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硬度通用检验标准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硬度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35 ┃正火┃ 880- 930 ┃空冷┃HB≤156 ┃┃20┃Ac3 855 ┃渗碳┃ 920- 950 ┃┃┃┃┃Ar3 835 ┃渗碳淬火┃ 860- 880 ┃水或油冷┃HRC>56 ┃┃┃Ar1 68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芯部HB150 ┃┣━━━╋━━━━╋━━━━╋━━━━━━━╋━━━━╋━━━━━┫┃┃Ac1 724 ┃正火┃ 850- 890 ┃空冷┃HB≤185 ┃┃35┃Ac3 802 ┃退火┃ 840- 890 ┃炉冷┃┃┃┃Ar3 774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0 ┃淬火┃ 850- 890 ┃水冷┃HRC≥47 ┃┃┃┃回火┃ 500- 540 ┃空冷┃HB241-286 ┃┣━━━╋━━━━╋━━━━╋━━━━━━━╋━━━━╋━━━━━┫┃┃Ac1 724 ┃退火┃ 820- 840 ┃炉冷┃HB≤207 ┃┃45┃Ac3 780 ┃正火┃ 830- 870 ┃空冷┃HB≤229 ┃┃┃Ar3 751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2 ┃淬火┃ 820- 860 ┃水冷┃HRC50-60 ┃┃┃┃回火┃ 520- 560 ┃空冷┃HB228-286 ┃┣━━━╋━━━━╋━━━━╋━━━━━━━╋━━━━╋━━━━━┫┃┃Ac1 735 ┃正火┃ 900- 930 ┃空冷┃HB≤179 ┃┃┃Ac3 854 ┃高温回火┃ 659- 680 ┃空冷┃┃┃20Mn ┃Ar3 835 ┃┃┃┃┃┃┃Ar1 682 ┃┃┃┃┃┣━━━╋━━━━╋━━━━╋━━━━━━━╋━━━━╋━━━━━┫┃┃AC1 734 ┃退火┃ 830- 880 ┃炉冷┃┃┃35Mn ┃AC3 812 ┃正火┃ 850- 880 ┃空冷┃HB≤187 ┃┃┃Ar3 796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75 ┃淬火┃ 850- 880 ┃水或油冷┃HRC50-55 ┃┃┃┃回火┃ 400- 500 ┃空冷┃HB302-332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26 ┃退火┃ 820- 850 ┃炉冷┃HB≤217 ┃┃45Mn ┃Ac3 790 ┃正火┃ 830- 860 ┃空冷┃┃┃┃Ar3 768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9 ┃淬火┃ 810- 840 ┃水或油冷┃HRC54-60 ┃┃┃┃回火┃根据需要回火┃水或空冷┃┃┗━━━┻━━━━┻━━━━┻━━━━━━━┻━━━━┻━━━━━┛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25 ┃退火┃ 840- 870 ┃炉冷┃HB≤187 ┃┃20Mn2 ┃Ac3 844 ┃正火┃ 870- 900 ┃空冷┃┃┃┃┃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35SiMn┃Ac1 750 ┃退火┃ 850- 870 ┃炉冷┃HB≤229 ┃┃┃Ac3 830 ┃正火┃ 880- 920 ┃空冷┃┃┃┃Ar3 ---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45 ┃淬火┃ 880- 900 ┃油冷┃HRC≥┃┃┃┃回火┃ 580- 600 ┃油冷┃HB235-277 ┃┣━━━╋━━━━╋━━━━╋━━━━━━━╋━━━━╋━━━━━┫┃42Mn2V┃Ac1 725 ┃正火┃ 860- 900 ┃空冷┃┃┃┃Ac3 770 ┃高温回火┃ 640- 680 ┃空冷┃HB≤217 ┃┃┃┃淬火┃ 850- 870 ┃水冷┃HRC56-58 ┃┃┃┃回火┃ 530- 670 ┃空冷┃HB362-375 ┃┣━━━╋━━━━╋━━━━╋━━━━━━━╋━━━━╋━━━━━┫┃┃Ac1 765 ┃退火┃ 850- 870 ┃炉冷┃HB≤187 ┃┃30CrMn┃Ac3 838 ┃正火┃ 870- 890 ┃空冷┃┃┃┃Ar3 798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700 ┃淬火┃ 850- 880 ┃油或水冷┃HRC≈45 ┃┃┃┃回火┃ 560- 580 ┃空冷┃HB223-269 ┃┣━━━╋━━━━╋━━━━╋━━━━━━━╋━━━━╋━━━━━┫┃┃AC1 760 ┃退火┃ 840- 860 ┃炉冷550℃后空冷┃┃30CrMn┃AC3 830 ┃正火┃ 860- 880 ┃空冷┃HB≤217 ┃┃Si ┃Ar3 705 ┃高温回火┃ 630- 710 ┃空冷┃┃┃(35) ┃Ar1 670 ┃淬火┃ 860- 900 ┃油冷┃┃┃┃┃回火┃ 590- 610 ┃油或水冷┃HB269-302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40 ┃正火┃ 950- 970 ┃空冷┃HB156-207 ┃┃20CrMn┃Ac3 825 ┃渗碳淬火┃ 930- 950/850┃油冷┃HRC58-63 ┃┃Ti ┃Ar3 730 ┃┃┃┃芯部┃┃┃Ar1 650 ┃┃┃┃HRC30-45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66 ┃退火┃ 860- 890 ┃炉冷┃HB≤179 ┃┃20Cr ┃Ac3 838 ┃正火┃ 870- 900 ┃空冷┃┃┃┃Ar3 799 ┃渗碳淬火┃ 920- 950/850┃水或油冷┃HRC58-63 ┃┃┃Ar1 702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芯部HB≤300 ┣━━━╋━━━━╋━━━━╋━━━━━━━╋━━━━╋━━━━━┫┃┃Ac1 743 ┃退火┃ 825- 845 ┃炉冷┃HB≤207 ┃┃40Cr ┃Ac3 782 ┃正火┃ 850- 880 ┃空冷┃HB156-207 ┃┃┃Ar3 73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93 ┃淬火┃ 830- 860 ┃油冷┃HRC52-60 ┃┃┃┃回火┃ 540- 580 ┃油或水冷┃HB269-302 ┃┣━━━╋━━━━╋━━━━╋━━━━━━━╋━━━━╋━━━━━┫┃┃Ac1 735 ┃退火┃ 840- 850 ┃炉冷┃HB≤241 ┃┃40CrMn┃Ac3 780 ┃正火┃ 850- 880 ┃空冷┃HB≤321 ┃┃Mo ┃Ar3 - ┃高温回火┃ 660- 680 ┃空冷┃HB≤241 ┃┃┃Ar1 680 ┃淬火┃ 840- 860 ┃油冷┃┃┃┃┃回火┃ 670- 690 ┃水冷┃HB241-286 ┃┃┃┃正火回火┃ 680- 700 ┃空冷┃HB179-241 ┃┣━━━╋━━━━╋━━━━╋━━━━━━━╋━━━━╋━━━━━┫┃┃Ac1 755 ┃正火┃ 860- 880 ┃空冷┃HB241-286 ┃┃35CrMo┃Ac3 800 ┃淬火┃ 850- 880 ┃水或油冷┃┃┃┃Ar3 750 ┃回火┃ 570- 590 ┃空冷┃HB235-277 ┃┃┃Ar1 695 ┃┃┃┃┃┣━━━╋━━━━╋━━━━╋━━━━━━━╋━━━━╋━━━━━┫┃┃AC1 800 ┃退火┃ 840- 870 ┃炉冷┃HB≤229 ┃┃38CrMo┃AC3 940 ┃正火┃ 930- 970 ┃空冷┃┃┃Al ┃Ar3 - ┃高温回火┃ 700- 720 ┃空冷┃┃┃┃Ar1 730 ┃淬火┃ 930- 950 ┃油或水冷┃┃┗━━━┻━━━━┻━━━━┻━━━━━━━┻━━━━┻━━━━━┛┃┃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回火┃ 650- 670 ┃水或油冷┃HB241-277 ┃┃┃┃氮化┃ 550- 650 ┃┃HV≥850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27 ┃退火┃ 810- 860 ┃炉冷┃HB≤220 ┃┃65┃Ac3 752 ┃正火┃ 820- 860 ┃空冷┃┃┃┃Ar3 73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96 ┃淬火┃ 780- 830 ┃水或油冷┃┃┃┃┃回火┃ 550- 650 ┃空冷┃HB207-241 ┃┣━━━╋━━━━╋━━━━╋━━━━━━━╋━━━━╋━━━━━┫┃┃Ac1 726 ┃退火┃ 780- 840 ┃炉冷┃HB≤229 ┃┃65Mn ┃Ac3 765 ┃正火┃ 820- 860 ┃空冷┃HB≤269 ┃┃┃Ar3 741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9 ┃淬火┃ 780- 800 ┃油冷┃HRC52-60 ┃┃┃┃回火┃ 500- 540 ┃油或水冷┃HB415-444 ┃┣━━━╋━━━━╋━━━━╋━━━━━━━╋━━━━╋━━━━━┫┃┃Ac1 755 ┃退火┃ 740- 760 ┃炉冷┃HB≤222 ┃┃60Si2 ┃Ac3 810 ┃正火┃ 830- 860 ┃空冷┃HB≤302 ┃┃Mn ┃Ar3 770 ┃高温回火┃ 640- 680 ┃空冷┃┃┃┃Ar1 700 ┃淬火┃ 840- 870 ┃油或水冷┃┃┃┃┃回火┃ 400- 450 ┃空冷┃HB387-477 ┃┣━━━╋━━━━╋━━━━╋━━━━━━━╋━━━━╋━━━━━┫┃┃Ac1 745 ┃退火┃ 790- 810 ┃炉冷┃┃┃GCr15 ┃Ac3 900 ┃球化退火┃ 780- 790 ┃炉冷┃┃┃┃Ar3 - ┃┃(等温710-720) ┃空冷┃HB207-229 ┃┃┃Ar1 700 ┃正火┃ 900- 950 ┃空或风冷┃HB ┃┃┃┃高温回火┃ 650- 700 ┃空冷┃HB229-285 ┃┃┃┃淬火┃ 825- 850 ┃油冷┃┃┃┃┃回火┃ 150- 170 ┃空冷┃HRC61-65 ┃┣━━━╋━━━━╋━━━━╋━━━━━━━╋━━━━╋━━━━━┫┃┃AC1 730 ┃退火┃ 750- 770 ┃炉冷┃┃┗━━━┻━━━━┻━━━━┻━━━━━━━┻━━━━┻━━━━━┛┃┃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T7┃AC3 770 ┃等温退火┃ 780- 790 ┃炉冷┃┃┃T8┃Ar3 - ┃┃(等温710-720) ┃空冷┃HB229-285 ┃┃┃Ar1 700 ┃正火┃ 790- 820 ┃空冷┃HB228-241 ┃┃┃┃高温回火┃ 650- 700 ┃空冷┃┃┃┃┃淬火┃ 800- 