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材料体系及结构选择分析

合集下载

动力电池生产中的材料选择与优化策略

动力电池生产中的材料选择与优化策略

动力电池生产中的材料选择与优化策略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关键组件之一,对于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能力影响重大。

在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材料选择和优化策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的角度出发,探讨动力电池生产中的材料选择与优化策略。

1. 正极材料的选择与优化策略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常见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磷酸铁锂和锰酸锂等。

在材料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容量、循环寿命、成本以及可持续性等因素,并进行材料合成和结构设计的优化以提高电池性能和稳定性。

2. 负极材料的选择与优化策略负极材料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充放电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常用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和硅基材料。

石墨具有稳定性好、价格低等优点,但其容量较低;而硅基材料具有高容量特性,但存在体积膨胀和容量衰减等问题。

在材料选择方面,需要根据电池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综合考虑这两种材料,并通过导电剂改性和纳米结构设计等优化策略来提高电池性能。

3. 电解液与隔膜的选择与优化策略电解液和隔膜作为动力电池中的功能性材料,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电解液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其导电性、化学稳定性和温度特性等因素,并采用合适的添加剂来增加电池的循环寿命和热稳定性。

隔膜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孔隙率、电导率和机械强度,并通过优化隔膜结构和添加剂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4. 电池包装材料的选择与优化策略电池包装材料对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电池包装材料有金属铝、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

在材料选择时,需要考虑其抗氧化性、绝缘性和机械强度等因素,并通过优化包装结构和添加阻燃剂等策略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5. 材料回收与再利用策略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需要进行合理的回收和再利用。

通过采用环境友好的回收工艺和适当的材料再生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提高动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动力电池的材料与性能研究

动力电池的材料与性能研究

动力电池的材料与性能研究在当今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相关设备的使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而动力电池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

因此,深入研究动力电池的材料与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动力电池的常见材料1、正极材料钴酸锂(LiCoO₂):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但钴资源稀缺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磷酸铁锂(LiFePO₄):成本较低、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三元材料(如 NCM、NCA):综合性能较好,能量密度较高,但热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负极材料石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但理论比容量相对较低。

硅基材料:比容量高,但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较大,影响循环寿命。

3、电解质液态电解质:成本较低,但存在安全性隐患,如泄漏、燃烧等。

固态电解质:安全性高,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但离子电导率有待提高,制备工艺复杂。

4、隔膜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隔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但热稳定性较差。

新型复合隔膜:通过在传统隔膜上涂覆陶瓷等材料,提高了隔膜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材料对动力电池性能的影响1、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工作电压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三元材料由于其较高的比容量和工作电压,能提供较高的能量密度。

负极材料的比容量也对能量密度有重要影响。

硅基材料的高比容量有望大幅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2、循环寿命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是影响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

磷酸铁锂的结构稳定,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因此循环寿命长。

电解质的稳定性和隔膜的抗穿刺能力也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3、安全性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分解温度对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磷酸铁锂的热稳定性优于三元材料。

固态电解质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液态电解质的泄漏和燃烧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汽车动力电池组成

汽车动力电池组成

汽车动力电池组成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动力电池成为了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

动力电池组成了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因此其性能和稳定性对于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采用锂离子化合物,如锂铁磷酸锰(LiFePO4)、锂镍锰钴酸(Li(NiMnCo)O2)等。

正极材料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同时也影响着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二、负极材料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通常采用石墨材料,也有一些电池采用硅材料。

负极材料的选择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三、电解液动力电池的电解液一般使用有机溶液,其中包含了锂盐和有机溶剂。

电解液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导电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电解液的研发和优化也是动力电池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隔膜动力电池的隔膜主要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防止短路。

隔膜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五、电池包装材料动力电池的包装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壳体、隔热材料和密封材料。

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安全性和散热性能。

六、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的监测、控制和保护等功能。

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保证电池的安全运行和延长电池的寿命。

汽车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和稳定性对于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个组成部分的优化和创新将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性能水平,加快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未来动力电池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选择。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案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案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案动力电池系统的结构一般包括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BMS)三个部分。

电池单体是最小的功能单元,由多个电池单元组成,电池单元是电池的基本单元,一般为锂离子电池。

电池模组将多个电池单体进行集成,形成相对较大的能量储存单元。

电池管理系统是对电池模组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系统,包括电池状态估计和监控、温度管理、充放电控制等功能。

在分析动力电池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优化设计方案:1.电池单体优化:选择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电池单体,提高电池系统的整体性能。

