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ADAS模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车载设备ADAS系统原理与应用考核试卷

车载设备ADAS系统原理与应用考核试卷
4. Lane Departure Warning
5. Night Vision
6. Autonomous Driving
7.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8. Automatic Parking
9. Sensor Fusion
10. Autonomous
四、判断题
1. ×
2. ×
B.车道保持辅助
C.自动泊车
D.车辆远程监控
6.以下哪些技术可用于实现ADAS系统的夜视功能?()
A.红外线
B.激光雷达
C.热成像
D.低照度摄像头
7.以下哪些是ADAS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A.交通信息采集
B.车联网
C.无人驾驶
D.电子警察
8.以下哪些技术可用于ADAS系统的障碍物检测?()
2. D
3. A
4. D
5. C
6. D
7. C
8. D
9. C
10. B
11. A
12. D
13. A
14. C
15. D
16. D
17. C
18. C
19. D
20. D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
3. ABC
4. ABCD
5. ABC
6. AC
7. ABC
8. ABCD
9. ABCD
10. ABCD
车载设备ADAS系统原理与应用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年__月__日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十五章ADAS模型试题答案

第十五章ADAS模型试题答案

第十五章AD—AS曲线答案一、判断1、国外净需求就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就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

( )F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

( )T3、政府“投资”公共产品比投资竞争性领域具有更大的挤出效应。

( )F4、一般而言,上升段的总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隐含着充分就业均衡,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经过该点。

( )F5、凯恩斯一般强调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 )T6、根据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量越少,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就越大。

( )F7、如果一国物价水平不变,其她国家物价水平下降,则对该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将减少( ) T8、物价水平上升与总财产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 )F9、如果宏观经济均衡处于其长期总供给曲线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就是自然失业率。

( )T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 )F11、在其她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

( )F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 )F二、选择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就是: 。

( B )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2、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就是因为: 。

( A )A、其她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她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其她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其她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3、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4、下列哪一观点就是不正确的?( D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AD-AS模型

AD-AS模型

(1)均衡就业量;指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相等时的就业量。
此时,所有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工作的人都找到了工作,故均衡就
业量又叫充分就业量。
(2)劳动市场就业量决定模型 (3)均衡就业量的决定过程

Nd Ns

N
d


Nd
(W P
)

N
s

N
s
(W P
)
AE
总支出和总
O
需求曲线
P
Y1
Y0
P1 P0
O
Y1
Y0
AE0 AE1 Y
总需求 14
根据IS—LM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
r
在图中: r1
LM1
LM2
LM3
r1>r2>r3
r2 r3
Y1<Y2<Y3
IS
P1>P2>P3
Y
总需求曲线可
P AD
看成社会上
全部个别需
P1
求之总和。
PP23
Y
Y1
Y2 Y3
而利率上升,会导致投资减少,并使总需求减少; 反之也然。
也即:价格与总需求成反比; 注意:利率效应是由货币传导机制所形成的;如果
货币的传导机制失灵,利率效应也就不起作用。
17
B.实际货币余额效应(通过C影响总需求)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上升时,以实物形态 衡量的手l持货币,也即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 减少消费,并导致总需求减少;反之也然。
第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AD—AS模型
1
本章主要研究和分析的是引入了价格 因素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AD-AS模 型。 IS—LM模型坐落在r-Y坐标中,总供给— 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姓名:班级:学号:一、判断题1.央行可以强令货币供给紧缩,但不能强令其扩张。

T讲解:央行通过调高法定准备率就可以强令货币供给紧缩,但央行实行任何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时,都要依赖于商业银行和公众的配合才可以实现扩张,如果商业银行不把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个人和企业不愿意向银行贷款进行消费或投资,货币政策就难以实现它的扩张效果。

2.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比对付经济衰退更为有效,因为中央银行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必须紧缩信贷,而中央银行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时,商业银行不必扩张信贷。

T 讲解:与上题类似。

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尤其是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然减少超额准备金或收回贷款,这些都必然紧缩信贷,使信贷规模缩小,所以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虽然可以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或可贷资金增加,但商业银行可能担心贷款的风险不愿贷出去,即出现“惜贷”现象,这就使货币政策对解决经济衰退问题大打折扣。

3.若其他情况不变且AS为向上倾斜,则政府开支的增加最终将导致公众储蓄量的上升。

T 讲解:政府开支的增加会增加国民收入,所以最终会导致公众储蓄量和消费量的上升。

4.使IS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

T讲解:IS和LM曲线移动的距离就是总需求或国民收入的变化量。

因此,引起IS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通过方程可以看到,比如自发消费、自发投资、转移支付、政府购买、自发税收、出口、货币供给等都会引起IS曲线或LM曲线的平移。

