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
1.用 分类 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 2.根据 茎的特点 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桃树樟树)和草 本植物(狗尾草、水稻) ;根据 生活环境 将植物分为水生植 物(浮萍)和陆生植物(雪松) ;根据是否落叶将植物分为
落叶植物 (梧桐 )和常绿植物 (万年青 )。
3.科学家主要是根据 植物的特征 对植物进行分类。根据植 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8、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四、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 中有 脊柱 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 脊柱 的动物叫无脊椎动 物。
2.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 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 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 用乳汁喂养小动物是哺乳动物。
3.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 ①猫的脚有肉垫, 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 不易被捕食 对象发现;
②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 于捕捉小动物; ③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 ④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 ⑤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 ⑥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飘移。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 1.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百 山祖冷杉。 2.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 洲象、金丝猴等。 3、珙桐: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人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湖北 金花茶:广西 银杏:山东、江苏 4、熊猫:四川、陕西、甘肃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 扬子鳄:安徽、江西、江苏、浙江 藏羚羊:青海、新疆、西藏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必备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必备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14 风能和水能必备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中《风能和水能》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风能与水能的定义1. 风能: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地球表面受热不均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产生风。

风中所含有的能量即为风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2. 水能:水能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

人类利用水能的历史悠久,如古代的水车就是利用水能进行灌溉和磨面的工具。

二、风能和水能的利用方式1. 风能的利用方式:风力发电: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风能提水:利用风力驱动风车或风泵,将低处的水提到高处,用于灌溉或供水。

风力制热和制冷:利用风能驱动热泵系统,实现制热和制冷的功能,这种利用方式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2. 水能的利用方式:水力发电:利用水流的动力推动涡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水力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利用水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效率高等优点。

水力灌溉:利用水流或水位差,通过水渠、管道等设施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进行灌溉。

水力运输:利用水流的力量推动船只或浮体进行运输,这种方式在古代和某些特殊地区仍然有广泛的应用。

三、风能和水能的优势与劣势1. 风能的优势:清洁无污染:风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其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可再生性强: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只要地球存在大气层,风能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分布广泛:风能资源遍布全球各地,不受地域限制。

2. 风能的劣势:不稳定性:风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难以保证连续稳定的供电。

地域依赖性:风能资源的分布受地域和气候的影响较大,某些地区可能风能资源较为匮乏。

建设成本高:风力发电设备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1.能量的形式之一是电能,它可以通过电路传递和转换。

2.电路中的电流可以产生磁场,而磁场也可以通过导体产生电流。

3.电和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电磁现象,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4.电磁现象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电磁波通信等。

5.电和磁的单位分别是XXX和特斯拉,它们的符号分别是A和T。

6.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磁场的方向是从南极指向北极。

7.电路中的电阻会使电流减小,电容会使电流变化缓慢,电感会使电流产生变化。

8.电路中的电源可以提供电能,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

9.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满足欧姆定律,即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10.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就是电磁现象的一种表现,它是由电流产生的磁场引起的。

11.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2.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

13.使用手机和电脑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减少对身体的辐射危害。

In 1820.XXX.XXX that an electric current can produce ism (electricity XXX ism)。

XXX:1.Assemble a circuit and light a small light bulb to ensure the XXX.2.XXX.3.Straighten a wire in the circuit and place it above the compass。

aligning the n of the wire with the n of the ic needle.4.Turn on the circuit and the compass XXX circuit is disconnected。

the needle will return to its original n.XXX-circuit circuit:1.Remove the light bulb from the simple circuit and use a short-circuit circuit for the experiment。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各种形式的能量》1.(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二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家中使用的能量包括电灯、电视等消耗的(电能),太阳能热水器消耗的(光能)和燃油汽车使用的(化学能)等。

2.我们可以根据现阶段能否再生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3.家用的各种电器都会在说明书或名牌上标明“(功率)”,它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

4.汽车燃油消耗的能量中大约只有(20%)转化成了驱动车辆的机械能,其余主要转化成声能和热能耗散到环境中去了。

第三课《电和磁》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到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并通过反复实验证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性)。

2.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能)可以转化为(磁能)。

第四课《电能和磁能》1.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

2.电磁铁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磁能)。

3.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它的南北极跟(电流的方向)有关,想要改变电流方向有两种方式:(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和(改变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

第五课《电磁铁》1.电磁起重机通电时,(电能)转化为(磁能),可以吸起钢铁;断电时,电磁铁磁能(消失),钢铁就会落下。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与(电流强度)、(线圈缠绕圈数)、(铁芯大小)有关。

3.电磁铁线圈中电流强度越强,电磁铁磁力越(大),电流强度越弱,电磁铁磁力越(小)。

4.电磁铁缠绕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缠绕线圈圈数越少,电磁铁磁力越(小)。

第六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外壳内有一对(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必备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必备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13 煤、石油和天然气必备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定义与分类1. 煤:煤是由远古植物残骸没入水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然后被地层覆盖并经过物理化学与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生物岩。

根据成煤植物种类的不同,煤主要分为腐殖煤和腐泥煤两大类,其中腐殖煤是最常见的类型。

根据煤化度的不同,煤又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其中烟煤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煤种。

