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1]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2)简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合一”思想的成因。
(3分)(3)总结秦汉统治者对儒、道、法的实践成果。
(3分)(4)宋代人与自然的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它现在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3分)28.(15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种思潮相互诘问、相互反驳,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
道教构成了XXXX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已经成为进步思想家和政治家进行改革和治理的理论武器。
他们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未来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在梁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他的《养贤者之策》中提出:“六艺皆不在此。
孔子的艺术是独一无二的。
不要进步。
“??儒家思想独树一帜后,官员主要来自儒家学者。
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并成为统治人民2000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简伯赞的《中国历史大纲》(上)材料三理学,又叫理学,又叫“道学”或“宋学”。
宋代哲学家创立的思想体系把“理”作为宇宙的最高本体,“理”作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因此称之为理学。
因此,它被称为新儒学,因为尽管新儒学以儒家的礼仪和伦理为核心,但它所宣扬的孔孟传统已经通过融合佛教和道教的精髓而转变为一种全新的面貌。
——冯天瑜在等待“中国文化史”材料4:明清??面对理学的衰落,一些士大夫开始寻求新的思想和理论,挑战程、朱理学。
许多进步思想家相继出现,成为反新儒学的先驱。
??他们提倡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爱,对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进行猛烈抨击,提出了一系列带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卷(1)根据材料一,总结“百家争鸣”出现的意义。
(4分)(2)材料2中的核心命题对西汉统治的意义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3的分析,什么是“新儒学”是新儒学的主要原因。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卷1 岳麓版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卷1 岳麓版第 I 卷(满分7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2.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使它们号令诸侯名正言顺D.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3.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4.强调舍生取义,先义后利的思想家是A. 孟子B.荀子C.韩非子 D庄子5.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A.重民思想B.民贵君轻C.天命是人们意志的表现D.君民平等6.关于墨子的思想,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7.“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8.对韩非子思想的介绍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战国末期,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B.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与其思想是不一致的C.其思想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D.其思想是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9.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 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B. 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 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 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10.下列对于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无为而无不为”B.“积极有为”C.毫无作为D.“待时而动”1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1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3.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确的是A.仍占绝对统治地位B.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者并立地位C.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D.完全丧失了在儒家思想的本色14.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 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压制其他思想发民展15.理学思想的核心是A.“理”或“天理” B.“仁” C.三教合一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B.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 D.强调三纲五常1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8.明代万历年间反对封建思想的著名思想家是A.李贽 B.唐甄 C.陆九渊 D.顾炎武19.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20.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C.批判君主专制D.批判农工商皆本2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1-3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一~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1.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
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
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
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三皇五帝”为“上上圣人”,反对儒家的秦始皇“中下”以及“仁”等可知C项正确。
2.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答案】 D【解析】“隐士派”指道家,“专制君主”指法家,“劳苦大众”指墨家,“文化人的学派”指儒家。
3.(2011·辽宁铁岭联考)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 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在战国时期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是孟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4.(2011·厦门质检)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
这种现象发始于()A.秦朝B.汉代C.宋代D.清朝【答案】 B【解析】“奉天承运”、“替天行道”体现了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最新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卷(一)

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卷(一)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3.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
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5.“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6.《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
这一思想应为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2019-2020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单元检测试卷(一)

单元检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所创的原始儒学,礼乐占主要部分”。
战国时代,“用另一种观点即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学派”。
该反对学派指的是()A.法家B.道家C.墨家D.阴阳家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中“用另一种观点即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学派”结合所学可知其代表的是下层民众,反对儒家的仁义说法,可以推断为墨家,主张兼爱的思想,故C项正确。
2.(2018·佛山一中高二期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有”“无”“难”“易”“善”“不善”“美”“恶”等都有辩证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的思想,本题选A项。
B项强调仁义;C项主张兼爱非攻;D项主张法治。
3.(2018·赣州四校协作体期中联考)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答案 D解析由材料“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可知,材料反映了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要求根据现实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这属于法家的思想,故选D项。
A、B两项分别反映了墨家的“尚贤”和“兼爱”主张,故排除;C项反映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故排除。
4.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属于老子的观点,C属于儒学的主要核心思想,即以“仁”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一)一、选择题1.济宁是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乡,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直到今天还对世界产生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到曲阜参观,并欣然题词“温故创新”。
下面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A.孔子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C.孔子思想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孔子思想在战国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2.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赵国的诗歌()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达 B.赵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两个国家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无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3.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是()A.民本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4.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5.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 C.韩非 D.老子6.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C.思想文化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7.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①社会正处于巨变时期②各国竞争与政治变革的需要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④儒家思想尚未取得正统地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1.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2.老子和孔子思想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主张体谅百姓 B.主张恢复周礼 C.否认”天命论” D.强调贵贱有”序”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B.社会长期动荡不安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4.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5.《唐律疏议》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7.西汉初年,大臣陆贾评论秦的统治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
”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 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8.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障思想上的统一 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0.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岳麓版

2017年11月14日历史1的高中历史组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1.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
”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C.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2.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
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3.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
据此,三者都主张()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C.“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D.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4.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5.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
理学的“反动”指()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6.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针对朱熹等人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思想,提出了“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
这反映出()A.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B.叶适否定了“道义”之学C.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D.理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现实7.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一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7分)1.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
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
”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古代历史建筑见证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
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有关的是A.登封少林寺 B.曲阜杏坛C.洛阳白马寺D.成都武侯祠3.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4.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5.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以法为教,今必胜昔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仁者爱人,民贵君轻6.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质,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格物致知9.下列名句或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③“致良知”④“经世致用”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10.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的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1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盲”。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1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 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13.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
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14.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15.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A. 道家学派B. 法家学派C. 儒家学派D. 墨家学派16、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17.某君画的《孔子编书图》错误百出,其中明显的历史知识错误是①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③孔子把纸铺在桌上④用楷书书写:仁者,爱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8.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到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9.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心即礼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思想家是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 王阳明21.某中学高中历史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2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23.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由此,他比喻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24.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25.新儒学体系的“新”,指的是旧儒学吸收融合了诸子百家的一些思想,它包括A.道家、法家、墨家 B.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C.墨家、法家、阴阳五行家D.墨家、道家、阴阳五行家2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2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28.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29.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3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31.(2008上海历史,B组11)“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32.(08海南历史,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33.(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4)(1分)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4.(08上海历史,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35.(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54)(2分)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①楚失华夏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④长夜难明赤县天⑤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36.(2008宁夏,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37. (08年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38.(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2)(1分)《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
”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①墨子②荀子③老子④苏格拉底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②④第二卷(共43分)二、非选择题:39.(2008上海历史,A组1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8分)(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40、(16分)2008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9周年,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已经提前做好全球华人联合祭孔的准备工作。
届时曲阜“三孔”又将成为全球华人瞩目的焦点,这些都说明儒家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内容。
(12分)(2)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