830 ┃水或油冷┃┃┃┃┃回火┃ 149- 160 ┃空冷┃HRC60-61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30 ┃退火┃ 750- 780 ┃炉冷┃┃┃T10 ┃Ac3 752 ┃等温退火┃ 620- 680 ┃炉或空冷┃HB≤197 ┃┃┃Ar3 73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96 ┃淬火┃ 770- 810 ┃水或油冷┃┃┃┃┃回火┃ 140- 160 ┃空冷┃HRC58-62 ┃┃┃┃正火┃ 800- 850 ┃空冷┃┃┣━━━╋━━━━╋━━━━╋━━━━━━━╋━━━━╋━━━━━┫┃┃Ac1 800 ┃退火┃ 850- 870 ┃炉冷┃┃┃Cr12 ┃Ac3 ┃等温退火┃ 720- 750 ┃炉或空冷┃HB228-255 ┃┃┃Ar3 ┃淬火┃ 1000-1050 ┃油冷┃┃┃┃Ar1 760 ┃回火┃ 400- 450 ┃空冷┃HRC60-63 ┃┣━━━╋━━━━╋━━━━╋━━━━━━━╋━━━━╋━━━━━┫┃┃Ac1 ┃退火┃ 850- 870 ┃炉冷┃┃┃W18Cr4┃Ac3 ┃等温退火┃ 850- 870 ┃炉冷┃┃┃V ┃Ar3 ┃┃(等温720-750) ┃炉或空冷┃HB207-255 ┃┃┃Ar1 ┃淬火┃1.预热800-850 ┃┃┃┃┃┃┃加热1260-1300 ┃油冷┃┃┃┃┃┃2.预热550-650 ┃┃┃┃┃┃┃ 800-850 ┃┃┃┃┃┃┃加热1260-1300 ┃油冷┃┃┃┃┃回火┃550-570回3次┃空冷┃HRC63-65 ┃┣━━━╋━━━━╋━━━━╋━━━━━━━╋━━━━╋━━━━━┫┃┃Ac1 ┃退火┃ 870- 890 ┃炉冷至600℃空冷HB155┃┃2Cr13 ┃Ac3 ┃淬火┃ 1000-1050 ┃油或空冷┃ -180┃┃┃Ar3 - ┃回火┃ 150- 510 ┃空或油冷┃HRC35-45 ┃┣━━━╋━━━━╋━━━━╋━━━━━━━╋━━━━╋━━━━━┫┃┃AC1 ┃退火┃ 870- 890 ┃炉冷至600℃空冷HB155┃┗━━━┻━━━━┻━━━━┻━━━━━━━┻━━━━┻━━━━━┛┏━━━┳━━━━┳━━━━━━━━━━━━━━━━━┳━━━━━┓┃┃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3Cr13 ┃AC3 ┃淬火┃ 980-1100 ┃油或空冷┃ -180┃┃┃Ar3 ┃回火┃ 230- 540 ┃空冷┃HRC38-53 ┃┣━━━╋━━━━╋━━━━╋━━━━━━━╋━━━━╋━━━━━┫┃┃┃退火┃ 880- 920 ┃炉冷至600℃空冷HB207┃┃9Cr18 ┃┃淬火┃ 1010-1050 ┃油或空冷┃ -235┃┃┃┃回火┃ 230- 375 ┃空冷┃HRC55-59 ┃┗━━━┻━━━━┻━━━━┻━━━━━━━┻━━━━┻━━━━━┛。
热处理检验常识

热处理检验常识热处理检验这事儿啊,就像给菜调味后尝尝咸淡一样,是个挺有讲究的活儿。
咱先说说这热处理是个啥。
你可以把金属啊想象成一个调皮的孩子,热处理呢,就像是给他制定规则,让他听话。
通过加热、保温、冷却这一系列的操作,让金属变得更硬、更软或者韧性更好,就像把调皮的孩子教育得懂事、有礼貌、有本事一样。
那检验就像是考试,看看这个金属经过热处理后是不是达到了咱们想要的效果。
比如说硬度检验吧。
硬度这东西,就好比是人的脾气。
硬度过高的金属呢,就像脾气特别倔的人,可能在一些需要弯曲或者承受压力的情况下就容易出问题,像一根特别硬的树枝,一折就断了。
检验硬度的方法有不少呢。
洛氏硬度计就像一个严格的裁判,轻轻一压,就能知道这个金属的脾气有多大。
布氏硬度计呢,可能就更像一个慢条斯理的老师傅,用个大钢球慢慢压,虽然慢一点,但是结果也很准确。
还有金相检验啊,这就像给金属做个透视。
你看,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就像人的身体内部构造一样复杂。
通过金相检验,我们能看到金属的晶粒大小、形状,就像看到人的器官是不是健康一样。
如果晶粒太大,就好像人的身体里长了些多余的东西,肯定会影响金属的性能。
这时候我们就知道热处理可能没做到位,就像知道孩子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一样。
再说这脱碳层的检验。
金属表面的脱碳层就像人的皮肤出了问题。
你想啊,皮肤要是不健康了,肯定会影响整个人的状态。
脱碳层太厚的话,金属的性能就会下降,就像人皮肤生病后身体会虚弱一样。
检验脱碳层的厚度就很重要了,这就需要我们像医生检查病人皮肤一样仔细。
在热处理检验的过程中啊,操作人员就像厨师一样重要。
厨师做菜得有经验,知道啥时候放盐,放多少盐。
操作人员做检验也得有经验,知道怎么操作仪器,怎么看结果。
要是不小心弄错了,那就像厨师把盐当成糖放了一样,结果肯定是一团糟。
而且啊,检验的环境也不能忽视。
这就好比运动员比赛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地一样。
如果检验环境不好,比如说温度、湿度不合适,那仪器可能就像一个生病的运动员一样,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测出来的结果可能就不准确了。
硬度检测方案

硬度检测方案1目的本方案用于指导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硬度检测工作。
