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pin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进一步成为成熟巨核细胞,其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 许多重要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胞质,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开的成分脱 factor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
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 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体外,这些生长因子剂量依赖
作者简介:王爱云(1974 -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中药抗肿瘤药理学,Email:way9815@ 163. ; com 陆 茵(1963 -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化学预防作用已经明确。2016 年4 月11 日《Ann Intern Med》上发表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一级预防 用药指南,最终推荐10 年心血管风险≥10% ,且无出血风险 增加的50 ~69 岁人群,应考虑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 心血管病和结直肠癌。 1. 2 血小板通过间接或非生长因子依赖机制促进肿瘤细胞 增殖 研究显示,阻断血小板C 型凝集素样受体2(Ctype lectin receptor 2,CLEC2)和癌细胞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 白(podoplanin)的结合,能抑制表达podoplanin 的癌细胞在
血小板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王爱云1,2,曹玉珠1,韦忠红1,张婷婷1,仲金秋1,陈文星1,陆 茵1,2,吴媛媛1,李晓曼1
(南京中医药大学1. 药学院药理系,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Leabharlann 创新中心,江苏南京 210023)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 1978. 2018. 08. 003
Maspin基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21 诱 导 细胞 凋 亡 .
乳腺肌 上皮细胞中分离 出一种基 因。其定位于染色体 1q 1 编 82 ,
码 产 物 为 丝 氨 酸 蛋 白 水 解 酶 抑 制 剂 (e iert s n itr S —r poe eihb o, n a i
有 研 究 表 明 , si 以通 过 B x介 导 的 细 胞 凋 亡 抑 制 肿 Mapn可 a 瘤 的生 长 ,在 转 染 M si 因 的乳 腺 癌 和 前 列 腺 癌 细胞 中 Bx ap n基 a
蛋 白 属 于 丝 氨 酸 蛋 白 酶 抑 制 剂 (epn 超 家 族 、 清 蛋 白 sri ) 卵
(vlu i) oa mn 亚族 , b 与其他 sqi 3 % ~ 0 eu n有 0 4 %的同源性 。M si apn
能 的解释是 因为其改 变了细胞表 面整合素的结构 ,或直接减少
微血管 的数量来诱 导细胞凋亡 ,但这必须保持 M si 白结构 ap n蛋 的完整性 , 尤其 R L结构 和 N S 一端结构的完整性 , 因为这一模序 ( of对肿瘤抑制 因子 sri m t) i ep n有重要作用 , 其变异可影 响 sri e n p 抑制作用 的发挥 。Mapn 导细胞凋亡的特性 是其他蛋 白酶 si诱 抑制剂所不具备的 , 以作为凋亡机制治疗的修 饰基 因。 可
化 。 酸 酶 抵 达 试验 证 明 , 瘤 细胞 系 的 Mapn基 因处 于难 以接 核 肿 si 近 的位 置 , 分 是 由 于基 因 的过 甲基 化 造 成 的 。Fj a a 在 对 5 部 u sw c i a
二 硫键 , Mapn蛋 白的特异 三维结构具 有稳定作 用 。M si 对 si ap n
的表达 上调 ,而在使 用针对 B x的小干扰 R A处理后 , apn a N M si
Maspin RSL抑制乳腺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开题报告

Maspin RSL抑制乳腺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开题
报告
研究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但由
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
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Maspin RSL对乳腺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运用CCK-8法检测Maspin RSL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的
增殖抑制作用。
2.运用管状结构形成实验检测Maspin RSL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的管状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以评估其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3.运用Transwell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Maspin RSL对MCF-7和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评估其对乳腺癌侵袭转
