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上报药品不良反应-贵州省人民医院

合集下载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旨在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将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的背景、重要性以及实施措施。

一、背景药品不良反应指在合理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因药物所致的不良的、非预期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过程中重要的安全问题。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用药安全,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二、重要性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通过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能够发现潜在的药物安全问题,减少患者因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

2. 提高药品监管的能力。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可以为药品监管部门提供大量的监测数据,帮助其评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促进药物研发和创新。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可以发现新的不良反应、新的药物疗效和用药规律,为药物研发和创新提供参考。

三、实施措施1.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通过建立国家、地区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网络,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的快速、准确和及时。

2. 提升医务人员的监测与报告能力。

加强医务人员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方面的培训,提高其识别和报告不良反应的能力。

3. 强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管理和使用。

建立完善的报告机制和信息系统,确保报告的及时准确,并对报告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

4.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患者和医务人员普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的知识,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监测网络、提升医务人员能力、强化报告管理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药品监管的能力和药品研发创新的水平,进一步促进药品安全和有效使用。

只有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上报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任何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可以防病治病,促进病人生理、生化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可以引起生理、生化机能的紊乱或组织结构变化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ervse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由于药品的以上特性,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意义重大。

做好ADR监测工作的意义如下:1. ADR监测能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为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服务药品上市前的临床研究病例少(Ⅰ期临床试验20~30例,Ⅱ期临床试验100例,Ⅲ期临床试验300例以上)、研究局限性(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用药条件控制较严)、研究时间短(一般只有几个月)研究目的单纯(观察指标只限于试验所规定的内容)。

因而,上市后的再评价是确保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工作。

2. ADR监测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自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从而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3. 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为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有效性、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作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组成部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在对药品安全性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 ADR报告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防止药害事件的蔓延和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这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功能上的重要外延,通过ADR监测工作可以发现任何与药品安全性相关的问题(如质量问题、假药问题、不合理用药问题等),这是国家政府部门进行上市后药品安全信号发现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国家ADR监测中心对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及时发布信息及采取措施,避免同类药害事件的重复发生,以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健康利益。

药品监管的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

药品监管的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

药品监管的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药品是维护人们健康的重要工具,然而,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因此,药品监管机构实施监测制度,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监测方法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性药品是治疗疾病和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人体生理差异和药物特性,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健康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步骤。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是发现、评估和预防药品潜在的风险。

通过监测不良反应,监管机构能够及时响应并采取措施,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还能为医生提供药物使用指导,以避免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1. 临床试验监测药品在上市前通常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临床试验期间,医生会密切监测参与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记录相关信息。

这些试验中的监测结果将为药品上市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主动监测系统主动监测系统是一种通过收集医疗机构和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信息来监测药品安全性的方法。

监管机构会建立一套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特点。

这种方法能够及时掌握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发现潜在的风险。

3. 被动监测系统被动监测系统是一种通过收集医疗机构报告的不良反应信息来监测药品安全性的方法。

医生和药店等机构会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不良反应事件。

这种方法能够便捷地获取药品的安全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未来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1.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监管机构可以对汇集的大量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与药品安全相关的新信息。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2. 高效的监测报告系统建立高效的监测报告系统,可以实现医生和药店等机构对不良反应事件的及时上报和监测结果的追踪。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目的: 为加强药品在我院使用的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范围:我院临床应用所有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责任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内容:一、报告制度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应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1号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积极做好本院使用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收集、报告工作。

2。

积极协助临床医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及时收集、汇总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时限上报。

3。

应及时向医务人员通报有关药品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4。

在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或组织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学术活动。

5. 所有药学人员应当熟悉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流程。

二、药品不良反应定义: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三、报告程序:1。

临床医师和护士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科主任或护士长,科主任或护士长及时通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上报药剂科及医务科.2.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科室对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填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对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情况需反馈给药剂科主任。

四、处理流程:1。

若患者情况紧急,不论判断如何,都应及时对症处理,并把药品不良反应因素列入对原因的考虑之列,再次详细询问既往史,并避免使用过敏发生率高的药物。

2。

对本事件是否为药品不良反应做出判断,若判断有困难,请示上级医生或反馈给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3.同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联系,并妥善保存原始资料,等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人员的进一步处理.4。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物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毒性、副作用、过敏反应等。

