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ADAS模型试题答案
车载设备ADAS系统原理与应用考核试卷

5. Night Vision
6. Autonomous Driving
7.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8. Automatic Parking
9. Sensor Fusion
10. Autonomous
四、判断题
1. ×
2. ×
B.车道保持辅助
C.自动泊车
D.车辆远程监控
6.以下哪些技术可用于实现ADAS系统的夜视功能?()
A.红外线
B.激光雷达
C.热成像
D.低照度摄像头
7.以下哪些是ADAS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A.交通信息采集
B.车联网
C.无人驾驶
D.电子警察
8.以下哪些技术可用于ADAS系统的障碍物检测?()
2. D
3. A
4. D
5. C
6. D
7. C
8. D
9. C
10. B
11. A
12. D
13. A
14. C
15. D
16. D
17. C
18. C
19. D
20. D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
3. ABC
4. ABCD
5. ABC
6. AC
7. ABC
8. ABCD
9. ABCD
10. ABCD
车载设备ADAS系统原理与应用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年__月__日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AD)曲线
•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 二、总需求函数的推导 • 三、总需求函数的移动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1. 总需求(AD)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整个经济社会在价格、收入 和其它经济变量既定的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的影响因素
价格、收入、预期、税收、货币政策、社会保障等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1. 总需求(AD)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函数: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或者 说是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 的数量关系。 AD=AD(P)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1. 总需求(AD)曲线的含义
2. 劳动市场
劳动需求与劳动力价格的关系:
N越大,
越小;
从而当实际工资越大时,劳动力需求越小;反之亦然。 劳动力需求量与实际价格成反比例关系。
劳动需求函数: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2. 劳动市场
2.2 劳动的供给 劳动力供给量与实际价格成正比例关系。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8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3.3 古典总供给曲线
理由:
1. 假设货币工资(W) P
和价格(P)可以迅 速调整;
2. 时间非常长,使得劳 动供给的价格弹性充 分大。
❖ AD不创造就业和产量 ❖ Y(国民收入)取决于AS。
AD-AS模型

(1)均衡就业量;指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相等时的就业量。
此时,所有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工作的人都找到了工作,故均衡就
业量又叫充分就业量。
(2)劳动市场就业量决定模型 (3)均衡就业量的决定过程
Nd Ns
N
d
Nd
(W P
)
N
s
N
s
(W P
)
AE
总支出和总
O
需求曲线
P
Y1
Y0
P1 P0
O
Y1
Y0
AE0 AE1 Y
总需求 14
根据IS—LM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
r
在图中: r1
LM1
LM2
LM3
r1>r2>r3
r2 r3
Y1<Y2<Y3
IS
P1>P2>P3
Y
总需求曲线可
P AD
看成社会上
全部个别需
P1
求之总和。
PP23
Y
Y1
Y2 Y3
而利率上升,会导致投资减少,并使总需求减少; 反之也然。
也即:价格与总需求成反比; 注意:利率效应是由货币传导机制所形成的;如果
货币的传导机制失灵,利率效应也就不起作用。
17
B.实际货币余额效应(通过C影响总需求)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上升时,以实物形态 衡量的手l持货币,也即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 减少消费,并导致总需求减少;反之也然。
第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AD—AS模型
1
本章主要研究和分析的是引入了价格 因素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AD-AS模 型。 IS—LM模型坐落在r-Y坐标中,总供给— 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ASAD模型答案

习题答案与分析名词解释1、总需求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
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个经济部门的总支出。
2、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是指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会随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总需求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这种依存关系,就是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均衡支出或收入。
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利率就会上升。
利率上升,投资水平就会下降,因而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4、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5、总供给函数与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般价格水平与总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总产出量。
6、实际余额效应(庇古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会相应地下降,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7、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长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由于长期总供给是唯一的,并不随物价水平而变动,所以在纵轴为价格水平、横轴为产出水平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新能源习题+答案

