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公开课第二课时教案
12盘古开天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12盘古开天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12.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1.认识“劈、缓"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7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5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教学难点】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劈、缓”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7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5个词语。
2.借助课文内容和插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其中的神奇。
【教学设计】一、借助单元导读页,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趣味提问,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人类是怎样诞生的?我们的祖先也对这些问题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他们创造出了一个个神话故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2.出示单元导读页,了解单元学习要求。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任务:想一想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盘古开天地的意思?(1)理解创造的意思。
(2)对应课题中的“开"字。
2.出示图片,展示盘古创造世界的过程。
3.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这几幅图的内容。
4.借助插图的提示,看一看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第一自然段写了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盘古在混沌的宇宙中沉睡。
第二自然段是说盘古醒来后,用斧头劈开了天和地。
第三、四自然段,写了盘古顶天立地撑在天地间,天和地逐渐成形。
第五自然段讲了盘古倒下以后,身体化作了万物。
加入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三、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感受神奇过渡:伟大的巨人盘古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来感受故事中那神奇的想象。
1.学习第一自然段(1)理解“混沌”(2)说一说神奇之处。
盘古开天地公开课第二课时教案

盘古开天地公开课第二课时教案2、研究第然段过渡句:第然段。
1、___开天地之后,天和地分开了,那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请同学们读一下文中的描述。
2、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阳气”、“阴气”、“日月星辰”等词语,解释一下它们的意思。
师:这一自然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那就是“天地初开”。
四、)研究第四自然段过渡句: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一下文中的描述,___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什么?他的眼睛变成了什么?他的血液变成了什么?2、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山川河流”等词语,解释一下它们的意思。
师:这一自然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那就是“___化身”。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让他们也了解一下我们的老祖宗___开天地的故事。
同时,也可以尝试画一幅___开天地的图画,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了解了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体会到了___的献身精神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板书、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课文,同时也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文讲述了___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的传说故事。
___用他的力量和毅力创造了天地万物,付出了艰辛和痛苦,但最终使混沌的世界有了生机,让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创造出奇迹,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美好的光彩。
从___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具有献身精神等精神。
___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他为了创造美丽的世界,毅然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相信同学们也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在板书设计上,可以突出___的形象,配合相关的文字和图案,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精神。
作为一名师,在公开课上,我们需要充分准备,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案

顶天立地?盘古是如何头顶天脚踏地的,找同学来读读3、4自然段。
(课件展示)(2)盘古为什么要顶天立地?(怕天地合在一起)顶天立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解释丈)(3)是的,随着天地的变化,盘古的身子也跟着长高,盘古顶天立地,多么了不起啊!(课件展示)现在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双手举着语文书。
你们千万不能让他掉下来。
(预设:盘古们,你们的手上举的就是天呀,用力顶,好重,快塌下来了,啊,用力,手快托不住了,用头顶,顶啊,脚用力蹬,使劲,蹬地,用力,加油,使劲,顶住,加油,加油,盘古就这样,使劲用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现在,你们感觉怎么样?——累,如果让你们像这样站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或者一年你们会觉得怎么样?(好吧,快坐下去吧,我看有的女同学已经快累哭了)可是盘古这样举了多久呢?(一万八千年)所以盘古?(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从中可以看出盘古什么样的品质?(坚定的毅力)我们一起来读3、4两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不容易及时间的漫长。
(3)盘古倒下去以后,天地间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找同学朗读第5自然段。
三、化为万物。
1思考回答:(课件展示)这一段话围绕了哪一句话来写的?(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有感情朗读:(指导朗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画面?出示PPT。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荡,电闪雷鸣震耳欲聋,旭日东升皓月当空,山林耸立齐山怪石,拨浪滔滔奔流不息,鲜花嫩草美不胜收,露珠晶莹剔透好似宝石,)出示美丽的图片,这一幅幅图片美不美?这美丽的万物都是从何而来?生答。
是的,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创造出来的),再出示图片和文字“他呼出的……云”(“四季的风”柔一些,“飘动的云”慢一些)齐读。
“他发出的……雷声”(重而响亮)男生读。
