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五三六九牦牛简介
肉用牦牛优良品种—大通牦牛

龙源期刊网
肉用牦牛优良品种—大通牦牛
作者:冯宇诚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4年第11期
【品种来源】
大通牦牛的父本是野牦牛,母本是从大通种牛场适龄母牛群中挑选的体壮、口轻、毛色为黑色的母牦牛。
大通种牛场牦牛按地域分类,属青海高原型牦牛。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共同开展利用野牦牛改良家牦牛的研究工作,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具有很强的优势表现。
大通牦牛就是双方在此期间利用野牦牛资源,连续执行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
【特征特性】
①具有明显的野牦牛特征,嘴、鼻、眼睑为灰白色;具有清晰可见的灰色背线;公牛均有角,母牛多数有角;体型结构紧凑,偏向肉用,体质结实,发育良好,毛色全黑色或夹有棕色纤维,背腰平直,前胸开阔,肢高而结实。
②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初生、6月龄、18月龄体重比原群体平均提高15%~27%。
③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牦牛越冬死亡率连续5年的统计小于1%(同龄家牦牛群体越冬死亡率5%)。
突出表现在越冬死亡率明显降低,觅食能力强,采食范围广。
对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的严酷自然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④繁殖率较高,初产年龄由原来的4.5岁提前到3.5岁,经产牛为3年产两胎,产犊率为75%。
【适宜区域】
适宜在我国牦牛主要产区(集中于东经70°~115°、北纬27°~55°)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四川、甘肃等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养殖。
(彩图参见73图11)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冯宇诚邮编:810102)。
“高原之舟”——牦牛

龙源期刊网
“高原之舟”——牦牛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2012年第08期
看到藏羚羊的悲惨现状,大家一定很痛恨那些偷猎者吧!接着,我们来认识一下青海的另一珍贵物种——牦牛。
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是青藏高原的特产。
在青海的牦牛沟聚集着许多的野牦牛。
它们夏季大多在海拔五六千米高的山顶荒凉地带活动。
冬季就会到海拔两三千米以下的草地雪原去寻找食物。
白天,牦牛通常在荒山野岭、悬崖峭壁处休息,只有到早上和晚上时分,才会出来四处活动。
牦牛分为野牦牛和家牦牛。
野牦牛性情凶猛,有时候会主动地攻击人类。
牦牛的体形十分庞大,成年的雄性牦牛身高可以达到1.6米,身长可以达到2.5米,体重可以达到1000千克。
虽然野牦牛很凶,但是它经过驯养是可以变成家牦牛的。
变成家牦牛后,其外形变化不大,性情却不再凶猛,变得十分温顺。
可有时候,雄性的野牦牛会凭借自己高大的外形和凶猛的脾气威逼家牦牛上山,致使其长期不返回山下的家园。
这样一来,家牦牛就可能在野牦牛的逼迫之下又变成了野牦牛。
不论是家牦牛还是野牦牛,它们在青藏高原都生活得自由自在。
它们能够背负重物,翻山越岭,爬坡攀岩,灵活得就像船儿在水中漂游一般,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高原之舟”。
青海一带的藏族牧民很早就懂得利用得天独厚的牲畜的力量,他们将野牦牛驯养成性情温顺的、勤劳肯干的伙伴,使之成为青藏高原重要的运输工具。
牦牛

野牦牛通常20-30头在草原上 游荡、觅食,有时也会200-30 0头结成大群活动,野牦牛一般不主 动进攻人,它硕大的体格、从容不迫 的风度,显示一副端庄、憨厚的模样。
野牦牛因叫声似猪,所以在产地又 被称为“猪声牛”,藏语中称为“吉 雅克”。野牦牛的消化器官比黄牛粗 大,牙齿坚硬,鼻镜小,嘴唇薄,采 食能力很强。主要在夜间和清晨出来 觅食。
野牦牛在高寒草原或荒凉的寒漠地 区,每天大部分时间均在进行觅食, 边食边漫游,无固定的栖居地,只有 大致的分布区。在严寒的冬季,由于 植物被冰雪覆盖,因而常在较大范围 内做短距离的迁移。善奔跑,时速可 达40公里以上。
牦牛的形态特征
野牦牛体形笨重、粗壮,但比印度野牛 略小,体长为200—260厘米,尾长约 80—100厘米,肩高160—180厘米,体 重500—600千克,雄性个体还明显大于雌 性个体。肩部中央有显著凸起的隆肉,故 站立时显得前高后低。
牦牛
野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
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 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 3000—4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夏季甚至 可以到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
野牦牛是家牦牛的祖先,曾经分布很广 泛,现在仅存在青藏高原上。野牦牛体重 可达1000公斤以上,身体呈黑褐色, 体侧下方和腿部有浓密的长毛,适于严寒 环境中生活。野牦牛一年四季住在山坡, 喜欢吃柔软的杂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 就用舌头舔。野牦牛多刺的舌头十分厉害, 也是它的武器之一。
