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件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是美国和越南共产党 游击队之间的战争。这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 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 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 元。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卷入规模大,时间长,造成了 无法估量的心灵创伤。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形成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二.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冷战”) 三.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一.形成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资本主义世界
西欧、日本: 普遍衰落
美国: 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社会主义世界
苏联: 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 军事大国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 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
美国侵略越南南方 受伤的美军士兵
冷战的影响
积极 影响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消极 影响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补充:美苏争霸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 态势: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的一面,但战略优势
仍在美国 表现:缓和: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① “柏林墙”的修筑 ② “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
态势: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表现:苏联:军事实力上超过美国,1979年入侵 阿富汗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件(共36张PPT)

形成原因: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③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共演说 ——“冷战”信号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 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 民者撤出。
日内瓦会议会场(1954年)
在日内瓦会议 上,签订了《关于 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的日内瓦协议》; 法军撤出越南。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美国军队在越南
1973年,美国同 越南北方政府在 巴黎签订停战协 定,美国从越南撤 军。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2)影响: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 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 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 极格局形成
“冷战”时期的两大军事它们对欧洲产生 了什么影响?
二、美苏冷战——两极格局下的对峙
冷1、战194:7年以,美美开国始实为施首“马的歇尔西计方划” 资会234、、、本主111999445主义995年 年 年义国, , ,北 华国家苏大 沙联家采西 条成洋 约, 取立公组经对了约织互组建苏除会织立联武建立等装社进 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背景:
分裂:
1945年日本投降后 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
,美、苏两国以北 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
纬38度线为界,分 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
区占领朝鲜半岛的 民共和国,从此朝鲜
南部和北部。 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发展: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 威胁。为了抗美授朝、 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 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 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 “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的局面。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 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1、马歇尔计划: 2、成立北约: 3、成立经互会: 4、成立华约:
影响: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 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原因: 分裂:
(1949)
2、朝鲜半岛分裂(1948)
3、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1961) 起因: 4、古巴导弹危机
(1962)
经过: 结果: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 “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德国分裂--“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2)朝鲜分裂--局部战争 (3)侵越战争--局部战争 (4)古巴导弹危机--军备竞赛
西欧、日本:普遍衰落 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
1、原因:
2、冷战开始:
(1)信号: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内容: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 对比: 西欧、日本、美国、苏联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 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称霸世界的战 略目标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德国分裂 、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 : ①威胁世界和 平 热战: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②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促进科技发展。
苏联-- 政治:1947成立共产党 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1949经济互助委 员会
二、形成---美苏“冷战”
1、信号 2、表现
美国-- 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 出台 经济:1948马歇尔计划的 实施
军事:1949北约组织的成 立 苏联--
政治:1947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成立
经济:1949年成立经济互
国家
美国 苏联
洲际弹 潜射弹 远程轰 核导弹 道导弹 道导弹 炸机 1000 300 294 75 144 0 USSR 600 190
USA
战略优势在美国 2
1
德国分裂 1949
朝鲜战争 1950 越南战争 1961
古巴导弹危 机1962
总体“冷战”,局部热 战
三、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 际关系 影响:2、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①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第25 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程标准
•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 1、实力的变化 (1)西欧和日本普遍
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头号霸主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经 济 军 事
工业产量占53.4% 黄金储备占74.5% 出口贸易占32.4%
西 方 占 领 区 合 并
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 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 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 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 在甲板上
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世界上第一堵不是 用于抵御外敌,而是 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 的墙。
自由有许多困难, 民主亦非完美,然而 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 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 面,不准他们离开我 们。
——肯尼迪《柏林墙下 的演说》
朝鲜分裂
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 共和国
大韩 民国
无形的对抗,有行的伤害
朝鲜战争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 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建立起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冷战”的序幕:“铁幕”演说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 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 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
——《和平砥柱》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 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 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 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 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 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上的演说
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战
战
后
后
的
的
德
英
国
国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美国应该尽力协 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 全的常态,没有它, 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 合理经济的再生,促 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 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感悟历史】
合作 对话 尊重 理解 包容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 互利共赢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本课图解】
冷战:朝鲜分裂 热战:朝鲜和越 南战争
资 本
杜鲁门主义 欧
主 义 阵
美 国
营
西 欧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西德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雅尔塔体系:美苏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冷战: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4.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开始二.美苏冷战1.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2.北约:1949年,美英法《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加剧了“冷战”3.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保加利亚等,为打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4.华约:1955年,苏联,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但美苏没有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德国: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西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线为界,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越南:二战后,越南共产党抗击法国殖民者。
1961年—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前言: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对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对付苏联。
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总结: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3.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1. 共同性质: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都规定了:如果本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
第8单元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③以联合国名义出兵朝鲜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 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这是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 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 表的演说词。他对在二战时 还是盟友的苏联大肆攻击, 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 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 信号。
材料中提到的“铁幕”指的是什么?
