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我看》
《我看》课件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

第二节: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吸入”是关键词。应该 是被吸进去。平展翅翼的 静鸟好像与天空融为一体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晚霞沉 醉了大地,不说 “染红了 ”,而说“沉醉
了”大地。真是高明的表
达。
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 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 大地。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 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 流。这里让我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夫”。
第五节: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 ,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要飞奔吧, 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 得自由自在。
第三节: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回首往事。
第四节:怀古舒今,表达对生命、自然的热爱。
第五节:诗人以含蓄、稳健的笔致烘托了安稳的气氛,表达 了对和谐和自然生命的渴望。
从诗人所表达的内容上看,前两节与后三节主 要写了什么?
题目为“我看”。春天的傍晚,在瑰丽大自然面前。 诗人激情澎 湃。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 “我所思”。 (2)看什么?思什么? 看什么?----大自然的美。 思什么?----人生的意义。
走近作者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 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是一位思想艺术 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中国现代诗人。他一生坎坷,但是诗是他 人生的火炬。 《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 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20岁,是人生的春天。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5课《我看》教案

今天在教授《我看》这一课时,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将观察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不够准确,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种写作手法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习题等环节,提升捕捉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借鉴课文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培养清晰、有逻辑的表达能力。
6.激发学生探究精神,鼓励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看》的主题思想,认识作者的观点态度,领悟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8.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我看》一文,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成语、俗语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文章主题、背景的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文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看》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文章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这种写作手法是……(详细解释概念)。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从观察自然景观中提炼出人生哲理,以及这种写作方法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4.文章分析:探讨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观点态度,以及文章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课件(共20张PPT)最新课件PPT

你那“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素质是家教的问题,和未成年没关系。总会有人是第一,那为什么不能是我?你可以没钱没
颜,但你不可以不努力。如果今天我取得了成功,一定是昨天我拼上了全部努力。阳光里做个孩子风雨里做个大人。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世界那么大
,我要赚钱带父母去看看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能丢。所有的人都在努力,不是只有你受尽委屈爱情可以没有物质,但生活不行你才二十岁,你可以成为任
。
B
从《我看》这首诗,我看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初读感受
从《我看》这首诗,我读出了
,
A 感受到了
。
B
从《我看》一诗中,“春风、青草”这些意象读出生命
的新生,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精讲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拟人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拟人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5 我看
学习目标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
真谛。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名片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翻译家, 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他的诗作具有深厚 凝重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新诗的表现范 围,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度,开创了中 国现代诗歌的新局面。代表诗作有《赞 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燃起花朵”比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精品课件

草地比作“绿潮”,写出绿草像“潮水”一样
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向晚
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
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
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写作特色
1.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 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 情兼备,形理兼备。如: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 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睛空等。
2.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
第二节押i韵;
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交流点拨: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细读感悟
再读课文,欣赏诗意。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大自然的勃 勃生机和美 丽生动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划出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 它们的表达效果。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
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
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
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和大自然融为一
体,自由自在、
飞奔”“坦荡地漫游”
“歌唱”“流盼”“摇曳”
愉快地生活。
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 “忧戚”和“哀愁”呢?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 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诗人心中 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精美课件

二、新课讲解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诗歌前两节句式有什么特点?
连续四个“我看”,引出描绘的
景物,可诵读性强,音乐性强,不断 重复,具有一种旋律的美感。
《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
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等。
二、新课讲解
读准字音
丰润(rùn) 翅翼(yì)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wǎng)然
摇曳(yè)
谐奏(zòu) 飘逸(yì)
吹熄(xī)
流盼(pàn)
二、新课讲解
解释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 枉然:白白地。
飘逸:飘浮,飘散。
通过与“春”相关的生
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 反抗、紧闭/赤裸、土地/花
朵、泥土/歌、卷曲/伸入,
诗人的情绪也在变化着,从 暖风吹来的烦恼和欢乐,到 紧张的痛苦:如窗和眼,他 沉醉和观看着;如鸟,他歌 唱和期待着。这是对生命中 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与 等待。
五、布置作业
读一读穆 旦的 《 诗 八 首 》, 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
病突发去世。
相关介绍
九叶诗派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
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刊物有《诗创
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
(杭约赫)、辛笛(王馨 迪)、陈敬容、郑敏、唐祈、 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 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 《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 叶诗人。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
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课件出示】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教师语言: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第5课《我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5课《我看》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本课内容包括:课文《我看》的阅读与赏析,重点词汇、句式的学习,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解读。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阅读课文《我看》,理解并掌握生词、短语、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式时仍然显得有些拘谨,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会偏离主题,讨论一些与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强的问题。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对于难点部分,如意象的理解,我会通过对比、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观察自然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4.增强思维品质:通过诗歌解析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5.塑造良好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看》这首诗歌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热爱和赞美之情的现代诗。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递出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我看那云,那自由的云”这句话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观察云彩,感受到自由的美好。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1.诗歌欣赏:通过阅读和解析艾青的诗歌《我看》,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2.词语解析:学习本课生词、短语,如“苍翠”、“翱翔”等,并了解其用法和拓展词汇。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分析《我看》这首诗歌,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词语解析、修辞手法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和修辞技巧,增强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意境的体会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你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你看》。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背景资料
《我看》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 ǎ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ǎn)摇曳.(yè)
(2)词语释义
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
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
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3)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答案示例:《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河流!”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不谋而合。
2.主题理解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示例: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3.写法探究
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1)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
让生命与自然融合。
(2)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到的。
“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