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木兰诗篇》赏析

合集下载

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唱段演唱特点探究——以《木兰花》唱段为例

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唱段演唱特点探究——以《木兰花》唱段为例

10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1结下深厚友谊,得知木兰是女子后二人收获甜美的爱情。

整部歌剧衔接得当环环相扣,反应我国及世界各国追求和平主题,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如忠、孝、仁等。

木兰在本歌剧中形象生动且丰满,是集坚强、善良、勇敢、温柔于一身的女性形象,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木兰挣脱封建思想束缚,习得一身武艺,能向男儿一样保卫家国,她的志气与勇气令人钦佩。

木兰丰富的形象与《木兰花》唱段旋律相得益彰,凸显木兰性格特点。

二、花木兰唱段的音乐特点河南是我国传统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中国木兰之乡”位于河南虞城县,说明花木兰的故事在河南一带发生,《木兰诗篇》创作者关峡是河南开封人,深感豫剧之美,了解豫剧精髓,深入当地搜集与花木兰相关资料,如方言语调、曲调素材、民族歌剧元素等,在此基础上体现于一部作品中,使河南豫剧与歌剧音乐得以完美融合,凸显我国传统戏剧特色。

音乐是歌剧创作要素之一,在歌剧中地位较重,《木兰诗篇》将音乐视为展现戏剧冲突有力举措,把咏叹调与豫剧成功融合在一起。

例如,《啊,月亮》这一唱段,为4/4拍,叙事风格鲜明,首句“马蹄……寂静”中“夜”发音并非普通话中的四声,跟随豫剧发三声,借鉴豫剧曲调特点,刻画木兰温柔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木兰的孝心。

豫剧《花木兰》在唱到“刘大哥……不如男”这一段时“偏”、“谁”均为上行4度滑音接下行6度跳进,此为明显的豫剧唱腔,使唱词引人入胜,在《假如我是个女人》唱段中用到此唱法,以“巾帼情怀”第三乐章为依托,讲述战争结束后刘爽与木兰二人即将离别时,木兰探寻刘爽心意的主要内容。

此唱段轻松,渗入诙谐幽默之感,总共分3个小乐段,每乐段为4句7字且尾字押韵。

此唱段豫剧音调明显属于典型特点,如“人说……真情”中“酒”、“吐”为上4度跳进、下6度跳进,属于典型豫剧惯用切分节奏型,旋律线条变化与咬字发音变化有关,如“吐”本为三声,在此唱段中为四声,与河南方言发音规律一致,同时这种处理方式能体现出木兰大气豪迈性格特点。

歌剧《木兰诗篇》赏析

歌剧《木兰诗篇》赏析
木兰诗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木兰诗篇》
• 歌剧简介 • 音乐篇章 • 木兰形象分析
歌剧简介
•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本土原创、展示英雄主 义精神、集中国妇女美德于一身的优秀作品。该剧以交响 乐和情景歌剧的崭新形式弘扬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展现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 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境界。该作品取材于在中国家喻户晓 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古老故事,这个中国传说 中的动人故事也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和喜爱 。 “唧唧复唧 唧,木兰当户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诗 句被一代代人经久传诵。《木兰诗》产生于1500多年前, 是一部以生命与爱呼唤和平正义的民族史诗。中国歌剧 《木兰诗篇》由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以 《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古辞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引 申,注入全新内涵,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高的时代理念, 以现代人的视角和思维叙述历史,充分展现了战争与和平 的主题,表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 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和平宣言,从而使古老的 故事放射出时代的光彩。

第三乐章“酒歌与思乡曲”则以膘悍而充 满阳刚之气的男声酒歌合唱表达三军将士胜利 后的喜悦,以深情的思乡曲抒发木兰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真切感人的女儿情怀,彰显她立下赫 赫战功却不慕荣华,甘愿回归田园生活的平民 意识。 • 第四乐章“俚歌、安魂曲与终曲”则以 “木兰诗”中有关的章节和颇具乡土气息的音 乐表现乡亲们迎接木兰凯旋归来时的喜悦心情 和木兰以女儿装扮与战友们重逢时谐谑生动的 戏剧性情景与盛大的婚礼场面。深沉凝重的安 魂曲插入喜庆的音乐空间,木兰与战友们在最 欢乐的时刻想起战争中死去的伙伴不禁思绪万 千……一曲充满对和平的向往与赞美人类之爱 的终曲《和平颂》以恢宏的气势将全剧推向高 潮。

