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教案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教案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教案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乘法算式的意义,巩固对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能够熟练背诵7的乘法口诀。

2、通过各种情景的练习,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比赛的形式,体验比赛的快乐和团队之间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分队、起队名和口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师: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二五班同学将在这里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比赛,很高兴作为本次比赛的主持,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今天参加比赛的两支各具特色的队伍。(梦想队和飞虎队的代表介绍本队)觉究竟哪一支队伍更优秀,让我们在今天的比赛中拭目以待,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观看比赛的老师,同时也为自己鼓鼓劲。

今天我们的比赛主题是:7的乘法口诀(板书题目)

(二)比赛环节

第一关:我会背

师:7的乘法口诀是目前我们学过的口诀中句数最多的,但是聪明的

学生已经总结出有4句都是很好记得,今天就让我们来比一比,首先

进入第一关:我会背

①两队分别正着背7的乘法口诀

②两队轮着倒背7的乘法口诀

③老师挑背

④评比结果

第二关:我会算

师:背口诀的目的就是用口诀做题,同学们做题怎么样呢?让我们一

起进入第二关:我会算

规则:每队出一列同学进行开火车比赛,先算出口诀,再说出用的是

那一句口诀。

①出示题目:A组:1×7= 3×7= 7×4= 7×2= 6×7= 7×7= 2×7= 7×5= 4×7= 5×7=

B组:2×7= 7×7= 7×3= 2×7= 5×7= 7×1= 7×4= 7×5= 6×7= 2×7=

②挑同学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③本环节小结

第三关:我会提问题

师:看我们比赛的这么热闹,童话故事中的7个小矮人也来到了我们

的比赛现场,并且向我们提出挑战,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三关:我会提

问题。

①出示图画,先说一说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②两队同学分别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师各板书一个)

③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④点评题目并总结

第四关:我会用

老师就列举出几个,你有信心解决吗?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关:我会用。

①出示题目1:一瓶牛奶3元,小明每天喝一杯,一星期花多少钱?(学生口答)

②出示题目2:小学生每天上6节正课,一星期要上几节课?

(学生口答)

③引导学生讨论对比:上两道题都是算一星期的,为什么第一道乘7,

而第二道乘5呢?

④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运

用。

⑤出示题目3:古诗《山行》,学生算一算诗中有几个字,加上题目

呢?

第五关:我最棒

师:同学们,通过前四关的比赛可以看出,同学们从背诵、口算到运用都是非常出色的,你有信心挑战最后一关吗?一起进入第五关:我最棒。

①出示题目:2×7+7=()×7 5×7-7=()×7

②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想法。

③找同学汇报结果。

⑤练习

(三)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比赛,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同时也收获了最珍贵的友谊和来自团队中互帮互组的团结精神,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这两支优秀的队伍能够在学习中、生活中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进步。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 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5.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6.标签 2和5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设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熟悉0-5的顺序。 2. 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算理。 教学难点: 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 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在桌子上摆出来,然后按顺序读一读,先顺读,再倒读。 问:这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比2多1的数是谁?比2少1的数是谁? 比1多1的数是谁?比1少1的数呢?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会冷场或有个别同学答出是0,老师借此机会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二、学习新知 1. 认识“0” (1)调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师:谁知道“0”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师:“0”是不是一个数呢?

“0”既然是一个数,那么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2)理解含义 分步出示茶杯图。 问: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 这个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1) 这个集合圈呢?一个茶杯也没有,就要用数字“0”来表示。 (板书:0) 学生读:0 问:0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一说“0”的用法吗? 学生举例说明。 师:“0”表示一个也没有,那么你们说在数序当中,“0”应该排在哪?请你拿出数字卡片“0”,在桌上摆一摆。 问:你把“0”摆在了哪?为什么要把它摆在1的前面? 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这几个数。先顺读,后倒读。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出示直尺图。 师:“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 问:“0”除了表示没有和起点这两个意思以外,你还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指导书写,演示课件1 学生观察以后,练习描红。 2. 有关0的加减法 师:我们了解了0的含义,学习了0的写法,你们还想研究0的什么知识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出示课件2 问:小男孩儿的手里拿了几个气球?现在怎么样了?(放了两个)