税率、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投资需求利率弹性、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等都会引起IS曲线或LM曲线的转动)都会影响总需求。

5.如果政府增税,人们将减少他们的消费支出,如果政府花费了新增的税收收入,那么总需求保持不变,因此IS曲线不会移动。

李建德教授教案:宏观经济学05ADAS模型

李建德教授教案:宏观经济学05ADAS模型
一切要素市场的参数,都能够得到足够的调整; 一国的产量就能实现充分就业的产量, 或者说,在长期P对产量具有完全弹性。 或者说,在长期一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或,此时的失业量为自然失业量。 由于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
04-04-20
长期总供给曲线会向右方平行移动。
37
5.2-2 The Sho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
社会上全部个别需 求之总和。
04-04-20
P1 P2 P3 Y Y1 Y2 Y3
7
(3)The Relation Between AD and AE
总需求与总支出的关系
总需求与总支出从构成的内容上说, 是完全相同的,在四部门经济中, 都是C+I+G+(X-M) 它们却处于不同的坐标中。 AE坐落在收入—支出坐标中。 这意味着是在价格不变条件下的变量。
04-04-20 4
B、货币供给与利息
在物价水平不变时:
• 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下降,投资增加; • 货币供给减少时,利息上升,投资减少;
04-04-20
5
C、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
在货币供给不变时:
• 物价下降时,导致实际货币量上升,利息下降,
投资增加,国民收入上升;
• 物价上升时,导致实际货币量下降,利息上升,
04-04-20 23
续上页
对政府而言,政府支出增加, 是挤出效应为主还是挤进效应为主, 就看政府支出的项目。 用于竞争性投资,那以挤出效应为主; 投资于公共项目的投资,就以挤进效应为主。 近几年我国的扩大内需的 政府财政政策。
04-04-20 24
B、TX,
税收增加,使IS曲线左移,

第讲 adas模型

第讲 adas模型

必须引入总供给曲线。
背景
a. 古典与新古典学派重视总供给,认为总供给是经济的决定 性力量,认为总需求只影响价格水平。 b. 凯恩斯本人重视总需求,忽视总供给,他认为AD才是经 济的决定性力量。 c. 新凯恩斯主义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总需求分析之上,加进
了AS的分析,强调AS和AD都重要。
劳动力市场概述
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它的购买力,而不是它的票面价值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a. 物价水平上升时,如果名义货币供 给M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M/P减 少。为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均衡利 率必须上升以减少货币需求,利率 上升引起投资需求减少,均衡产出 下降。表现为LM曲线沿着IS曲线 向上移动。 b. 物价水平下降时反之 c. 因此,均衡产出水平是物价水平的 P1 减函数,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下 P0 方倾斜。这一关系类似于微观经济 P2 学中的需求曲线,因而得名。 r
升,抬高了汇率,净出口需求减少(弗莱明、芒德尔)
在上述三种效应中,消费比较稳定,净出口占总需求的比
例不大,只有投资波动幅度最大,因此利率效应最为重要
总需求曲线
AD曲线的移动——货币市场的变动
r
M减少
LM
M增加
a. 其他条件不变,物价水平变化引 起均衡产出沿着总需求曲线移动 b. 其他条件变化(如M、G、T), 将引起总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 c.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LM曲线向下移 动,导致AD曲线向右移动,在相 同物价水平下产出增加;货币供 给减少则导致AD曲线向左移动 P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其他条件不变,
在每一个物价水平上整个社会(包括家庭、企业、政 府和外国人)愿意且能够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

ADAS分析

ADAS分析
(3)实际上,A点→C点,Po→P1,y0→y2=yE “收入—支出”、“收入—价格”同时调整过程。
8
2.财政政策和短期均衡的变化
▪ 在IS-LM和AD-AS中的 讨论
▪ 商品、货币市场
结论:从AD-AS模型看:
• 均衡产量上升(比IS-LM 模型少些);
• 均衡利率上升(比IS-LM 模型高些);
• 均衡价格水平上升; • 均衡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名义供给量不变)。
P
AS
P2
P1 E1
E2 A
AD2 AD1
(a) Y1 Y2 Y3
i
i3 i2
E
LM(P2)
’2
LM(P1)
A’
i1
E’1
IS1 IS2
(b) Y1 Y2 Y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2.财政政策和短期均衡的变化
▪ 劳动力市场
• 小结:
W
1.增加△G
P AD1AD2 AD3 AB C
0 YF YL Y
4
3.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Y
W/P
(W/P)E
F(N) Y
•5个图
450
N NS P ND PE
Y AS
AD
直接决定的均衡变量 有:
NE , (W P)E , YE , PE , iE , (5个)
间接决定的变量有::
NE N i iE
YE
Y
第九讲 AD-AS分析
▪一、AD-AS模型的短期均衡 ▪二、宏观经济政策与短期均衡变动 ▪三、AD-AS模型的应用 ▪四、AD-AS模型的长期分析
1
一、AD-AS模型的短期均衡
▪1.价格水平的决定 ▪2.对宏观短期均衡的准确理解 ▪3.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A D—A S曲线答案一、判断1、国外净需求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