“他的肌肤……大地”(读出辽阔的感觉)“他的血液……江河”(读出滔滔不绝的感觉)(男女分读)(第一句齐读,“气息”女生,“声音”男生,“眼睛”女生,“四肢、躯干、血液”男生,“汗毛、汗水”女生)3.多么神奇的画面啊!思考:盘古的身躯与所变出的万物之间有什么联系?(相似)师:(可见想象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乱想,所想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盘古开天地》这个传说故事的来龙去脉。
2.认识盘古这个神话人物。
3.熟悉并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
4.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盘古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2.盘古的形象描绘和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盘古故事的深层内涵。
2.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个人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教学用具:图片、视频等3.讲解稿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盘古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兴趣。
2. 学习《盘古开天地》(20分钟)(1)讲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盘古的成长过程和开天辟地的过程。
(2)讨论盘古的形象描绘让学生分享盘古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引导他们思考盘古的意义和象征。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盘古故事中的启示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4. 拓展(10分钟)通过相关故事、图片或视频拓展盘古神话的相关内容,增加学生对神话世界的了解。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盘古神话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类似的文化故事。
课后作业1.完成《盘古开天地》故事的概括和解释。
2.写一篇文章,表达对盘古神话的个人见解和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热情和好奇心很高,他们对盘古神话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神话文化的深入挖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8篇)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所在的这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
它围绕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要使学生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基础。
而本课又是孩子们喜欢的神话故事,文中神奇想象的语句,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课时目标:1、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激起阅读神话传说的兴趣。
设计理念: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轴,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一、回顾导入,讲述大意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混沌的宇宙中,盘古沉睡了10万8千年,有一天,他突然醒了,接下来,故事会怎样发生呢?谁能按顺序简单的讲讲这个神话故事?2、指名讲故事大概内容。
《盘古开天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二)学习归纳复述故事的方法,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二、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了解盘古造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二)学习归纳复述故事的方法,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三、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复述故事的方法,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回顾旧知。
(二)默读课文,解疑激趣。
1.探寻: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1)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
2.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1)四人小组中练习把书里的句子转换为“──,我知道,──。
”来说。
(2)启发学生走出课文内容,大胆想象练习说话。
(三)尝试复述,总结线索。
1.小组中尝试复述故事。
2.帮助学生归纳方法。
(按顺序、有条理、具体生动)
3.小结。
(四)拓展阅读,兴趣延伸。
拓展阅读《女娲补天》。
(五)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天抡斧猛劈
混沌创造顶天蹬地
地化作万物
神奇、想象力丰富
六、布置作业
(一)把《盘古开天地》这神话故事与父母一同分享。
(二)阅读其它的神话故事,如《女娲造人》等。
12《盘古开天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

12《盘古开天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叙述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理解“盘古的身体留给了后代子孙,他的身体留给了万物”的意思,体会盘古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神话传说故事,如《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盘古为人类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我国的古代神话传说有很多,如《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谁来把你了解到的神话传说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讲述神话故事。
)2、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个神话故事所想象的奇妙世界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和自学情况。
(1)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滋润——水分多,不干燥;照耀——光亮晃眼;辽阔——广阔无边;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并说说是自己喜欢的。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生质疑不能理解的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敢于奉献,勇于献身;顶天立地,具有超人的神力和无比伟大的人格;没有私心,具有奉献精神;等等。
)3、盘古那么伟大,那么神奇!课文用哪几段直接描写了盘古的伟大和神奇?(第4~8段直接描写了盘古的伟大和神奇。
12 盘古开天地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圈划词句,想象画面,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力大无穷、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2. 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中国神话故事叙述密码。
3.探寻阅读中国神话的意义,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
教学重点:1. 通过圈划词句,想象画面,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力大无穷、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2. 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中国神话故事叙述密码。