23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设计 235倍数的特征(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25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了倍数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讨论,最后得出25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25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能否是25倍数。 2、认识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1.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思想感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倍数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教学中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观察、探索、讨论,最后得出25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探

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倍数? 2.倍数的特征(师问,学生答,然后出示课件) 《二》探索新知(2的倍数的特征) 1.学生动手操作。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请你试着从小到大找一找2的倍数。(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写出) 师:2的倍数能写完吗? 生: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小组合作 观察: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2的倍数,看他们有什么特征,师可作提示:看他们的个位有什么特征。 (3)小组汇报特征(板书在黑板上) (4)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看

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奇数和偶数。 (1)翻开书第53页看“能被2整除的......”以及“注意”。 (2)让学生举例分别说出几个奇数和偶数。 (3)比较奇数和偶数个位的特征。(让学生填) ①偶数的个位上是:0、2、4、6、8、。 ②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4)讨论:0是偶数还是奇数? 师提问:0是偶数还是奇数? 小组讨论(师提醒根据偶数的概念) 汇报结果,师小结:0÷2=00是偶数 3.小组合作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1)要想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师:应该怎样做?可不可以参照找2的倍数的特征来找呢? 抽学生答,然后师总结。

0的认识和加减法名师教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名师教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30页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推理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学习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铅笔,尺子。 评价设计: 1、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学生能否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是否了解数的顺序,对目标1进行评价。 2、在情境体验中能否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是否能熟练计算,对目标2进行评价。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得到发展。

学习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学习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学习环节: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认识,相信同学们对1~5已经不感到陌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好吗?(好!) (课件出示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说出相应的的数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老师教过的内容已经熟练掌握了。那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好吗?(好!) 看!这是谁?(小猴子)它叫小谗猫。一听它的名字就知道它的嘴巴特别谗。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在小谗猫面前放了东西呢?(放了2个桃子)对,小谗猫可开心了,马上抓起一个吃起来。那么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呢?(1个)可是小谗猫吃完了一个还觉得不过瘾,马上又抓起一个接着吃。那么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呢?(一个也没有了。) 好,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猴子面前放了两个桃子,用哪一个数字来表示呢?(用2来表示。)剩下一个桃子时用哪一个数字来表示它呢?(用1来表示。)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的时候用哪一个数字来表示它呢?(用0来表示。)嗯,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用0来表示。 师:同学们,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板书课题:0的认识) (2)、教师通过演示盒子里的硬币,进一步巩固0的含义。

2、5、3的倍数特征教案

《2 、 5 、3倍数的特征》教案 西江民族小学教师:郎金梅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7-19页的内容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 、 5 、3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或3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经历探索2、5和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 1、掌握2 、5 、3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课件 学具:每人一张白纸、1-100的数字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报数,好吗?这件事对于同学们来说,很简单,但大家要记住把自己的那个数记下来,记在那张白纸上,因为它就是你的幸运号。 二、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出示单数、双数两组数。 师:看看你们自己的幸运号属于哪一种? 学生说出。 师:这两组数,以前我们叫什么? 生回答。 师:那你们的幸运号是单数还是双数?抽学生说出自己的,又说