牦牛的品种
主要介绍四川、甘肃、西藏、青海、
新疆、云南等地的牦牛 。
四川九龙牦牛
四川麦洼牦牛
天祝白牦牛
甘南牦牛
西藏高山牦牛
西藏 亚东牦牛
牦牛

牦牛牦牛被喻为“雪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
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5000米的高寒地区,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大型哺乳动物。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牦牛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肉青海牦牛长期生长在高寒的青藏高原,由于气候寒冷,植被较薄牦牛吃草边走边吃,处于半野生状态。
因此,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无污染,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牦牛肉性熟热,冬食可抗寒,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胆固醇含量低,是青海各族人民喜食的主要肉食品之一。
简介牦牛——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
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大型哺乳动物。
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牦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称。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物种,体格健壮,适宜在高寒地带生存,又善跋涉,有“高原之舟”的美称。
牦牛分为野牦牛和家养牦牛,而家养牦牛是从野牦牛驯化而来的,驯服并饲养野牦牛,是藏族先民的一大成就。
现在野牦牛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一带,而且自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在减少,其活动的空间正在缩小。
人类在高原上的频繁活动,早已威胁到了野牦牛的生存。
高原野生动物中的霸主,已需要人类的关爱和保护。
牦牛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
刍家畜。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 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 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 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 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 之称。
牦牛
中文学名:天祝白牦牛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牛科 属:牛属
野牦牛
问题
1牦牛主产于哪里?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2牦牛什么门,纲,目,科,属,种?
中文学名:天祝白牦牛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牛科 属:牛属被称为
“神牛”,黑牦牛代表着 “神圣、正义、 威严、力量、权威”,白牦牛是“吉祥、 平安、善良、美好” 的象征。牦牛的肉经 过盐卤,切成薄片,拌上辣椒不失为一道 好的下酒菜,当然,酒要喝当地的青稞酒。 牛全身都是宝,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 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 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牦牛因其常年生 活在海拔几千米米以上地区,这些地方生 长着许多野生药种如贝母、虫草等,牦牛 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炒 红烧、清沌或凉晒成千巴等,其咪独特。
种:牦牛
‘‘高原之舟”
牦牛的用途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
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 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 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 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 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 者的前导。
牦牛的特点
牦牛肉
俗称“万能种”的牦牛终身无劳役,逐水草而居的
