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合集下载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一)斯金纳的动物学习实验(这个可以不做在ppt中,自己叙述哈)主要研究对象是白鼠,实验时,将白鼠引进实验箱,它在箱内到处自由爬动。

当它偶尔踏上操作杆,使用足够压力,就会有一粒小食球掉进实盘,白鼠因此获得食物。

它再次按压操作杆,就会有有第二粒小食球掉进食盘。

这样反复若干次,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映,学到按压操作杆可以获得食物的经验。

以后每当小鼠饥饿时,就按压操作杆取食。

(二)操作条件反射说的主要观点1.学习主要是操作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即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其中强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他认为所有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根据强化作用的不同,他反射分为刺激性反射和反应型反射,所以行为也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相应的学习也分为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

机体的行为大多是操作性的,人类的行为多数实质上是操作行为,所以学习主要是操作条件作用。

2. 操作条件的作用规律(1)R型作用规律:在操作活动发生作用后,随即出现强化刺激物,操作的力量就会增强。

Eg:白鼠按压操纵杆之后,一粒小食球掉进实盘,即出现一个强化刺激物,由于这一强化作用,使按压操作杆的力量增强。

(2)R型消退作用规律: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的操作活动增强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力量就会减弱。

Eg:如果白鼠的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按压操作杆的操作发生之后,没有小食球掉进实盘,由于未经强化作用,使按压操作杆的力量就会减弱。

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因而直接控制强化作用就是控制行为。

教育就是要塑造对个人和他人有利的行为。

教育的关键就是强化有利的行为。

在教学和训练中要想取得成功,重要的是要分析强化的效果,并根据这种分析来设计精密的操纵行为和学习过程的技术。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程序教学的主张。

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1)小步子原则:要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步骤,由难到易,逐步解决;(2)积极反应原则: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反应;(3)及时强化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的强化(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能力自定步调;(5)减少错误率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学生都做出正确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 “卓越科学贡献奖”,
1968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最高级别的 科学奖励。
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一枚金质奖章。
1990年8月 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心理学毕生 贡献奖”荣誉证书。
争议
天使?
斯金纳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 物。有人叫他魔鬼,也有人 认为他是神明。事实上,他 的个性非常符合一个创新科 学家的形象——勤勉认真, 注重实际,尊重事实,也有 一点小小的神经质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与强化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理论的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
由已知的刺激(S)引起反应(R) 已知刺激:食物 反应:听见音叉声流口水
操作性条件反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 鸽子,并设一杠杆或 键,箱子的构造尽可 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 动,当它压杠杆或啄 键时,就会有一团食 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 中,动物就能吃到食 物。
1936-1944年明尼苏达 州立大学副教授 1930年心理学硕士学 位,1931年博士学位
1926转入哈佛大 学心理学
1922年汉密尔顿学院
人物 生 平
1904年3月20日

平 物生
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 担任教授
1945年印第安纳大学 教授、系主任
1990年8月18日逝世 19ຫໍສະໝຸດ 4年退休1904年3月20日
少年时期理想志向
1926年为止汉密尔顿学院学艺术和语言学。想成 为作家。
拜读了伊万·巴甫洛夫和约翰·华生的著作,开始对 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
在1926年收到文学学士学位后,进入了哈佛大学 学习心理学。
成长道路
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

S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

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实验1: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实验比“给狗狗摇铃喂食”的巴普洛夫实验更进了一步,建立行为。