出自己周边一个同学的。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了呢? 出示:双号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它们和2有什么联系? (都是2的倍数) 2、找倍数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怎样求2的倍数,谁能够按一定顺序说出一些2的倍数来。 [师出示: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3、观察特征 请观察右圈里的数斗能被2整除,都是2的倍数,你发现有什么特征?如果学生有困难,则提示观察:它们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 0,2,4,6,8。) 4、验证发现 请任意写出两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用算式进行验证,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5、得出结论 谁能说一说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出示并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6、练习:判断36、48、51、65、78、104、153、280中哪些数是2的倍数? 7、师: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8、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1)下面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52、77、124、501、3170、4286、6003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刚才我们学习了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下面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呢?先请学生自己动手找5的倍数,然后观察、讨论。(师出示5的倍数的课件)。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再举几个多位数验证。最后得出5的倍数的特征。 [出示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0的含义; 2.会正确读、写0; 3.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下面请跟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1.知道0的含义;2.会正确读、写0;3. 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学们有信心学会新本领吗?(好)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新本领呢?请大家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三.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29页。手指29页猴子图和直尺图,思考: 1.仔细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和盘子下面的数字,重点看最后一个盘子和下面的数字,为什么写0? 2.手指直尺图,观察:尺子上有哪几个数字?0写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3.写0时注意什么?(把0描红在书上) 手指小鸟和青蛙图,思考: (1)鸟窝里原来有几只小鸟?飞走几只?鸟窝里还剩几只?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 3-3=0,为什么这样列? (2)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4+0=4.,为什么这样列? (3)下面我们来帮帮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样计算的?将答案写在书上。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 书。

2.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3. 检测:(做一做)课本29页做一做30页1.2题(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评议 1.学生更正。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粉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2. 讨论(议一议) (1)30页1题:为什么最后一个鱼缸写0? 教师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2)2题:为什么0.1.2.3.4.5这样排列?能不能5.4.3.2.1.0这样排,为什么? (3)29页做一做:认为3-0得数对的请举手,你是怎样算的?依次问0+2、0+0。 (4)1-1对吗?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小结:1.任何数与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都等于0。 3.评议板书与对错。 4.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误的更正。 六. 当堂训练(练一练) 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书上30页第3.4.5题选做:31页第6.7.8题 七.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板书内容:在田字格里写0 剖析: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 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 ”、“在直尺上找0 ”、“在情景中体会0 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

五年级数学下册23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015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3、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射阳县实验小学2015年春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主备人:吴海峰组别: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执教者: 课题 2、3、5的倍数的特征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3、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 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重难点掌握2、3、5倍数的特点教具、学 具准备课件初步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认识“偶数”、“奇数”: 1、前面我们认识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在百数表上画出写出2的倍数(板书:2 的倍数)想一想,2 的倍数写得完吗?一般怎么处理?(写不完, 一般只要从小到大写5个,然后用“……” 那如果老师要你写的是“100以内的2的倍数”,写得完吗?(板书:100以内)请你把100以内2的倍数写在自备本上,写的时候考虑怎么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学生写,老师巡视。 2、交流:老师发现同 学们都很节约本子,一行一行写得很满。但也有个别同学写得很清楚。板书:2、4、6、8、10,接下来该怎么写才更好呢?(换行再写,老师继续板书到最后:92、94、96、98、100)指出:“100以内”, 包括100。)看板书,你能说说2的倍数有哪些特点吗?(1)都是双数;(2)个位上是2、4、6、8、0;(3)间隔排列…… 指出:这 些数,我们以前把它们叫做“双数”,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注意读“ji”。奇数和偶数是间隔排列的,1~100,这100个数里有50个 偶数和50个奇数。 3、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偶数的起立。然后从 小到大报一报再坐下。 4、如果有一个多位数,ABC□,这个个位上 可以填写哪些数字,它就是偶数?填哪些数字,它就是奇数?二、 在百数表中画出5的倍数:在刚才2的倍数中(指表格问),有没有5的倍数?(随学生回答,把其他的擦去,留下整十数那列。)观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优秀教学设计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学情分析:在学习新知识前,学生已经对数有了基本的认识,也学习了1~5各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继续认识0,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0的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 2、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写0,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写0,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总结出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 3+2= 2+2= 3-1= 5-4= 4-3= 5-2= 2+1= 4+1= 3-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认识0。 (1)课件演示小猴子吃桃子。 师:第一个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用几来表示? 生:2。 师:小猴子吃掉了1个,还剩几个?用几来表示? 生:1。 师:小猴子接着吃,盘子里还有桃子吗? 生:没有。 师:当盘子里一个也没有时,我们就用“0”来表示。(板书:0)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0表示什么? 生:0表示一个也没有。 师:你能举出用“0”表示的例子吗?(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就没有了,用0表示;放学后,教师里一个人也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生:……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出示放大的直尺图。让每个学生也拿出直尺,读读直尺上的数。