同时,通过优化电池单体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单体的寿命和稳定性。

2.电池模组优化:将电池单体按一定电连接方式组装成电池模组,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电压和容量,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同时,合理设计电池模组的结构和散热系统,提高其散热性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3.BMS优化:BMS是电池系统的核心,包括电池状态估计和监控、温度管理、充放电控制等功能。

通过采用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技术,提高BMS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实现对电池系统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4.充电系统优化:优化电池充电系统,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同时,考虑充电设备的安全性和便携性,提高充电设备的使用便利性。

5.整车系统优化:将动力电池系统与整车系统进行协同优化设计,实现电池系统与电动汽车的高效配合。

通过合理设计电池系统和整车系统的匹配关系,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和能源利用率。

通过以上优化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成本和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和设计。

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体系

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体系

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体系1.引言1.1 概述概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装置,其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等方面。

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则主要由其材料体系决定。

本文将着重介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材料体系,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材料等方面。

这些材料在电池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表现。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用于储存和释放锂离子。

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有锂钴酸锂、锂铁磷酸锂和锂镍酸锂等。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可以根据电池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主要用于储存和释放锂离子,其也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常用的负极材料有石墨和金属锂等。

石墨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导电性能,而金属锂则具有高比容量和高放电平台电位。

根据电池的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负极材料。

电解质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负责离子的传输,同时要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常用的电解质有有机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

有机电解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和良好的界面稳定性,而固态电解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和较低的耗电情况。

隔膜材料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中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防止短路和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发生。

隔膜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性和机械强度,同时要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隔膜材料有聚丙烯膜和陶瓷隔膜等。

总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材料体系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材料,可以实现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能。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更加高性能和安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保要求。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体系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成结构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成结构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品质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

动力电池的结构是多层次、复杂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组成结构进行介绍。

1. 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其主要材料是氧化物类、磷酸盐类、硫化物类以及硒化物类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氧化物类材料,如锰酸锂、钴酸锂和镍酸锂。

这些正极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成本。

2. 负极材料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采用石墨或者硅材料。

石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负极材料,但是硅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因此正在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负极材料的选择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电解质电解质是动力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负极之间形成离子传输的通道。

常用的电解质有固态电解质和液态电解质两种。

液态电解质的传导性好,但是易燃易爆,而固态电解质有着更好的安全性能,但传导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4. 隔膜隔膜是用来隔离正负极的,防止短路和电解液溢出。

传统隔膜采用的是聚烯烃材料,而新型隔膜则采用了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隔离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5. 外壳动力电池的外壳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或钛合金,以保护电池内部结构,同时具有导热和散热的作用。

外壳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对电池的安全性能和散热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就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组成结构介绍,每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材料和设计要求,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这些材料,才能制造出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动力电池。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动力电池的组成结构,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选购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车辆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还对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继上文介绍了动力电池的组成结构后,我们将从材料选择、工艺技术、安全性能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材料选择是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案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案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案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由电池模块、电池管理系统(BMS)、冷却系统和电池包组成。

电池模块是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单体的集合体,它们通过连接片连接在一起,并串联或并联构成电池组。

电池管理系统(BMS)负责电池组的管理和保护,包括电池监测、均衡、温度控制等功能。

冷却系统用于控制电池组的温度,以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电池包则是将电池组安装在车辆上,并提供电源接口和连接线路。

首先,在电池模块方面,可以采用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电池材料,如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周期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点,适合用于动力电池系统。

此外,采用高性能的电池材料,如钛酸锂、磷酸铁锂等,也可以提高电池组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次,在电池管理系统(BMS)方面,可以优化BMS的算法和控制策略,以提高电池组的性能和保护电池群。

例如,采用先进的电池监测算法,可实时监测电池模块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根据实时数据对电池组进行均衡控制。

同时,可以设计一个智能的温度控制系统,根据电池组的温度情况,控制冷却系统的运行,确保电池组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再次,在冷却系统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冷却技术,如液冷技术和散热片技术,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效果。

液冷技术可以通过将冷却剂流经电池模块,快速降低电池的温度,提高冷却效果。

散热片技术可以增大电池组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气流控制系统,通过调节气流的流量和方向,提高电池组的冷却效果。

最后,在电池包方面,可以优化电池包的结构设计,降低电池组的重量和体积。

例如,采用轻量化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等,可以减少电池包的重量。

同时,可以优化电池组的布局,减小电池组的体积,提高电池组的紧凑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动力电池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

