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案5篇

渔家傲·秋思教案渔家傲·秋思教案5篇渔家傲·秋思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掌握吟诵课文的技巧和方法;3、准确概括课文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1、反复诵读,掌握节奏、停顿和语气;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内容;3、抓住重点词句,赏析本文的语言;4、学会总结,导向写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作者表达出来的思乡和爱国的矛盾情感;2、深刻解读思乡情怀;3、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整体感悟课文的方法;2、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鉴赏的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有人说故乡是诗,故乡是画,故乡是我们永远温馨的.港湾,风也好,雨也好,我们总能在她的怀里酣然入梦。
所以历代的文人墨客对故乡都有一种独有的情愫,思乡便沉淀成他们笔下永恒的主题。
思乡是他们的杯中酒,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思乡是他们的诗中情,情到深处都定格成了不眠夜。
对他们来说,思乡是一种痛彻心扉的煎熬,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哀痛,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怀。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再学习一篇写思乡的文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板书)。
2、出示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幼年丧父,生活贫苦,但刻苦读书,年少有志,26岁中进士,但因直言进谏而不受重用。
范仲淹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二、听读课文,让情感随文飞扬。
听课文的视频朗读,让学生感悟朗读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
并检查重点字音。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你听到朗读者的情感是什么?朗读者为什么这样读?试着找一下理由。
明确:低沉、忧郁、哀伤。
从“风景异”、“浊酒”、“归无计”“人不寐”、“泪”等词句可以看出。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渔家傲·秋思》的诗意和文学背景。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图像思维和创意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渔家傲·秋思》的作者王之涣及其文学地位。
简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
2.2 课文解读: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逐句解读诗歌内容,讲解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展示和解释。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效果。
4.2 作业和测试: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翻译作业,测试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采用官方推荐的《渔家傲·秋思》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材料。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提供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渔家傲·秋思》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难点:品味、赏析、体悟学法指导:诵读品味法。
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
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放音频),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二、学习新课(一)读1、注意听范读(放音频):点评好在哪里?注意节奏、感情、意境。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个人表现读(生品评:…。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二)品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悲凉,寂寞,孤独,思乡6、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教师小结:。
渔家傲 秋思 教案

渔家傲秋思教案《渔家傲秋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以及《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体会词中描绘的塞外风光和思乡之情。
3、品味词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积累文学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词中的意境,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思乡与爱国、壮志未酬等。
(2)感受词中独特的意境,理解作者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塞外的辽阔与荒凉。
提问学生对边塞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渔家傲·秋思》。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范仲淹的生平经历,强调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在西北戍边时的处境和心情。
(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点名让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四)理解词义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
(五)赏析词句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引导学生思考“异”字的含义,体会塞外秋天与内地的不同之处。
(2)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一景象所蕴含的情感,感受边地的荒凉。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让学生想象“边声”“角声”交织的场景,体会其营造的紧张氛围。
(2)讲解“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感受边塞的孤寂与壮阔。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引导学生理解“浊酒”所表达的愁绪,以及“家万里”的思乡之情。
(2)解释“燕然未勒”的典故,体会作者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教案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准确理解并背诵《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o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词人范仲淹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o引导学生理解边塞诗词的独特魅力,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准确背诵全词。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词人的情感表达。
2.难点:o深入理解词人范仲淹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o学习并尝试运用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边塞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边塞诗词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边塞的诗词或故事吗?请分享给大家。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简要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学习词做好铺垫。
(二)初读词文,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词文:教师先范读词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词文,注意纠正发音和断句。
2.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词文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重点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概括词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大意,教师总结归纳,梳理词的结构和内容。
(三)精读词文,深入分析(25分钟)1.分析意象和意境:o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
o讨论: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认为词人想通过这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2.理解情感表达:o引导学生分析词人的情感表达,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句子,理解词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渔家傲·秋思教案