何为学习?就是指将行为与操作者的需求建立相倚性联系。

换句话说,使行为者感觉到“行为”与“奖励”是有联系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 斯金纳(1904-1990)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 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 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 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 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 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 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 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 萨斯奎汉纳镇上。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 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 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 打算成为一名作家。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 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 攻读生物学。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 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 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操作性条件反射 林甸县职教中心 欧贵林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 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 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改 进了桑代克的迷箱,设计了“斯 金纳迷箱”。箱内有一个杠杆, 下面有一个食物盘,只要箱内的 动物按压杠杆,就会有一粒食物 丸滚到食物盘内,动物即可得到 食物。
• (3)消退
• 如果以机体作出以前被强化过的行为反应之 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这一反应在今 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称为消退。因此,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它与正强化和负 强化不同,它不是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概率, 消退的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 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 它是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不良习惯的有效 方法。
•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 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 刺激或不愉快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 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 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是 负强化的一种类型,它揭示了有机体 是如何摆脱痛苦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 反应:压杆 刺激:食物 先有反应(R)后有刺激(S)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刺激型条件反射 起反应
应答型行为:由已知刺激引
反射
反应型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反应不是由已 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好像是自发的反应
“我们安排好一种被称为强化的、特殊形式的后果, 我们的技术就会就会容许我们就随意地去塑造一个 有机体的行为” ——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 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 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 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与强化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理论的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
由已知的刺激(S)引起反应(R) 已知刺激:食物 反应:听见音叉声流口水
操作性条件反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 鸽子,并设一杠杆或 键,箱子的构造尽可 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 动,当它压杠杆或啄 键时,就会有一团食 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 中,动物就能吃到食 物。
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概率的刺激, 均可称为强化物
诸如:食物、赞许、承认、注意、金钱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正强化物: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 应
诸如:水、食物、奖赏 正强化: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负强化物: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环境中被 排除时能增强该反应
诸如:强光、噪音、批评 负强化: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 为发生的频率提高。区别于惩罚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学中 的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用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个经典的方法: 代币法,行为契约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代币法: 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 行为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 行为塑造中效果显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实施结果
强调的重点在 于加强良好 行为
主要用于不良行为 的控制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强化程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固定时距强化 变化时距强化 固定比率强化 变化比率强化
四、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是指运用操作性条件作 用原理来改变人的行为。 1、线索和提示 2、塑造 3、消退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强化原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重要内容。行
为变化是由强化导致的,要控制行为就 要对强化进行控制。强化是否成功,与 强化物与强化方式分不开。
一、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环境中呈现因其满意结果的刺激, 使得行为平率增加。
负强化: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 平率增加。
代币法的优点:
• 学生需要保持正确行为的持续,获得代币
的积累,并最终获得真正奖励,这能够有 效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代币法的完善:
• 在制定过程中,与学生一起细化目标行为
,商量代币系统,确定交换规则。
• 要保证日常监督,同时要阶段性的调整代
币系统。
• 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外部动机逐渐转化为
目标行为的基线。(起点行为) •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强

操作性条件反射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
11
.
12
.
9
3、特点: 1) 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 是许都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 以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 要方便学生顺利的学习。 2) 积极反应: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做 出积极反应。 3)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给 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
.
10
4) 自定步调: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 确定学习的进度,不必同时、同步学 习同一知识项目。 5) 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 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 反应。
.
4
二.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课堂中的应用广
泛,有两个经典的方法:
.
5
✓1.代币法: ✓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行为
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行为塑造 中效果显著。
✓注:实施时要减少干扰性的盲目奖励, 保证日常监督,阶段性的调整代币系统
.
6
2.行为契约法 是由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约定,
内容包括学生应该做到哪些具体行为以 及做到之后学生可以获得的奖励。
.
7
(二)程序教学 1、原理 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 式, 该行为一时作不出来,可以采用连续接 近法,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形成最 终行为目标。教育的行为就是设计好教 育特定步骤的强化,形成教育者所期望 的行为模式。
.
8
2、基本做法: 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 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 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 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 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 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 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反射
刺激型条件反射 应答型行为:由已知刺激引 起反应
反应型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反应不是由已 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好像是自发的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我们安排好一种被称为强化的、特殊形式的后果, 我们的技术就会就会容许我们就随意地去塑造一个 有机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为”
——斯金纳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成长道路
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 发明“教学机器”并设计 了“程序教学”方案, 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 “卓越科学贡献奖”, 1968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最高级别的 科学奖励。 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一枚金质奖章。 1990年8月 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心理学毕生 贡献奖”荣誉证书。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936-1944年明尼苏达 州立大学副教授
1930年心理学硕士学 位,1931年博士学位
1926转入哈佛大 学心理学
1922年汉密尔顿学院
人物 生 平
1904年3月20日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平 物生
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 担任教授
1945年印第安纳大学 教授、系主任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强化:是斯金纳从巴普洛夫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但是内涵
发生了改变: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 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即应答型反应;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 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即操作 性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990年8月18日逝世 1974年退休
1904年3月2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反应行为和操作行为。