通过采用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电池材料、优化BMS的算法和控制策略、采用先进的冷却技术,以及优化电池包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电池组的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

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分析

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分析

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分析动力电池是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续航能力和性能表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和各个部件的作用。

一、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1. 正负极材料正负极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正极通常使用钴酸锂、锰酸锂等材料,负极则使用石墨等碳基材料。

正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结合,形成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2. 电解液电解液是一种可导电的介质,通常由有机溶剂和盐类组成。

它通过正负极之间的离子传输,维持电池的正常工作。

同时,电解液还能散热,保持电池的温度稳定。

3. 隔膜材料隔膜材料位于正负极之间,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防止短路。

隔膜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离子传导性能和机械强度,同时要防止电解液渗漏。

4. 外壳和密封件外壳和密封件是为了保护电池内部组件,防止电解液泄露和机械损坏。

通常采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隔离性和机械强度。

5. PCB电路板PCB电路板负责电池的管理和保护功能,包括对电流、电压和温度进行监控和管理。

它还可以实现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和数据记录。

二、动力电池的作用分析1. 提供动力动力电池通过正负极间的电化学反应,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电动车提供动力。

电池的能量密度决定了车辆的续航能力,而功率密度则决定了车辆的加速性能。

2. 储能动力电池可以充电储存电能,实现车辆的能量回收。

在制动或减速过程中,电池将电能转化储存起来,待需要时释放。

这种能量回收方式的使用,可以提高电动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控制与管理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能监控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确保电池工作在稳定和安全的范围内。

管理系统还负责对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进行控制,延长电池的寿命。

4. 轻量化设计动力电池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以根据车辆的需求进行灵活的配置和组合。

通过优化材料和结构,可以实现电池组件的轻量化设计,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和续航能力。

5.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相对于传统内燃机驱动的车辆,动力电池驱动的车辆具有零排放和低噪音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电池材料体系及结构选择分析
材料体系选择分析
1、下表是理论上可以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的正负及材料体系
正极材料(阳灿/^)
200 400 600 800 1000
负极材料比(阳八卜/妒
综合考虑材料体系的安全、成本、能量密度、电性能、原材料的自然界资源储量等条件,目前具备产业化条件,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代车载动力电池的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体系,1、
2、0^111204/01^11116
3、
4、
5、1^1^11204/1-14115012
几种常用的正极材料的特性以及优缺点分析
700:^3;^1:十2;胞:44;
7^1是材料容量的主要来源,^2^-14;
705在高电位时才能发生反应,^3^44,起到稳定晶体结构的作用;
7―保持44价不变,在―含量偏高时易出现价态变小的趋势,出现十3的\111;
^^的容量要高于尺0从,是目前容量最高的正极材料,其安全性能差是突出的问题;解决层状晶体材料安全性能差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表面涂层,减少反应活性区域的直接接触(八1203、
^陶瓷隔膜技术;
^活性低的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
2、1^1^10204
^成本低,储量丰富;
7能量密度偏低’高温性能差是其主要缺点;
改善高温循环的方法
^元素掺杂,掺入低价态元素提高锰价态(灰1、^);
^表面修饰,包覆氧化物,减少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
^采用新型电解质盐,0608;
^活性低的负极材料
3、01^?04
7成本低、储量丰富;
7循环性能优良、安全性能优良;
7材料稳定性差、合成过程质量控制困难;
^加工性能差工艺要求高;
7材料电子导电性差、低温性能差、能&密度偏低;
改善电子传导性差的手段
^元素掺杂与表面包覆扣材料
^纳米级导电材料、高效分散技术;
^箔材预处理技术;
几种常见的外部包装结构及分析
目前,在传统锂离子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呈现出结构多样化,缺乏统一 的标准,而外部的结构对工艺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主流电池在外部封装结构上主 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圆柱型电池
2、方型硬壳电池
3、方型软包装电池
几种不同类型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1、圆柱型电池代表厂家(江森自控、八123、531^0、300)0
7工艺成熟度高、生产效率高、过程控制严格,成品率及产品一致性都较其他结构电池 高;
7壳体结构成熟,成本低;
7极片过长,卷绕方向上集流体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内部各部分反应程度不一致;^直径过大,电芯内部产生的热量很难得到快速释放,内部的热量累积,给电池的安全
~材料体系:见:撕石墨、无定形碳 1^1112047石墨、无定形碳 结构:方形软包装叠片结构
单体容量:40^11 卖点:功率密度高适合 工艺:电池容量偏低,尺寸较小,生产设备可以兼顾手机
以及移动电子设备电池的生产;
-材料体系:01^?047石墨 风:从/石墨
结构:方形铝壳叠片结构单体容量:20-60^11卖点:能量密度适合?册乂、砂、储能 工艺:电池容量适中,成组方便,可以建立一条高标准的
~
自动化组装线,适合做高端车辆企业的配套;
^ 材料体系:1^1^?047石墨
结构:方形硬壳叠片结构
V
容量型爿单体容量100~200乂!卖点:单体容量高适合大型V 和储能
工艺:半自动组装线,设备投入低,加强控制,提高成品率,降
^
低成本,产品小批量出货;
性能和循环性能带来不良影响;2、方型硬壳电池代表厂家(^^匕03、力神、八 11、111130111、^20
^目前壳体的材质可分为塑料、不锈钢材质、铝金属材质等,内部电芯的结构可分为卷 绕式和叠片式结构;
^壳体对电芯的保护作用要高于铝塑复合膜材质,可以通过减少单体电池的厚度保证内 部热量的快速传导,电芯的安全性能较圆柱型电池有较大的改善;^电芯成组简单,连接简单可靠;
^
壳体在电芯总重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导致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内部结构复杂, 自动化工艺成熟度低,结构和工艺水平对电芯的性能影响较大,电芯的成品率以及一
致性较低,生产效率低,电芯尺寸没有统一标准;
3、方型软壳电池代表厂家(&^108、1^00、10130111^八123、万向、中信国安)
^外部结构对电芯的影响小,电芯性能优良;7封装材质质量小,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大容量电池密封工艺难度增加、可靠性差;^工艺成熟度高’适合自动化大批量生产;
^铝塑复合封装膜机械强度低’电池内部产气造成电池鼓胀’性能严重恶化;^
铝塑复合膜的寿命制约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通过比较各种不同材料体系和结构的优缺点和适应特性,我建议产品的方向如下:
产品系列
制造商材料体系外观及结构电二品规雪量电芯尺寸应用领域
美国系列
八123系统丨.。