移的抑制作用。
4.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aspin RSL对VEGF、MMP-2、MMP-9等相关蛋白或基因的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寻找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和方法提供新思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帮助。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深入探讨Maspin RSL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Maspin表达在结直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达 的关 系 强 烈 的 细胞 核 表 达 多 发 生 在 肿 瘤 侵 袭 的边 缘 , 这 一点 与 B e t t s t e t e r 等口 ] 、 F u n g等 和Ma r k l e
等l 】 进行 的研究 较为 一致 。 在 2 0 1 0的 P a s z — Wa l c z a k
间> 2 4个 月 , 发 现 从 ma s p i n的 基 因 表 达 到 m a s p i n的
M a s p i n对 于 肿 瘤 的 抑 制 作 用 在 大 部 分 临床 实 验 中得 到证 实 ,对 于 出现一 些相 反 的结果 ,可 能 与 ma s p i n阳性 的统计 标 准的差 异有关 ,在大 部分进 展 期 的肿瘤患 者 中 , ma s p i n的表 达增 加 , 得 到 大部分 文 献支持 , 但 其作用机 制有待于进一 步研究 。
4 结 语
等口 和2 0 1 3年 B a c k等 [ 1 蜘 的研 究 中提示 , m a s p i n的
高表 达 与 肿瘤 浸 润 范 围 的扩 大 ,出现 淋 巴结 转 移 、
肝 脏 转 移 有 高 度 相 关 性 。 但 有 相 反 的研 究 报 道 , B o h z e等 口 ¨ 认 为 ma s p i n的 低 表 达 与 淋 巴结 转 移 率
肿 瘤相 关 。
移和 增殖 , 抑 制侵袭 和转 移过 程 , 尿激 酶型 纤溶 酶原
激活 剂 ( u r o k i n a s e t y p e p l a s m i n o g e n a c t i v a t o r , u P A) 是 由内质 网膜 系统 合成 的一种 丝 氨 酸蛋 白水 解 酶 , 它 在 与 细 胞表 面 受 体特 异性 结 合 之后 , 可 激 活纤 溶 酶
胃肠道间质瘤中maspin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临床意义

t u r e [ J ] .J C l i n E n d o c r i n o l M e t a b, 2 0 0 0 ,8 5 ( 9 ) : 2 9 9 3— 3 0 0 1 .
COBAN E.AYDE MI R M.Le v i s o f p l a s ma i f b r i n o g e n a n d D —d i ・
DANES E M D ,L ADE NS ON P W ,MI NERT C L,e t a 1 .Cl i n i c a l r e v i e w 1 1 5:e f f e c t o f t h y r o x i n e t h e r a p y o n s e r u m l i p o p r o t e i n s i n p a — t i e n t s wi t h mi l d t h y r o i d f a i l u r e:a q u nt a i t a t i v e r e v i e w o f t h e l i t e r a —
参 考 文 献
[ 1 ] S C HU L T Z M,K I S T OR P C,R A Y MO N D I ,e t a 1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e v e n t s i n t h y r o i d d i s e a s e:a p o p u l a t i o n b a s e d,p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
2 3 4 4・
广东医学 2 0 1 3 年8 月 第3 4 卷第 1 5 期 G 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A u g . 2 0 1 3 , V o 1 . 3 4 , N o .1 5
MASPIN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MASPIN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马瑛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5(009)022
【摘要】MASPIN基因是一种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在乳腺、前列腺、
结直肠、肺癌、头颈癌、黑色素瘤中表达下调, 在胰腺、胆囊、胃癌、卵巢癌中上调, 同时MASPIN表达与肿瘤预后有一定相关.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在肿瘤中MASPIN的临床意义取决于它的亚细胞定位:核表达MASPIN与好的预后相关, 这
与天冬氨酸盐346(D346)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在某些类型肿瘤中MASPIN表达可能是一个有价值预后和预测因子, 并能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抗细胞因子治疗、姜黄素在以MASPIN为靶点的肿瘤基因治疗中取得新进展.
