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于连的故事
二年级语文小英雄于连

为了表彰于连,人们在 离广场不远的街口,为他塑 造了一座栩栩如生的铜像。 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看 到铜像上喷出的那股清泉飘 洒在美丽的布鲁塞尔。
美丽的布鲁塞尔市迎来 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现在你 就是这里的小导游,请你给 客人们介绍一下于连铜像的 来历,你准备怎么说?
新笔趣阁 笔趣阁
“一万年太久,分秒必争。”每一天,我们似乎都在与时间赛跑,有很多起点,但终点则是我们生命止境的那一刻。很多事情,
投机倒把只能是掩 笔趣阁 不朽凡人 我真是大明星
作为儿女,最需求感恩的是我们的父母,但常常是最容易被我们疏忽的。有几人曾说过豪言壮志和夸下海口,要如何如何孝敬
本人的父母,而到头来都成了空谈。“树欲止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明明晓得有些事要趁早,要行动,可有几人
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以致酿成一幕幕悲剧,让本人追悔莫及,虽然肝肠寸断,又能挽回什么呢?光阴不等人,伟人也说过:
打败 残暴 聚集 忽 然 导火线 欢庆 胜利 燃烧 炸药 浇灭 表彰 来不及 急中生智 栩 栩如生
说说你看到这 座铜像后的感觉。 把铜像塑造的像真 的一样,用书上的 一个词叫——?
于连是在什么 情况下发现燃烧 的导火线的?采 取什么办法解决 的问题?
他想:这一定是敌人想要炸毁这座 城市。怎么办呢?沟又窄又深,人下不 去;找根长棒,没有;找水,也没有; 喊人,显然来不及了。于连急中生智, 用自己的尿把导火线的火花浇灭了,保 住了这座城市和全城的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英雄于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英雄于连》这篇课⽂讲述的是⽐利时⼩英雄于连⽤智慧拯救城市、拯救⽼百姓的故事,赞扬了于连勇敢、机智的品质。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英雄于连》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英雄于连》原⽂ 五百多年前,布鲁塞尔市民打败了残暴的国王。
⼀天,⼈们聚集在中⼼⼴场欢庆胜利。
不到⼗岁的于连吃过晚饭,连蹦带跳地往中⼼⼴场跑去。
当他经过⼀座院⼦时,忽然闻到⼀股⽕药味,他发现院⼦⾥有⽕星在闪耀。
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条⼜长⼜粗的导⽕线,在⼲涸的深沟⾥咝咝地燃烧着。
他想:这⼀定是敌⼈想要炸毁这座城市。
怎么办?沟⼜窄⼜深,⼈下不去;找根长棒,没有;找⽔,也没有;喊⼈,显然来不及了。
于连急中⽣智,⽤⾃⼰的尿把导⽕线的⽕花浇灭了,保住了这座城市和全城的⼈。
为了表彰于连,⼈们在离⼴场不远的街⼝,为他塑造了⼀座栩栩如⽣的铜像。
直到今天,⼈们仍然可以看到铜像上喷出的那股清泉飘洒在美丽的布鲁塞尔。
【篇⼆】⼩学⼆年级语⽂《⼩英雄于连》教案 ⼀、揭题 1、如果有⼈为了⼈民利益做出了巨⼤的贡献,⼈们会敬佩他,并尊称他为——“英雄”(板:英雄)。
在众多的英雄⼈物中,还有⼀些⼩英雄(板:⼩)。
他们年龄虽⼩,但其品质和⾏为同样让⼈敬佩。
我们所熟知的有冒死把⽇本⿁⼦带到⼋路军包围圈⾥的——(王⼆⼩),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牺牲在敌⼈铡⼑之下的——刘胡兰。
2、今天,我们要认识⼀位来⾃于⽐利时的⼩英雄,他就是第20课《⼀座铜像》中的⼩主⼈公——于连。
(板:于连) ⼆、⾃学,检查 1、课前,⼤家都预习了课⽂,我请⼏位同学分读课⽂的⼏个⼩节,看是否读准字⾳,读通句⼦。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连⼗岁也不到的⼩于连到底做了什么事,能成为⼈民⼼⽬中的英雄呢?你能找出课⽂中的⼀句句⼦来概括⼀下吗? 2、点评朗读情况 3、⼩于连做了什么事,从⽽成为了英雄? 4、是啊。
⼩于连急中⽣智,(板:急中⽣智)⽤⾃⼰的⼩便浇灭了导⽕线上的⽕花,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百姓的性命。
小英雄于连

小英雄于连
某年某月,一切战争开始了。
我们打了一个胜仗。
高高兴兴,准备回政府庆祝。
正在之时,凶猛的敌人并不死心,他们偷偷地在政府大楼的地下室埋放了炸弹,只要一引爆,政府大楼就会变成一片废墟。
许许多多的人民都会倒在血泊之中。
10岁的于连到政府的院子里面玩耍,忽然,他看见墙角燃烧的导火线,他的儿心怦怦直跳,幼稚的战争使孩子懂得了一些军事场所。