2. 石油:石油是由古代海洋生物遗体在地下高压高温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转化而成的液体烃类混合物。

石油呈黑色或深棕色,具有特殊的气味和味道。

3. 天然气:天然气是从地下天然气矿床或石油-天然气矿床中直接开采出来的可燃气体,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气体混合物。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纯天然气中甲烷含量一般占90%以上。

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1. 煤的形成: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

大量的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和海边,逐渐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在地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这些植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转化为煤。

2.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是由古代生物遗体在地下高压高温条件下转化而成的。

这些生物遗体在缺氧的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分解和转化,形成了烃类混合物,即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主要储存在地壳的沉积岩中,而天然气则储存在天然气矿床或石油-天然气矿床中。

三、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与重要性1. 煤的用途: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被广泛用于发电、炼钢、化工等领域。

此外,煤还可以制成焦炭、炸药、染料、香精、药品、塑料、合成纤维等产品。

2. 石油的用途:石油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能源矿产之一,被广泛用于交通、工业、农业等领域。

石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燃料,还可以制成塑料、合成纤维、橡胶、化肥、农药等产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 知识点填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 知识点填空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能量4.1.各种形式的能量1. 世间万物都是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相对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的。

2.我们组装的电路,电池提供的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和。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与光能和热能的总量是的。

3.各种各样的车子运动起来主要是依靠的,车子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汽油、太阳能、电、磁等。

4.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补充和消耗。

2.家庭中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太阳能、热能等,每种能量形式都要付出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所以我们要懂得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3.能量来自于能源,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能源。

4.一辆汽车大约只有 %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和 ,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对地球的环境造成。

5. 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消耗电量的大小,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一小时的耗电量就是度,功率的单位是,符号是。

(一种电器一天的耗电量=功率×每天用电时间÷1000)6.填写一下能量之间的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成能;电风扇-电能转化成能和能;发电机-机械能转化成能;电饭锅-电能转化成能;电冰箱-电能转化为能。

7.你能提出哪些节能建议?4.3.电和磁1.丹麦的首次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实验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实验方法和步骤:①组装一个电路,点亮小灯泡,以确保电路是。

(用导线将各个部件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②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时,指南针指向方向(当小磁针发生偏转时,周围存在有磁性的物体。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分类、繁殖和适应环境的一些基本知识。

以下将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一、动物的分类1. 动物的分类基础动物按照形态、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等特点可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了蜗牛、蚯蚓、昆虫等,它们没有脊椎,通常体表软,具有外骨骼的特点。

3.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椎的动物,主要包括了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等。

4. 动物的进一步分类在脊椎动物中,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又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二、动物的繁殖1.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分裂、孢子、萌芽等方式进行繁殖,后代与父母基本相同。

2.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新的个体。

有性繁殖能够增加种裙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适应能力。

三、动物的适应环境1. 适应气候的动物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各不相同,比如驼鸟能够适应沙漠干燥的气候,企鹅能够适应南极寒冷的气候。

2. 适应食物的动物动物根据所处生态环境的不同,其食性也各有特点,一些食草动物适应吃草和叶子,而一些食肉动物则适应捕食其他动物。

以上便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分类、繁殖和适应环境的相关知识,增加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知识点,做到知行合一。

动物的适应环境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不同动物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巧,下面将进一步探讨动物如何适应和利用它们所处的环境。

四、动物的生存技巧1. 动物的穿着不同的动物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习性,会有不同的外表特征和穿着方式,比如北极熊拥有浓密的皮毛和厚实的脂肪层,以抵挡极寒的气候;河马的皮肤能分泌一种黏液,使其能够在水中轻松自如地行动。

这些都是动物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生存技巧。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

各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3.小苏打与白醋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生成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4.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

5.在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白砂糖首先会熔化,这是物理变化。

但很快白砂糖颜色会变黄,然后越来越深,这是因为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有颜色的新物质。

最后白砂糖变成了黑色的固体物质,我们也会闻到特殊的气味。

黑色的固体是新物质,气味是散发到空气中的新物质。

6.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

有的变化会发光发热,有的会改变颜色,有的会产生气体,还有的会生成沉淀。

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同时发生。

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

这一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与铁不同的新物质。

8.煤炭、石油,这些大地之下的宝藏,都是经历了化学变化才形成的。

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氧气含量仍然很低。

当绿色植物出现之后,地球的氧气含量逐步增加。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9.石油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它也是经历化学变化形成的。

我们利用石油可以生产很多重要的生产生活材料。

10.我们身体的生长也是一种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11.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化学变化本身也可以很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篇一: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一天的垃圾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收集垃圾应注意:可以使用镊子或手套;外出时的垃圾也不要遗漏;注意洗手。

3、怎样给垃圾分类?答:1)按材料分,可分为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垃圾。

2)按原来的用途分,可分为食物、包装、一次性用品、衣物、家具、家电等垃圾。

3)按危害状况分,可分有害垃圾、一般垃圾。

4)按处理方法分,可分为填埋类、焚烧类、堆肥类垃圾。

5)按来源分,可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

第二节垃圾的处理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会影响环境。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模拟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的变化污染地下水。

