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研究现状与进展

合集下载

2024年中兽药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中兽药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中兽药市场前景分析概述中兽药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中草药和中药制剂。

随着人们对动物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兽药市场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中兽药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根据行业研究数据显示,中兽药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预计未来几年,中兽药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动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动物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增加,养殖业飞速发展。

中兽药作为保障动物健康的重要手段,将继续受到广大养殖业者的需求。

2.预防兽医药品市场的增长:预防为主的中兽药产品对动物健康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未来随着对动物福利和健康要求的提高,预防兽医药品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3.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天然健康产品的偏好,中兽药作为一种天然的健康保护产品,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发展机遇中兽药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广阔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动物健康的关注程度的提高,中兽药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中兽药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

2.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对兽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中兽药市场的发展。

中兽药企业可以利用政策的支持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科技创新驱动: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兽药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制造技术来提高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科技创新将有效地推动中兽药市场的发展。

发展挑战中兽药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中兽药企业积极应对:1.法规的不完善:兽药行业的法规体系相对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规范标准。

中兽药企业需要加大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参与法规制定,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

2.品质和安全问题:中兽药市场存在着品质和安全问题。

中兽药企业应该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的可信度和竞争力。

我国中兽药产业现状及创新体系研究分析

我国中兽药产业现状及创新体系研究分析

是我 国兽 医药 学 的宝 贵遗产 ,长期 以 进 、改造 与传播 中兽 药研究与 开发的 整 体 运 行 效 率 。 来 对畜禽 的繁殖和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 新技 术 、 知 识 。 新
灭 的 贡 献 。 它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仅 在 中 国 得 到 了 继 承 和 发 展 ,而 且在 国际 上 也 产 生 了 巨大 二 、 国 中 兽 药产 业存 在 的 问题 我
动 物 生 长 的物 质 。 由于 它 不 会产 生 危 据 该 产 业 的发 展状 况 而 具 有 其 独 特 体不 明确 ,虽然近年来 政府对 中兽药
害 人体健康 的药 物残留 ,所 以受 到 了 性 。国家创新体 系是指一 个 国家 内各 创新 的重视程 度 已经逐 渐提高 ,在 中 广 大消费者和畜 禽养 殖者 的欢 迎。有 有关 部门和机构 间相互作 用而形成 的 兽 药知识产权 、中兽药 资源 等方面加 关专家认 为 ,中兽药 由于不 会对食 品 推 动 创 新 的网 络 。 安全构 成威胁 ,将在很 大程度上 逐步 强了保护 ,但 是我 国在 中兽 药创新 的 借鉴 国家创新体 系 , 可以把政府 、 资金投 入 、 人力资源 、 信息资 源等管理



不完善 , 创新 环节 比较弱 , 是一 个关 及成果转化 的 中介机构 呈蓬勃发展 的 担 能 力 的问 题 。我 国 中兽药 制 药 企 业 ,
制 剂 技 术 水 平 较 低 ; 中 兽 药 研 究 开 发 增加 ; 四 , 第 高等农业 院校兽药专业 及 药研究 所和高等院 校为主体 的 ,企业 技 术 平 台不 完善 , 新 能 力 较 弱 ; 兽 相关专业 的建设成绩显 著 ,培养层 次 的 力 量 发挥 的 很 小 ,主 要 是 研 究 机 构 创 中

中兽医药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兽医药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兽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历经数千年同家畜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验证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兽医学科。

不仅为保障中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且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并在上个世纪传播到欧美国家。

为世界兽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世界各国研究应用中兽医学术的范围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美国等国家执业兽医继续教育的内容,甚至走进了兽医本科教育的课堂。

其势不可小视。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发源地的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办?本文提供一些国内外中兽医现状的相关资料,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和看法,供同道参考。

1.悠久的历史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资料显示,距今1万多年以前的广西桂林甑皮岩出土了古代家猪的骨骼化石。