2适用范围2.1本方案适用于本公司所承担的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材料的硬度检测方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制造、安装及使用中的材料硬度检测,也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合金材料焊缝及其零部件的硬度检测方法。
2.2本方案规定了硬度检测人员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技术。
2.3检测依据委托方的委托来确定;检测时机:管材管件为安装前检测,焊缝硬度检测安排在焊后或热处理后。
3编制依据卜.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程发布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TSG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释义TSG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L/T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438-2016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715-2015 《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DL/T439-2018《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DL/T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监督规程》GB/T17394-2014 《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GB/T231.1-2018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2-201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231.3-201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91、P92钢管道现场焊后热处理工艺导则P91、P92钢焊接质量检验导则4检测人员4.1检测人员:从事硬度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参加机械性能检测专业培训班,并已取得机械性能检测中级以上资格证书,且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
4.2硬度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O(小数记录值为1.0)。
并一年检查一次。
JB/T 6050-2006《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介绍

c )待测试面 的粗糙度应符合相应硬度测试方 法 的规定 ;
d 待测试 面 尽 可 能 选 择 平 面 ,非 平 面 测 试 面 )
亦应能符合不同硬度测试方法 的相关要求。
由于相关 标 准 中对 硬化 层深 度 及 硬 度测 试 方 法
语。其中 “ 钢铁零件” ,即用钢或铸铁 为材料制成 的零件。材 料 中以铁 为主要 元素 ,并含有 其他元 素 ,其中钢 的含碳量一般在 2 以下,铸铁含碳量 % ≥2 %。“ 硬度”为固体坚硬的程度 ,即矿物或材料 抵抗其他物体刻划或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就金属硬 度测试而言,硬度 的实质是材料抵抗另一较硬材料
布 ,20 年 l 月 1 日实 施 。 J/ 65 ~ l9 06 0 B T 00 92
34 . 、和 3 6 内容保持基本 不变的情况下 ,取消 .条 了旧标准 35条 “ . 特殊重要件一般应全部检验” 的 内容 ,增加了以下对待测试件的要求 : a )为确保测试结果 准确 ,待测试件外 观不应
正火件 与退火件
部分 :试验方 法》 B T 2 11 o 2 《 属 布 氏 D型装置测试 、G / 3 . _2 o 金 硬度试验 第 1部分 :试验方 法》 B T 44 . - 、G / 30 1 第 1部分 :试验 方法》 、
一般 按 G / 2 0 1 ( B T 3 . C标 尺 )测试 ;辊类 件按
2 新 标 准的主 要 内容
新标准第 5 章包括旧标准第 4章 、第 6 的内 章 容 ,并在 5 1条 中增 加 了如下对测 试 面的 品质 要 .
求:
a )制备测试 面过程 中,应避免过 热或冷作硬 化等因素对表面硬度值的影响; b )待测试面不应有氧化、脱碳及影 响测试 结
硬度标准

金属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陷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
根据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不同,硬度又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肖氏硬度、显微硬度和高温硬度等。