于连当时慌张一阵,但他马上镇定下来。
他眨巴着乌溜溜的眼睛。
燃眉之急,他对着燃烧的导火线撒起尿来。
导火线立刻被浇灭了。
不久,闻巡的一批警察急速的赶来,他们一个个面如土色,冷汗淋淋。
当他们看到现场的情形后,才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他们兴奋地把小英雄于连抱在自己的怀抱,然后高高的举过头顶。
小英雄于连

于连是个 的孩子。 的孩子。
为了表彰于 连,人们在离广 场不远的街口, 场不远的街口, 为他塑造了一座 栩栩如生的铜像。 栩栩如生的铜像。 直到今天, 直到今天,人们 仍然可以看到铜 像上喷出的那股 清泉飘洒在美丽 的布鲁塞尔。 的布鲁塞尔。
五百年来, 五百年来,这今 凡是 天,凡是到比利时 游览的人,都 游览的人,都要去 瞻仰 瞻仰这座铜像。 瞻仰这座铜像。
看着于连的铜 像,听完于连的故 游客们会怎样? 事,游客们会怎样? 说一说, (说一说,可 通过人物的动作 动作、 通过人物的动作、 语言、神态……来 语言、神态 来 描述。) 描述。)
1、说一说:把于连的故事讲 、说一说: 给爸爸妈妈听。 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收集一些小英雄 、读一读: 的故事, 起交流。 的故事,与大家一 起交流。 3、写一写:把想对于连说的 、写一写: 话写下来吧! 话写下来吧!
于连急中生智, 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尿 把导火线的火花浇灭了, 把导火线的火花浇灭了,保住了 这座城市和全城的人。 这座城市和全城的人。
不到十岁的于连吃过晚饭, 不到十岁的于连吃过晚饭,连蹦带跳地 往中心广场跑去。当他经过一座院子时, 往中心广场跑去。当他经过一座院子时, 忽然闻到一股火药味, 忽然闻到一股火药味,他发现院子里有火 星在闪耀。于连急忙跑过去, 星在闪耀。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 长又粗的导火线, 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咝咝地 燃烧着。他想: 燃烧着。他想:这一定是敌人想要炸毁这 座城市。怎么办?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 座城市。怎么办?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 找根长棒,没有;找水 也没有;喊人 找水, 喊人, 找根长棒,没有 找水,也没有 喊人,显然 来不及了。于连急中生智, 来不及了。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尿把 导火线的火花浇灭了, 导火线的火花浇灭了,保住了这座城市和 全城的人。 全城的人。
小学语文三年级《小英雄于连》于连简介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心广场附近的“埃杜弗”街口,有一座引人注目的“撒尿小童”(Manneken Pis)铜雕像。
这个小孩蓬松的头发,翘翘的鼻子,
光着身子,笑眯眯地站在一个约2米高的大理石雕花台座上,旁若无人地在
撒尿。
他的“尿”像涓涓细流,长年不息地浇注在下面的水池里,他那天真活
泼的姿态,栩栩如生的神采,十分逼真,惹人喜爱!这就是被比利时人民称
誉为“布鲁塞尔第一市民”的小于连(Juliaant)。
据传说,14世纪时外国侵略军
准备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小于连急中生智,用一泡尿浇灭了正在燃烧的导火线,从而挽救了布鲁塞尔古城,使全城百姓幸免于难。
比利时人民将小于连引为自豪,盛赞他那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小英雄于连——精选推荐

《小英雄于连》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必积蕴着一种文化,承传着一种精神,而这种人文内涵往往源于一段故事或一个人杰。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为它涂上永恒光辉的是一个名扬四海的民族小英雄——于连。
课文叙述了五百多年前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不到十岁的小于连用尿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保住了这座城市和全城的人‛,赞扬了他机智、勇敢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的:第一自然段简要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聚集‛说明广场上人很多。