比较保守的说法是甲古文中有了畜病的文字记载。

1904年保定北洋马医学堂的建立,标志着西兽医系统传入中国,才有了中、西兽医之分。

随之畜牧学也逐渐分离为单独的学科。

此前,中国的畜牧兽医都属于中兽医的范畴。

中兽医学很早就传播到国外。

隋唐时期,中兽医学发展的早期便已经向东方的邻国传播,尤其朝鲜半岛(韩国、朝鲜)、日本等的兽医学在古代受中国的影响很大。

早在公元482~507年之间,日本天皇曾派人到中国学习兽医。

公元702年(日大宝二年),日本大宝律令中已有烙马臀部、烧烙蹄底的记载。

公元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人平仲国曾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兽医。

他回国后培养一大批弟子,分布于日本各地,并形成了称为仲国流的兽医学派。

公元1551年,出版兽医著作《马医醍醐》12册,其中载有平仲国与其子安国等人讨论病例的内容,题为《仲国百问答》,其主要内容来源于唐代李石的《司牧安骥集》。

中兽医传入朝鲜比传入日本更早。

白井恒三郎氏《日本兽医学史》记载:韩国(韩鲜)医术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医术则间接受到中国的教化,兽医也是遵循此轨(《日本兽医学史》第8~11页)。

中兽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兽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兽药的研发难点
• 1.标准的制定较难 • 2.动物病理模型的建设困难 • 3.剂型单一,应用不方便 • 4.中兽药产品利润较低
中兽药可治“超级细菌”?
近日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 超级细菌NDM-1在英美印度日本等国家小 规模爆发,随着多种对各类抗生素有广泛抵 抗力的“超级细菌”不断扩散,美国政府开始考 虑,今后将禁止养猪场利用抗生素来“促进生 猪上膘”的做法。面对“超级细菌”的威胁,中 国的养殖业该如何应对?找什么来替代已广 泛应用的抗生素呢?
目前需求
一、 抗菌作用的中药:黄芩、黄连、黄柏 、栀子、连翘、蒲公英、地丁、野菊花、 山豆根、夏枯草、龙胆草、白头翁、苦参 、大黄、金银花、鱼腥草、穿心莲等; 二、促进动物生长的中药:主要为消食健脾 类,如山楂、麦芽、陈皮等,以及与之配 方的补中益气类,如黄芪、山药、白术、 甘草、黄精等; 三、驱虫作用的中药,如使君子、贯众,槟 榔等
影响 ⑶ 对绦虫、蛲虫、蠕虫、
蛔虫的作用
⒉对胆碱受体的作用: 槟榔碱具
有兴奋M胆碱受体的作用,嚼食槟
榔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增加
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

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皮肤真
菌、抗流感病毒
⒋抗高血压作用
⒌抗癌作用:从槟榔所得的聚酚化
合物对艾氏腹水癌有显著的抑制作
双黄连
金银花 黄芩 连翘
中兽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前言
中兽药,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简单说 ,就是将中医药理论应用于动物身上。兽 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有关专家认为,中兽药由于不会对食品 安全构成威胁,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 化学药品。
发展现状
由于中药既可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动 物生长,又不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药物 残留,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已逐步受到广 大兽药生产企业和畜禽养殖者的重视,中 兽药的生产和使用比例逐年扩大。目前, 许多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已将中兽药作为预 防、治疗疾病及促进动物生长的重点使用 对象,中小型养殖场(户)的中兽药使用也日 益广泛,中兽药更是成为兽药生产企业研 制和开发的首选项目。

浅谈中兽药发展现状与创新发展

浅谈中兽药发展现状与创新发展

浅谈中兽药发展现状与创新发展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兽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中兽药是一种用于畜禽养殖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疾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中兽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中兽药的发展现状和创新发展方面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兽药的发展现状。

随着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中兽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传统的中兽药产品主要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具有天然、温和、无副作用等特点,因此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中兽药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包括注射液、颗粒剂、片剂等,为养殖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目前中兽药市场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兽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许多中兽药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生产,缺乏对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中兽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用劣质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中兽药行业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不法企业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养殖业带来安全隐患。