浅谈歌剧《木兰诗篇》中刘爽人物形象

浅谈歌剧《木兰诗篇》中刘爽人物形象

歌剧《木兰诗篇》中刘爽人物形象“神仙弹指人间变,兵马俑里古今嫁。

”木兰诗篇不仅仅是一部以古代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的歌剧作品,更是一场视听盛宴。

在其千姿百态的舞蹈、精彩绝伦的音乐、优美动人的唱词之中,众多角色形象各异,各有千秋。

其中,刘爽的人物形象被视为是该剧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之一。

刘爽,本是一名小提琴家,在遭遇一番波折后加入了木兰的队伍,经过一场硬仗,威武的武将之后,她终于成为了军中一员,并在战争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才干,因此成为众人的焦点之一。

刘爽的人物形象首先体现在她的才华和勇气上。

在长成美丽的她开始从事音乐事业时,她就表现出了无比的才华,她的演奏让大家陶醉,神醉,许多大师都为她创作了一系列独奏曲,以示敬意。

但是,她的父亲并不认同女儿从事这样的事情,因此,她不得不逃离家庭并请求加入木兰军。

毕竟,做出这种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加入军队的过程中,刘爽非常勇敢,始终领导其他人。

她训练自己的身体,提高了战斗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一切都让人们对她的才华和勇气感到非常折服。

此外,刘爽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立体。

从她的外表到内心,都是极其丰富和细致的。

在视觉上,刘爽出现在歌剧中时利用了非常多的表现手法,她同时着红,黑,白一身,让她看上去非常出色。

除此之外,她的面容也有一种很明显的神态——帅气的英雄。

而在内心,她经历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变化。

在她父亲不接受她的选择时,她挣扎,她痛苦,她绝望。

但她毕竟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最终她选择了和匪徒斗争,希望证明自己。

这一经历不仅是她个人内心上的考验,而且是对她的毅力和决心的巨大考验,其结果是她最终成功了,并获得了自己希望的结果。

在另一处情感层面上,她和其他队友之间还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友谊。

她和飞鸟一起习武,一起走过坎坷,一起战斗。

这份友谊在整个剧目中也如鲠在喉,时刻提醒着我们,那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刘爽的人物形象很好地解决了歌剧中所呈现的复杂性问题。

她是这个故事中相比其他人物角色而言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具有独特的性格和历经许多苦难之后的坚韧气质。

浅析雷佳在歌剧《木兰诗篇》中塑造的艺术形象

浅析雷佳在歌剧《木兰诗篇》中塑造的艺术形象

艺术 形象 是 艺术 反应 社会 生 活 的特 殊方 式 ,也 是艺 术作 品的 充分彰显 了她演 唱的实力 。真声 、假声 、混合 声三种声 音相结 合 , 核心 。成功 的艺 术 形象 往往 是鲜 明而独 特 的 ,丰 富而广 泛 的 。南 吐字清 晰,气 息贯通 ,演 唱情真 意切 ,强弱抑扬 自如 ,艺术魅 力无 北朝 的 乐府 歌 《 木 兰诗 》讲 述 的花 木兰 替父 从 军 的故 事 ,中 国人 不令人称 赞 。在 演绎第 三乐章 三军 队列 时铿锵 有力 ,圆润 又不 失 民家喻 户晓 ,歌 剧 《 木 兰诗 篇 》便 是 以这 首 《 木 兰诗 》 为文 学基 戏剧张 力 ,将 木兰不输 男儿 的 巾帼情怀 展露无 疑 。声音低 时如娓娓 础 所创 作 的 民族 歌 剧 。歌剧 以独 唱 ,合 唱 ,重 唱 等多 种演 唱 形式 倾诉般亲切 ,高亢时又令人感到精神 上的振奋 。 于此 同时 ,她在演 将 木兰 的故 事 展现 在观 众 面前 。 不 同于之 前 《 米 脂婆 姨 绥德 汉》 唱 时的换气也 是一个 很大 的亮 点 ,在 各个乐 段的演 唱中 ,雷佳 的换
大 众 文 艺
・ 文 艺评 论 ・
浅析雷佳在歌剧 《 木兰诗篇 》中塑造的艺术形象
韩路 雨 (江 苏师 范大 学音 乐学院 江 苏徐 州 2 2 1 1 1 6 )
摘 要 :雷佳主 演 中国民族歌剧 《木 兰诗 篇 》,无论是在 通过音 的 女儿情 《 我 的爱将 与 你终 生 相伴 》 : “月亮 … … ,你听 啊 ,那
色 . 完善 当今 民族 歌 剧 的 艺术 性 与 时代 性 。
百灵 鸟 唱 的多 么动 听… … ” ,声音 统一 又 具有 穿透 力 ,动 听优 美 的旋 律 经过 这样 科 学厚 实又 深 情细 腻 的声音 表 达 ,更 加 让听 众无 法 忘怀 ,层 次 分 明地揭 示对 刘 爽爱 慕 却又 苦 于身份 不 能揭 穿 的复 杂 心理活 动 。

