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我看(穆旦).
第5课 《我看》九年级上册语文资料汇编(教案+同步练习)部编版

5 我看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
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
诗人、翻译家。
(2)背景链接从1937年10月,穆旦开始听燕卜荪的《当代英诗》课,对叶芝、艾略特和奥登为代表的英国现代诗,有了精确的了解。
1938年6月创作了《我看》。
《我看》借鉴的是英国现代诗的“玄学思辨”,即一种思辨想象力。
是一种对自然意象和意境的感悟,对社会现代生活的思辨。
但这种思辨,又不同于纯理性的思辨,而是充满着肉体感觉和情感。
即所谓的“思想知觉化”。
二.生难字词(1)字音丰润. (rùn) 沉醉.. (chén zuì) 凝.望 (níng) 忧戚. (qī)枉.然 (wǎng) 飘逸..(piāo yì) 勃.发(bó) 摇曳. (yè)(2)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精读课文(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春风吹拂,春草荡漾,仿佛春潮涌动,描绘出一幅绿油油的晚春图。
(2).为什么说青草是丰润的?因为草长得茂盛。
(3).“悄悄揉过”说明什么?说明风的轻柔。
(4).第三节里的“你”指什么?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说明了什么?说明季节的更替,时间流逝得快。
(6).抽生读诗,理解其中的意思。
(7).男女生分读。
(8).全班齐读,读出氛围,读出感情。
四.深层探究(1).“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作用:使句子更有张力,显得生动、形象。
(2).诗人把“生命的飞奔”比喻成什么?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3).诗人在诗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发出怎样的愿望?诗人写这首诗时是抗战的第二年,他愿中国大地只有鸟语花香,生机勃发,远离战争。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汇总要知识点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汇总要知识点讲解一、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二、相关资料“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三、理解词义1.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2. 枉然:白白地。
3. 飘逸:漂浮,飘散。
4.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5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四、问题解疑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
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4.这里的“你”指谁?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7.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PPT精品课件

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的心胸里描画” 表现出来。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 《我看 》 课件 (18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 《我看 》 课件 (18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 《我看 》 课件 (18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 《我看 》 课件 (18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 《我看 》 课件 (18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研读课文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运用反复、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祈使句 突出强调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时的兴奋和惊喜之情, 急切地表达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 《我看 》 课件 (18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 《我看 》 课件 (18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 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 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 《我看 》 课件 (18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主旨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知识点一、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二、相关资料“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三、理解词义1.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2. 枉然:白白地。
3. 飘逸:漂浮,飘散。
4.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5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四、问题解疑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
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1•舌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4.这里的“你”指谁?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7.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知识点 练习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知识点+练习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二、相关资料“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三、理解词义1.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2. 枉然:白白地。
3. 飘逸:漂浮,飘散。
4.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5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四、问题解疑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
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1•舌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 “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4.这里的“你”指谁?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7.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看》课文同步讲解素材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专题
《我看》赏析
《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
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
20岁,是人生的春天。
第一节写风,傍晚的春风,揉过丰润的草地,“揉”用的妙。
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
青草低首又低首,这是春风与青草的互动。
诗人把常见的风景写得十分生动,饱含情感。
最后一句写了从面前的起伏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的大地。
第二节是写天空,晚霞与鸟的呼应。
“吸入”是关键词。
应该是被吸进去。
平展翅翼的静鸟好像与天空融为一体。
晚霞沉醉了大地,不说“染红了”,而说“沉醉了”大地。
真是高明的表达。
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
这里让我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最后一节。
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
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唐玲。
人教版语文九上(2018部编版)第5课《我看》课件(共30张PPT)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 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
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
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
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
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
诗人写这首诗时是抗战的第二年(1938年),日 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诗 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他愿中国大地只有 鸟语花香,生机勃发,远离战争。
除了“看到”,诗人又有哪些联想?