面对上述问题,中兽药行业需要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

中兽药企业需要加强研发,推出更加安全、高效的产品。

通过对中草药成分的深入研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更符合养殖需求的中兽药产品。

中兽药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中兽药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兽医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临床试验,验证中兽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中兽药行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与畜牧养殖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中兽药产品。

中兽药行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面临种种挑战的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兽药企业需要在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中兽药行业朝着健康、安全、创新的方向发展。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河北省中兽药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河北省中兽药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河北省中兽药产业发展现状调研袁立新1,王晓芳1,符乐1,高庆羽2,孙凤莉1,刘嫣然1,张华莹1,李杰峰11.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 056009摘要为积极贯彻落实《开展农业农村大调研工作方案》(冀农字〔2023〕25号)要求,本课题组在2023年5月15日至8月1日期间,通过就“中兽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开展调研,内容包括中兽药企业生产现状和中兽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实地考察调研了河北省13个市辖区、22个重点养殖大县的3家代表性兽药生产企业、48个畜禽养殖场,覆盖生猪、奶牛、肉鸡、蛋鸡、羊5个主要畜禽品种,采用调研表形式,收集问卷116份。

汇总了河北省中兽药产业发展现状:中兽药发展态势良好,但行业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两极分化问题突出;中兽药产品在养殖场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中兽药在药源和制剂中存在人畜争“药”、农药残留与超标污染、质量参差不齐,质量不稳定、剂型单一、效果不理想、人才缺乏等问题。

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规范中药材基地管理,做好产品质量把控,加强中兽医、中兽药基础理论、工艺研究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中兽药辨证施治。

关键词中兽药;畜牧业;产业发展;问题;对策;河北省中兽药属于中国传统兽医学的一大分支,在畜禽疾病防治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1]。

2020年农业农村部出台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的政策和相关法规,中兽药成了应用比较普遍的替代抗生素的药品。

中兽药具有低毒、低残留、低耐药性等特点,在对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抗应激和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很多兽药企业看好中兽药的发展前景[2]。

已有许多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将中兽药作为预防、治疗疾病及促进动物生长的重点使用对象。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河北省中兽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2023年5月15日至2023年8月1日期间,笔者采用调研表的形式,对河北省13个市辖区、22个重点养殖大县的代表性奶牛场、蛋鸡场、肉鸡养殖集团、肉羊场和猪场进行了走访调研,收集问卷116份。

中兽药原料药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兽药原料药研究现状与展望
涉 及到单体的提取 、加 工 .药 .
代 动 力 学 和 药 效 学 等研 究 方 面 。
NN q eog g, 总 1 期 。 I : ou_ sI 第 3 : t  ̄l gu . ] 口
维普资讯
’ , 皿

是 中药 提取 后制 备而 成 ,多为 提取 物
全成分 。
3 药 物 成 分 不 明确 ,相 关 产 品 属 . 三类药。
15 9 7年 后 开 始 中 药 材 的 人 工 种 ( ) 饲 养试验 。 全国有 中药材生 产基地 60多个 , 0 中药 材 种 植 面 积达 l0 80万 ~ 2 0 0 0万
成 分 、 多 靶 点 、 多 途 径 的 特 点 ,又 能
二 、中兽 药原料 药 分类
( )原 产 物 一
使 药 物 有 效 成 分 更 加 富 集 ,药 理 作 用 和临床疗效更加 明显。
1 .中兽药多属天然产物可以直接
入药。
3 充分 体现 中兽 医理论 “ . 整体 观 念 ”和 “ 证 施治 ”原 则 ,其产 品 属 辨
提高药效和疗效。 2 包括复 方、单 味 中药 ,均含 有 . 全部 中药 材有效成分 ,如柴胡 注射液 、
如 双 黄 连 I服 液 、杨 树 花 I服 液 等 均 : 1 : 1
5 取 得 中药 材 G . AP认 证 的 企 业
约4 0多家 。
三 、 中药 材 资源
( 一)中药 材资源现状

3 农药化肥残 留量超标 、重金属 .
等技术用于 中药 的质量鉴定方面。 4 聚类 分析 、模式 识 别、人 工神 .
4 微 波提 取 技 术 .
维普资讯
王 【 兽 药 原 料 药 研 究 t 与 展 l 】 ll l t i