【总页数】2页(P250-251)
【作者】马瑛
【作者单位】621000 绵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抑癌基因maspin与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 [J], 张丽萍;张岫兰
2.Maspin表达在结直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宋树祥;周宇;陈平;石磊
3.口腔肿瘤中蛋白酶抑制剂Maspin的研究进展 [J], 张雷;唐瞻贵
4.maspin 基因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许振;刘志强;郭庆枝;孙莉
5.Maspin基因及其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姜忠敏(综述);李宝江;刘晓智(审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aspin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中的机制研究

Maspin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中的机制研究刘文会【摘要】恶性肿瘤浸润转移是多步骤、多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的生长、细胞运动因子、黏附分子及细胞外组织学屏障.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进一步研究.Maspin 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就含有抑制肿瘤浸润转移.该文探讨Maspin与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1【总页数】2页(P1975-1976)【关键词】Maspin;浸润转移;细胞运动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外组织学屏障【作者】刘文会【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体检中心,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Maspin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成员,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在肿瘤浸润转移、血管生成及与其他抑癌基因的联合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Maspin蛋白在乳腺、前列腺、角膜、卵巢、消化道等多种正常人体器官组织中有高水平表达,而在相应的恶性肿瘤中表达下调或不表达,其表达下调或不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过度生长和抗凋亡密切相关,且常常暗示其预后不良。
目前,有关Maspin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机制众说纷纭,本文对Maspin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作用进行综述。
1 Maspin的结构Maspin是从人正常乳腺肌上皮细胞中分离出的一种基因,该基因是常染色体基因,位于18q21.3上,并由6个内含子和7个外显子构成,第1个外显子不编码蛋白质,其启动区无TATA盒,但富含GC[1-2]。
cDNA序列全长为2584 bp,其中无转录功能的3′端核苷酸为1381个,5′端核苷酸75个,编码一个由375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103的蛋白质,其中内部还有8个半胱氨酸残基,这些残基可形成2个或2个以上二硫键,这对Maspin蛋白特异的三维结构具有稳定性作用。
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 者单 位 :4o0o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呼吸内 科研究所
胞 ,由后者在周围环境 中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作用下 发生分裂、增殖形成 ;②通过干细胞分化成内皮前体 细胞参与血管形成。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来源于骨 髓或循环系统中的内皮前体细胞 ,前体细胞在趋化 因子作用下募集于肿瘤缺血 、缺氧组织 ,然后在某些 诱导因子的刺激下发生定 向分化 ,形成成熟 内皮细 胞,并 在促血管生 长 因子如 血管 内皮生长 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spin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1达春丽,辛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研究所第四研究室,普通外科研究所,肿瘤病理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01)E-mail:yxin@摘要:肿瘤生长,侵袭及远处转移离不开血管生成对其营养支持,同时提供肿瘤细胞离开原位和发生远处转移的脉管途径。
maspin(Mammary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基因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
大量研究证实其编码的蛋白对肿瘤具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增加细胞间的黏附性,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在一些肿瘤组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中,Maspin随肿瘤的发展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在另一些肿瘤组织,如,胰腺癌,胃肠道癌中呈高表达。
Maspin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生物学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maspin;血管生成;转移;肿瘤中图分类号: R730.21. 引言蛋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今,研究较多的两种蛋白酶及抑制剂为丝氨酸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