对于管材一般常用的有布氏、洛氏、维氏硬度三种。
一、布氏硬度(HB)用一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规定的试验力(F)压入式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L)。
布氏硬度值是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所得的商。
以HBS(钢球)表示,单位为N/mm2MPa。
其计算公式为:式中:F--压入金属试样表面的试验力,N;D--试验用钢球直径,mm;d--压痕平均直径,mm。
测定布氏硬度较准确可靠,但一般HBS只适用于450N/mm2(MPa)以下的金属材料,对于较硬的钢或较薄的板材不适用。
在钢管标准中,布氏硬度用途最广,往往以压痕直径d来表示该材料的硬度,既直观,又方便。
举例:120HBS10/1000130:表示用直径10mm钢球在1000Kgf(9.807KN)试验力作用下,保持30s(秒)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20N/ mm2(MPa)。
二、洛氏硬度(HK)洛氏硬度试验同布氏硬度试验一样,都是压痕试验方法。
不同的是,它是测量压痕的深度。
即,在初邕试验力(Fo)及总试验力(F)的先后作用下,将压头(金钢厂圆锥体或钢球)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用测量的残余压痕深度增量(e)计算硬度值。
其值是个无名数,以符号HR表示,所用标尺有A、B、C、D、E、F、G、H、K等9个标尺。
其中常用于钢材硬度试验的标尺一般为A、B、C,即HRA、HRB、HRC。
硬度值用下式计算:当用A和C标尺试验时,HR=100-e当用B标尺试验时,HR=130-e式中e--残余压痕深度增量,其什系以规定单位0.002mm表示,即当压头轴向位移一个单位(0.002mm)时,即相当于洛氏硬度变化一个数。
e值愈大,金属的硬度愈低,反之则硬度愈高。
上述三个标尺适用范围如下:HRA(金刚石圆锥压头)20-88HRC(金刚石圆锥压头)20-70HRB(直径1.588mm钢球压头)20-100洛氏硬度试验是目前应用很广的方法,其中HRC在钢管标准中使用仅次于布氏硬度HB。
热处理后金属表面硬度概念

(3)试验条件的选择 布氏硬度试验时,压头球体的直径D、试验载荷F及载荷保持
的时间 t,应根据被试金属材料的种类、硬度值的范围及厚度进行选择。
常用的压头直径 l、2、2.5、5和10毫米五种。
试验载荷可从9.807N ( l kgf) ~29.42 KN (3000 kgf)范围内
HRA
: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布氏硬度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布氏硬度的符号用 HBS或HBW表示。
HBS表示压头为淬硬钢球,用于测定布氏硬度值在450以下的材料,如软钢、灰铸铁和有色金属等。
HBW表示压头为硬质合金,用于测定布氏硬度值在6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下的树料。
布氏硬度的表示方法: HBS或HBW之前的数字为硬度值,后面按顺序用数字表示试验条件:
金属材料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入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或者说是材料对局部塑性变形的抵抗能力。因此,硬度与强度有着一定的关系。根据硬度的测定方法,主要可以分为:
(1)布氏硬度(代号HB)
用一定直径D的淬硬钢球在规定负荷P的作用下压入试件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后卸去载荷,在试件表面将会留下表面积为F的压痕,以试件的单位表面积上能承受负荷的大小表示该试件的硬度:HB=P/F。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直接测量压坑的直径,并根据负荷P和钢球直径D从布氏硬度数值表上查出布氏硬度值(显然,压坑直径越大,硬度越低,表示的布氏硬度值越小)。
6.洛式硬度的硬度值是一无名数,没有单位。(因此习惯称洛式硬度为多少度是不正确的。)布式硬度的硬度值有单位,且和抗拉强度有一定的近似关系。
硬度检验方法和规范

硬度检验方法和规范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
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唯一的技术要求。
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GB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1818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5030 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方法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为保证零件热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时试验点数一般应不少于3个点。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件/时。