我国兽药行业现状探究及未来之路

我国兽药行业现状探究及未来之路

我国兽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次讲课主要有兽药生产、研发、经营和使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五个个方面。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兽药行业无论从产品规格、生产规模、还是市场营销,一直到研发与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及资本运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产品的不规范运作及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等问题。

兽药产业具有双重特性,一面作为畜牧行业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兽药产业自然隶属并服务于养殖行业,兽药产业的运变规律、发展前景自然而然地随着养殖业态的变化而变化,养殖行业红火,兽药行业自然红火;养殖行业不好,市场就低迷,兽药行业的产值则萎缩,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日子自然不好过。

兽药产业的另一面是特殊商品属性,要遵循市场规律,这就要求流通到市场上的兽药必须有质量保证,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生产、经营一些假药、劣药,损害养殖户的利益。

从长远来看,兽药产业必然也必须有一个理性的回归,这种回归的必然结果就是真正让有资质和能力的人去管理、生产、经营、使用、研究兽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009 年的兽药行业,既无2004 年新《兽药管理条例》出台以前的“乱世出英雄”的混乱,无2005年新《兽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实施中感觉“狼来了”的惊恐与担忧,也无2005 年GMP 大限来临前的慌不择路和恶意抛售,无2006 年苏丹红、瘦肉精引发的行业地震,无2007 年史无前例的大发“高热财”的透支责任与良心换来的“舒心侠义”,更无2008 年“三聚氰胺”引爆的投入品制造者的“食品安全”神经绷紧。

可以感受到的是,国内外兽药企业面临行业市场的种种变化与压力,都显得沉稳冷静、镇定自若、各自理性应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兽药行业历经20 年的发展与变革,该来的都来了,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需要总结的正在总结,应该面对的也在面对,我们整个行业从业者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理性和成熟应对一切。

一兽药生产现状及趋势1.1兽药企业概况(1)数量和规模2005年GMP认证期限到期之前,我国有2800多家兽药企业,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兽药生产企业1884家,均通过了兽药GMP认证,产品涉及29个剂型,近2000个品种,从业人员约12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兽药研究现状与进展宁康健(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受化药的毒副作用及药物残留的影响及入世后对仿制新药的限制,中药成为创新药物的新亮点备受青眯。

我国是一个中药材资源大国,具有11 000多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常用药物在1000种以上,已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上每年中药的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但我国仅占市场份额的4%,而日本、韩国分别占到60%和20%,这与我国的中药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日本国内流通的生药共有390种,其中植物来源的有361种,占92.6%。

日本自己栽培的生药有70种,其余大部分靠进口(约占75%)。

日本用我国的“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几乎与我国中成药总出口创汇额相当。

为什么人家这么少的资源可创造那么大的效益?我们的问题在那里?现就中兽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技术现代化、质量标化、管理规范化等提出拙见,意在抛砖引玉。

1中兽药研究现状1.l 兽药典与中兽药企业1.1.1 药典2000年版《中国兽药典》共收载有183个中药成方制剂,其中散剂、配剂、浸膏、流浸膏剂、片剂等10个剂型占总数的94%,全部药典共收录剂型11个,以散剂为主(占80.3%)。

而人药有43个剂型,5000余个品种。

《日本药局方》已收录生药179种,汉方药方剂469个,剂型共27个。

由此可见,中兽药与人用中药、与日本的药局方差距甚大。

1.1.2 中兽药企业我国约有3000家兽药企业,90%以上属中小型,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O多家,大部分企业缺乏与国外企业的竞争力。

2001年人用中药工业企业共有1100多家,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余种,品种8000余个。