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一生中摄 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使牦牛肉质细 嫩,味道鲜美。牦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 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 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 功能均有显著作用。牦牛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其他 牛肉所无法比拟的,《吕氏春秋》载“肉之美者, 牦象之肉”,在当今港澳和西欧市场上,牦牛肉被 誉为“肉牛之冠”。牦牛肉以富含蛋白质和低脂肪 而名列肉类前茅,是国际市场上稀少的高级肉类, 它以名、优、稀、特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高原家畜中国牦牛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中国牦牛体型较小,毛长而密,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能够在高海拔地区生存 和繁殖。
分布与生态适应性
分布
中国牦牛主要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云南 等地。
生态适应性
中国牦牛适应了高寒、缺氧、低气压等极端环境,能够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 地区生存和繁殖。
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
监测与记录
对牦牛的生长、繁殖、饲料消耗等情况进行 监测和记录,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
整,提高牦牛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
05
中国牦牛产业的发展 现状与趋势
产业发展现状
牦牛数量稳步增长
中国牦牛数量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主要分布在青藏高 原、*、内蒙等地区。
牦牛品种资源丰富
中国拥有丰富的牦牛品种资源,如青海的欧拉牦牛、*的嘉绒牦牛 等,这些品种具有适应高寒、耐粗饲等优良特性。
03
牦牛的饲养与管理
饲料与饮水
饲料
牦牛以天然牧草为主食,但在冬季和春季,牧草营养价值低,需要补饲适量的精料,如玉米、麦麸、豆粕等,以 满足牦牛的营养需求。
饮水
在高原地区,饮水常常是限制家畜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保证牦牛的饮水需求,需定期检查水源,确保水质清洁, 水量充足。
饲养环境与设施
环境
高原地区气候寒冷,为保证牦牛的温暖,需在牛舍中增加保暖设施,如安装红外线灯、铺设保暖垫等 。
高原家畜中国牦牛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中国牦牛概述 • 牦牛的生物学特征 • 牦牛的饲养与管理 • 牦牛的疾病防治与健康管理 • 中国牦牛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牦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青海西宁十大特产

青海西宁十大特产青海西宁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美味的特产。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青海西宁的十大特产。
第一大特产是“青海牦牛”。
青海牦牛是西北地区的特产,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闻名。
它们生活在草原上,主要以野草和天然草料为食,所以肉质纤维嫩滑,口感鲜美。
青海牦牛还可以提炼出很多副产品,如牦牛奶、牦牛毛等。
第二大特产是“青稞”。
青稞是西宁地区的传统农作物,具有很高的抗寒能力。
青稞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被誉为“青海的金谷”。
青稞可以制作成青稞酒、青稞茶等,是当地人民喜爱的健康饮品。
第三大特产是“青海湖鲤鱼”。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国家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鲤鱼以湖中的海藻为食,肉质鲜嫩,味道独特。
青海湖鲤鱼是青海地区的传统食材,可以制作成各种美味的菜肴。
第四大特产是“藏毯”。
藏毯是西宁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们以优质的藏羊毛为原料,经过精湛的织造工艺制成。
藏毯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第五大特产是“藏香”。
藏香是西宁地区特有的香料,由藏族人民采集青海高原上的草原植物制成。
藏香有着浓郁的香气,被誉为“西宁的香气之源”。
它可以用来焚香、泡茶,还具有驱蚊、消炎等功效。
第六大特产是“青海巴旦木”。
青海巴旦木是西宁地区的特有树种,木质坚硬,纹理清晰,被誉为“宝石中的木头”。
它广泛应用于工艺品制作和建筑材料。
青海巴旦木不仅有着独特的外观和纹理,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第七大特产是“青海美人茶”。
青海美人茶是西宁地区的传统名茶,以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感而受到青睐。
它以当地优质的茶叶为原料,采用纯手工炒制而成,干茶呈螺旋状,色泽墨绿。
青海美人茶回甘、醇厚,具有很高的陈香度。
第八大特产是“青海海苔”。
青海海苔是西宁地区的特色食品之一,以青海湖北岸盛产。
关于海北畜牧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关于海北畜牧经济的现状与发展一、海北牦牛牦牛是青藏高原半野生原生态野牛,是雪域高原生命的象征,被誉为“雪域魂”、“高原魂”。
世界上原始牛种中的优良种,古称犁牛等,藏语称“脑日”。