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越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前1小时段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检)。
通常期式加炉(如井式炉、箱式炉):应在淬火后、回火后均从料框的上、中、下部位抽检6-9件/炉,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该炉次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逐检)。
通常感应淬火工艺及感应器与零件间隙精度调整,经首件(或批)感应淬火合格后方可生产,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3、硬度测量方法:各种硬度测量的试验条件,见下表1:测量硬化层深度不同的零件表面硬度时,硬度试验方法与试验力的一般选择,见表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表面硬度测量方法及其选择,见小表3:备注:(1)零件心部或基体硬度,一般按或GB4340的试验方法测量。
(2)若确定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几种试验力可供选择时,应选用试验条件允许的最大试验力。
铝合金硬度测试标准

铝合金硬度测试标准铝合金是一种由铝和其他元素合金化而成的材料,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铝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良好的导热性和可加工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因此,对于铝合金的硬度测试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判断材料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铝合金硬度测试方法和标准。
一、洛氏硬度测试洛氏硬度测试是最常用的金属硬度测试方法之一,也适用于铝合金材料。
它通过将一个金属圆锥压入被测试材料的表面,然后测量圆锥在材料表面形成的印痕直径来确定硬度值。
对于铝合金,常用的洛氏硬度标准有洛氏A硬度、洛氏B硬度和洛氏F硬度,其测试规程和要求由ISO 6506和ASTM E10等标准规定。
二、布氏硬度测试布氏硬度测试是另一种常见的金属硬度测试方法,也可以用于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测试。
它通过将一个钢球或钻石锥压入被测试材料的表面,然后测量形成的印痕的大小来确定硬度值。
布氏硬度测试方法有很高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对于铝合金的硬度评估非常有用。
常用的布氏硬度标准包括ISO 6507和ASTM E18等。
三、维氏硬度测试维氏硬度测试是一种间接硬度测试方法,适用于较软的金属材料。
它通过从一个特定高度自由落下的小圆锥的弹性回弹来判断材料的硬度。
对于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测试,常使用的是维氏硬度测试的维氏硬度(VHN)。
维氏硬度测试方法由ISO 6507和ASTM E92等标准规定。
四、洛氏硬度和布氏硬度的关系洛氏硬度测试和布氏硬度测试都可以用于铝合金的硬度测试,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通常情况下,从布氏硬度值可以估算出相对应的洛氏硬度值,这种关系可以由硬度转换表提供。
硬度转换表中列出了不同硬度测试之间的近似转换关系,可以帮助用户在不同测试方法之间进行比较和转换。
在进行铝合金硬度测试之前,需要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这包括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正确选择合适的硬度测试仪器和标准试样,并对硬度仪进行定期校准。
此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力和停留时间,以及合适的测试环境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通用检验标准版本日期A 2009.10.20一、制定目的明确并统一本公司自制及委外生产产品热处理硬度检验与测试的方法和依据,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确保本公司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二、适用范围上海纬泰自制或委外生产的各类产品及金属热处理零件硬度的检验与测试三、抽样标准抽样方法及判定标准,按照国标GB/T2828.1-2003规定的抽样程序及计数抽样表中之规定执行。