()F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

()T3、政府“投资”公共产品比投资竞争性领域具有更大的挤出效应。

()F4、一般而言,上升段的总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隐含着充分就业均衡,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经过该点。

()F5、凯恩斯一般强调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T6、根据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量越少,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就越大。

()F7、如果一国物价水平不变,其他国家物价水平下降,则对该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将减少()T8、物价水平上升和总财产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F9、如果宏观经济均衡处于其长期总供给曲线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T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F11、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

()F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F二、选择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 B )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2、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 A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3、价格水平上升时,会(B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4、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5、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6、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总需求曲线更加平坦。

( A )A 、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

B 、支出乘数较小。

C 、货币需求对利率比较敏感。

D 、货币供给量较大。

7、总需求曲线( D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右移;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8、用于LM IS -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C )A 、价格下降,IS 曲线右移;B 、价格下降,IS 曲线左移;C 、价格下降,LM 曲线右移;D 、价格下降,LM 曲线左移。

9、无论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 B )。

A 、总产量上升;B 、利率上升;C 、价格上升;D 、均有可能。

10、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B )A 、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B 、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C 、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D 、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11、短期劳动力供给曲线( A )。

A 、斜率为正,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B 、斜率为正,名义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C 、斜率为负,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D 、斜率为负,名义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12、长期总供给曲线是:( C )A 、向右上方倾斜;B 、向右下方倾斜;C 、一条垂直线;D 、一条水平线。

13、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下列哪一个属于短期生产函数的可变函数( D )。

A 、技术水平;B 、资本存量;C 、人口增长;D 、就业量。

14、给定劳动力边际产出函数为N 2703-,产品价格水平为1,每单位劳动成本等于3美元,则劳动力需求量为( C )。

A 、400;B 、335;C 、350;D 、375。

15、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 B )。

A 、价格水平不变,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则劳动需求量减少。

16、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B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17、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供给,将( C )A、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B、提高利率水平;C、增加名义工资10%;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18、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A )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理论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D、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

19、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是(B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均无影响。

20、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A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21、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A)A、产出和价格水平;B、均衡产出和实际工资;C、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D、以上都可能。

22、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D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23、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成本中可变成本所占份额下降时,总供给曲线向( B )。

A、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24、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A )。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25、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判断政府财政政策优劣的重要准则是:(B )A、是否盈利;B、能否诱发私人投资和消费;C、能否持续;D、解决就业。

二、分析讨论题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总需求曲线上,任一价格都对应着相应的产量?答:总需求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总需求函数同时涉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也就是说,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总需求曲线理论来源于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IS 曲线,下部为总需求曲线。

随着价格的变动,LM曲线和IS在下图中,上部分是LM曲线可以有很多交点,于是就有许多价格和国民收入(产量)的组合从而构成了图中下部分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图略)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

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说明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形成的原因。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

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

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

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力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4、影响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家庭消费需求的变化;(2)企业投资需求的变化;(3)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变化;(4)净出口的变化;(5)货币供给的变化。

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和资本;(2)技术变化;(3)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4)工资水平的变化;(5)对价格水平的预期。

5、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AD —AS 曲线)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过热和滞胀状态。

三、计算证明题:1、已知总需求曲线为:P Y d 201000-=,总供给曲线为:P Y s 20=(单位:亿元)。

(1)求供求平衡点;(2)如果总需求增加10%,求新的总需求曲线;(3)求(2)的供求平衡点;(4)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总供给下降10%,求新的总供给曲线;(5)求(4)的供求平衡点。

解:(1)由联立方程: P Y d 201000-=P Y s 20=得:P =25,Y =500(亿元)(2)新的总需求曲线为:P Y d 221100-=(3)由联立方程: P Y d 221100-=P Y s 20=得:P =26.2,Y =523.8(亿元)(4)新的总供给曲线为:P Y s 18=(5)由联立方程: P Y d 201000-=P Y s 18=得:P =26.3,Y =473.7(亿元)2、(1)名义货币供给1为150美元,价格水平为1,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r Y 42.0-时(这里r 为利率水平,Y 为实际国民收入),求解货币市场均衡的LM 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