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表演艺术的审美探析

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表演艺术的审美探析

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表演艺术的审美探析作者:王珠峰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4期摘要: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融合古代诗歌的现代歌剧的新型歌剧,吸收了国外歌剧的综合表达方式,是一部本土原创的优秀作品。

整部作品的人物、音乐、演唱、表演等方面拥有动人心魄的美感,具备极强的艺术性。

它展示出十足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中国妇女的美德。

在我国的歌剧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关键词: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表演艺术;审美一、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概述(一)《木兰诗篇》的创作背景《木兰诗篇》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它是第一个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国歌剧,具有民族新歌剧的中国特色。

《木兰诗篇》的创作取材于民间代代相传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编剧刘麟选择了中西结合的方式,从叙事风格着手,依托于传统古诗词的优美结构来讲述这段故事。

关峡作曲家对河南当地八十多个剧种的文化特点进行整合,将地方戏曲元素与音乐相融合,创作出该剧的具有戏曲风格的咏叹调,彰显中国艺术风格与特色。

(二)《木兰诗篇》的剧情结构《木兰诗篇》采用交响乐、情景歌剧等新颖的表达方式,以此突出表现我国瑰丽的民族文化及民俗民风,唱词质朴生动。

全剧共有四个章节,第一场为替父从军;第二场为塞上风云;第三场为巾帼情怀;第四场为和平礼赞。

《木兰诗篇》的主题是典型的点题式,以交响乐为主题,讴歌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展现民间动人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木兰诗篇》的音乐创作《木兰诗篇》以歌剧的客观规律作为主旨,运用音乐结构来控制剧目框架,通过综合有关的音乐制作规律,让艺术能力获得彻底爆发。

舞台方面有大幅度的革新,令欣赏者赏心悦目。

《木兰诗篇》的曲调采用回旋曲式,将人物主题和艺术形象高效融合,表达一种独特的民族风。

剧目中运用了合唱,烘托了气氛,控制剧情节奏,表达角色的情感波动的同时,揭示出剧目的主题特征。

二、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表演艺术中人物塑造之美(一)表演艺术中人物的内在美《木兰诗篇》中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木兰、刘爽,在演唱作品之前,我们要分析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准确细致的刻画角色做准备。

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

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

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木兰诗》中的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

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摘要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它以全新的手法完美演绎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古老体裁,把交响乐与合唱队搬上舞台,并使舞台情境与丰富的音乐表现水乳交融,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成功实践,具有别具风格的艺术美,闪耀着鲜明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木兰诗篇》情境音乐歌剧美学特征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是由关峡作曲、刘麟编剧的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作为一部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创新型艺术产品,为中国歌剧舞台注入了新鲜血液。

《木兰诗篇》以《木兰辞》为依托,以西方的交响乐为音乐主体,以最新的舞美形式,从人性的视角,以现代的视点,演释了一个古老东方的动人故事,凸显了木兰的淡泊名利、热爱和平、机智勇敢、追求幸福的时代特征。