体能训练教案课程

基本力量练习 第一课时 1、俯卧撑 (一)理论提示 俯卧撑是提高上肢伸肌和躯干肌肉力量,锻炼上肢的推撑力量和胸大肌力量。 (二)讲解示范 动作:左(右)脚向前一大步,两手手指向前在左(右)脚两侧着地(两手距离 约与肩同宽),左(右)脚后撤伸直,两脚并齐成俯撑,做两臂屈伸动作。屈臂时两肘内合,伸臂时两臂挺直,身体保持平直。请看示范。 (三)动作练习 (1)手倒立控时间练习;(2)俯撑爬行练习;(3)脚垫高的俯卧撑练习;(4)俯卧撑推起空中击掌练习。请看示范。 2、引体向上 (一)理论提示 引体向上是锻炼悬垂拉引力量,提高上臂的肱二头肌和前臂的屈指肌群肌力量。 (二)讲解示范 动作:两脚跟提起,两膝分开成半蹲,两臂自然后摆起跳,双手正握抓杠成直臂悬垂;两手用力屈臂拉杠使身体向上,下颌过杠后还原成悬垂;再拉杠做第二次、第三次引体;完成后,跳下落地,恢复成立正姿势。 (三)动作练习 辅助练习方法:(1)助力引体向上;(2)负重引体向上;(3)站立位提拉杠铃、哑铃或沙袋;(4)站立位手持小杠铃和哑铃的弯举练习。 二、腿、腰、腹肌的练习 1、单腿深蹲起立 (一)理论提示 单腿深蹲起立是提高腿部伸肌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 (二)讲解示范 动作:左(右)腿向前抬起,身体重心落于右(左)腿,上体稍向前倾,右(左) 腿屈膝下蹲,使大腿与小腿间的夹角小于90度,左(右)脚不得触地,然后,用力伸直右(左)腿,成单腿站立姿势。依此反复动作。请看示范。 2、仰卧起坐 (一)理论提示 仰卧起坐是提高腹肌力量,增强腰背部肌力和柔韧性。 (二)讲解示范 动作:平仰卧于地面,五指交叉于枕部,起坐时,腹部用力,含胸缩头,使上体抬起成屈体坐,然后,上体后倒还原成预备姿势。反复做。请看示范。 跑步 第二课时 1、100米跑 (一)理论提示 100米跑是提高速度素质,改善心肺功能,发展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快速出击的作战能力。 1、起跑,可采取蹲踞式或站立式,其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阶段。采用蹲踞式起跑时,听到“各就位”的口令,两手撑地,成蹲踞式;听到“预备”的口令,从容地抬起臀部,重心前移落在前腿和两臀上;听到枪响、哨音或口令,两臂屈

235倍数特征练习题(精选)

《2.3.5 的倍数的特征》专项练习 一.填空: 1.在15、18、25、30、19 中,2的倍数有( ),5 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既是2、5 又是3的倍数有( )。 2.在1-20 的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最大的奇数是( )。 3.如果a 是偶数,那么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这两个数是( )数。 4. 任何一个奇数加1后都是()。 5. 一个数各位上的()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 .既是2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是( )。 7.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4=()8.一个两位数,它既是5 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而且是偶数,这个数最小是( )。 9. 同时是2、3和5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最大两位数是(),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10.从0、1、4、5 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其中能同时是2、3、5 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最大三位数是( )。 11.一个两位数,同时是3 和5 的倍数,这样的两位数如果是奇数,最大是( ),如果是偶数,最小是( )。 12、个位上是( )的数,都是2 的倍数;个位上是( )的数,都是5 的倍数。13.同时是2 和5 倍数的数,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两位数是( )。 14.1024 至少减去( )就是3 的倍数,1708 至少加上( )就是5 的倍数。 15.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86,这三个偶数是( )、( )、( )。 16. 在18、29、45、30、17、72、58、43、75、100 中,2 的倍数有( ); 3 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既是2 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既是3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有( )。 17. 用5、6、7 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是5 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 18.在27、68、44、72、587、602、431、800 中。奇数是: 偶数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3的倍数特征》教案