日本95年在册的汉方药生产及销售厂家共82家,制剂生产厂家42家。

其中以律村、钟纺药品、大杉制药、帝国汉方、本草等 10家生产厂为主,其销售额占日本全部汉方制剂的97.8%。

中兽药生产企业与人用药、日本相比,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缺乏竞争力。

1.2 中药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中药不但含有蛋白质、矿物元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使其具有营养性,而且含有生物碱、多糖、甙类、挥发油、鞣质、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具有药性,其防治动物疾病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2.1 直接抑制体内外病原体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均能直接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病毒的复制.如金银花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黄柏对细菌的RNA合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黄连能抑制细菌的呼吸和核酸合成,甘草能阻止细菌DNA代谢。

中药苍术、黄连和黄芩、大黄素、大蒜素具有消除耐药R质粒作用,阻断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和产生。

1.2.2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中草药能提高动物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如荼碱、川穹嗪等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抑制细胞内环腺苷的水解;蒲公英、黄芪多糖等、大蒜素提高血液中α-奈酚醋酸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的数量和转化率;淫羊藿、青蒿、人参皂甙等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甘草酸、黄连、野菊花、当归散等加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力。

1.2.3 中草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中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调节阴阳平衡,而这种调节作用是双向的趋于正常作用。

如党参、黄芪、人参、金银花、蒲公英等在机体“实证”阶段,有免疫促进作用,而在“虚证”阶段,却有免疫抑制作用。

桂枝汤对发热者有退热作用,对低温虚寒者有温经作用;通乳中草药大剂量抑制,小剂量促进泌乳。

1.2.4 改善微循环与调节内分泌微循环是保证组织细胞结构和执行正常功能的重要做器官,中草药及其组方通过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增殖、调节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调节细胞微环境的激素水平等途径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化学、物理、生物、免疫环境),使病变组织同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3剂型研究中兽药的传统剂型如溶液剂、散剂、汤剂、丸剂、膏剂、酊剂、片剂等沿用至今,其中汤剂、饮水剂以及粗加工过筛后分装的散剂等在兽医药中应用广泛。

中兽药新剂型的研发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批新制剂和新剂型如针剂、颗粒剂、透皮剂、控释剂、微囊制剂、超微粉一纳米制剂等研究方兴未艾,剂型的品种逐渐增加,治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1.4 有效部分与有效成分的研究目前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已有了较大的进步,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正在应用于中药的研究。

如微波萃取技术、冷冻浓缩分离技术、大孔树脂、半仿生法、超临界萃取等方法和技术已用于中草药及复方的提取;超滤法、分子蒸馏法(MD)、大孔树脂等方法已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除了常用的光谱和色谱外,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离技术、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现代电化学分析法、化学模式识别法、RAPD技术等技术和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中药成分的鉴定和识别。

1.5中西药结合中西药合理组方具有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范围、标本兼治、减少药量、缩短疗程的作用。

如治痢宝散(片)、薄流膏、强力生、柴胡氨基比林注射液等。

2 存在的问题2.1 理论创新及普及不够长久以来,中兽药的使用是在中兽医(如证候、药性、组方)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中兽药创新,中兽医理论也要先行。

中兽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平衡”、“辨证论治”是它的精髓与核心,但宣传普及不够,使人觉得高深莫测,难以理解和认可;中兽医学的诊断技术是以“四诊”为基础的个体化诊断体系,至今仍停留在依靠感官采集信息的水平,只能做出定性判断,缺乏定量的指标,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着不足,这种主要依靠经验积累形成的诊断系统对学习、传扬和继承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临床评价标准不规范,也给中兽药的临床药效学研究带来许多困惑。

2.2 中药质量与疗效不保2.2.1药源与质量缺乏保障随着中药热潮的兴起,一些贵重药材面临资源匾乏,优质中药药源品种退化,野生中药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中药市场混乱,劣质中药时有暴光;不同地区不同产地同种药物化学成8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引起不同批次的中药制剂疗效差异性显著;个别中草药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中药制剂本身没有规范的质量标准,如日本产的中药注射剂澄清透明,而我国的丹参注射液却因为颗粒太大易堵塞毛细血管,使实验鼠出现呼吸急促而死亡。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成药的形象和生存发展,不利于中兽药占据国内外市场。