规定如下:检验项目检验水平Inspection levels合格质量水平Acceptable quality levels硬度测试S-1 2.5(不作抽样转换)四、检验项目及方法1.热处理件进厂时要查验供应商附送的相应的热处理检验记录,并确认记录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2.硬度测试仪器的选用原则:1)铸铁类产品(灰铁、球墨铸铁等),应选用布氏硬度计或维氏、里氏硬度计测试,但不可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
2)各类钢件可依产品特性选用适当的测试仪器:布氏、洛氏、维氏或里氏硬度计等。
3)薄壁件(厚度在2mm以下),及有色金属类应选用维氏、里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等,但不可用布氏硬度计测试。
3.表面打磨为得到较为准确的测试结果,零件的测试部位均应进行表面打磨、抛光,表面光洁度应达到Ra1.6以上。
(成品件或不允许表面打磨的零件测试时,先不进行表面打磨直接在零件不影响外观表面检测。
若测试结果不合格时,则须进行破坏性打磨检测,若打磨后检测合格,则判定合格)4.每一零件原则上应至少检测四点,取其平均值作为评价结果。
(零件较小或无法取多点除外)5.当热处理零件表面产生脱碳现象时,须将零件表面磨深0.5~2mm后再进行检测。
名称通用检验标准版本日期A 2009.10.206.表面热处理硬度检测:1)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是使工件表面渗入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的原子,从而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
化学热处理工件的主要技术参数是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
化学热处理工件的表面硬度检测与表面淬火热处理工件的硬度检测相近,都可以用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来检测,但是渗氮厚的厚度较薄,一般0.7mm以下时,就不能用洛氏硬度计检测。
2)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通常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的方式进行。
主要技术参数是表面硬度、局部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
维氏硬度计可以检测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05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表面洛氏硬度计可以检测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1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洛氏硬度计硬度检测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4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当硬化层厚度在0.4~0.8mm时,可采用HRA标尺,当硬化层厚度超过0.8mm时,可采用HRC标尺。
3)局部热处理零件如果局部硬度要求较高,可用感应加热等方式进行局部淬火热处理,局部热处理零件的硬度检测要在指定区域内进行(依工程图纸或技术要求)。
硬度检测仪器可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值,如热处理硬化层较浅,可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可参照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检测方式)。
4) 渗氮层等表面硬化层厚度检查方法a. 渗氮层等表面硬化层厚度检查采用硬度检测评定法,硬化层厚度用维氏硬度计或表面洛氏硬度计来检测。
检测时以逐层打磨检测的方法进行,当表面硬度降到550HV0.1那一层时,量测出打磨深度值即是表面硬化层厚度。
打磨方式:可以采用角向砂轮机手工打磨或采用工具磨床等机械研磨。
* 硬化层厚度在0.5mm以内的,以深度0.1mm/次逐次打磨检测。
* 硬化层厚度在1mm左右的,以深度0.3mm/次到0.6mm深后,再以0.1mm/次逐次打磨检测。
* 硬化层厚度在1.5mm左右的,以深度0.3mm/次到1.2mm深后,再以0.1mm/次逐名称通用检验标准版本 日期A 2009.10.20次打磨检测。
* 硬化层厚度在1.5mm 以上的,参考上述规则逐次打磨检测。
b. 如对依硬度检测评定法的评定结果有异议或有特别要求时,可以委外进行金相检测评法评定五、 HR-150A 型洛氏硬度计使用方法1. 硬度计的构造2. 标尺 压头 初试验力 (N) 总试验力(N)测试范围应用范围 A 金刚石 98588 HRA20~88 硬质合金、渗碳钢 B ∮1.588 钢球 980 HRB20~100 软钢、铝合金、铜合金、可锻铸铁 C 金刚石1471HRC20~70淬火刚、调质刚、硬铸铁3. 硬度计的操作步骤:1)根据试件的技术要求选择适当标尺。
2)实验时将试样放在工作台5上,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2,使工作台上升至试 样与压头12接触(注意:靠近压头时应缓慢上升工作台,不得冲击压头)。