maspin蛋白是1994年ZOU[1]等用消减杂交技术对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进行比较时发现的一种特殊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maspin的表达随肿瘤的发展逐渐消失,恢复肿瘤细胞中maspin的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运动、转移能力,将其定位为肿瘤抑制基因。
然而,随着对maspin 生物学功能及不同肿瘤类型中表达情况的深入研究,研究者逐渐发现在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中,maspin表达水平不同,生物学功能也可能不同,具有复杂性。
2. Maspin的结构和定位Maspin定位于18q21.3-23,cDNA,由2584个核苷酸组成,编码42kDa的蛋白(375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包括一个与氨基结合的终末蛋氨酸和一个与羧基结合的终末缬氨酸,包括有8个内在的半胱氨酸残基,可组成两个或更多的二硫键以稳定该蛋白的三级结构。
maspin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超家族、卵清蛋白亚族,与其它serpin有30%-40%的同源性[2]。
Maspin蛋白的--COO H端附近有一活性位点环(reactive site loop,RSL),该区域在serpin 家族中高度保守,活性中心的--NH2端有一绞链区(hinge region2),serpin通过裸露的RSL 与特异蛋白酶(丝氨酸或半胱氨酸蛋白酶)结合,结合后RSL的结构断裂,经过大规模构象转化形成蛋白酶与serpin的复合物而发挥作用[2]。
因此,RSL对于serpin有重要作用,其变异可影响serpin作用的发挥。
Pemberton[4]等研究证实 maspin 或 maspin 样蛋白是与分泌囊泡有关的可溶性胞浆蛋白,表达于细胞表面,这种亚细胞定位可能在细胞迁移、运动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Maass[5]等证实maspin还表达于一些肌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核中。
定位不同,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也不同,Solomon[6]等研究卵巢癌指出,胞浆内出现 maspin提示预后不良,胞核内出现预后较好。
在肺癌的研究中也得出类似结论[7]。
近年也有研究发现胞浆内出现maspin相对胞核出1本课题得到教育部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40159021)的资助。
现预后较好[8]。
3. Maspin的肿瘤抑制特性人们对maspin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最早始于它在乳腺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乳腺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甚至表达沉默,maspin 的表达随肿瘤发展逐渐降低乃至消失的现象,提示其具有肿瘤抑制特性[1],继第一次被发现后大量的研究试图阐明其具体的作用及机制。
3.1 Maspin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机制3.1.1 Maspin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在生理条件下,脉管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只有0.01%的内皮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
在一定的诱发因素(如:缺氧,酸中毒,血管生成因子等)适当刺激下,内皮细胞大量激活形成新的血管。
其生成受血管生成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精密调控。
而在病理条件下,新生血管的生成却完全不受血管生成激活与抑制作用的正常调控,导致血管生成过长或生成障碍。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参与的多步骤过程,由肿瘤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发生的时间点称为“血管生成开关”。
在这个阶段,肿瘤处于无血管期,肿瘤直径多在0.5-2mm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处于平衡阶段。
一旦经过“血管生成开关”,肿瘤开始形成血管,直径增大到临床可见的程度,增殖和凋亡间的平衡被打破,走向增殖一面。
大量研究已证实,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远处转移都是血管依赖性的。
研究发现,maspin表达与MVD及c-erbB-2成负相关[10]。
Maass等[9]等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45例原发性乳腺癌maspin的表达,阳性率为64%(29/45),但在初诊后3年内有远处转移的8例患者中6例无maspin表达(P <0.05),推测,maspin作为肿瘤侵袭和转移潜在的抑制因子,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缺失可用于乳腺癌远处转移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但因研究发现,maspin有胞浆和胞核亚细胞定位,定位于胞核的maspin与好的预后有关,而胞浆中的maspin 则是预后不良的标志[6],因此,不能把maspin作为理想的转移分子标记物。
Tahmatzopoulos[11]等发现过表达maspin的人前列腺肿瘤细胞DU-145经a肾上腺素受体对抗物喳哇嗦处理后,发生凋亡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这说明maspin能增强人前列腺肿瘤细胞DU-145对a肾上腺素受体对抗物喳哇嗓诱导的凋亡敏感性,并具一定抗血管生成效应。
Cher [12]在对前列腺肿瘤骨转移的动物模型研究中,进一步证明maspin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对血管生成及转移的的抑制作用,Liu[16]等将含有maspin基因位点的18号染色体植入胰腺癌细胞,能恢复masp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同时VEGF与MMP-2的表达明显降低。
