Fe3O4 )相还原得到的催化 剂具有最高活性的经典结论。
➢大多数铁系催化剂都是用经过精选 的天然磁铁矿通过熔融法制备的, 习惯称熔铁催化剂。
铁系催化剂活性组分为金属铁。 未还原前为FeO和Fe2O3,其 中FeO质约为 0.5,一般在0.47~0.57之间, 成分可视为Fe3O4,具有尖晶
石结构。
之后人们通过大量试 验发现,铁比值与熔 铁基合成氨催化剂的 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一致认为最佳铁比 值为0.5、最佳母体 相为磁铁矿,铁比值 与活性的关系呈火山 形分布。目前为止世 界上所有工业铁基合 成氨催化剂的主要成 份都是Fe3O4。
➢开发低温高活性的新型催化剂,降低反应 温度, 提高氨的平衡转化率和单程转化 率或实现低压合成氨,一直是合成氨工业 的追逐目标。从最初的钌基催化剂的发 明,到铁基催化剂体系的创立和三元氮 化物催化剂的问世,都说明了人们在探 索合成氨道路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1.1 熔铁催化剂
长期以来,人们对氨合成催化剂作了大量 的研究,发现对氨合成有活性的一系列金 属为Os,U,Fe,Mo,Mn,W等,其中一 铁为主体的铁系催化剂,因其价廉易得、 活性良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合成氨 工艺中被广泛使用。
工艺过程是可行的。 于是他成功地设计了 原料气的循环工艺。 这就是合成氨的哈伯 法。
➢ 1913年,德国当时最大的化工企业——巴 登苯胺和纯碱制造公司 ,进行了多达6500 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同配方的催化剂 后,最后选定了含铅镁促进剂的铁催化剂, 将哈伯的合成氨的设想变为现实,一个日 产30吨的合成氨工厂建成并投产 。
铁基催化剂的双峰形活性曲线
结果表明:在7.0~7.5MPa等压合成氨工 艺条件下,A301催化剂的氨净值为10~12%, 在8.5MPa或10MPa微加压合成氨工艺条件 下,氨净 7.0~7.5MPa 可高达12~15%,可以 满足合成氨工业经济性对氨净值的要求。目 前我国生产的A301催化剂起始温度在 280~300℃,主期温度在400~480℃,使用 温度在300~520℃,使用压力在8.0~32Mpa, 氨净值为12~17%。因此采用A301催化剂实 现等压或微加压合成氨是可行的,并且可获 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鉴于合成氨工业生产的实现和它的 研究对化学理论发展的推动,1918 年,哈伯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这标志着农业上所 需氮肥的来源主要 来自有 机物的副产
品,如粪类、种子 饼及绿肥 的时代已
经过去了。工业合 成氨迎来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 展,如今合成氨的技 术已经很成熟。但是 合成氨工业仍然是一 个高耗能的产业。因 而,合成氨工艺和催 化剂的改进将对降低 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典火山活性曲线
关于合成氨熔铁催化剂,人们一直都认为R值 (即Fe2+/Fe3+)为0.5时其催化活性达到最佳状 态,这一经典理论沿袭了80多年,直到刘化章
等人找到了性能更佳的新的熔铁催化体 系———维氏体Fe1-XO体系才突破了这一经 典结论,标志着合成氨催化剂进入了一个新 的发展时期。
1.2 亚铁型催化剂
1.3 稀土做助剂的催化剂
铁基合成氨催化剂添加稀土金属后, 如 CeO2, 它富集于催化剂表面, 经 还原后与Fe形成Ce2Fe金属化物,能促 进附F,e大向大N2 提输高出了电催子化,剂加的速活氮性的;活C性e 吸由 界面向基体迁移速度比K缓慢,使得Ce 比K 能更长时间保留在界面,继续发 挥其促进活性的作用,保证催化剂具 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同时,与A110—2型、A201型相比, A301型催化剂的还原温度降低了30~50℃, 出水非常快,在出水的同时有大量氨合成。 出水主期温度为400~430℃,最终还原温度 为475~480℃。对于中、小型合成氨厂,正 常还原过程在48~72h内完成。此外,A301 型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比A110系列和A201型 降低了15~30℃,其催化活性(氨净值)也 高。图表3为主要铁基催化剂的性能比较。
合成氨催化剂的发展
1 合成氨的历史回顾
1908年7月,德国化学 家弗里茨·哈伯在实验 室用N2和H2在600℃、 200个大气压,以锇为 催化剂的条件下下合 成了氨,虽然产率仅 有8%,却也是一项重 大突破。
➢ 哈伯认为若能使反应 气体在高压下循环加 工,并从这个循环中 不断地把反应生成的 氨分离出来,则这 个
氧化态催化剂XRD谱图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熔铁型合成氨催化剂的活 性随母体相呈火山形曲线变化,且当母体相为Fe3O4时 活领域的研究仅局限于Fe3O4体系。而八十年代中期, 浙江工业大学的刘化章教授在系统研究了合成氨催化 剂活性与其母体相组成的关系后,发现催化剂的活性 随母体相呈双峰形曲线分布,而不是传统的火山形分 布,这一结果的发现突破了合成氨催化剂发展的80多 年中一直束缚人们的传统理论,成为合成氨催化剂历 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刘化章等在促进剂为Al2O3—K2O—CaO, 反应压力1.51MPa,反应温度425℃,空速 30000-1h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合成氨铁基 催化剂活性与其母体相组成的关系,发现催 化剂的活性随母体相呈双峰形曲线变化(见 下图2)。当母体相为Fe1—XO时具有最高的 活性和极易还原的性能。刘化章等于90年代 初期研制并批量生产出A301型Fe1—XO基催 化剂。90年代中期对A301型进一步改进, 又开发出性能更加优异的ZA—5型Fe1—XO 基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