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习题及答案
《渔家傲 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1-3题。
(共6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秋思》上阕写景,一个“①”字概括写出边塞与内地风光的不同,接着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突出塞下秋景②的特点:下阕抒情,作者借③的典故和“浊酒”“羌管”“白发”“泪”等形象,抒发了复杂的感情。
(3分)2.乐器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
“羌管悠悠霜满地”,天气寒冷,秋霜满地,传来羌笛悠悠之声。
作者借“羌管”表现了征人愁思。
下面几句古诗中都写到了乐器,请任选一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分)①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关雎))②中军置酒炊归客,胡琴琵琶与无前。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________3.古诗词中,人们常借“雁”写景抒情。
请写出一句带“雁”字的古诗词。
(1分)(本试卷中出现的除外,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________答案1.答案:①异②苍凉(肃杀)③燕然勒功(燕然未勒)(3分。
每空1分)2.答案示例:①“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君子以乐器“琴瑟”会友,表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②“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主帅在中军大摆筵席,“胡琴琵琶与羌笛”各种乐器表现了送别的热烈场面。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社日将近,箫鼓之声随处可闻,村人衣冠简朴,古风尚存,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古老民俗民风的喜爱。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写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面,“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营中奏起各种乐器,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和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古诗词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本词上下阕在表达方式上有明显不同,上阕主要是_______,下阕主要是_______。
14.结合这首词,谈谈对题目“秋思”的理解。
五、情景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在“礼”的方面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叹人生像梦一样转瞬即逝,于是以酒祭奠江月,来消解自己的苦闷,这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绘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极其恢宏的气象,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揭露和控诉了秦朝对人民的掠夺,并且挥霍无度,将搜刮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往往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13.描写(“写景”也可)抒情14.①词中首句点明了“秋来”,并且使用大雁南去、秋霜满地等写出了边塞秋日的萧瑟荒凉。
②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边声、号角声,词中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战事的担忧。
③“家万里”“归无计”写出了身负重任的边关将士的故乡之思。
15.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阅读题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2分)4.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2分)5.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异”统领的景物有: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C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6.(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 分)7、【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二:8.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渔家傲 秋思》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四面边声B.衡阳雁去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边塞秋季的什么特点?()A 天气寒冷B 战事吃紧C 偏僻荒凉D 生活凄苦5.下列表现虽思家却不能归家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下列对句子和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景异”中“异”字写出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不同。
B.“千嶂里”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渔家傲·秋思》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一篇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2分)13.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2分) 答:14.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下阙运用了。
(2分)15.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 ,”。
(2分)《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12.与中原不同孤寂荒凉(2分)13.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之情。
(2分)14.描写抒情(2分)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拓展阅读:《渔家傲·秋思》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渔家傲秋思》赏析习题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
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
“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
《渔家傲秋思》习题

《渔家傲•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解析】D分析: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2分)4.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2分)5.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异”统领的景物有: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6.(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7、【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8.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9、理解填空: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赏析选择题:
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
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解析】D分析: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解析】D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解析】C分析:"长烟落日孤城闭"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
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由此看来,虽同是写“烟”“落日”,但前者是哀景,后者是状景。
5、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成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成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解析】D没有怨恨之情,而是“功业难成,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简答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不平。
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答: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