《木兰诗篇》实现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与突破,以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创作要求。

近年来,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维也纳、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或城市的世界级艺术殿堂演出,每场的演出均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情景交响乐作为“中国式歌剧”这一崭新的歌剧模式赢得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中国歌剧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木兰诗篇》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该剧以情景歌剧和交响乐相互融合的崭新艺术形式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集英雄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国优秀妇女形象,弘扬了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儿女追求真善美、热爱生活、呼唤和平的思想境界。

该剧是中国歌剧走国际化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具有别具风格的艺术特色,闪耀着鲜明的美学特征。

歌剧《木兰诗篇》演唱特征赏析

歌剧《木兰诗篇》演唱特征赏析
一 、 歌 剧 性 的 冲 突 与音 乐 结 构 的 特 征 (一 )故事 情 节 的 冲 突 《木 兰 诗 篇 》本 身 的歌 剧 冲突 并 不 仅 仅 是 展 现 在 故 事 情 节 中 ,同 时 也 展 现 在 音 乐 方 面 。首 先 ,故 事 情 节 的歌 剧 冲 突 的 “歌 剧 性 ”是 歌 剧 艺 术 作 品 中所 无 法 或 缺 的 特 征 , 歌剧性 也就是歌剧艺术借助演员的表演角色之 间的冲突 实 现 剧 情 的 推 进 与 人 物 的刻 画 ,从 而 吸引 观 众 ,展 现 艺 术 的效 果 以及 审 美 特 征 。歌 剧 当 中 的作 品 冲 突矛 盾 平 淡 还 是剧烈直接决定着 歌剧的表演质量[1]。在《木兰诗篇》中, 冲 突本 身 是 体 现 在 替 父 从 军 的思 想 斗 争 当 中 ,在 木 兰 演 唱 到 了 “爹 爹 年 迈 、阿 弟 年 幼 、谁 去 边 关 从 军 出征 ”时 ,心 中的 矛 盾 之 火 剧 烈 燃 烧 ,花 木 兰 进 入 到 了思 想 的 斗争 当 中 ,长 久 无 法 决定 。在 这 一 过 程 中花 木 兰 心 中 形成 了强 烈 的歌 剧 性 ,这 也 是 推 动 剧 情 发 展 的关 键 ,而 后 花 木 兰 身披 盔 甲 、手 握 长 剑 向父 母 鞠 躬 离 别 的心 酸 场 景 更 是 矛盾 冲 突 的一 种激 发 。编剧 对 于 冲突 性 的注 重 性非 常 明显 ,许 多
l 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 I■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歌剧《木兰诗篇》演唱特征 赏析
贾艳 伟 中国平煤 神 马集 团文 工 团
摘 要 :歌 剧 艺 术 一 直 以 来都 是 一 门具 备 丰 富 综 合 性 的 艺 术 ,属 于 音 乐 的 重 要 栽 体 类 型 。rcj时 也代 表 着一 个 国 家 、民 族 的 音 乐 文化 水 平 ,人 们 对歌 剧 的欣 赏可 以更 加 深 刻 的认 识历 史 、社 会 以及 人 生 。《木 兰诗 篇 》是 一 个 大型 且 重 要 的 歌 剧 作 品 ,具 备 鲜 明的 民族 特 征 与 地 方 文 化神 韵 ,该 作 品 将 交 响音 乐 以歌 剧 化 、视 觉化 的 方 式表 现 出 来 ,演唱 特 征 非 常 鲜 明 。对 此 ,为 了更好 的理 解与 感 受《木 兰诗 篇 》,本 文将 详 细分 析 歌 剧 《木 兰诗 篇 》演 唱 特 征 。 关 键 词 :《木 兰诗 篇 》 歌 剧 演 唱 特征

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分析

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分析

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分析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艺术形式新颖、独特,自公演以来,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肯定和赞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本文拟从该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及艺术形态分析入手,对其艺术特色和文化理念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时期更好地发展民族歌剧,提供一些借鉴。