《2、5、3的倍数特征》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填一填: 1、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 是2的倍数,也叫_________。 2、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5的倍数. 3、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 的个位上一定是_____。这个数最小是。

4、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大的偶数,最大的奇数。 2的倍数有: 。 5的倍数有: 。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偶数有: 。 奇数有: 。 课件出示 师: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生:口答) 师:可以摆成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观察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二、探究新知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熟悉0—5的顺序. 2.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算理. 教学难点 0的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在桌子上摆出来,然后按顺序读一读,先顺读,再倒读. 问:这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比2多1的数是谁?比2少1的数是谁? 比1多1的数是谁?比1少1的数呢?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会冷场或有个别同学答出是0,老师借此机会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学习新知 1.认识“0” (1)调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师:谁知道“0”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师:“0”是不是一个数呢? “0”既然是一个数,那么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2)理解含义 分步出示图片:茶杯图. 问: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 ) 这个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1) 这个集合圈呢?一个茶杯也没有,就要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学生读:0 问:0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一说“0”的用法吗? 学生举例说明. 师:“0”表示一个也没有,那么你们说在数序当中,“0”应该排在哪?请你拿出数字卡片“0”,在桌上摆一摆. 问:你把“0”摆在了哪?为什么要把它摆在1的前面? 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这几个数.先顺读,后倒读.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出示图片:直尺图. 师:“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 问:“0”除了表示没有和起点这两个意思以外,你还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2、3、5倍数特征教案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黄土完小刘军凤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17-18页的内容以及练习3的第1-3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已经掌握了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像2、3、5这些数,它们的倍数又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长江大桥在过节车流量过大时,常会进行交通管制。按车牌单双号分别放行。如果一、三、五、周日则单号车通过,如果二、四、周六则双号车通过。如果你是交警,今天是周几?(周二),你能判断一下,下列哪些车辆违规通行了吗? 鄂A。Y7134 鄂A。31228 鄂A。G4087 鄂A。23980 鄂A。86323 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了呢? 双号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它们和2有什么联系? 2、找倍数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怎样求2的倍数,谁能够按一定顺序说出一些2 的倍数来。 [师板书: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3、观察特征 请观察这些2的倍数,你发现有什么特征?如果学生有困难,则提示观察:它们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 0,2,4,6,8。) 4、验证发现 请任意写出两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用算式进行验证,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5、得出结论 谁能说一说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3、5的倍数》教学设计 秀丰完小向冬艳 教学内容:2、3、5的倍数规律讲解(课本知识*页到*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 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 2、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出2、5、3的倍数。 教学难点:会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导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2、5、3的倍数和特征。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3?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二,知识特征分析 2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一: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知识点二: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随堂练习:首都北京在过节车流量过大时,常会进行交通管制。按车牌单双号分别放行。如果一、三、五、周日则单号车通过,如果二、四、周六则双号车通过。如果你是交警,今天是周几?(周二),你能判断一下,下列哪些车辆违规通行了吗? 京A。Y7134 京A。31228 京A。G4087 京A。23980 京A。86323 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了呢?哪些是奇数号码?哪些是偶数号码? 双号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它们和2有什么联系? 5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一: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就看这个数的个位是0或5.) 知识点二: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同时是2和5的倍数,也就是10的倍数,这个数的个位只能是0.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0、30页。 教材分析:教材是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个桃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再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教学0的写法,通过3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思考5-0=的图画讲述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能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研究“0”的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具、学具准备:0~5的卡片,小盒与硬币,相应课件。 教学重、难点:感受0的含义,熟练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瞧,它来了!(课件出示小猴)小猴子在外面玩得又累有渴,回到家里,妈妈不在家,桌子上给它留了一张纸条(课件出示纸条),上面写着:“孩子,我给你留了你最爱吃的桃子,桃子的个数比1大,比3小。” 师:你们能帮小猴猜一猜小猴的妈妈给小猴留了几个桃子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盘子里放2个桃子)果真是2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仔细观察,画面有什么变化,把你们看到的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妈妈留给小猴2个桃,小猴先吃了一个,盘子里剩一个桃子;又吃了一个,盘子里没有桃子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盘子里有2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用哪个数来表示呢接着小猴又吃掉了盘子里1个桃子,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0(板书课题:0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猜数游戏,理解0的含义。 师:(拿一个盒子,其中放1个硬币,上下晃动)看,老师手里有一个盒子,请你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有几个硬币用几来表示(把硬币取出,再上下晃动盒子)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时盒子里有几个硬币,可以用几来表示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