据史料记载,约在新石器时代前后,生活在境内的羌族驯养当地的野牦牛,公元301年吐谷浑人进入青海东南部,游牧于青海湖的环湖地带,即现今的刚察、海晏等地区,驯化昆仑山、祁连山的野牦牛。
历经漫长的过程,野牦牛逐渐被驯服为今天的家牦牛。
海北牦牛,具有耐高寒、抗病力强等特点,一般生活在海拔2600米至4500米的高原地带。
其体躯高大健壮,公牛体重570至650公斤。
四肢粗短,蹄大。
角粗长,呈圆三棱状或圆锥形。
通体黑褐色长毛。
因其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形成了高原型、环湖型、长毛型、白牦牛4个类型。
产肉、奶、毛,性能随地区、类型、年龄及屠宰时间、性别不同而有差异。
特别是我州的白牦牛在全国一些大的动物园里,作为珍奇动物展出,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牦牛系乳、肉、皮、毛兼用,也是牧民的主要役畜,是牧区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自古以“雪山之舟”著称,以驮为主,兼骑、挽、耕用。
至今草原上还有别具风格的“赛牛会”。
目前海北州拥有牦牛50.72万头,占全州各类牲畜327万头只的21%。
能繁殖母牦牛30.43万头,适龄母牦牛比例近60%。
(一)、品种特征1、类型特征:分“高原”、“环湖”、“长毛”、“白牦牛”四种类型。
(1)、高原型牦牛主要集中分步在青南、青北高寒牧区,约占青海牦牛总数的70%。
(2)、环湖型牦牛主要集中分布在环湖牧区及部分半农半牧地区,约占青海牦牛总数的20%-24%。
(3)、长毛型牦牛主要分布在环湖牧区,约占青海牦牛总数的6%-10%。
(4)、白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州门源县仙米、珠固乡。
现有0.17万头,其肉质好,屠宰率为52%;净肉率40%;骨肉比1:3.7,是牦牛中的经济类型。
2、外貌特性:头形楔形,颈短,角为内弯弧形,体躯深长,肢短、蹄小坚实,呈现肉用体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五三六九牦牛简介
青海高原牦牛产于青海南部、北部两高寒地区,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两个州的十二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崐族自治州的天峻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公社,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西的公社,大多在海拔3700m,甚至4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
生存环境
境内昆仑山系和祁连山系纵横交错, 形成海拔3700 ~ 4000 m 以上的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 2.0~ 5.7 ℃,年降水量287~ 774 mm,年相对湿度50% 以上;冷季长,日温差大,日均温差≥10 ℃,日最低气温≤0 ℃的有200~ 250 d;日照2 000 h 以上,日照率60%;多雨雪和大风(≥8 级的有10 ~150 d)天气,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短,枯草期长达180 d 以上,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1/ 3~ 1/ 2。
体型外貌
体型外貌上带有野牦牛的特征。
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达,后躯较差。
头大,额宽。
角粗;皮松厚;耆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密生粗长毛,犹如穿统裙,尾短并生蓬松长毛。
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
毛色多为黑褐色,占71.8%,嘴唇、眼眶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适应性能
青海高原牦牛能适应海拔3200~4800m,大气压68420.85~55435.28Pa,氧崐分压14505.43~11679.01Pa,含氧量14.9%~11.44%的生态环境。
其胸廓发达,崐心肺发育指数大,心指数为0.45~0.63,肺指数为0.96~1.40。
寒冷季节,牦牛胸部腹侧下、粗长毛根部着生密而厚的绒毛,借以保护胸、腹内脏崐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关节,以防受冻。
据测定,在海拔3800m的草甸草场崐上日放牧9.5h,牦牛日采食鲜草27.86±1.42kg。
在牧草缺乏季节,利用其长而灵活的舌,舐食灌丛、落叶、根茬以及残留在凹处的短草,极耐艰苦,并具有宜于爬山的四肢和似马蹄铁样硬质蹄壳,随处都可攀登自如。
品种利用
青海高原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型牦牛中一个面较广、量较大、质量较好的地方良种。
对高寒严酷的青海生态条件有着杰出的适应能力,是雪山草原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
近年来,因活牦牛在港澳市场销售颇受欢迎,开始为国家换取外汇。
但是,由于经营方式和饲牧管理粗放,畜群饲养周期长,周转慢,产品率和经济效益都还较低。
为此,必须加强本品种选育,实行科学养育,制订区域规划,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砌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为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