(八1233 吁咖1118〉

3.2、
4.4八110113画
3.2、20灿
江森自控肌;八
5 八11034111111*175111111
3~6\^33 灿054111111*195111111
40灿0541001*222111111
1.1^111204/01102
滅61匕-办
832別16六115.801111*183111111*253111111
X I V7 灿5.801111*11101111*200111111
3仰20灿5.801111*192111111*248111111 8081011-?。

抑10^111204
3.7^
4.4灿18.51001*37.1111111*64.8111111
制造商材料体系外观及结构应用领域
电压容量
力神
^1?6?043麻
32\
6.5灿
15灿
28.5111111*70111111*11201111
28.510111*7010111*120111111
00(1&
中比克32\2.2灿
3灿
^2601111*65111111
国系列
万向0^?04
0 3.2^15八117^510111^ 1361001*229111111
比亚迪0?6?04
9 3.2^100灿
八几0?6?04 3.2^
20灿
50灿
25.5111111*11010111*12110111
255111111^ 11010111*271111111
北汽屮信国安01411201^53.7、100灿221010*255111111*320111111
制造商材料体系外观及结构
电压容量
电芯尺寸应用领域708)111)30^11120^^4*1^5012麵24乂4.2灿130101*6201111#951111!1
1'&118800101^01*13仰 2.2灿0 18111111*65111111丰田曰8—0^01*13抑2.2灿3灿026111111*65111111

罕1^0〜0*13仰4.3灿
5.2灿
82脈 X1500)01 X 5^ 6腿
82咖 X1500)111 X 6^ 501111曰产
列111(301111^01*13柳4.8^1118111111*90111111*120111111
081^01*13仰50灿113.501111X43.8111111X 171111111三菱
如町舉I丨“崎1.1八110180101*65111111
0260101*6511101
表4韩国主流电池丨'商产品情况
材料体系外观及结构
产品规格
应用领域电压容量
韩国1,00 3.1^ 4.2灿130101*62111111*9501111通用801 3.6^2.2灿018111111*65111111

列胤01^11201 3.1^5八11
20灿
40灿
60灿
120111111X 12111)11X 80|11|11
130111111X 23.50101 X 10001111
173111111X 32111111X 125111111
1730101 X 45111111X 125(11111
宝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