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 “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 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 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 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 长河里飘逸。 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 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 让“我”的爱回归大自然 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 人生之爱的归宿。
诗歌题目为“我看”,诗人看到了什么? 诗人看到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除了“看到”,诗人又有哪些联想?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衬托出大自然的博大,充满
生机和活力与万物的丰润。
大自然
充满生机的万物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在诗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远都是“丰润” 的。即使你如今正遭受苦难,也在这春天般优美的 环境中蓬勃生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穆旦《我看》ppt课件(27页)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 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 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 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 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 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1938年6月
整体感知
1.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示例: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 图景。 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 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 活的追求。
6.在第三、四、五节,这里的“你” 指谁? 【示例】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 满生机的万物。
7.读第三节,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 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 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 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 表现出来。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 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 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 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 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 “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 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 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曳( yè )
二
写一写字形
níng( 凝 )望
yǒng( 咏 )赞
流pàn( 盼 )
màn( 漫 )游
三
记一记词义
1. 忧戚: 忧伤烦恼。戚,悲伤。 2. 枉然: 白白地。 3. 飘逸: 漂浮,飘散。 4. 流盼: 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6. 坦荡: 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诗歌想象
5
我
看
诗 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诗人穆旦的一首
诗——《我看》。
1.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 (难点) 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 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 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 品有《赞美》《诗八首》。
我 看
课后习题
1.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练习。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冀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 无意沉醉了疑望它的大地。 •(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rù n( )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1)给选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红晕( yùn) 忧戚( qī ) 丰rùn( 润 ) • •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 冀 改为______ 翼 ______ 疑 改为______ 凝
导思2:诗歌主要借助于
内容概况
导思1.题目为《我
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 关键词 热爱自然 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看》,那诗人“看”
到了什么?
写作手法
导思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
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请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下。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A.沉醉
C.奋斗
奋斗
描画
描画
沉醉
B.奋斗
D.沉醉
沉醉
描画
描画
奋斗
点拨 由“为之牺牲”可推测第一空应填“奋斗”,由
“为之歌咏”可推测第二空应填“描画”;由“为
之感动”可推测第三空应填“沉醉”。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B.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C.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D.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 悠远而深邃的意境艺术。 穆旦的诗可谓有 意境(“有境界”),不仅形象生动地描写 了景物, 而且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如前人对 维诗歌的评价“诗中有画”,有着令人叫绝的诗情画意。 大致说来,这首诗歌的意境追求精确性, 生动、逼真,意
境宏大、悠远、寥廓,颇似有着 浓浓诗情的油画。
2.层层递进,感情流露自然真切。 诗人先是 选取了“春风” “青草绿潮”、平展翅翼的“飞 鸟”“流云红晕”“大地”等这些较大气的意象, 抒发对大 自然的由衷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又 描写“我”的渺小,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接下来又写远古哲人虽逝去, 但他们对自然的赞 美在亘古大地“飘逸”,最后水到渠成地
抒发出 自己希望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愿望。整首诗歌充满了浪
漫主义色彩。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以达到烘托情感的作用。
①冰或雪。以冰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雪指代高洁的心性,古 人用冰雪聪明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比如“应念岭海经年,孤 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
5.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 的起伏而飘逸”这 句话怎么理解? 【答案】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 下的 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 河里飘逸。
6. 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 的愿望?
【答案】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 花朵又把它 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 同乐的愿望。
【难点探究】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 不同? 【答案】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 “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 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 但他们留下的对大
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 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
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 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让“我”的爱
③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
④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比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⑤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芳草比喻人的离恨之情。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2. 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 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 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 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 看 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 看到 “流云” “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 它的大地”, 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 之情,情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是( C )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 命 运 , 为 之 ________ 为 之 牺 牲 ; 赞 美 祖 国 的 山 河 , 为 之 ________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 ________为之感动„„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 “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 么样的图画?
【答案】 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描绘了向晚的 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 柔美*1•舌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
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
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
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
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一
读一读字音
忧戚( qī )
枉然( wǎng)
飘逸( yì )
丰润( rùn )
回归大自然 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 的
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所看 我 看
所思
春风春草 飞鸟流云 生命的勃发 静流的飘逸 生命的飞奔 与自然合流 合而为一 热爱自然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 春草、飞鸟、流云 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 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 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我看》一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作者是著名诗人穆旦。 B.诗中作者将春风、青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连缀在一起, 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而又辽阔的画面。 C.“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诗句中的“你”指的是大 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D.诗歌的最后一节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