渔家傲·秋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渔家傲·秋思》的诗意,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会欣赏和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通过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培养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渔家傲·秋思》的诗意和情感表达。
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课文《渔家傲·秋思》的文本和相关的解读资料。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内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向学生介绍《渔家傲·秋思》的作者和背景。
5.2 朗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和情感的传达。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5.3 分析与欣赏(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5.4 创作与表达(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以秋天为题材的短诗或画作。
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情感。
5.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生反思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秋天和文学的思考。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素养,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六、教学拓展6.1 parision with other autumn poemsIntroduce and pare "Autumn Meditation" Du Fu and "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 Ezra Pound to highlight different 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autumn and the use of imagery and metaphor.6.2 Viewpoints and perspectivesDiscuss how the poet's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context may have influenced the creation of the poem.Explore how the theme of longing and homesickness is universal, despite the specific cultural references in the poem.七、小组活动7.1 Group work: interpreting the poemDivide students into small groups and assign each group a specific aspect of the poem to analyze (e.g., the imagery, the use of metaphor, the structure, the emotional tone).Allow groups to discuss and create a presentation or poster summarizing their findings.7.2 Group sharingEach group presents their findings to the class, and the class engages ina discussion to pare and contrast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八、写作练习8.1 Writing exercise: writing a response poemInstruct students to write their own poem responding to "Fisherman's Song of Autumn Thoughts," using the same structure or style.Encourage students to incorporate their own experiences or emotions related to autumn.8.2 Peer review and sharingStudents exchange their poems with a partner for feedback, and then select a few poems to share with the class.九、评估9.1 Assessment: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poemThrough a written quiz or an oral presentation, assess students' prehension of the poem's content, themes, and literary devices.9.2 Self-assessment and reflectionStudents reflect on their learning and self-asses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 and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create poetry.十、总结10.1 Class discussion: summarizing the learningConvene a class discussion to summarize the mn points covered in the lesson, including the poem's meaning, themes, and literary techniques.10.2 Homework assignmentAssign a homework task that requires students to reflect o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to share their thoughts on the poem and its creation process. This could be in the form of a written essay, a blog post, or a creative project.10.3 ClosingConclude the lesson reminding students that poetry is a powerful medium for expressing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Encourage them to continue exploring and creating poetry both in and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十一、多媒体教学11.1 视频引入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如自然风光、人们秋收的场景等,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渔家傲·秋思》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渔家傲·秋思》的词意,掌握词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
2. 学会有感情地吟诵并默写词作。
3. 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赏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描述,深入理解词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和作者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词意理解与感情吟诵。
2. 词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联。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难解字词的掌握与运用。
2.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唤起记忆,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学生已学过的边塞诗词,如王之涣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唤起他们对边塞诗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边塞的辽阔与壮美,激发他们对新课文的兴趣。
2. 作者介绍,背景铺垫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强调其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特别是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学生理解词中情感打下基础。
讲述《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即宋仁宗时期国家面临的边疆危机,以及范仲淹在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帮助学生理解词作背后的历史情境。
3.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教师首先有感情地朗读全词,让学生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注意教师的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投入。
接着,学生跟读,尝试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词句的停顿和情感的表达。
4. 问题引导,激活思维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你们认为‘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其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同时引入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渔家傲秋思优秀教案

渔家傲秋思优秀教案篇一: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 、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1 、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作者简介(略)背景介绍(略)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1 、老师范读2 、齐读3 、自由读(提出质疑)四、品析词作内容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1 、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4 、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1 、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无奈、凄凉、苦闷、悲愤(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一、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词作。
2、抓住重点词句或意象赏析词作,理解词句内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意义建构
(一)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
2.写作背景
3.解读题目。
(二)有感情的朗读。
(三)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解读上阙,回答:
1、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2、这些景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
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齐读。
指导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词意,抓住意象感受边塞的荒凉肃杀。
学生自主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教师指名提问,老对学生的分析做及时的评价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上阙。
1
1
2
10
10
程序与内容
师生活动
时间
解读下阕
1、借助注释,找意象,抓关键字词
用“我从---------------中感受到--------”的句式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授课日期:2019 3月2 日
课题
<<渔家傲·秋思.>>
总第6课8时
教
学
目标ຫໍສະໝຸດ 1、有感情地朗读词作,理解词句内容。
2、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意象赏析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和意象赏析诗歌。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程序与内容
3、结合书下注释具体分析这些感受的
由来。
4、你看见了一幅怎样的边塞图,发挥想象与联想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画面。
5、齐读上阙内容感受荒凉肃杀的意境美。
学生课前读诗词,教师复习导入本课。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幻灯片,检测学生自学效果。
学生自读一遍,初步感受。
学生听读视频,点评好在哪里(节奏、语调、感情)。
发挥想象,学生落实笔头,体会作者忧国思乡壮志未酬的矛盾复杂情感。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卡片完成,当堂讲评。
大屏幕展示作业内容。
15
1
5
、
板
书
设
计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上阙:写景荒凉肃杀
下阕:抒情忧国思乡
课
后
反
思
年月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自己的心里在想些
什么?
3、齐读全词。
四、巩固提升
总结赏析诗词的方法。
五、课堂训练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赏析《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并与《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作比较,同是“秋思”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整首词。
2、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及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