及时、准确地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监测药品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流程。

一、发现不良反应。

医务人员、患者、药师等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发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名称、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时间等,并尽快上报。

二、上报渠道。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在药品不良反应上报页面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

2.药品生产企业,患者或医务人员可直接向药品生产企业上报不良反应情况,药品生产企业有责任对不良反应进行跟踪和监测。

3.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可通过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系统进行上报。

三、上报内容。

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时,需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不良反应症状描述、疾病诊断、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转归等。

尽可能提供相关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测数据等支持信息。

四、上报责任。

医务人员有责任对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上报,药品生产企业有责任对上报的不良反应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报监测情况。

五、上报保密。

在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时,需严格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六、上报后续。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对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会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包括调整药品说明书、警示标签,甚至撤销上市许可证。

七、总结。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的建立和健全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监测药品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患者和药品生产企业应共同努力,及时、准确地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为药品监管和用药安全做出贡献。

在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上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监测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及时、准确地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药物监测与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

药物监测与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

药物监测与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药物监测与不良反应报告在现代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通过对药物的监测和不良反应的及时报告,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报告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监测的定义和重要性1. 药物监测的定义药物监测是指针对某种药物,通过定期检测和分析患者血药浓度或其他相关指标,以评估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监测药物浓度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遵循用药方案、药物是否达到治疗目标,同时还能判断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2. 药物监测的重要性药物监测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监测药物浓度可以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少带来的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其次,药物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遵从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不规范用药的问题。

此外,药物监测还可以发现药物相互作用,提前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不良反应报告的定义和重要性1. 不良反应报告的定义不良反应报告是指对于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或药物相关问题,医务人员将其上报给相关的药物监测部门或卫生监管机构的行为。

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误用等。

2. 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不良反应报告对于监测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方面,不良反应报告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药物安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不良反应报告可以提供数据支持,促使药物监管机构对于药物的监管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

三、药物监测与不良反应报告的实施方法1. 药物监测的实施方法药物监测主要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来进行,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药浓度检测、尿药浓度检测等。

通过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医生可以了解药物是否达到治疗剂量、是否过量或过少,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指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出现的和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保障药品使用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报告的必要性和意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品后产生的对患者健康产生有害作用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常见的轻微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头晕等,以及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例如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患者身上,无论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如何。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是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必要性和意义1. 发现罕见不良反应:药品的临床试验只能检测到常见的不良反应,而罕见的不良反应只能通过报告和监测来发现。

及时发现并报告罕见不良反应,有助于医药企业和监管部门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2. 掌握用药安全性: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数据,可以及时了解药品的安全性情况,从而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 提高医生和药师的认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可以提高医生和药师对药品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对药物治疗的风险评估能力和管理水平。

4. 促进药品研发和更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新药的研发和更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帮助医药企业更好地改进产品,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5. 改善药品使用和管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可以揭示和引导药品的合理使用,促使患者和医务人员充分认识药品的潜在风险,从而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政府监管层面(1)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医药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2)建立报告制度:政府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方式和报告的时限,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是指在合理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发生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有害反应。

由于不良反应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及时有效地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对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监测方法和报告机制。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说明:1. 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监测不良反应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达到预期,并减少药物带来的潜在风险。

2. 发现潜在的新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流程中通常只能得到有限的安全性信息。

监测不良反应可以帮助发现一些罕见或长期使用后才会显现的不良反应,提供更充分的药物安全性证据。

3. 提供临床实践指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可以收集各种病例,获得不同人群和病种下的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

1. 被动监测:被动监测是指依靠医生、患者和药品监管部门的主动报告来获取不良反应信息。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可能存在漏报和延迟报告的情况。

2. 主动监测:主动监测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及时、全面的监测,可以主动发现和识别不良反应,并提供科学依据进行干预。

主动监测包括临床试验、后市场研究和电子健康记录等。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机制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机制可以分为主动报告和被动报告两种方式。