‚欢庆胜利‛既写出人们高兴的心情,又暗示出人们失去警觉,使敌人有了可乘之机,为下文做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讲于连机智救险的经过,条理清楚,扣人心弦:1、发现险情。
‚闻到‛‚发现‛‚跑过去‛,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了于连年纪虽小,却具有高度的警惕性,是个细心的孩子,这也是他救险的前提。
‚又长又粗‛可以使人想到如果爆炸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2、沉着思考。
一句‚怎么办?‛,使读者的心悬了起来。
情势危急,刻不容缓,小于连在刹那间想了四个办法:人下去、找长棒、找水、喊人,但这些办法都不符合实际情况。
这一部分运用一组排比句,句式简短、整齐,突出了当时紧急的状况和人物焦急的心理。
3、‚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用自己的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办法如此简单,却轻松地化解了城毁人亡的险情。
这一段紧扣‚急中生智‛这个中心词,先通过人物的所见、所想将‚急‛推向‚疑无路‛的故事高潮,再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人物的‚智‛,轻轻一笔重现‚柳暗花明‛。
内容详略得当,情节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为表彰于连而为他塑造铜像。
‚栩栩如生的铜像‛是一个光身小孩在毫无顾忌地撒尿,定格了于连智勇救险的英雄形象。
‚直到今天‛‚仍然‛等词语表达了人们对于连永远的怀念与崇敬。
‚英雄‛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与之相关的往往是流血甚至牺牲的代价。
小于连为了救城救民临危不乱,这正是英雄本色;而难得的是他积极动脑,办法巧妙,真可谓智勇双全;另外,他的稚气可掬、纯真活泼更让人觉得可亲、可爱。
2017冀教版小英雄于连

敌军 欢庆
晚饭 胜利
读者 沟通
机智 浇灭
智者
打造
火药
失败
一股味道 一座铜像 一根木棒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 间?什么地方?人们在 干什么?
五百多年前,布鲁塞 尔市民打败了侵略者。一 天,人们聚集在中心广场 欢庆胜利。
当他经过一座院子时, 忽然闻到一股火药味,他发 现院子里有火星在闪耀。于 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 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 深沟里咝咝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烧着。
看着于连的铜 像,你能说一说他 的来历吗?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北宋时,有一个很聪明的小孩,他就是司马光。有一天,司 马光和小朋友在玩,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爬到假山上去玩,掉进 了大水缸里。水缸里都是水,小男孩被吓到了,在水里挣扎着, 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快救救我啊……” 大家都吓得哭了起来。司马光 说:“大家不要害怕,我们赶紧想办 法,把他救上来。” 司马光努力的 思考着,“我们都比水缸矮,又不能 把他捞上来,要是能把水缸里的水倒 出来就好了。”突然他看到假山上的 石头,对大家喊道:“我有办法了。” 他举起石头朝水缸砸去,水哗哗的流 了出来,小男孩终于得救了。大家高 兴的手舞足蹈,直夸司马光聪明机智。
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找根长棒,
没有;找水,也没有;喊人,显然 来不及了。
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尿把导 火线的火花浇灭了,保住了这座 城市和全城的人。
为了表彰于 连,人们在离广 场不远的街口, 为他塑造了一座 栩栩如生的铜像。 直到今天,人们 仍然可以看到铜 像上喷出的那股 清泉飘洒在美丽 的布鲁塞尔。
1、说一说:把于连的故事讲 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搜集一些关于小 英雄的故事。
《小英雄于连》课件(2)

拓展表达
听了于连的故事,你的心情如 何?你想对这位小英雄说些什么?