2.2.2 中药疗效与不良反应由于中兽药剂型以口服居多,药效相对较慢,故用于慢性疾病\疑难杂症治疗为主,对急性病症不如西药来得快,有些中药疗效不确切,缺乏理论依据、客观标准、没有说服力。

由于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误区和一些企业广告的推波助澜,中药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而出了问题后又不问青红皂白大力封杀,如龙胆泻肝丸所致的关木通事件。

2.2.3有效成分与有效部分研究不到位由于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明确,每味中药成分都很复杂,单方及复方作用机制难以用现代生物医学理论解释,因而限制了中药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2.3 投入不足影响“三化”进程2.3.1 科技投入不足,现代化受阻受人力、财力、物力所限,中兽药无论与西兽药或人药相比,科技投入明显不足,科研立项很难,高水平项目、科技创新、应用现代化技术少。

2.3.2 财力、时间投入不足国外研制一个新药要投入4~5亿的美金,大约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而国内无论政府或企业都没有这样大手笔的投入,反而急功近利,浅尝即止,低水平重复,小市场恶性循环,这与国外企业的高投入、高水平、高质量、大市场的良性循环大相径庭。

其结果产品科技含量低,国内外都缺乏竞争力。

2.3.3 管理投入不足,产业化步履艰难管理上不规范,注重新药申报、审批环节,对产前基地建设、中药材质量、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产后质量追踪调查、市场扶持、业务指导、产业兼并重组等管理不到位,致使中兽药市场混乱、产品良莠不齐、恶性竞争,产业化尚有待时日。

2.3.4 人员投入不足,缺乏联合攻关中西药研究人员各自都觉得自己的最重要。

而从事中兽药研发的部分人员并未受到系统的西药学教育,较保守,不愿意接受西药的理念,怕“接轨”后被改造而丢了特色;搞西药的人则认为中医理论深不可测,疗效慢,缺乏定量意识,质疑可信度;也有人想做,但不知从何下手。

可见中西药相互学习、沟通、融合不够。

而国外传统药物的研究则是搞化学的、化药的、药理的、毒理的、制剂的、质量标准的、仪器分析等人员联合攻关,学科互补的优势突出。

3 “三化”发展大趋势3.1 从中草药研究趋势看中兽药技术现代化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医药条例》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推进中药现代化,而新技术的应用是取得快速进展和突破性成果的重要手段。

在保持中兽药民族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开拓国际视野,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一切科技进步成果,为我所用,为古老的中医药注入新的活力。

3.1.1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将极大促进新药发现过程分析药物发现的历史可知,药物发现有两种主要的基本形式:一是随机发现药物,二是走向筛选药物。

以随机筛选为特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主要依靠含有大量化合物的样品库、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操作系统、微量灵敏的生物反应以及检测系统,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评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此技术可以提供全新的筛选手段和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天然药物筛选的速度和效率。

而基因芯片作为高通量筛选技术,则有可能将中药和基因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基因水平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定向筛选中组合化学技术的应用使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改造产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在已知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的基础上,参考药物作用靶点的结构特点,改造、设计新的化合物,可开发更纯的“人工中药”。

3.1.2 细胞破壁技术将为散剂生产带来新的革命超微粉化技术、纳米中药等通过特殊的机械设备产生的高强度剪切力,将原生药粉碎至250-300目,中心粒径只有5~10um,在该条件下,一般药材细胞的碰壁率≥95%该技术不仅提高了中草药粉碎度,而且提高了中药的利用率、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丰富中药剂型、降低用药剂量(节省药材达30%~70%)。

3.1.3 血清药理学引进动力学研究内容血清药理学研究中药的切入点是血清,其研究路线为:吸收入血成分-吸收入血成分生物活性 - 有效成分化学结构 - 有效成分组成中药复方制剂 - 验证 - 中兽药复方制剂 - 质量标准。

它能通过有效成分在血中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及药效的相互关系,更好的反应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和药物的量效关系。

借助同位素示踪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手段对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血药浓度变化、代谢途径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3.1.4 利用指纹图谱监控中药质量中药指纹图谱是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综合性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

它将在中药基地建设、中药生产工艺改进和规范、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