在其他肿瘤的研究中也发现maspin的血管生成抑制特性。
Brian [13]等研究发现,衰老的角质细胞通过分泌大量maspin蛋白抑制内皮细胞朝向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迁移,用特异性maspin抗体能中和其抑制效应,表明衰老的角质细胞通过分泌maspin来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Zhang [14]等对18例口腔鳞癌分析发现,maspin在正常上皮细胞、癌旁组织、口腔鳞癌中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VEGF表达明显上调,maspin能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
3.1.2 Maspin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机制体外研究发现,maspin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血管的生长,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
maspin可直接作用于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管道形成。
将重组maspin蛋白与内皮细胞共同培养,能降低bFGF和VEGF对内皮细胞的趋化作用,抑制培养的内皮细胞向基质的转移,从而抑制血管的生长,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还发现RSL的变异会使maspin丧失对纤维原细胞、角化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抑制能力,但不影响它对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这说明maspin抑制血管生成的能力,不依赖于RSL结构,而是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13]。
Li[15]等对maspin诱导血管生成凋亡的机制进行了研究,体内动物实验发现,maspin能选择性诱导新生内皮细胞凋亡,干扰鼠肿瘤血管的生成,但对正常成熟的血管没有影响。
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maspin直接诱导新生内皮细胞凋亡的结论,而且内皮细胞对maspin的作用异常敏感。
细胞外的maspin能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增加细胞粘附,细胞内的maspin 不但能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也能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
maspin对内皮细胞凋亡的诱导过程中伴随着Bcl-2表达的下降,同时,凋亡前蛋白Bax表达上升。
maspin和Bax的共表达,能加速细胞凋亡的进程。
这说明maspin对内皮细胞的凋亡诱导可能是通过包括Bcl-2家族基因和线粒体在内的信号传导途径来发挥作用的。
3.2 Maspin与肿瘤细胞和ECM间的黏附及侵袭、转移3.2.1 Maspin与肿瘤细胞和ECM间的黏附穿越基底膜是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必然方式,基底膜对其具有“限制性屏障作用”。
一旦这种限制性屏障作用被切断,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力就明显增强。
Ngamkitidechakul [3]等成功构建maspin与卵白蛋白嵌合体的突变子检验RSL在maspin分子结构中的重要性,发现maspin的RSL结构能有效增强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粘附、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力。
说明maspin能增加肿瘤与细胞外基质(ECM)的黏附作用,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最近,Cella[18]等将重组maspin导入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后发现癌细胞与内源性基质间的黏附作用明显增强,用抗maspin抗体或iRNA将maspin敲除后,细胞间黏附力明显下降。
Abraham[19]等研究发现,maspin经逆转录病毒转染鼠前列腺肿瘤细胞TRAMP C2IN,能增强细胞的粘附能力,特别是对纤维结合蛋白。
这些结果提示maspin能调节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交互作用。
3.2.2 Maspin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转移肿瘤比原发肿瘤常具有更大的致命性,转移方式包括脉管途径的转移和种植性转移,其中脉管转移过程包括原位浸润,从脉管外向脉管内侵袭,在转移部位停留并穿出脉管,在转移部位生长和生成肿瘤血管。
研究发现,maspin可以通过降低肿瘤细胞运动和侵袭力,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发生。
Cher[12]等复制前列腺肿瘤骨转移模型,发现过表达maspin能抑制前列腺肿瘤细胞的生长、肿瘤引起的骨质溶解和肿瘤血管生成。
将含有maspin基因位点的18号染色体转入胰腺癌细胞株,能恢复maspin的表达,然后将这些细胞接种于小鼠,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转移灶的数目都被显著抑制[16]。
在对黑素瘤的研究发现,maspin强阳性的细胞,其侵袭力明显减弱[17]。
3.2.3 Maspin增加细胞与ECM间黏附,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RSL介导maspin结合于细胞表面,通过对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诱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
Ngamkitidechakul[3]等用卵白蛋白的RSL替代maspin的RSL,maspin对肿瘤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所发挥的生物学效应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