1 《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木兰诗篇》以一种全新的思维,从歌剧的思想内容和音乐的表述方式,在音乐演奏和演唱方面对歌剧艺术的民族化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以交响乐为主体,吸纳了歌剧、音乐剧、戏曲、清唱剧、舞蹈等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1)别出心裁的舞台设计。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木兰诗篇》的演出舞台仿佛一个立体建筑:交响乐队在建筑的最底层,作为根基支撑着整个建筑;合唱队在T型台的两侧半腰处。

台上是三军将士:建筑的最上端是苍穹般的屋顶,墙壁上美丽的木兰花象征着花木兰的美丽和坚强,建筑上一个个美丽的舞者仿佛是一尊尊塑像,音乐响起时,这一尊尊“雕塑” 在灯光的切合、间离及色彩变幻中翩翩起舞,而丁型台两侧的双臂在伸缩中演绎人间的悲欢离合。

交响乐队与合唱队由乐池和幕后来到舞台,这是一种全新的改革与突破,这种形式带给我们来崭新的视听效果。

如诗如画的舞美设计营造艺术氛围,为其注入新的内涵,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使得作品情景交融、声乐、器乐、舞蹈三者相互交叉,发挥彼此的优势。

(2)音乐素材的民族性。

《木兰诗篇》不仅融入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而且成功借鉴了河南豫剧的音乐特征,使音乐表现更加多样化,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下行的小六度音程是豫剧特有的音程色彩,把木兰的俏皮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豫剧音乐特征,明亮的大调色简约而具有中原色彩,不但有浓郁的民族音乐个性,又有清新的现代气息;在配器上,《木兰诗篇》也创新使用了民族因素,用交响乐进行伴奏,同时还加入了琵琶、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充分发挥了不同乐器的声音色彩效果;《木兰诗篇》大多采用的是散文诗的语言风格,在一些抒情唱段中还融入了中国古典诗词元素,充分运用了对比,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既达到了一种均匀平衡和颇具方正感的效果,更为词句增添了不少韵味,地方音乐的融入使作品的音乐性格呼应了北方民族人们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使作品更具有民族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第二章,分析《木兰诗篇》中“木兰”角色的 性格和戏剧形象。 木兰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女子,为了父亲保家 卫国的愿望,无奈之下替父从军,体现了她孝敬父母;来到军营 奋勇当先、与战友亲如兄弟,体现了她热爱祖国、平易近人; 战斗中为喜爱的人刘爽挡剑,体现了她淳朴的爱情观;战争胜 利选择回归家园,体现了她淡泊名利;与刘爽喜结连理后仍在 回想死去的战友,体现了她热爱和平的朴素愿望。 第四部分: 第三章,以彭丽媛演唱的“木兰”角色版本对木兰形象进行分 析,分别从演唱方面和表演方面进行探讨。 整部音乐剧在序曲 时就已经由合唱演唱了《木兰花》,那是对木兰的一个整体性 描述,而此时由木兰自己演唱这首曲子,也体现了木兰在战场生 活中的基本结束,回归到了本性生活中。 第五部分:结语部分: 通过对《木兰诗篇》中“木兰”角色的分析,得出人物形象塑 造的是歌剧内容诸元素中重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的二度创作 为我们以后的演唱提供帮助。

第一乐章“柔板与叙事歌”,以柔扳的 音乐展示了木兰在战争即将来临时柔肠百 转的女儿情怀,以叙事歌的形式讲述木兰 女扮男装奔赴疆场的故事情节 。 • 第二乐章“快板与梦幻曲”以急速的 快板音乐表达木兰与奔赴疆场的将士们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情景,以 适宜于音乐发挥的写意式“战场四季”展 现战争的残酷与漫长的征战岁月,以梦幻 曲抒发木兰负伤后在梦幻中的心态,如梦 似幻的小提琴爱情主题与木兰的唱段交相 辉映,释放出一个被战争扭曲的女性心灵 对爱情的渴望、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充满 了人性的光辉……
木兰诗篇
《木兰诗篇》
• 歌剧简介 • 音乐篇章 • 木兰形象分析
歌剧简介
•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本土原创、展示英雄主 义精神、集中国妇女美德于一身的优秀作品。该剧以交响 乐和情景歌剧的崭新形式弘扬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展现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 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境界。该作品取材于在中国家喻户晓 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古老故事,这个中国传说 中的动人故事也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和喜爱 。 “唧唧复唧 唧,木兰当户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诗 句被一代代人经久传诵。《木兰诗》产生于1500多年前, 是一部以生命与爱呼唤和平正义的民族史诗。中国歌剧 《木兰诗篇》由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以 《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古辞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引 申,注入全新内涵,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高的时代理念, 以现代人的视角和思维叙述历史,充分展现了战争与和平 的主题,表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 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和平宣言,从而使古老的 故事放射出时代的光彩。