新能源习题+答案1、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英文缩写是ADAS,是利用安装在车辆上的传感、通信、决策及执行等装置,( )驾驶员、车辆及其行驶环境,并通过信息和运动控制等方式辅助驾驶员执行驾驶任务或主动避免碰撞危害的各类系统的总称。
A、实时监测B、间断监测C、环境监测D、临时监测答案:A2、 ()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美国国防部为了军事定时、定位与导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A、GLONASSB、CDMAC、DGPSD、GPS答案:D3、 ()是指自动驾驶系统根据环境信息执行转向和加减速操作,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完成。
A、驾驶辅助DAB、部分自动驾驶PAC、高度自动驾驶HAD、有条件自动驾驶CA答案:B4、电抗器起动是指把电动机与电抗器串接作降压起动,然后把电抗器()使电动机正常运行的起动方式。
A、短路B、接地C、断路D、并联答案:A5、可以实现AC-DC 变换的器件是( )。
A、可控整流器B、有源逆变器C、直流斩波器D、无源逆变器答案:A6、在焊缝基本符号的左侧标注的是( )。
A、焊缝长度LB、对接根部间隙C、焊缝间距D、焊脚尺寸K答案:D7、三相三重降压斩波电路可看作由()电路的组合。
A、一个升压斩波电路和两个降压斩波电路B、三个升压斩波电路C、一个升压斩波电路、一个降压斩波电路和一个Cuk 斩波电路D、三个降压斩波电路答案:D8、人站在发生接地短路故障设备的旁边,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时,其手、脚之间所承受的电压所引起的触电, 称为( )。
A、两相触电B、跨步电压触电C、接触电压触电D、单相触电答案:C9、为了使并励发电机能够自励发电,励磁回路的电阻Rf 应( )。
A、Rf 等于电枢回路的电阻RaB、越大越好C、越小越好D、适当答案:D10、电动汽车充电模式2: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交流电网(电源)时,在电源侧使用了符合GB299.1 和GB 1002 要求的插头插座,在电源侧使用了相线、中性线和接地保护的导体,并且在()上安装了缆上控制保护装置(IC-CPD)。
15 AD-AS模型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7章 22
古典与凯恩斯学派在总供求方面的区别
古典经济学派 市场 调整 市场自动调节——弹性; 能随时调整物价和工资。 凯恩斯经济学派 物价和工资刚性; 经济环境改变后,无法迅速调 整
充分 就业
长期而言,各种资源都能得到 社会不能经常达到充分就业。 最佳分配; 如果萧条,会存在大量失业。 社会最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总需求变化不能影响总产出, 在未达充分就业前,总需求会 总供给量增加才可增加产出。 影响总产出。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7章 9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
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都使AD曲线右移。
r r2 r1
E2 E1
LM(P1) IS2
如扩张财政: 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 在原价格水平下,形成 新均衡,利率升高,收 入增加。
IS1 y1 y2 D2
y
P P1
D1
相同价格下,收入增加 后AD曲线右移。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7章 12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假设:资本存量很大。新投资流量短期内对资本存量的影响有限。 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y=f(N,K)
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 下,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_
y
_ y=f(N,K)
y0
但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
6. AD曲线的变动
AD曲线水平移动。价
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 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 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
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
AD曲线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
敏感程度。
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
ADAS分析