1. 主动报告:主动报告是指医生、药师和患者主动将发现的不良反应通过特定的渠道上报给相关的药品监管机构。

主动报告可以及时提供重要的安全信息,但受限于主观因素,可能存在选择性上报的情况。

2. 被动报告:被动报告是指药品监管机构通过定期向医生、药师和患者发送调查表格或在线报告系统,要求其报告近期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任何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可以防病治病,促进病人生理、生化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可以引起生理、生化机能的紊乱或组织结构变化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ervse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由于药品的以上特性,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意义重大。

做好ADR监测工作的意义如下:
1. ADR监测能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为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服务
药品上市前的临床研究病例少(Ⅰ期临床试验20~30例,Ⅱ期临床试验100例,Ⅲ期临床试验300例以上)、研究局限性(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用药条件控制较严)、研究时间短(一般只有几个月)研究目的单纯(观察指标只限于试验所规定的内容)。

因而,上市后的再评价是确保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工作。

2. ADR监测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自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从而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3. 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为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有效性、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作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组成部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在对药品安全性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 ADR报告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防止药害事件的蔓延和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这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功能上的重要外延,通过ADR监测工作可以发现任何与药品安全性相关的问题(如质量问题、假药问题、不合理用药问题等),这是国家政府部门进行上市后药品安全信号发现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国家ADR监测中心对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及时发布信息及采取措施,避免同类药害事件的重复发生,以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健康利益。

5.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律法规条款
为了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召回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这标志着我国的ADR监测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6.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范围、时限要求
⑴报告程序:依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严重ADR)可以越级报告。

⑵报告范围:①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报告发现的所有可疑药品不良反应。

②药品生产企业: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③群体不良反应均应上报。

⑶报告时限:①一般病例逐级、定期报告,应在发现之日起30日内完成上报工作。

②发现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及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ADR监测中心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③群体不良反应/事件应立即以有效方式(书面、电子文本、传真等)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以及ADR监测中心报告。

7.我院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的流程
临床各科(医生、护士、临床药师、医技人员)、患者、家属
发现用药中所有可疑ADR
填写贵州省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单并电话通知药剂科ADR中心
(医院内线电话458、278、616、392)
院ADR监测药师到报告科室核查和详细记录ADR病历
药剂科ADR中心对ADR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
对重大ADR事件,由医务处组织全院专家进行评价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建立医院ADR资料库
将ADR评价信息反馈给临床
网络直报贵州省/贵阳市ADR监测中心
上报国家ADR监测中新
8. 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填写
贵州省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单的来源:⑵在我院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领取。

⑶贵州省人民医院网站()——药师专栏中下载
报告表填写的基本要求:报告表要求用钢笔(碳素笔)书写,填写内容、签署意见(包括有关人员的签字)字迹要清楚,叙述项应准确、完整、简明,不得有缺漏项。

不良反应过程描述:应体现出“3个时间3个项目和2个尽可能”
3个时间:①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②采取措施干预不良反应的时间;③不良反应终结的时间。

3个项目:①第一次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时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②药品不良反应动态变化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

2个尽可能:①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填写时要尽可能明确、具体。

如为过敏型皮疹,要填写皮疹的类型、性质、部位、面积大小等;如为心律失常,要填写何种心律失常;如为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者需估计呕血量的多少等;严重病例应注意生命体征指标(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记录。

②与可疑不良反应/事件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

如怀疑某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应填写病人用药前的血小板计数情况及用药后的变化情况;如怀疑某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应填写用药前后的肝功变化情况,同时要填写肝炎病毒学检验结果,所有检查要注明检查日期。

药品信息要求准确、完整。

药品信息栏填写中常见的错误有:①通用名、商品名混淆或填写混乱,剂型不清;②生产厂家缺项,填写药厂简称;③把产品批号写成药品批准文号,如“国药准字H2000150;④用药原因错误;用药原因表现为“抗感染”、“抗病毒”等目的性描述,而非用药原因。

⑤并用药品率低;对发现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线索,或者提供ADR的其他原因不利。

要把不良反应事件中并用的药品尽可能填写入表中,有利于国家ADR中心进行更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总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医师、药师、护士应该高度关注、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也是我院提高医疗质量、维护患者利益、减少药害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