第三乐章“酒歌与思乡曲”则以膘悍而充 满阳刚之气的男声酒歌合唱表达三军将士胜利 后的喜悦,以深情的思乡曲抒发木兰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真切感人的女儿情怀,彰显她立下赫 赫战功却不慕荣华,甘愿回归田园生活的平民 意识。 • 第四乐章“俚歌、安魂曲与终曲”则以 “木兰诗”中有关的章节和颇具乡土气息的音 乐表现乡亲们迎接木兰凯旋归来时的喜悦心情 和木兰以女儿装扮与战友们重逢时谐谑生动的 戏剧性情景与盛大的婚礼场面。深沉凝重的安 魂曲插入喜庆的音乐空间,木兰与往与赞美人类之爱 的终曲《和平颂》以恢宏的气势将全剧推向高 潮。
• 《木兰诗篇》以交响乐为主 体,吸纳和融汇了歌剧、音 乐剧、戏剧、清唱剧、情景 剧、舞蹈等适合情景表演的 元素,为其注入新的内涵, 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演 奏、演唱,使作品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音乐篇章
• 歌剧是音乐的戏剧,音乐在歌剧诸多元素中是居 于第一位的。 《木兰诗篇》的创作遵循歌剧创 作的规律,以音乐结构统领全剧,把故事与情景 巧妙地包容在序曲与四个乐章的音乐结构之中, 这种创作模式在此前尚不多见。作品的序曲,以 一个极其简约但却具有着浓郁中原色彩的主导音 乐动机分别引入战争与和平两个色彩鲜明的音乐 主题,并以交错发展的音乐织体展现着作曲家起 伏叠宕、纷繁变化的乐思,哀婉的女声合唱诉说 着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痛楚与无助,悲慨的男声合 唱回荡在激战后古战场的血色残阳之中……折射 出作曲家智慧的光芒与理性的思索。
上述按照音乐的规律编织剧情的作法, 使得音乐得到了极大自由驰骋的空间,作曲 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得以尽情地挥洒。全剧之 中除了为营造第四乐章“安魂曲”的音乐氛 围使用了一段诗剧般的独立韵白之外,没有 一句脱离音乐的语言与对白,音乐真正成为 了这部作品的主体。作曲家将人物内心世界 感情的抒发,放在由音乐铺成的戏剧性支点 上,因此,大段的咏叹调与重唱都写得极富 光彩与感染力。
人物形象分析
• “在歌剧内容构成诸要素中,形象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歌剧 形象系列的有机构成,乃是歌剧内容诸元中举足轻重的因素。” 所以如果想要成功将歌剧中的人物形象表演到位,就要将作品 内容、作者创作背景等基础内容了解清楚,还需要分析好作品 人物形象的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本文旨在通过大型情景交 响音乐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角色的人物形象塑造分析, 达到由谱面的一度创作到表演二度创作的升华的目的。 本文 结构大致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序言部分。主要介绍此音 乐剧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分析、写作方法及切入点。 在介绍《木兰诗篇》的基础上,通过音乐和戏剧两方面对“木 兰”角色的深入分析,力求对于以后进行声乐表演“木兰”角 色的同学老师们提供有借鉴意义的资料。第二部分:第一章, 《木兰诗篇》概述。介绍它的创作背景、剧情结构和音乐特 征等问题。 音乐剧《木兰诗篇》以明朗生动的情节安排、简 洁优美的语言,将剧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有声有色,使人 完全融入到剧情的发展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