反应行为是指某种特定的刺激(s)所引起的行为(R)~比如美食当前你会禁不住流口水~看到只蟑螂你会失声尖叫。

前面我们提到的巴甫洛夫~他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称之为反应性条件反射)就是研究反应行为的。

如前所述~经典条件反射就是建立新的S-R联结的过程。

操作行为是指个体作用于外部环境以产生某种结果的行为~它是个体自发的行为~不是外在刺激引发出来的~如读书、写字、演奏乐器、用筷子吃饭和开车等。

反应行为受到先行刺激的控制~而操作行为受到的是行为结果的控制。

斯金纳用白鼠和鸽子作为对象~对操作行为进行了研究~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斯金纳箱方法。

斯金纳箱内有一个可以压动的杠杆或可以啄动的按钮~还有一个盘子~可以接住自动传送的食物。

这个装置可以自动记录压杆或啄动按钮的间隔时间。

当—只白鼠第一次被放进箱里~只要它四处活动就奖给它食物,此后~只有它接近杠杆时才会获得奖励,接下来~只有接触杠杆才奖给它食物,最后~它只有压动杠杆才能吃到食物。

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强化。

有些行为的后果可以增加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比如白鼠压杠杆后得到了食物~这让它尝到了甜头~就会更加频繁地去压杠杆~这
1
种过程就是强化~而食物就是强化物。

强化有正负两种:正强化是在行为之后给予奖励~目的是增加行为~比如小宝宝咿呀学语。

得到了妈妈的亲吻和赞扬~他就会更加起劲地学说话,负强化也是为了增加行为~所不同的是在行为之后撤消某种厌恶刺激~比如老鼠可以在迅速拉动绳子时避免电击的折磨~他很快就会学会拉
绳子。

另外~如果有些后果会使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减少~这些后果叫惩罚。

有些地方给孩子断奶时在妈妈的乳头上涂辣椒粉~就是这个道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一些“迷信行为”。

有些地区的人在干旱的季节举行某种仪式拜神求雨~是因为过去有那么一次偶然的拜神仪式之后碰巧下了场大雨~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求神的结果~于是这场大雨作为一种偶然的强化物使旱季求神拜雨的活动成了一种习俗。

有些运动员也常常表现出这种迷信行为~比如有的足球运动员射点球时可能先要进行一番例行公式~系系鞋带、亲吻足球、闭眼念念有词等~那是因为他在以前的某次点球大战时偶然作出这些行为~结果球进了~所以这套行为就成了他每次射点球时的必行仪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男子每天下班到家时妻子都会拥抱他一下~他都习以为常了~但突然有一天妻子不这么做了。

这位男子肯定会感到奇怪:“你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不舒服吗?”又如:初出茅庐的作家投稿多次才被采用—篇~
2
但他们仍坚持不懈地写作,想当厨师的学徒~多次下厨操练时成败参半~但仍乐此不疲。

斯金纳认为~神经症、精神病、强迫症等行为问题都能在环境中找到病因~比如不适当的负强化和粗暴的处罚等。

不适当的负强化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老师常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问题儿童K”~当K表现较好时老师就会停止批评。

老师的本意是希望K“学好”~但K却对老师的这种做法很不满~认为老师不尊重他~有了“破罐破摔”的想法~导致最后逃学出走。

粗暴的处罚比如幽闭恐惧症~这是一种习得的反应~很可能是患者曾经在幽闭的环境中受到严厉惩罚的结果。

当时的情景让患者产生了极端的恐惧情绪。

出现
了心跳急速、出汗、肌肉紧张等行为上的剧烈变化。

以后每当他遭遇到类似的幽闭情景时~就会激起同样的恐惧体验。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