小英雄于连
词语积累
打败 胜利 干涸 燃烧 残暴 塑造 炸毁 沟 聚集 闪耀 表彰 欢庆
词语解释
残暴: 残忍凶暴。 闪耀: 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光彩耀眼。 表彰: 显扬,表扬。 塑造: 本文指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 或物的形象。还有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 段描写人物形象之意。
成语学习
栩栩如生
细节分析
课文是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顺 序叙述的: 第一自然段简要交待了故事发生 的背景。 “聚集”说明广场上人很多。“ 欢庆胜利”既写出人们高兴的心情, 又暗示出人们失去警觉,使敌人有了 可乘之机,为下文做了铺垫。
品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于连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燃烧 的导火线的? 人们聚集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 的情况下发现的。
释义: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 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例句:映入眼帘的是一堵墙,墙 上画了九条栩栩如生的龙。
急中生智
释义:形容事态紧急的时候,突 然想出办法。 例句:眼看善意的谎言就要被戳 穿,她急中生智,转移了话题,总算 转危为安。
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篇课文。 2.读完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 么。 课文叙述了五百多年前在比利时首 都布鲁塞尔市,不到十岁的小于连用尿 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保住了这座城 市和全城的人”,赞扬了他机智、勇敢 的精神。
布鲁塞尔
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 位最老资格的长寿市民,被当地的市 民称为“第一市民”。小朋友们,你 们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纪?他在布鲁塞 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 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 他吗?
这是一座小男孩的铜像,有着可 爱笑容的小男孩叉腰挺肚,旁若无 人地撒尿,只不过撒出的是洁净的 自来水。为了怕这个活泼可爱的小 男孩在冬天着凉,还有世界各国致 赠的精美服装,现在都保存在当地 博物馆当中。这个孩子叫于连,是 比利时人。在比利时,人们都称他 为小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英雄于连的故事
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于连实际上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传说他是一个有产阶级的独子,在一次欢庆的人群中走失。
几天以后,当他被找到时,正在做着他每天都做的事,撒尿。
也有另一种更为人们乐于接受的说法,小于连在十五世纪外国入侵者点燃炸药引线,准备炸毁布鲁塞尔时,他在黑夜出来撒尿把导火线浇灭。
挽救了布鲁塞尔,使它免遭毁灭。
这个传说中的小英雄被后人感激、敬佩,在1619年他们铸造了一座铜像,纪念这位布鲁塞尔市人们心中的英雄。
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大广场旁,有一条古老的砖石铺路的小巷,在巷子的中间地段,有一座高约50公分的小男孩铜像,它就是小于连。
这个享有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美誉的小于连,头发卷曲蓬松,胖胖的小脸上鼻子略向上翘,嘴上挂着调皮的微笑,一丝不挂,旁若无人地站在那里撒尿。
他的脚下是当时供布鲁塞尔市民取水的泉眼。
到了布鲁塞尔的游人,除了必去看望小于连外,还一定要去参观他的服装展览馆。
从1696年荷兰总督为他制作了第一套服装开始,世界各地到此参观游览的人送给小于连的服装多的不计其数。
他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拥有服装最多、款式最全的人了。
看看
那一件件、一套套的精工细做的漂亮服装,你会赞叹不已。
精美的服装是小于连的个人财产,也是服装设计师的艺术杰作啊!
不仅如此,这个小英雄还每逢节日,便着盛装。
遇有外国国庆时,他定会穿上该国的民族服装。
在1979年布鲁塞尔建城一千周年的庆典时,北京市白介夫副市长还赠送了他一套中国的民族服装。
在漫长的岁月里,小于连的铜像曾多次被盗,但历经周折还是回到了布鲁塞尔市。
他几乎成了布鲁塞尔的象征和守护神!
王二小的故事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
来,消灭了全部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