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冷战”的最初信号。
“二战”后,美国拥 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 与军事力量。军事上, 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 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 美国白宫 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 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 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 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 美国还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联
打破美为首的资义世界对社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3、军事上: 成立华约(1955)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以 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原 因: ①二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美苏战时同盟基础消失,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③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④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⑤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根本对立; ⑥二战刚结束,美苏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
1954年,越南
北方解放。图为胡 志明(中)到达巴 黎同法国谈判越南 独立问题。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共27张PPT)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的实施(1947)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的成立(1949)
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 会(1949)
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 的成立(1955)
二、看两大巨人如何剑拔弩张(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阅读材料并结合书本P119,回答问题:
材料八: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 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二战后,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打垮,沦为战败国,国 土为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外投 资也全部丧失。
在日本,原子弹爆炸过后,广岛市区变成一片废墟。
一、探昔日盟友缘何反目成仇(两极格局形成背景)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实力
经 济
工业产量占世界2/3 出口贸易占世界1/3 黄金储备占世界3/4
【归纳总结】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2、实力: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 对比。 3、根本: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矛 盾。
课堂练习
1、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
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3.客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
雅尔塔 体系确立
奠定 框架
形成过程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国 “冷 战”
苏联 对抗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成立
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成立
朝鲜分裂
德国分裂
形成影响
世界局势 紧张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国际关系:
维也纳体系——凡华体系——
雅尔塔体系——同盟关系破裂— —冷战对峙——两级格局形成— —美苏争霸——三足鼎立—— 一超多强——多级化趋势
复习导航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 关系发展的影响。 特别提示:本课理论性强,历史概念难以理 解,如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铁幕、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学习时要注意 区分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D
4. (高考模拟)二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 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 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 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 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 条约影响下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 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C
3. (高考真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 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 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 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 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 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 对立
知 识 梳 理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 3.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加剧 二.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1.冷战的含义: 2.采取冷战方式的原因: 3.最初的“冷战”信号: 4.冷战的表现: 美国: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成立北约组织 苏联:成立情报局 建立经互会 成立华约组织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 思 维拓展 1. 消极:冷热交织;世界分裂;核战争威胁 分析两极格局有何特点? 2.积极: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本质 动力 特征 标志
知识经济
(可持续发展)
区域集团化
6、 回顾近代以来几次国际关系的演变 情况,分析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战争 体系 国际关系新格局 各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 拿破仑战 维也纳体系 欧洲大陆势力均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争后 衡,英国占有很 大优势
一战后 二战后 凡尔赛—华 英国和美国争夺 盛顿体系 世界霸权 雅尔塔体系 美苏两极格局
实质:宣告美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 影响:是美国冷战开始的标志
美国的冷战措施之二 经济上:提出马歇尔计划
①背景: 西欧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一些西欧国家的工人运动高涨 ②提出:1947.6.马歇尔提出了对 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③实施:1948-1951年,欧洲15 国接受了美国131.5亿美元的援 助。
雅尔塔 体系确立
世界局 势紧张 形成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 世界总体和平
祝
您
(1)含义: 二战后,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达成的若干协 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叫雅 尔塔体系。 (2)内容: ①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东山再起; ②重划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 ③建立联合国等 (3)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影响: ①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民主,有一定作用; ②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为两极格局形 成及冷战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③标志欧洲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 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
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加强
5、理清关系 紧张动荡 两 苏联 一 总趋势 缓和 极 解体 超 多 格 强 局 缓和和平 根 源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经济全球化
趋势
多极化
(政治)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
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的 崛起,使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 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 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本章线索:
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
西欧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日本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课
第27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
1、何谓“世界格局”
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当今世界格局 两级格局解体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 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 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
3、专题概述: 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瓦解:
原子弹爆炸过后,广岛市区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2.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 ①战后西欧、日本衰落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美苏均势
英法元气大伤,德意日战败,都降到二流国家地位
政治上:二战的战胜国、联合国的操纵国 经济上:最雄厚的工业实力、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军事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 最早拥有核武器 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 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 使整个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的存在……任何 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 用我们的援助。
——摘自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⑵从演说分析,马歇尔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 ⑶比较分析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有何异 思考: 助的目的是什么? 同? (1)材料中“合理经济的再生” 是指什么?
关于雅尔塔体系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 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 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 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回答: ⑴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国际力量对比情况? ⑵“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巨大的北美野 牛” “巨大的俄国熊”分别有何表现?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经济
工业产量占53.4% 出口贸易占32.4% 黄金储备占74.5% 武装部队3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 原子弹
美国的冷战措施之一 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 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 义”。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发起冷战,它的目的是什么?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进而向全世界扩张 材料二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 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 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 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自由国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苏联以及东欧共产党武装。 特点:公开干涉他国内政,与苏联全面对抗。
美国的冷战措施之三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成立:1949.4.美、英、法等12国签订《北大 西洋公约》,成立“北约”组织 性质: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
领域 美国 1947.3杜鲁 门主义出台 1947.6提出 马歇尔计划 1949年建立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 1947.9成立情报局 1949.1建立经互会 1955年建立华 沙条约组织
政治
经济
军事
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学思之窗: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 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 此……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 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 实质:都是 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第一缔约国应 ……个 超级大国 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 称霸的工 具。 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 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1.(高考模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 提出:争取实现“欧洲人的欧洲”的目标, 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等。二战后 “美国在西方联盟中霸权”的具体表现有 ①组建北约 ②建立欧盟 ③实施马歇尔计 划 ④建立联合国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B
2. (高考模拟)就在他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 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 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 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 它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一历史事件对世 界局势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苏联的解体 B.朝鲜的分裂 C.两极格局的瓦解 D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③苏联成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政治上:抗击德国法西斯主力,提高了国际威望 军事上:总兵力接近美国,控制东、南欧等地区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根本原因);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 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 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 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 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 接的最大威胁。
日本
中国
发展中 国家
支持 遗憾、弃权 呼吁和平
抗美援朝
是什么?--从表格所显示的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怎么样?--这种现象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本 课 小 结
形成过程 奠定 框架 两极世界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 美国 “冷战”
马歇尔计划
北约成立 情报局
苏联 对抗
经互会 华约成立 朝鲜分裂 朝鲜战争 德国分裂 越南战争
思维拓展
请简述雅尔塔体系、两极格 局、冷战的关系。
(三者基本上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的称谓) ①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 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