2) 继续转动手轮,带动指示器表盘9的指针转动,小指针从黑点对准红点后,此时大指针转过三圈至零位±5分度处,停止转动手轮,随后转动指示器表盘使大针对准“0”。
3) 向前搬动加卸试验力手柄1,加载荷,停留5-7秒。
4) 扳回搬动加卸试验力手柄1,卸载,这时指示器指针所指示的读数即为所求的硬 度值。
4. 圆柱形试样上测得的洛氏硬度值要进行修正,修正值均为正值。
(依附录一)9 12 51 2名称通用检验标准版本日期A 2009.10.205. 硬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根据试件的技术要求选择适当标尺,依据标尺确定总试验力。
调整总试验力时,要顺时针转动变荷手轮,不得反转。
2)试验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在试验前后经常用标准块校对仪器。
3)进行试验前,要先检查测头状况。
(金刚石是否有破损,钢球是否变形等)3)标准硬度块的使用只能在工作面进行,每次试验点距离应大于2mm。
六、HRM-45型表面洛氏硬度计使用方法1. 硬度计的构造(基本同HR-150A型洛氏硬度计图略)2. 表面洛氏硬度常用标尺、压头、试验力及应用范围标尺压头初试验力(N)总试验力(N)应用范围HR15N金刚石29.42(3Kg) 147.1(15Kg) 氮化钢、各种薄钢板、刀子和其他零件边缘部分和表面处理部分HR30N294.2(30Kg) HR45N 441.3(45Kg)HR15T∮1.5875钢球147.1(15Kg)软钢、黄铜、青铜、铝合金等薄板HR30T294.2(30Kg)HR45T 441.3(45Kg)3. 硬度计的操作步骤:(基本同HR-150A型洛氏硬度计略)4. 圆柱形试样上测得的表面洛氏硬度值要进行修正,修正值均为正值。
(依附录二)5. 硬度计使用注意事项:(基本同HR-150A型洛氏硬度计略)七、相关技术标准(附录一)圆柱形试样洛氏硬度修正表GB 230-83(附录二)圆柱形试样表面洛氏硬度修正表(附录三)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GB/T 1172-1999八、本标准经美国总公司批准后颁布实施,修改亦同批准:审核:编制:附录一:圆柱形试样洛氏硬度修正表名称通用检验标准版本日期A 2009.10.20圆柱形试样洛氏硬度(C标尺)修正值:HRC圆柱试样直径(mm)6 10 13 16 19 22 25 32 38洛氏硬度(C标尺)修正值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6.05.55.04.03.53.02.52.01.51.54.54.03.53.02.52.02.01.51.01.03.53.02.52.02.01.51.51.01.01.02.52.52.01.51.51.01.01.00.50.52.02.01.51.51.01.01.00.50.50.51.51.51.51.01.01.00.50.50.50.51.51.01.01.01.00.50.50.50.50.51.01.01.00.50.50.50.50.51.01.00.50.50.50.50.50 圆柱形试样洛氏硬度(B标尺)修正值:HRB圆柱试样直径(mm)6 10 13 16 19 22 25洛氏硬度(B标尺)修正值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11.010.09.08.07.06.05.04.03.57.56.56.05.55.04.03.53.02.55.55.04.54.03.53.02.52.01.54.54.54.03.53.02.52.01.51.54.03.53.03.02.52.01.51.51.03.53.02.52.52.02.01.51.51.03.02.52.52.02.01.51.51.00.5附录二:圆柱形试样表面洛氏硬度修正表名称通用检验标准版本日期A 2009.10.20硬度值(15N)(30N) (45N)圆形试件直径(mm)3.2 6.4 10 13 19 25表面洛氏N标尺修正值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65 70 75 80 85 90 3.02.52.01.51.00.53.03.03.02.52.52.02.02.01.51.51.01.00.50.52.02.02.02.01.51.51.51.51.01.01.00.50.50.51.51.51.51.51.51.01.01.01.00.50.50.50.50.51.51.51.01.01.01.01.00.50.50.50.50.51.51.01.01.01.01.01.00.50.50.50.5硬度值(15T)(30T) (45T)圆形试件直径(mm)3.2 6.4 10 13 19 25表面洛氏T标尺修正值20 30 40 50 60 7080 903.01.521.03.02.51.51.03.02.52.01.50.53.02.52.52.01.51.51.00.52.02.02.01.51.51.00.50.5 (附录三)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GB/T 1172-1999名称通用检验标准版本日期A 2009.10.20名称通用检验标准版本日期A 2009.10.20名称通用检验标准版本日期A 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