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教案.doc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9的例题,做一做,完成练习四中相应的习题。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正确规范地书写0,以及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认识0,学会0的加减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0”的含义。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地书写0。 2、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关键;理解0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课件、挂图、盒子、硬币 生直尺、数字卡片、小物品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 、在黑板上展示:1只小猴、2只桃子、3只小鸟、4朵红花、5个气球的图片。学生把数字填在图片上的方框内。 你为什么写上这个数字?引导学生说出“有几个就用数字几表示。” 2、课件演示小猴吃桃的过程。 当1只小猴遇到2个桃子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猜猜看,学生发言。老师每个环节配合学生叙述暂停。 盆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我们就用什么表示呢?(“0”) 总结0和1,2,3,4,5一样也是数字。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 板书课题:0的认识。 带读两遍“0”。 二、理解0的含义。 (一)表示没有。 1、拿出一个装有硬币的盒子轻轻摇动,发出声响。学生纷纷猜测―― 2、轻轻摇动盒子,听不到任何声音。学生私下猜测。师打开盒子,向外倒。真的一个也没有。 那么用什么表示呢?(“0”) 小结并板书:“0表示没有”。 3、学生.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二)表示起点。 1、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也没有就用数字0表示。0该排在数字队伍的什么位置呢?为什么?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排序? 2、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直尺观察。 出示课件直尺图,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总结0在尺子的最前面,表示起点。 板书:“表示起点”。

初三体育训练课教案

初三体育训练课教案 学校:满井二中教师:魏正斌班级:初三(1)班 上课时间: 2015年10月22日人数:35 男:18女: 1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完全掌握立定跳远、实心球的动作要领,掌握立定跳远、实心球的练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及弹跳力,增强上、下肢的力量使教学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身体素质练习,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目标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与艰苦训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1.身体素质训练 2.中考体育考试内容辅导训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立定跳远和投掷实心球动作要领的掌握 难点:立定跳远的起跳与腾空动作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 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2. 宣布本节课内容及注意事项。要求:服装符合要求,精力集中,认真听讲,明确目标,强调安全。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学生慢跑,踏着操场线慢跑 2.基本素质练习压腿、小步跑、原地高抬腿、俯卧撑10 个、原地跳起膝下拍掌等。 (三)新授部分 1.立定跳远练习。 (1)教师讲解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要领: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 口决:一摆二蹲三跳起,收腹提膝前伸腿,轻巧下落屈膝缓冲。 (2)教师做正面、侧面示范动作,学生代表示范,予以鼓励。 (3)组织学生根据教师口令集体练习。 2.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练习。 (1)教师讲解实心球投掷要领:两脚前后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头至头上方,身体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在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向前迈出一步。 (2)教师做正面、侧面示范动作,学生代表示范,予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 0的认识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0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点: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2、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教育点: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0的书写方法,理解“0”的两个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 1、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2、62张练习题。(为写“0”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哪些数字?(1.2.3.4.5.)我们一起来数一遍。(学生大声音的齐说1.2.3.4.5) 2.好,你们都会数这些数字了,现在我们用这些数字来做个猜数字的游戏,好吗? (1)这个数在3的后面,5的前面,它是几?(4) (2)这个数比2大比4小,它是几?(3) (3)这个数比1多1,它是几?(2) (4)这个数在2的前面,比2小,它是几?(1) (5)这个数比1小,它在1的前面,它是几?(0)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都猜对了,你们还知道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板书(0的认识)二、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小猴子)对,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三、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师:你们猜对了,但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取走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再取走1个桃,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体能练习教案