8
2.财政政策和短期均衡的变化
▪ 在IS-LM和AD-AS中的 讨论
▪ 商品、货币市场
结论:从AD-AS模型看:
• 均衡产量上升(比IS-LM 模型少些);
• 均衡利率上升(比IS-LM 模型高些);
• 均衡价格水平上升; • 均衡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名义供给量不变)。
P
AS
P2
P1 E1
E2 A
AD2 AD1
(a) Y1 Y2 Y3
i
i3 i2
E
LM(P2)
’2
LM(P1)
A’
i1
E’1
IS1 IS2
(b) Y1 Y2 Y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2.财政政策和短期均衡的变化
▪ 劳动力市场
• 小结:
W
1.增加△G
P AD1AD2 AD3 AB C
0 YF YL Y
4
3.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Y
W/P
(W/P)E
F(N) Y
•5个图
450
N NS P ND PE
Y AS
AD
直接决定的均衡变量 有:
NE , (W P)E , YE , PE , iE , (5个)
间接决定的变量有::
NE N i iE
YE
Y
第九讲 AD-AS分析
▪一、AD-AS模型的短期均衡 ▪二、宏观经济政策与短期均衡变动 ▪三、AD-AS模型的应用 ▪四、AD-AS模型的长期分析
1
一、AD-AS模型的短期均衡
▪1.价格水平的决定 ▪2.对宏观短期均衡的准确理解 ▪3.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AD—AS曲线答案一、判断1、国外净需求就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就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
( )F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
( )T3、政府“投资”公共产品比投资竞争性领域具有更大的挤出效应。
( )F4、一般而言,上升段的总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隐含着充分就业均衡,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经过该点。
( )F5、凯恩斯一般强调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 )T6、根据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量越少,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就越大。
( )F7、如果一国物价水平不变,其她国家物价水平下降,则对该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将减少( ) T8、物价水平上升与总财产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 )F9、如果宏观经济均衡处于其长期总供给曲线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就是自然失业率。
( )T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 )F11、在其她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
( )F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 )F二、选择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就是: 。
( B )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2、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就是因为: 。
( A )A、其她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她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其她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其她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3、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4、下列哪一观点就是不正确的?( D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5、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就是由于( D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 、以上几个因素都就是。
6、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总需求曲线更加平坦。
( A )A 、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
B 、支出乘数较小。
C 、货币需求对利率比较敏感。
D 、货币供给量较大。
7、总需求曲线( D )A 、当其她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 、当其她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右移;C 、在其她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 、在其她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8、用于LM IS -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个说法就是正确的。
( C )A 、价格下降,IS 曲线右移;B 、价格下降,IS 曲线左移;C 、价格下降,LM 曲线右移;D 、价格下降,LM 曲线左移。
9、无论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 B )。
A 、总产量上升;B 、利率上升;C 、价格上升;D 、均有可能。
10、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B )A 、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B 、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C 、价格水平与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D 、价格水平与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11、短期劳动力供给曲线( A )。
A 、斜率为正,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B 、斜率为正,名义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C 、斜率为负,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D 、斜率为负,名义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12、长期总供给曲线就是:( C )A 、向右上方倾斜;B 、向右下方倾斜;C 、一条垂直线;D 、一条水平线。
13、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下列哪一个属于短期生产函数的可变函数( D )。
A 、技术水平;B 、资本存量;C 、人口增长;D 、就业量。
14、给定劳动力边际产出函数为N 2703-,产品价格水平为1,每单位劳动成本等于3美元,则劳动力需求量为( C )。
A 、400;B 、335;C 、350;D 、375。
15、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 B )。
A 、价格水平不变,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C、价格水平与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D、价格水平与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则劳动需求量减少。
16、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就是垂直线,减税将( B )A、提高价格水平与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与产出均无影响。
17、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就是垂直线,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供给,将( C )A、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B、提高利率水平;C、增加名义工资10%;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18、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就是垂直线,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A )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理论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D、对利率水平与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
19、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就是垂直线,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就是( B )。
A、提高价格水平与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均无影响。
20、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A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名义与实际工资都上升。
21、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A)A、产出与价格水平;B、均衡产出与实际工资;C、均衡产出与实际利率;D、以上都可能。
22、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D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23、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成本中可变成本所占份额下降时,总供给曲线向( B )。
A、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24、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就是因为( A )。
A、其她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她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其她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其她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25、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判断政府财政政策优劣的重要准则就是:( B )A、就是否盈利;B、能否诱发私人投资与消费;C、能否持续;D、解决就业。
二、分析讨论题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就是什么?为什么在总需求曲线上,任一价格都对应着相应的产量?答:总需求指经济社会对产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总需求函数同时涉及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反映的就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关系,也就就是说,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总需求曲线理论来源于产品市场均衡理论与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IS 曲线,下部为总需求曲线。
随着价格的变动,LM曲线与IS在下图中,上部分就是LM曲线可以有很多交点,于就是就有许多价格与国民收入(产量)的组合从而构成了图中下部分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就就是总需求曲线。
(图略)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解答:财政政策就是指政府变动税收与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与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就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无论财政政策还就是货币政策,都就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与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与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
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说明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与常规这三种类型形成的原因。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与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与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瞧法就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与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她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
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就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
由于工资与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就是垂直的。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就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就是,作为工资与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她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就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与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
在现实中,工资与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就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力市场关于工资与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4、影响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家庭消费需求的变化;(2)企业投资需求的变化;(3)政府购买与税收的变化;(4)净出口的变化;(5)货币供给的变化。
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与资本;(2)技术变化;(3)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4)工资水平的变化;(5)对价格水平的预期。
5、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AD —AS 曲线)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过热与滞胀状态。
三、计算证明题:1、已知总需求曲线为:P Y d 201000-=,总供给曲线为:P Y s 20=(单位:亿元)。
(1)求供求平衡点;(2)如果总需求增加10%,求新的总需求曲线;(3)求(2)的供求平衡点;(4)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总供给下降10%,求新的总供给曲线;(5)求(4)的供求平衡点。
解:(1)由联立方程: P Y d 201000-=P Y s 20=得:P =25,Y =500(亿元)(2)新的总需求曲线为:P Y d 221100-=(3)由联立方程: P Y d 221100-=P Y s 20=得:P =26、2,Y =523、8(亿元)(4)新的总供给曲线为:P Y s 18=(5)由联立方程: P Y d 201000-=P Y s 18=得:P =26、3,Y =473、7(亿元)2、(1)名义货币供给1为150美元,价格水平为1,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r Y 42.0-时(这里r 为利率水平,Y 为实际国民收入),求解货币市场均衡的LM 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