实验中的细石子和其中的清水模拟土层和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下雨。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埋在细石子中的墨水纸巾经过喷水后把原来瓶7、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第三节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1、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的问题的办法,常用的减少垃圾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2、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3、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4、你对厂家过度包装有什么建议?答:包装首先要保证物品安全,其次要实用,避免过度包装。

5、重新使用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例如:塑料袋、绳子,玻璃瓶等。

第四节分类和回收利用1、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纸张、金属、塑料、玻璃、布料、橡胶等。

对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节约资源自然资源。

2、①塑料能够多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废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②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因为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③许多金属可以被熔化后再利用。

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

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肥。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第五节一天的生活用水1、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2、把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的人口数,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平均用水量。

3、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洗手洗脸用水盆;淘米水用来洗碗;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水用来浇花草;使用节水器具等。

第六天污水和污水处理1、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绝大多数水污染都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2、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去的方法:沉淀和过滤。

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3、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水面漂浮味塑料袋、废物垃圾、动物的粪便水中物质有色的漂浮物、及粘粘的东西周围情况四周垃圾成堆、有动物的粪便附近居民区调查人水的状况污染源垃圾车的倾倒、周围有鸡场污染程度非常严重阻止垃圾的倾倒、对周围饲养场要进行圈养管理考查结论保护方法我的建议:1、加大宣传治污力度,还我们一个清净的环境,还我们一个健康的空间,为我们的未来着想。

2、在河边竖牌提醒人们不往河里倾倒垃圾、排放污水。

3、环保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任意排放污水和废气的要严肃查处。

4、防止居民倾倒垃圾和生活污水,阻止各养殖大户所养殖的动物排泄物排放到河里,禁止工厂往河道排放污水,废气。

5、注意疏通河道,保证河道畅通。

第八节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1、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空气是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

3、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4、1909年美国科学家贝克兰发明合成塑料,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却产生了白色污染问题。

5、白色污染泛指使用后未经收集处理的所有塑料废弃物。

6、应对白色污染的方法:(1)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及塑料制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禁止吸烟。

13、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在大气中含量极低,却具有极强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

有人称之为地球的盔甲。

14、科学家证实氟利昂和哈龙是造成南极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篇二: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文章来源课件w w1、地球上的物种被科学家发现并分类记载的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有200万—450种,这足以说明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2、扬子鳄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珙桐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白鳍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x 藏、青海、x疆等地)。

3、科学家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根据生活环境不同,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根据是否落叶,分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根据植物是否有花,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4、已发现的植物种类有40万种之多,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苔藓类、藻类和菌类等,其中蕨类、苔藓类、藻类自己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而菌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用乳汁喂养后代的动物是哺乳动物(鲸鱼、蝙蝠、兔、猪、牛、羊、狗、猫、马、人)。

7、动物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

昆虫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达100多万种。

8、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骆驼的驼峰、鸟的翅膀、仙人掌退化成刺的叶子)。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宜的。

9、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0、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面的器官就越小。

11、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人类对于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1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给人类做药材,做成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净化空气,给其他动物做食物。

13、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节垃圾的处理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会影响环境。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模拟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的变化——污染地下水。

实验中的细石子和其中的清水模拟土层和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下雨。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埋在细石子中的墨水纸巾经过喷水后把原来瓶底的清水弄成墨水色了,这说明垃圾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物仍会浸滤出来污染地下水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新型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教材73页右上图]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

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把从地面渗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的水收集起来进行处理,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气体排放管:把垃圾堆积时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6、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因为填埋后的土壤地基不稳固而且土壤可能有毒)。

第四节分类和回收利用1、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纸张、金属、塑料、玻璃、布料、橡胶等。

对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节约资源自然资源。

2、塑料能够多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废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因为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许多金属可以被熔化后再利用。

回收利用废金属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

3、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

4、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分类回收标志可回收垃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纸张果皮油漆颜料卫生间废纸玻璃蔬菜茎叶废旧电池餐巾纸塑料剩余饭菜废日光灯管砖瓦陶瓷金属厨房垃圾废水银温度计渣土布料注射器橡胶过期药品化妆品5、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有毒垃圾的处理。

6、废电池是一种需谨慎处理的垃圾。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扭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

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7、将食品废料、杂草、落叶等掺入污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

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

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肥。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2、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去的方法:沉淀和过滤。

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3、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4、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

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洗澡。

5、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

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第七节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调查附近水域受污染状况调查目的调查附近水域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浪费等情况调查时间调查地点附近居民区调查人水的状况水的颜色淡黄色水的气味微微苦味、碱味,并略微带有油味。

水面漂浮味塑料袋、废物垃圾、动物的粪便水中物质有色的漂浮物、及粘粘的东西周围情况四周垃圾成堆、有动物的粪便污染源垃圾车的倾倒、周围有鸡场考查结论污染程度非常严重保护方法阻止垃圾的倾倒、对周围饲养场要进行圈养管理我的建议:1、加大宣传治污力度,还我们一个清净的环境,还我们一个健康的空间,为我5、“白色污染”泛指使用后未经收集处理的所有塑料废弃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