体能练习教案 你知道体能练习教案该怎么写吗?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体能练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能练习教案 课目:体能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增强受训者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为以后的军事训练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体能训练常识 二、练习部分 三、练习分类 四、常见训练伤的自我处理 方法:理论讲解、动作练习、考核验收 时间:X小时 地点:体能训练场 要求: 1、认真听讲,好好体会动作要领 2、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 X分钟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2、宣布作业 3、器材保障 作业实施....................................................... ..............X分钟 第一个内容:体能训练常识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范例己经证明,军人的体能素质是构成单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就是战斗力。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体能训练常识。体能训练常识的内容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一) 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又称“热身运动”,是预防训练伤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 一。它分为全身性准备活动和局部性准备活动。 全身性准备活动,一般以动力性全身整体活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跑步(慢跑、高抬腿跑、变速跑等)、跳跃(原地跳、跨步跑、蛙跳等)、体育游戏、练习性球类活动。 请看示范:慢跑、高抬腿跑、原地跳、跨步跑、蛙跳。 局部性准备活动,是预防肌肉、韧带、关节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以静力性牵拉和动力性练习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转动关节(如转腰、膝、揉踝等)、动力性牵拉(如踢腿、压腿等)、静力性牵拉(如持续后扳腿)等。

五年级数学下册1.2《235的倍数特征》教案3(新版)西师大版

2、3、5的倍数特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9~130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奇数和偶数,知道2,5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和圈数、涂色、走迷宫等数学活动。 3.情感目标: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2,5的倍数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2,5的倍数的特征与它们的个位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自然数:全校学生人数、班级人数、邮政编码、工资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信息与数有关,例如全校学生人数是1876人,全年级有265人,本地区的邮政编码是400700……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课前所搜集到的生活中的自然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1,40,22,18,25,265,1395,1876,310016,400700,7220…… 教师:如果现在我们把黑板上的人数、邮政编码、工资都看成一个数,你们能不能马上判断出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2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奇数和偶数(教学例1)。 教师:要研究2的倍数特征,就先找一些2的倍数来观察。请说说,2的倍数有哪些?(2,4,6,8,10……)2的倍数说不完,说明2的倍数有无数个。 教师:观察2,4,6,8,10……它们是2的倍数,也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吗?(偶数)偶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双数。偶数是几的倍数?偶数能被几整除?0是不是偶数呢?你是怎么想的呢?(0能被2整除,0是偶数。) 教师:偶数有一个好朋友,知道是什么数吗?(奇数)怎样的数是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单数。) 试一试: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 1621345870879299 教师: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关键是看什么?(看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就是偶数,否则就是奇数。)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教师:“试一试”中的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个位上是1,3,5,7,9不行吗?请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单数的数,验证一下你们的结论。 教师:看来2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2,4,6或8。(板书: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或8) 3.探索5的倍数特征(教学例2)。 教师:5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学生:是5。 教师:你还能说出5的倍数有哪些吗?把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是0或5。 教师:是不是任何自然数,只要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或5?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5的倍数验证一下。 小结:不管是几位数,5的倍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或5。(板书:5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 试一试(第130页):下面哪些数含有因数5?它们是5的倍数吗? 512203539 三、课堂活动。 (1)(第130页)第1题:涂色找规律。 按要求完成后,观察到同时涂上红色和蓝色的格子里的数是10的倍数,也就是同时能被2和5整除的数。那么2和5共同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个位上是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