教学难点:1. 探寻阅读中国神话的意义,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明确学习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讲故事的语气去讲好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个故事最扣人心弦最神奇的地方要属故事的经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聚焦盘古开天地的经过,去看看盘古给宇宙带来哪些神奇的变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只要清楚了这些,故事才会讲得更生动,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神话故事传讲人。
二、研读段落,感悟人物形象1.有人说,一个好的故事,核心最终一定会落在人的“精神”上。
请大家快速朗读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交流:力大无穷、永不放弃、勇于献身、甘于牺牲2.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几个词语都是写人物品质的这也正是我们当代小学生应该学习的。
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幅神奇的画面,让我们先走进力大无穷的巨人盘古。
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1)醒来后的盘古做了哪几个动作?(翻身、拿、劈)(2)那盘古一翻一拿一劈的动作,让宇宙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出示语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用自己的话来给大家讲一讲盘古劈开天地的情景。
3.盘古是一位力大无穷的巨人,仅仅是拥有神力吗?谁再来说一说?出示插图三:如果让你用盘古的一个动作来概括这幅图,你会选择哪一个字?(1)什么叫撑?联系上文,说说盘古怎样撑着天和地?出示句子: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朗读感悟,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
1、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能叙述这个故事,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读懂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学会无私奉献。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朗读感悟,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学生:课外阅读神话故事。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请大家来看几张图片,看完之后来说一说这讲的都是什么故事。
那这几个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神话,
它是永久的魅力,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今天,让我们再去学习一个神话故事,一起去认识一下我们的老祖宗。
他的名字叫做?(盘古),他做了一件事情呢?(老师根据孩子的回答板书课题“开天地”)
二、复习旧知,巩固提高
1、检测一下上节课生词掌握的情况,全班齐读。
(教师根据孩子们读的情况纠正不对的读音)
2、多音字讲解(降、倒)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读完之后思考: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天地未分、混沌一片、盘古沉睡
2、解释“混沌”的意思
(1)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师:这一个自然段,我们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混沌一片)(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句:第二自然段,
1、盘古醒来了没?醒来后的盘古做了一件什么事?(开天地)
那他是怎样开天劈地的呢?用“——”在文中画出来。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全班齐读。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的动词,请孩子们找出来。
(课件显示:
抡起、猛劈)
师:结合图片观察,句中的“抡起”可以换成哪个词语?(拿起)
“猛劈”又可以换成哪个词语?(砍)既然两个词的意思都差不多,那能不能把这两个词换到我们文中去?让我们比一比。
教师出示比一比的两个句子,提示孩子们注意老师的动作(老师一边读句子,一边示范句子);
①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
②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抡起、猛劈更能显示出盘古动作的吃力、使劲、艰辛)
齐读,读出盘古动作的吃力、使劲和艰辛。
2、经过盘古这样一顿劈,什么东西变成了天?什么东西变成了地?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这句话中,隐藏了非常有趣的词语,大家赶紧来找一找!
(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
师:我们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第二自然段内容(开天劈地)(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盘古开天劈地之后,就撒手不管了吗?(不是)那他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我们走进第三自然段,找出答案。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
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师:全班起立,让我们根据图片模仿一下盘古。
(全班演示)做了这些动作,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通过顶着、使劲蹬着两个词语让孩子们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吃力、艰难)
2、师:除了艰难、吃力,他还可能承受着哪些痛苦?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地方体会:①从头顶磨出了血,脚磨出了泡,体会到盘古身体的疼痛;②从盘古孤独一人支撑着天地,体会到盘古的孤独;③从盘古随时失去生命,体会到盘古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3、师:面对这么多的艰难困苦,他想过放弃,但他坚持了下来,坚持了一万八千年,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他真了不起!)
4、、盘古坚持了下来,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在文章中找出答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要求学生齐读)
师:我们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整段内容,可以叫做(顶天立地)(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躯干,变成了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2、师:孩子们,盘古用他身体的全部化作了万物,使混沌的世界有了生机,使一切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恩的心,一起大声朗读第五自然段。
3、师:我们用四字词语概括四至五自然段内容。
(身化万物)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从盘古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具有献身精神)师:正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才有了美丽的世界。
相信同学们早已被盘古的精神所打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教师公开课
豆
俏
俏
时间:2020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